|
蜀后主刘禅画像
人家说“敝帚自珍”,自己的东西连一个扫帚都会爱惜,何况是万里江山?可既然刘禅自己都不爱惜,那就只好任人宰割了。而蜀国后期的历史,和姜维密切相关。
姜维北伐。诸葛亮临死时曾说:“我死之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后来蒋琬、费?都基本继承了这个自守的国策,在姜维跃跃欲试的时候总是抑制其行动,每次都只给他不超过一万的人马。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在开岁首大会的时候,执政的费?不幸被魏国降将郭修刺杀。姜维继任大将军后,蜀国再次由守势转为攻势。
姜维字伯约,本是魏国天水郡冀县人,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年少时就希望功成名就,做事不同于常人。后为州从事,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他被第一次北伐的诸葛亮收服。这个过程,《三国志》中有有趣的记载:姜维等随天水太守马遵外出巡行,马遵听说蜀军已至而诸县应蜀,就怀疑姜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单独夜奔上?。姜维等追至上?,城门已闭,不纳,无奈只得投降诸葛亮。
姜维当时是被迫投蜀的,却谁也不料后来对蜀汉最忠心的竟然是这个降将!姜维初投诸葛亮,诸葛亮即高度评价了他“其人,凉州上士也”,辟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27。巧合的是,他俩都是27岁出山助蜀。粮谷是军之最要,这个任命足见姜维在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和期望。姜维后迅速迁中监军、征西将军,可谓少年得志。与在魏国受到的冷遇和猜忌相比,诸葛亮如此厚待,怎么不叫姜维肝脑涂地?
诸葛亮很重视锻炼姜维,几度出兵,都把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教授平生所学,使姜维深切感受到了诸葛亮公忠体国、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也使他的能力迅速提高。可以说,诸葛亮之待姜维,有师生之谊,也有父子之情??即使是亲生儿子诸葛瞻,虽诸葛亮去世时才八岁,但也未享受到这种待遇。
姜维是幸运的,遇上了“天下智绝”诸葛亮的青睐,历史给予了他广阔的舞台让他得以尽情挥洒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的才情,最终青史留名;姜维又是不幸的??只为这如泰山般的相托遗言,北伐的重任渐渐压上了他的肩膀,致使他和武侯一样呕心沥血,把整个后半生义无反顾的交付给完成诸葛亮收复中原的夙愿上去了,死犹未已,让后人扼腕。
《三国演义》中说他是“九进中原”,实际姜维参与北伐,共计有十一次以上。他最大成绩是第七次,即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魏国毋丘俭、文钦反叛,司马师病死的那一次。姜维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王经众死者数万人。在诸葛亮手中,最好的也不过曾经是斩首数千人。但是,蜀军也受到了不小损失,硬碰硬的战法对国小民寡的蜀国是不利的。
次年的第八次北伐,是姜维迁大将军后的第一次,这时他已经54岁了,最宝贵的青春早已经逝去,而他却依然壮心不已。这次他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约会于上?。但胡济失期不至,姜维被魏国大将邓艾破于段谷,死者甚众。姜维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景耀五年(公元262年)的第十次北伐,姜维率众出汉、侯和,为以逸待劳的邓艾所破,只得还住沓中。此时,蜀军多次徒劳无功,实力削减;而且宦官黄皓弄权,姜维只得在外屯兵,形势转为战略防御。但姜维的北伐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决战于魏地,蜀汉未受侵扰,就蜀汉弱小的综合国力而言,成绩也是优秀的。但对姜维的北伐,历来贬多褒少,直让人扼腕痛惜。
三路攻蜀。蜀国一旦停止进攻,魏军就不请自来了。蜀国四周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更加上魏军虽众,但多年以来从司马懿开始就有畏蜀如虎的“光荣传统”,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说灭蜀似乎是痴人说梦。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早欲仿效曹操当周文王,只是功业不显,所以计划灭蜀。但此时,唯独没有和蜀军交过手,不知道蜀军厉害的司隶校尉钟会赞成攻蜀。司马昭大怒,派主薄师纂威胁和蜀军打了多年交道的征西将军邓艾,不愿去的邓艾无奈才不得不奉命。于是司马昭派十八万大军,其中邓艾率兵三万自狄道攻沓中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三万到武街绝姜维归路,镇西将军钟会十万多自骆谷袭汉中,同时还虚张声势,假装做出造船欲攻东吴的模样。大军出发时,还有将军邓敦说蜀不可讨,被司马昭杀了祭军。
此时蜀国全国只有十万人马,在前线的不过五万左右。姜维得知消息后,上表刘禅诸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桥头,以防患于未然。但刘禅误听黄皓的胡言根本没有防御。
钟会自己率领大军直扑汉中阳安关,守将是傅佥和蒋舒,蒋舒本为武兴督,在位无功,被派去助傅佥守关,因此怀恨在心,见到魏军前来,就出城投降。胡烈乘虚袭城,傅佥战死。
姜维一听说钟会大军进入汉中,就率全军向汉中转移。诸葛绪的三万魏军早占据咽喉要道??阴平桥头,姜维归路被断。不料姜维不愧是诸葛亮的高足,他使用调虎离山之计,做出一副抄魏军后路的样子。诸葛绪果然上当,后退三十里。其实姜维只入北道三十余里,一闻诸葛绪北上,就立刻还军穿越阴平桥头。等到诸葛绪知道上当,还师阻截,蜀汉已经通过阴平桥头一天了。
姜维等退保剑阁,据险而守。此时魏军发生了第一次内讧,诸葛绪不愿听邓艾指挥而靠近钟会,不料正中钟会下怀,借口他畏懦不前用囚车送回,还兼并其军。钟会劝降姜维不成,就猛攻天险剑阁,但无法攻克,而粮食将尽,士卒疲惫,只好准备“高兴而来,败兴而归”打退堂鼓了。
不战而降。但是,邓艾偷度阴平景谷道成功!他自阴平道走无人之地七百多里,其地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邓艾带头以?裹着自己滚下山谷,将士鱼贯而进。此时江油关守将马邈主动投降,蜀国令代理都护卫将军诸葛瞻(诸葛亮之子)拒敌,可他不是占据险要拒守,而是与得到休养的魏军硬战,先胜后败,伏尸数万,诸葛瞻等战死沙场,其子诸葛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飞马冲入敌阵战死。
邓艾又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黑虎掏心”威胁成都,蜀国无险可守,刘禅在谯周等主降派劝导下决定请降,北地王刘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可贪生怕死的刘禅不纳。是日,刘谌哭于刘备庙,杀妻、子后自杀,左右无不涕泣。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李商隐《筹笔驿》)六神无主的刘禅派张绍(张绍竟然是虎虎生威的张飞次子!又一个虎父犬子!)和谯周等带着降书去请降。邓艾见天上掉下了“馅饼”,很高兴地接受了。邓艾一到成都,刘禅就忙不迭地率太子刘?及群臣六十多人面缚抬棺来到邓艾的军门投降,被邓艾依东汉邓禹故事,承制拜为代理骠骑将军,蜀汉就此灭亡。蜀汉的灭亡,为晋的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论功,邓艾是当之无愧的灭蜀第一功臣。
刘禅又派人去广汉?县命令姜维等投降,姜维等得到命令,“将士咸怒,拔刀斫石”,但无奈只得到钟会军中投降。做为亡国之将,姜维仍不失真正武士的风采??“(钟)会谓维曰:‘来何迟也?’维正色流涕曰:‘今日见此为速矣!’”(干宝《晋纪》)钟会也很惊奇他的话,对他另眼相看。
蜀国余音
“象牙宝帐无言语, 从此谯周是老臣。”蜀国似乎已经灭亡,却还很精彩的挣扎了一下。
惊天巨谋。蜀国已灭,分赃不均的魏军内部却内讧又起。钟会是魏军总帅,却因姜维之故,劳而无动,几乎退军,而邓艾却夺取了大功。钟会是魏太傅钟繇之子,家世高贵,瞧不起卖牛娃邓艾;自己又称“武库”,却功居邓艾之下,论功行赏邓艾当了太尉,钟会只当了司徒(可叹的是,结果两人都没有得到任命书),虽然都位居“三公”,却是太尉压了司徒一头,钟会更加忿忿不平。他本来就有不逊之志,欲图做第二个刘备,他的想法,他亲哥哥钟毓早就对司马昭说了。司马昭一代枭雄,岂会不知道钟会的厉害?但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为防万一,他带兵十万以支援钟会为名到了长安。
姜维利用钟会、邓艾之隙,决定拉钟会下水。他想先借钟会之手除掉邓艾,诛杀魏国诸将,再杀了钟会,尽坑魏兵,以恢复蜀汉。他还以密书给刘禅:“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对姜维的耿耿忠心,我们无法不给予高度的评价,但也只能说,一片热血流错了对象,流给蜀国尚可,流给刘禅实在是不值!
邓艾的性格有巨大的缺陷,一是被困难吓倒不敢攻蜀;二是在灭蜀后却自觉功高颐指气使,大吹特吹??“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遇上),故穷耳。”被有识之士背地里嘲笑。开始邓艾还能约束部下,但自从他得到重贿免死蜀人恨不能食其肉的黄皓后,蜀人为之侧目。他甚至忘乎所以到不听司马昭的指挥,为了稳定降地局势,历来征服者都是不允许投降者再居原地的,可邓艾却说宜权停留刘禅在蜀,甚至他还越权定计“以为可封刘禅为扶风王”。司马昭得报大怒,派监军卫?警告邓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可是邓艾死不悔改,触动了司马昭最为敏感的神经,动了杀机。
钟会的父亲钟繇是大书法家,他的书法也非常出众,仿书只是雕虫小技。他利用司马昭对邓艾的不满,在剑阁拦截了邓艾的章表,并伪造了一封邓艾的奏章,语句悖傲,以激怒司马昭。他又毁了司马昭的回书,亲手作伪书以疑邓艾。接着,又联络和邓艾不合的胡烈、师纂等,诬告邓艾欲图不轨,司马昭下诏派卫?捉拿邓艾。邓艾被捉时正梦周公,口吃的邓艾如梦初醒,“有口难辩”,仰天长叹:“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于今日矣。”可叹邓艾至死是糊涂鬼,不知道自己因何而死!
邓艾被捉送洛阳,钟会实力大增,野心勃发。他已经把伪降的姜维当作腹心,密谋复国的姜维撺掇他利用郭太后国丧之机大杀魏军将领。不料谋泄,钟会、姜维等全部被魏军所杀。姜维死后被剖,胆大如斗。钟会死后,邓艾的部下马上去追其囚车。但卫?怕对自己不利,就令田续在绵竹杀了邓艾父子。邓艾的死无非是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千古名言再增加了一个故事而已。
刘禅出丑。灭蜀后,司马昭为了稳定局势,分益州为梁、益二州,次年三月还把刘禅给迁到洛阳,封为“安乐县公”(这个称号对刘禅来说倒是恰如其分的)。愿意跟随刘禅的只有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正、殿中督张通几人,其中谯周到了汉中就因病不能前行了。
?正和姜维的关系不错,他与黄皓只是周旋并不阿附,前后经三十年,黄皓从微至贵,操弄威权,?正既不为他所爱,亦不为憎,所以一直官不过县令。在洛阳刘禅幸好有抛妻弃子的?正相导,《三国志》称刘禅“举动无阙”,可是我们通过“乐不思蜀”可知全然不是因为刘禅是陈寿曾经的君主,所以良史陈寿也不得不忍住亡国的悲痛为他粉饰。这时刘禅才慨然叹息,恨知?正之晚。?正天天在内朝,那时刘禅干嘛去了?所以我们不能不骂刘禅的该死,“船到江心补漏迟,书到用时方恨少”,怨天尤人的人,只配这种结局。
好死不如赖活。这样的“安乐”日子“安乐公”居然还过了七年,于泰始七年(公元271年)死于洛阳,终结了其“扶不起”的一生。
关于刘禅的故事还没有完。他一死倒是彻底的无忧无虑了,可历史还要戏弄一下他。作为匈奴人后裔的刘渊反晋,却尊蜀汉为先,还把刘禅追谥为“孝怀皇帝”(可惜无人承认)。历史老人的玩笑开得是越来越大了:匈奴人是刘邦的死敌,却由匈奴人改姓为刘来继承汉朝;他们也是榆木脑袋,尊谁不好,偏偏尊“二世宝”刘禅为汉怀帝?难怪这个朝代也是个只有十一年寿命的短命王朝!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