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42|回复: 6

西安 | 走过千年的灞柳情怀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9 1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长安八景中,恐怕没有哪一个是可以比「灞柳风雪」更加的充满着浪漫气息了。无论是唐人的诗句,宋人的歌词,或者是元代的戏曲,他们所赋予「灞桥」的色彩,无一不有着唯美而略带忧伤的情调。
「杨柳含烟霸岸春,年年攀柳为行人。」
那是一千多年以前的灞岸江头,柳丝如眉,杨花(古人称柳絮为杨花)似雪,诗人与朋友在桥头分别,无以相赠,折下岸边的一枝垂柳,道一声珍重,惜别之情比那柳丝还要缠绵悠长。朋友的身影惭行惭远,消失在如雪花般漫天飞舞的柳絮之中。这样的情景构成了中国文人笔下一种动人的文化情怀,也令灞桥成为了一个充满着离愁别绪的地方。

历史上的灞桥

说起灞桥,就必须要提起灞河。
在陈忠实老先生的《白鹿原》里提到过一个滋水县,这个滋水县其实就是今天西安的蓝田县。而陈老先生之所以会用到「滋水」这两个字,那是因为这「水」确实存在,它从蓝田流经西安城的东北,最后与渭河相遇,滚滚地流入黄河。而这条河今天的名字,叫灞河。

西安 | 走过千年的灞柳情怀-1.jpg
当滋水河还被称作「滋水」的时候,至晚也是两千六百多年以前的事儿了。那个时候,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大业,他的老祖宗秦穆公在那个乱世的春秋年代,终于在无数个诸侯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春秋霸主。
做了霸主的秦穆公为了显示霸业,好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才是天下霸主,便将这条滋水改名叫了「霸水」。这可不是错别字,那时候的灞水河,它就是写成「霸水」的。不信你去查《史记》,《司马相如传》里的《上林赋》上还写着「始出霸浐,出入泾渭,酆(feng)鄗(hao)潦(lao今写作涝)潏(yu)……」这里面提到的,就是著名的八水绕长安里的「八水」,这八水是关中地界上八条非常重要的河流,霸河,浐河,泾河,渭河,酆河,鄗河,潦河与潏河。
后来随着汉语言文字的不断演变,古时候的很多字到后来都发生了变化。就比如这八条水,在地理学家们的眼里,他们都应该按照中国象形字的规律,既然是水就都该加上三点水旁,于是「霸水」成了「灞水」,「酆河」变作了「沣河」,「鄗河」变作了「滈河」,如此一来,仅从字面上一看就已经是八条水了。
有水便会有桥,灞河上最早的桥便是霸主秦穆公时期建的,但那个时候的桥还只是一座简单的便桥。真正意义上的灞桥是西汉时期建的,原址就在今天西安市东郊毛西街道办事处马渡王村附近,是一座结结实实的石桥,有多结实呢?西汉后期王莽篡权当了皇上以后,曾把这座桥改名为「长存桥」,是说这桥结实得可以长长久久保存下去的意思。
然而王莽的这个「长存桥」的命名对于这座桥而言无非只是个愿望,很快,东汉的战乱便摧毁了这座石桥。被写进文学作品里的灞桥,是后来隋朝重建的一座新灞桥,在汉代的「长存桥」以南,所以历史上也被称作南桥。这座南灞桥的遗迹十多年前在一场大雨之后突然就从灞河里浮出水面了,一只石刻的龙头粗犷威武,桥墩、桥洞清晰可见。从桥墩的布局可以看出,当年隋代的这座南灞桥的长度至少在三百米以上,算得上是相当壮观了。


西安 | 走过千年的灞柳情怀-2.jpg

隋唐时期灞桥遗址

许是这龙头带着这些桥墩在水下一千多年实在是闷得透不过气来,想露个头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变作了什么样,于是呼风唤雨地惊现了出来,可很快又在一次施工中被断塌的桥梁埋入河滩,如今又一次地沉入了水底,人们也只能在岸边追寻着浩浩的灞河水与他们隔水相望,如同那些远去的历史一样,只能缅怀,却无从触摸。
今天可以从找到的一些老照片上,看到三十年代的灞河之上横跨着一座石桥,这座桥已不是隋唐时期的灞桥。唐以后的长安失去了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那座被无数文人写进诗歌文章中的灞桥也逐渐荒废。元代的时候,灞河上新建的一座灞桥,有史书记载说这座桥「十五孔,长八十步,宽二十四尺」,它一直经历了明清直到民国,虽然桥头再也没有了折柳相送的那一番离别的惆怅,而河岸上的绿柳却依然挺拔,每年的春夏,柳絮也依然如雪一般地漫天飞舞,如烟似雾,形成了灞岸头一道独有的风景,便是那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

灞桥上的历史

灞桥是西安城的东大门,自古以来,就好像是一道天然屏障似的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城市。虽然一直默默无语,但却不知见证了多少惊天动地的故事与时代更替的重要时刻。

西安 | 走过千年的灞柳情怀-3.jpg
想当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大业的时候,身边有一员大将名叫王翦。这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员得力干将。秦始皇灭六国采用的是逐个歼灭法,先灭了韩赵魏这些势力小一点的国家,然后就准备收拾楚国跟齐国这两大巨头了。
楚国并不太好对付,秦始皇先派了叫李信的去,结果被楚国人差一点就全军覆灭。看起来只能是王翦这位老将出马,率领着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就朝楚军开拔了。秦始皇一直把这支部队送到灞桥的桥头,在这里为王翦赐酒壮行。王翦也不辱使命,大败楚军,杀死了楚军首领项燕,就是后来楚霸王项羽亲亲的叔伯爷爷。
这场战争是秦统一六国最重要的一场战争。灞桥见证了王翦出发之前的雄姿英发与归来时的器宇轩昂。但是,短短十五年以后,它也又一次地见证了大秦帝国最后的灭亡。
刘邦跟项羽这两位于秦朝末年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英雄人物,在夺取秦王朝江山大业的时候俩人有一个约定,谁先入了秦都咸阳,谁就做天下的王。
公元前 206 年,刘邦的人马领先一步,进了咸阳城。但刘邦是个聪明人,他那会儿只有区区十万人,而项羽要有四十万大军,他可不想在这个时候逞强坐在了秦王宫里当老大,等着项羽的大军一到,再把他从咸阳城里撵出来,搞不好连命都没有了,所以《史记》里说得很清楚,刘邦当时只是「驻军霸上」,这「霸上」就是位于灞河附近赫赫有名的白鹿原。
那时候秦二世已经被那个指鹿为马的赵高杀死了,坐在秦王宫里的是一个叫子婴的人。子婴是谁?他是秦始皇的孙子,但却懂得识时务,一看秦王朝大势以去,杀了赵高端着大印就跑到霸上来找刘邦了,就在这灞桥上乖乖地递了求降书,秦王朝就这样结束了。
几百年以后,大汉的雄风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威风,汉王朝与当年的秦王朝一样岌岌可危。有一天,著名文学家王粲站在灞桥桥头,望着长安城里那一片萧条的景象,写下了“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下,喟然伤心肝”这首诗。说的正是东汉末年战乱中的长安,人们纷纷由灞桥逃离他乡的凄凉景象。这怕是最令灞桥伤感的一段往事,大汉王朝的好日子,从它的身上就这样乱糟糟地溜走了。
像这样发生在灞桥桥头的故事,多得好像那灞岸江头的柳丝,数也数不过来。在这些故事里,也许最令灞桥记忆深刻的应该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张学良将军与爱国学生之间的一次对话。

西安 | 走过千年的灞柳情怀-4.jpg

灞桥头的牌坊,拍摄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那是著名的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的爱国学生在举行抗日游行的时候,有一名学生被警察当场打死。这下学生们不干了,掉转队伍就朝着临潼的华清池去了,当时蒋介石正住在那里。
走到灞桥的时候,学生的队伍被一支军队拦住了,桥的两侧还架起了机关枪,学生们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就在这个时候,张学良将军赶到了,将军一把热泪酒在灞桥上,向学生们慷慨陈词地表达了他的抗日热情,并承诺一个星期之内一定给学生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三天以后,在将介石住的华清池里,张学良与杨虎城两位将军客客气气地跟蒋介石玩了一场「兵谏」的游戏,从此拉开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序幕,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西安事变」。
灞桥仍是这一场重要历史事件最初的见证者。
除了桥下奔流的河水发出的涛声以外,灞桥一直沉默不语,或许它是把所有亲历的故事全都写进了河水里,所以今天的人们站在桥头,如果用心聆听,一定能从桥下的流水中听到历史的声音。
诗歌里的灞桥

如果说这些惊天动地的事件是被灞桥写进了奔腾的河水里的话,那么那些发生在桥头烟雨中寸断肝肠的离别,灞桥则把他们全都写进了风里,让他们与岸上的绿柳一起随风起舞,扬起的柳絮变成了的诗句,好似那离愁别绪一样绵绵无期,读起来令多少人为之销魂断肠,这令灞桥一度有了几个非常感伤的名字,「情尽桥」、「断肠桥」或者「销魂桥」 。
晚唐诗人雍陶有一天路过灞桥,问旁边人说,这桥为什么叫情尽桥呢?旁边人说,因为通常情况下送客至此便是最后一程,送别之情到了这桥头也就是尽头了。雍陶听了很是感慨,便写下了「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这首著名的《折柳诗》。
「柳」与「留」谐音,据说古时候两个人在灞桥桥头分别的时候,送客的人折一枝灞柳送给远行的人,既有珍重之意,更有相留之情,其中的深意绝非现代人发条微信可比的。这种情怀让灞桥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抒发离愁别绪最好的象征,「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是李白的诗;「初程莫早发,且宿灞桥头」,这是岑参的诗;「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这是李商隐的诗……不胜枚举,仅在一部《全唐诗》里,以灞桥作为描写对象的就有一百来首,是长安八景中其他七景所无法比拟的,这或许是与灞岸江头有那如雪的杨花,而杨花深处又有那渐行渐远的背影有关吧。

美丽新灞桥

今天可以在照片上找到的三十代的老灞桥,那早已是一种历史的定格。比之于它的低矮与荒凉,今天的灞桥则气势如虹,雄伟壮观。

西安 | 走过千年的灞柳情怀-5.jpg

新灞桥

西安 | 走过千年的灞柳情怀-6.jpg

老灞桥

解放以后,政府曾在民国那座旧桥的基础上重修了灞桥。但是,往昔所有的美好与情怀,却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被洗涤得荡然无存,一度的灞桥荒凉而寂寞,就连灞河水也干枯了。
灞桥的重新唤醒,大概是从2011年的那场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始的。这场博览会就开在了灞桥的旁边,让古老的灞桥与干涸了许久的灞河突然间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仿佛只是一夜之间,这里便绿柳如云,碧波浩淼。一条飞龙横跨在水面,是一种气吞山河的壮美景观。隔水相望,对面是一片现代化的建筑楼群,仿佛海市蜃楼的景象,似梦非梦的,与这一片绿水如蓝接连在一起,宛若水乡。

西安 | 走过千年的灞柳情怀-7.jpg

灞桥远景

「灞柳风雪」的故事不再只是一种记忆,无论柳雪路,还是柳烟路上都一路成荫,柳丝婀娜地摇曳,仿佛是那离别的双手,牵牵绕绕,依依难舍。桥头的湿地公园里花开似海,成千上万的小野菊遍地开放,好似漫天繁星似地开在河堤岸上。

西安 | 走过千年的灞柳情怀-8.jpg

河岸上的柳枝与小花

而最美的,却要数那开在水中的荷花了。
没错,就在这北方,在灞河的河水之中,真的就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从河岸上望去,粉的娇羞,红的极艳,白的圣洁,都是不识人间烟火的样子。让这一片寂寞了数十年的灞河岸边,一下子婷婷袅袅,婀娜动人起来了。

西安 | 走过千年的灞柳情怀-9.jpg
沿着河堤慢慢地走,周围安静极了,除了风吹柳枝的声音,便是水鸟划过水面时发出的清脆的啼鸣。野生的美人焦开得快有一人高了,娇黄的花朵随处可见,好像追着人的脚步绽放似的。
突然看到一首诗,「灞岸江头腊雪消,东风偷软入纤条。」回头又是一首「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再看还有,原来竟是走了一座诗林了,全是诗,与灞桥有关的诗,与灞河水有关的诗,与古老的长安有关的诗,全在这里。这一处诗林长在了灞河边儿上,就好像是要把那曾经发生的灞桥桥头所有的诗情画意一股脑全要找回来似的。

西安 | 走过千年的灞柳情怀-10.jpg
而灞桥依然还是宁静的,宽阔的桥面与雄壮宏伟的桥身并没有改变它沉默寡言的性格。站立在桥头放眼望去,浩淼的灞河水映着岸边的杨柳,波澜不惊地继续着它千年不变的脚步,从昨天走到今天,再从今天走向未来。
灞桥

地址:西安市灞桥区柳亭路(近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
到达方式:可选择搭乘浐灞旅游1号线至西岸公园站或灞桥街西口下车,或搭乘公交233路至三十四中北门下车,公交237路至三十四中学站下车,公交213、243、269、301、530、530路区间、907、914路至三十四中站下车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作者:穷游锦囊作者 王一凡

西安 | 走过千年的灞柳情怀-11.jpg
---------------------------------
欢迎关注:

知乎机构号:@穷游锦囊
知乎专栏:对世界上瘾(国外) & 锦绣山河走遍(国内)& 奇遇(视频)
穷游锦囊微信公众号:qyerguide
下载有用、有趣、能救命的 “穷游锦囊App”,获取全新的旅行灵感及实用的旅行指南。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9 10: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写的真的是很让人向往啊!想不到一座桥竟有如此悠久的历史,还如此曲折。不仅名字由来有讲究,连这个修葺也有讲究。即学到了历史又观赏了美景,谢谢您。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9 10: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一次啊,作为滋水县人,霸上指的是滋水以东临潼以西的霸原,那和白鹿原隔了滋水河。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9 10: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灞河还是很好看的,但是相比之下浐河就很一言难尽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9 10: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眼望去,一片生态退化的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3 19: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