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5|回复: 0
收起左侧

商鞅的故事_商鞅的故事100字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19 12: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记》人物故事:商鞅相秦
商君这个人,是卫国国君姬妾所生的众多庶出儿子里的一个,名叫鞅,姓公孙氏,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和周王室的贵族是一个姓。所以商鞅又叫公孙鞅、卫鞅,后来在秦国做相国,被封商、於之地十五座城邑,所以又尊称为商君、商鞅。
商鞅年轻的时候喜欢刑罚和出人头地、名满天下的学问,他事奉魏国的相国公叔座,当了中庶子,就是相国的侍从官。公叔座知道商鞅的贤能,还没来得及举荐他,恰好公叔座生病了,魏惠王亲自前往公叔座家探视、看望公叔座的病情,魏惠王说:“公叔您的病如果有什么意外,社稷将怎么办?谁能替代您?”公叔座说:“我的侍从官公孙鞅,年龄不大,但是才能奇特,非常人可比,但愿大王能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全国的人都要听他的。”
魏惠王嘿(hei)然没说话,魏惠王将要离开的时候,公叔座叫别人都回避出去,对魏惠王说:“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孙鞅,一定要杀了他,免得为他人所用,千万不要让他逃出国境。”魏惠王答应了公叔座才离开。
公叔座把商鞅叫来,谢绝他说:“今天大王来看望我的病情,问谁可以代替我做相国,我向大王推荐了你,大王的脸色不好看,应该是不同意我的意见。我觉得,君为先、臣为后,才是为臣之道。所以对大王说,如果不能任用商鞅,就应当杀了他。大王答应了我。我现在告诉你,你赶紧逃跑吧,跑晚了就被他抓住杀了。”商鞅说:“那时大王不能听你的话任命我做相国,又怎么能听你的话来杀我呢?”始终没急着离开魏国。
魏惠王离开相国府以后,对左右的随从官员说:“公叔座的病很重,都糊涂了,真可悲啊!他想叫我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公孙鞅,难道不是很荒谬、很严重的错误吗?”
公叔座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达命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贤能、有才华的人,准备要重振秦穆公的霸业,向东收复丢失的国土。商鞅于是向西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秦孝公。
秦孝公于是就接见了卫鞅,商鞅滔滔不绝,跟秦孝公说了很长时间,秦孝公却听不进去,不时打瞌睡。商鞅说完、离开之后,秦孝公生气地对景监说:“你的客人只不过是个狂妄的人罢了,哪有什么才能值得任用啊!”景监就拿秦孝公的话来责备、埋怨卫鞅,卫鞅说:“我对秦孝公说的是做五帝那样君主的道理,他的志向还没有那么高,还不能理解、没开悟!”
五天以后,景监又请求秦孝公召见卫鞅。卫鞅再次见到秦孝公,更加滔滔不绝,比上次说的还多,然而还没中秦孝公的心意。会见结束以后,秦孝公又埋怨景监,景监又拿同样的话责备卫鞅。卫鞅说:“我拿要当三皇的道理来开解他,可是大王他还是听不进去。请你让他再次召见我卫鞅。”
在景监的帮助下,卫鞅于是又进见了秦孝公,这次秦孝公觉得卫鞅说的很好,但是还是不想听卫鞅的说辞。会见结束之后,秦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水平还行,可以专门抽时间跟他深谈一次。”卫鞅说:“我拿称霸的学问劝说他,他的意思是想采纳了,如果大王再召见我,我就知道怎么能说动他了。”
卫鞅又再次觐见秦孝公,秦孝公跟卫鞅交谈,不知不觉把膝盖都挪到跪席前面去了,两人连续交谈了好几天都没感到厌倦。景监说:“你拿什么话说动了我们国君?使我们国君这么高兴啊!”卫鞅说:“我拿三皇五帝的帝王之道劝说他,说至少要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而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那么长久的时间。而且有能力的君主,都是以自身的功劳和声名扬名天下,怎么能默默无闻等待几十、几百年,才能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就拿使国家富强的道理去劝说大王,大王对这个很感兴趣罢了,即使国家富强了,但是在仁义道德方面,跟殷朝和周朝根本没法比。”
秦孝公已经任用卫鞅,卫鞅想要变革法令、制度,但秦孝公担心天下的人议论自己、说自己不好。卫鞅说:“怀疑自身的行为,就容易师出无名;担心事情的结局会失败,事情就不容易做成功。况且有高于普通人的行为,本来就容易被世人反对;有独到见解的人,一定会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嘲笑。愚蠢的人在事情成功之后都看不明白,聪明的人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就明白一切了。不能与老百姓一起谋虑事情的开始,而只能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讲求品德最高境界的人,不会迎合、和世俗混为一体,能做成大事的人不会和大家商量事情。因此,圣明的人假如能使国家富强,就不会墨守成规;假如可以对老百姓有利,就不会拘泥于旧的礼制。”秦孝公说:“说的好。”
甘龙说:“不是这样。圣明的人不用改变民俗,而能教育、引导人们的行为;聪明的人不会变更国家法令,就能把国家治理好。顺着民俗去教化老百姓,不用费多大的辛苦就能成功,事半功倍;根据古法来治理国家,官吏很熟悉这套程序,而老百姓也容易接受。”卫鞅说:“甘龙您说的道理,都是世俗普遍的想法。普通人安于过去的习俗,研究学问的人沉迷于自己的所见所闻。凭借这两个方面去做官、因循守旧还行,但是就不能跟他们讨论法律、常理以外的事情了。三皇的礼制不同,却都能在天下称王;五帝的法律不一样,却都能成为霸主。聪明的人制定了法律,愚蠢的人只能受法律制约;贤能的人改变礼制,平庸的人只能被礼制束缚了行为。”
杜挚说:“如果没有百倍的好处,就不值得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用,就不好去改变器物的尺寸大小。效法古制,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好;因循旧礼,就不会出现什么偏差。”卫鞅说:“治理天下不能固守一条道走到底,不效法古礼,只要有利于国家就行。所以商汤和周武王不因循古制都能成就王业,而夏桀(jie)和殷纣王都因为不改变礼制而灭亡。反对古制不值得去非议,而遵循旧礼制的人也不值得多附和、称赞。”秦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做左庶长(左庶长是非王宫贵族的人担任,专管非王宫贵族的事),终于确定了改变法度的命令。
命令:十家称为“什”,五家称为“伍”,互相监督,一家有罪,另外的几家都必须要向司法部门告发,否则另外几家就要被视为共同犯罪而受到牵连。不告发、检举作奸犯科的人,要被处以腰斩的刑罚;如果能告发违法犯罪,视同上战场斩杀敌人首级一样,受到同样的奖赏;窝藏作奸犯科的罪犯,与投降敌人受到一样的处罚。如果谁家有两个以上的男丁却不分家的,赋税就要加倍。在军队中获得军功的人,按军功的大小和多少,论功受封爵位和俸禄;为了私人利益而打架斗殴的人,要以斗殴的严重程度处以相应的刑罚。
命令:全力致力于本职业,耕种、织布导致粮食收成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其徭役和赋税。如果因为经商或懒惰而导致贫穷的人,就要把他们检举出来,把这些人收为国家的官奴。贵族宗室如果没有军功考评,就不能再列入贵族名册。明确尊卑程度,公布爵位大小和等级,按等级拥有相应的田地、房产,家里的家臣和妻妾数量和衣服规格也是按家庭地位级别来划分。有军功的人家显贵荣耀;没有军功的人家,即使富裕,也不允许被夸耀和羡慕,没有光彩。
法令已经制定完成,还没有公布,怕老百姓不相信,于是,就在秦国都城南大街的门口树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在平民百姓中招募人,如果有谁能把这根木杆移放到北门,就赏给他十金。老百姓都感到奇怪,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没有人敢移动这根木杆。于是,又把告示改成:“谁能把这根木杆移到北门,赏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把这根木杆移到了北门,官府立即就赏给这个人五十金,用以表明没有骗人。大家都相信了官府的话,国家这才下达、公布了制定的新法令。
新法令在民间施行已经满了一年,秦国陆陆续续有上千个平民百姓到国都来投诉新法的缺点与不当之处,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之所以不能推行下去,是因为上层的贵族也触犯了新法。”于是要拿新法来惩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将来是要当国君的,所以不能对太子用刑,就对专门教授太子文武技艺的太傅公子虔(qian)施以刑罚,对太子的普通老师公孙贾处以在脸上刺字的刑罚。第二天,秦国人就都能向新法令看齐了。
新法施行了十年,秦国的老百姓都很高兴,因为遗失了东西在路上,也没有人敢捡走;连山里都没有盗贼躲藏;家家都能自给自足,人人都能满足自己家穿衣吃饭的需要;老百姓都勇敢地为国家而战,而不敢为了个人的私利去打架斗殴。所以乡村都等到了很好的治理,非常稳定。当初来到秦国国都来投诉新法不好的人里,又有很多人来国都诉说新法的种种好处。卫鞅说:“这些人都是扰乱教化的祸乱分子。”就把这些人家全都迁移到了遥远的边境一带。从此以后,老百姓再也没有人敢议论新法的好与不好。
秦孝公于是任命卫鞅做了“大良造”,带领军队围攻魏国的安邑,并一举降服了安邑。又花了三年时间,在咸阳建造了宫殿和庭院,在宫殿的大门两侧各造了一座高大“冀阙”府,专门用于公布国家法令。秦国把国都从雍地迁移到了咸阳;并且下令,禁止父子兄弟同住在一个屋里;又把小乡、小邑和一些小的村落,划片成县,设置县令、县丞(cheng)这样的官职,总共划出了三十一个县。又在地里修筑纵横小道,挖沟修渠,设置地界,让人们耕种,这样使赋税达到公正、平均。统一了斗、桶、秤权、丈和尺等度量衡规定。这些新法施行了四年之后,公子虔再次触犯新法令,被处以割鼻子的刑罚。这样过了五年之后,秦国的老百姓富裕、国家强大起来了,周天子把祭祀天地神明的祭肉分给秦孝公,各诸侯国君都来庆贺。
等到下一年,齐国军队在马陵打败了魏国军队,俘虏了魏国太子魏申,杀死了魏国大将军庞涓。又过了一年,卫鞅劝说秦孝公说:“秦国和魏国的关系,就好比人有心腹大患一样,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为什么呢?因为魏国在山岭险恶的西部,建都安邑,与秦国只隔一条黄河,却独自占据了崤(xiao)山以东的地利。在他们强大有利的时候就向西侵略秦国的土地,他们弱小的时候则可以向东收拢土地。现在因为大王您的贤能和圣明,国家才得以强盛,而魏国去年被齐国打的一败涂地,诸侯国纷纷和他绝交,我们可以趁此机会讨伐魏国,魏国抵挡不住秦国的进攻,肯定会向东迁移。魏国东移以后,秦国就完全拥有黄河和崤山的坚固的天然屏障,这样,向西可守,向东可以很好地制约各诸侯国,这是成就帝业的策略啊!”秦孝公认为卫鞅说的在理,派卫鞅率领军队讨伐魏国。
魏国派公子卬(yang)率兵迎击秦国军队,两军已经列阵对垒,卫鞅派人给魏国大将军公子卬送信说:“我当初就跟公子您是好朋友,现在都是各自的国家统帅,不忍心相互攻击,我愿意与公子您举行正式会见,缔结盟约,然后高高兴兴地喝两杯,再各自罢兵,使秦、魏两国都能享受平平安安。”魏国大将军公子卬认为说的有道理。
秦、魏两军会盟结束以后,正在喝酒,而卫鞅却让埋伏的士兵和武士袭击、俘虏了魏国大将军公子卬,并趁机攻击了公子卬的军队,彻底打败了公子卬的军队,并使他们归顺了秦国军队。魏惠王的军队被齐国和秦国的军队打败了很多次以后,国内空虚,实力一天天削弱,十分恐慌,就派出使者把黄河以西的土地割让出来,献给秦国来达到求和的目的。于是,魏国就离开了安邑,把国都迁到了大梁。魏惠王说:“我真的悔恨没听公叔座的话:要么用他为相国,要么就杀了他。”
卫鞅打败了魏国军队以后回国,秦孝公把於、商的十五个城邑封给他,称他为商君。
商君做了十年秦国相国,秦孝公的宗族和亲戚等许多贵族都怨恨他,对他很失望。赵良拜见商君,商君说:“我卫鞅之所以愿意见您,是因为孟兰皋(gao)的引荐,现在我想和您交心做朋友,可以吗?”赵良说:“在下我可不敢想。孔丘曾经说过:‘推举贤能的人,上一级的人也会跟着进步;经常跟平庸的人在一起,国君也会倒退、变得平庸‘。在下只是个平庸的人,所以不敢从命。我听说:‘不是他应该坐的位置却占有它,叫贪恋地位;不是他应该得到的名誉却拥有它,叫贪恋名誉‘。如果我听了您的高义与您结交,就怕别人认为我既贪位、又贪名,所以我不敢听命。”
商君说:“你对我治理秦国有什么不满意的吗?”赵良说:“向外能听取反对自己的人的意见可以成为智慧,对内能反省、看清自己缺点的人称为高明,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战胜自己的人才能称为强大。虞舜有句话叫:‘自我谦逊不也很高尚吗!‘您不按照虞舜的道德规范走,就不必问我了。”商君说:“起初,秦国跟戎、狄这些未开化民族是一样的风俗习惯,父子不分长幼尊卑、共处一室。现在我改变了他们的风俗,使他们知道男女有别;又构筑了高大的冀阙用于颁布国家发令,已经把秦国治理的像鲁国和卫国一样文明了。你看我治理秦国的能力,与五张羊皮买的大夫百里奚相比,谁的能力更大?”
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比不上一只狐狸的腋裘皮;一千个人唯唯诺诺的随声附和,不如一个人的诤诤直言。周武王因为大臣诤言直谏而昌盛,殷纣王由于臣下默不作声而导致灭亡。如果您不讨厌周武王的做法,那么我请求从早到晚、每天都对您诤言直谏,你却不会一发怒就把我给杀了,这样可以吗?”商君说:“有老话这样说:表面头的话像花朵一样好看,掏心窝说的真心话就像果实一样实在;衷心的好话像良药苦口,甜言蜜语是祸乱的病根。先生您如果能整天直来直去把我的缺点指出来,那是让我卫鞅改正错误的良药,我卫鞅一定要事奉先生,先生又有什么要顾虑、要推辞的呢?”
赵良说:“用了五张黑色的公羊皮买来的士大夫百里奚,他只不过是楚国农村的普通平民,听说秦穆公是个贤能的君主,就想要去拜见他,但又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到秦国当奴隶,整天穿着粗布的衣服给人家喂牛,一年以后,秦穆公听说了这件事情,就把他从喂牛这个低等行当提拔起来,位在平民百姓之上,秦国到现在也没有怨恨他、对他失望的人。他做秦国的相国六七年,向东讨伐郑国,取得了胜利;三次拥立、安置了晋国新国君;一次挽救了楚国的祸患。”
赵良说:“百里奚在封地内教化民俗,巴蜀那么远的未教化民族都来秦国纳贡;他对诸侯施以仁德,因此连四面八方的戎狄都来秦国表示臣服。由余听说了这些情况,也叩关求见秦国国君。五羖(gu,黑色的公羊)大夫在秦国当相国的时候,劳累了也不坐车,暑热天也不打伞,在国都步行,不让车马跟从。他也也不拿兵器,功德被记录史册,藏在官府和书库里,他的道德行为流芳后世。五羖大夫死的时候,秦国的男男女女都哀痛的涕泪交流,小孩都没心思唱歌谣,连舂(chong)米的人也不吆喝着一起抬杵(chu),这些都是五羖大夫德高望重的结果啊。”
赵良说:“现在您之所以能见到秦王,是靠宠臣景监给您做主,这就不是个成就美名的正常路子。您做秦国的相国,不拿老百姓的事情当回事,却大兴土木,构筑颁布发令的高大建筑冀阙,这就不是立功的根本。您对太子的师傅施以在脸上黥(qing)面的刑罚,用严刑峻法残害人民,这是在累积怨恨和蓄积祸患。您的教化对老百姓的影响比国君的命令影响还深,老百姓响应上级您的指示比响应国君的命令还快。”
赵良说:“现在您又靠旁门左道建立新法,对外变更君主的命令,这不是用来教化人民的好办法。您又面向南居君位而自称寡人,每天都拿新法来衡量、约束秦国的王公贵族、和豪门子弟。《诗经》说:‘看啊,老鼠都懂得相互体谅,人却蛮横无礼;人如果不懂礼仪,还不如早死早好‘。所以,从《诗经》上看,这不是长寿的人所能做出的事情!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有八年了,而您又杀了公子祝懽(huan),而且在公孙贾脸上施以黥刑。《诗经》说:‘得人心者兴盛,失人心者败亡。’您做的这几件事,没有一件是得人心的事。您一出门,后边就跟着几十辆车,车上都是身披盔甲的卫士,有身强力壮的人做贴身护卫,有持矛操戟的人贴着您的车子奔跑跟随。这些阵势缺少一样,您一定不敢出门。”
赵良说:“《尚书》说:‘以德服人就会昌盛,依赖武力就会灭亡。’您的处境就好象早上的露水一样危险,太阳一出、风一吹很快就会消亡,还想要延年益寿吗?那为什么还不把商於那十五邑封地交还给秦国、自己到偏远的乡村浇园种地?应该劝说秦王起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能的人,赡养老人,抚育孤儿,敬重父亲和哥哥,按功劳大小加官进爵,尊崇有德名之人,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如果您还要贪图商、於之地的财富,宠爱、推行秦国的新法教化,蓄积老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舍弃宾客去世而不在朝位,秦国那些想要拘捕您的人难道能少吗?您被打死也就是一抬腿的功夫啊!”但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被立为秦王。公子虔那伙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店主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家要连带判罪的。”就没收留他,商君长长地叹口气说:“唉呀!真没想到作为新法的缺点竟然能步调一致到这种地步啊!”
商鞅离开秦国,逃到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yang)而打败了魏国军队,不收留他。商君就想逃到别的国家。魏国人说:“商君现在只是秦国的逃犯,秦国那么强大,而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还肯定不行。”于是就把商君送回到秦国境内。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逃回到商邑,与他的党徒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打郑国,秦国发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的黾(mian)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千万不要像商鞅那样造反!”于是就诛灭了商鞅的全家。
太史公说:商君的天性就是个刻薄寡恩的人,考察他拿帝王之术游说孝公、谋取官位,凭借的夸夸其谈的学说,并不是出自他的本心。再说他是靠宠臣景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尊从赵良的规劝,也足以证明商君寡恩薄义了。我曾经读过商君写的《开塞》和《耕战》的书章,跟他这个人的行事风格很类似。商君他最终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也有缘故的呀!
2020年7月10日,农历庚子年五月二十日子时,王善泉读《史记》之《商君列传》。
商鞅,本名公孙鞅,是卫国君王的后代,由于后来被秦国君王封在商地,因此又被称作商鞅。
商鞅年轻的时候就十分喜欢法家的主张,曾是魏国的国相公叔痤的门客。

商鞅的故事_商鞅的故事100字28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1946
在魏国,公叔痤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具有辅佐魏王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所以打算将他推荐给魏王,但不幸的是,他还没来得及推荐,自己却病倒了。
魏王来探病的时候,要公叔座推荐他的继任人选,公叔座毫不犹豫地向自己的君王推荐了商鞅,但是魏王认为商鞅年轻,又没有名声,因此没打算听从公叔座的意见。
公叔痤看出了魏王的意图,接着又说:“主公如果不任用公孙鞅的话,那就一定要把他杀了,不然他到别国,为别国君王服务的话,那将对魏国后患无穷。”魏王答应了。
魏王走后,公叔痤让人把商鞅叫来,告诉他事情的经过,然后对他说:“我办事的原则是以君主为先,以臣下为后,所以先替君主考虑,然后才告诉你。你赶快逃走,要不然可能有生命危险。”商鞅回复说:“魏王既然不听从您的建议任用我,也就不会听从您而杀我。”结果没有逃走,而魏王果然没有杀他。
秦献公去世后,其子即位,人称秦孝公。当时在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泗水之间还有十几个小国,所有国家一致把秦国当夷狄看待,排斥它,不让它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秦孝公发愤图强,想通过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
前361年,秦孝公通告全国:谁要是有能够振兴秦国的方针政策,必将得到秦国重用,并且会分封土地给他。
商鞅听说后,就来到了秦国,并且通过秦公身边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商鞅向孝公讲述富国强兵的策略。秦孝公听了,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并且认为商鞅的策略能够使秦国强大起来,就决定任用商鞅来进行变法图强。
此后商鞅很快在秦国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奖励军功和农耕、推行郡县制、废除贵族的特权等强有力的举措。

商鞅的故事_商鞅的故事100字359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1946
然而变法一开始就遭到秦国贵族的反对。经过激烈的争论,秦孝公最终力排众议,同意了变法的主张,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推行变法。
商鞅颁布的法令内容主要有社会组织的“伍”、“什”制度;族誅与连坐制度;鼓励农耕;废除贵族的特权等!
在法令已经制定但还没颁布的时候,商鞅为了赢得百姓的信任,就在城楼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桩,悬赏十两黄金,征求能将它搬到北门的人。开始大家都觉得奇怪,没有人信任他。商鞅又下令:“能搬的人赏黄金五十两。”
这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走上去把木桩搬到了北门,很轻松地得到五十两黄金的奖赏。其他人也因此相信了商鞅的承诺,商鞅的用意是为了向百姓表示赏罚必行。

商鞅的故事_商鞅的故事100字48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1946
变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法令施行了一年,秦国百姓到秦孝公那里抱怨,有几千人都说新法不好。这时候恰好太子也触犯了法令,商鞅说:“法令之所以不能顺利实施,正是因为上层有人触犯而得不到应有的处置。”他决意要处罚太子。因为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对他施加刑罚,于是就处罚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并在公孙贾的脸上刻了字。消息传来,秦国百姓和官员就没有人敢不遵从新法了。
商鞅变法使秦国上下革除了许多陈规陋习,社会风尚也好了很多,并且使秦国强大了起来,并且也使秦国由奴隶社会逐渐地过渡到封建社会。
但是商鞅变法也得罪了很多人,特别是商鞅施法过于严苛,又不知道变通,引起了全国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贵族的反对。
秦孝公死后,他们联合起来诬陷商鞅,告他“谋反”。最后,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但是新法实施时间已久,因此并没有因为商鞅被处死而停止。
商鞅由于“徙木为信”,所以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商鞅变法中为便于管理人员流动,所以颁布法令要求投宿者必须有凭证。可是最后就是因为这条法令才使自己被车裂身亡。
因此后人延说“商鞅变法,作法自毙”。
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4 1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