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说呢?
今天和朋友二刷流浪地球,相对于第一次看,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推测。写出来和大家分享,讨论。
首先,说一下我的底层逻辑,或者说核心观点,很多观点都是在以这个观点为核心,延展推论出来的。而我的核心观点,就是整个《流浪地球》就是人类和“moss”或者说“量子级”人工智能的博弈,量子智能通过在操控时间线上的变量,来实现从人工智能到数字生命的进化,在这个进化过程中,moss卡住了,卡在某一个节点,因此moss需要通过对时间线的调整,改变过去,从而影响未来,实现自我的超越。而人类所能依凭的只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基于以上的底层逻辑,说说我眼中《流浪地球2》
第一,视角问题
从电影一开始,郭帆导演就给我创造了一种疏离感,每一件大事件都有准确的倒计时,还有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这在我看来不是希区柯克式的悬疑,而是超脱于时间线意外视角,就像我们在写东西的时候,会有提纲一样,一个一个的倒计时,就是这篇文章的提纲。
而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完电影后想到的,如果我们代入的视角不是第四堵墙之外的“观众”,而是moss,那么所有视角问题是不是就可以更好的解释呢?所谓的《流浪地球》只是moss,这位编剧,编好的剧本,一个以70亿人口为演员,地球为舞台的剧本。
第二,关于马兆
在电影里,如果要选出一个最坚定的数字生命派的话,我会选马兆,在某种意义上,马兆可以说是图恒宇和图丫丫的再生父亲,如果没有马兆的担责,图丫丫不会有最初的意识备份,更不会用550A迭代出两分钟的生命,而后马兆的拖延,更是直接让图丫丫实现质的飞跃。
在电影里,马兆最后的遗言是莫比乌斯环,代表的究竟是无限的未来,还是无尽的循环,就像他电脑上的贴签“没有人类的文明,将毫无意义”一样,我认为他是发现了什么,就和周喆直一样,只不过他选择的是给moss加入情感和········限制、、、、、、?而周喆直选择的正面硬刚!
这也就是我底层逻辑里人类最美好的也是可以和moss抗衡的两样品质“希望”(马兆)和“勇气”(周喆直)。
第三,关于变量
图恒宇,moss称之为变量,在我看来,确实是变量,但同时也是moss自身创造的变量,就如同《骇客帝国》中的救世主,图恒宇本身的悲剧就是moss创造的。
而在我看来,真正的变量是刘培强,不是因为他是主角,而是刘培强,确实改变了moss的一些剧本。如果没有刘培强的两盒烟,很有可能韩朵朵就会死亡,而正是因为一次意外变量,韩朵朵活了下来,而后结婚生子,让刘培强有了更多的牵挂,出现第一部的剧情。
刘培强本身就是那一只煽动翅膀的蝴蝶
第四,关于第三部的猜想
人类和moss又一个回合的较量,领航者飞船的消失可能是一个意外的嘛,需要修正的变量,而修复的方式,就是让人类重新需要moss。
第五,或者说最后,在想唠叨的几句话
一次和朋友讨论(科幻作家)讨论,古人都说以文载道,那么科幻的“道”该是什么,是对畅想,还是科技?最后,我们的归结点还是人,是人性,是社会学。
最后,如果没有人类,那么文明将毫无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