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18|回复: 17
收起左侧

高考历史之史料实证专题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1 21: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
“史料者何? 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
一.史料的分类与辨析

(一)史料与史料实证

1. 史料是指能够记录或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或者说,过去遗留下来的所有文字记载和物品都可以作为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
2.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史料分类

1. 文献史料
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2. 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
例如:考古发现的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
3. 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
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
注意,当代历史学研究有着“目光向下”的趋势,通俗来讲,就是从研究帝王将相的历史转向研究普通人的历史,所以,口碑史料在此备受重视。
4. 风俗习惯(历史沉淀的结果)
(三)其他分类

1. 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1)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
(2)无意史料: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比如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
2. “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3. “纂修之史”与“记载之史”(类比第1条)
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修撰史之目不一,而其凡有二:曰纪载之史,曰纂修之史。时政有记,起居有注,其纪载之史乎。纂修之史名目滋多:实录云者,左氏体也;正史云者,司马体也。纪其大事,则有玉牒;书其盛美,则有圣政;总其枢辖,则有会要。其曰日历,合纪注而编次之也;其曰宝训,于实录正史之外而撰定之也。”
纂修之史:后代进行整理、增删、编次的;记载之史:当代人记载下来的
4. 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
(1)一手史料:史事发生当时所产生、所记录,未经编修,可以直接作为历史研究根据的史料。比如居延汉简、敦煌户籍、徐谓礼文书等。
(2)二手史料:史家在一手史料基础上经过取舍编辑或思考诠释形成的史籍。比如《史记》、《通典》、《资治通鉴》等。
(四)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顾颉刚《中国当代史学》:“治史学的人所凭籍的是史料,有史料然后方有历史……治史学的人对于史料的真伪应该是最先着手审查的,要是不经过这番工作,则其所著虽下笔万言,而一究内容,全属凭虚御空,那就失掉了存在的资格。”
(五)史料价值比较的几条原则

一般而言,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献和口述史料,一手史料高于二手史料,无意史料价值高于有意史料。
实物史料本身是最好的历史证据;文献史料有一手、二手之分。
文献资料高于文学作品和神话,文学作品绝非信史,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而言有很高价值,但必须甄别;神话虽然不是历史,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历史。
衡量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有时某一一手史料也许是孤立的、是例外的,而有时二手史料反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史料而得的,这个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hr/>(六)例题

【1】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   )
A. 《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
B. 《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
C. 《三国演义》中有关当时饮食记载
D. 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解析】“有意”与“无意”,既可以通过上述讲解来理解,也可以直接理解为字面意思。“有意”即“刻意”。A选项,作为王莽个人的传记,描述王莽性格是必备的;而为了表现史书的鉴戒作用,史家撰写的时候对王莽性格不可避免地进行了“再加工”。B选项,《红色中华》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以后又改为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报道苏维埃建设,显然对标创刊的直接目的,是刻意而为。C选项,《三国演义》是历史通俗演义,“饮食记载”不是其记载的直接目的,可以说是无意中留下的。D选项,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是自己刻意而为,“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故而本题选择C选项。需要注意,我们做题的时候会经常发现这类“现场学习型”题目,即给出一个概念,然后进行判断。同学们需要做的是阅读材料,然后理解概念,根据概念判断。
<hr/>【2】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解析】作者的个人经历、学识背景、所持立场会对史料中的历史叙述产生重要影响,需要综合多种史料详加考证。在这里,我详细地讲两个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历史是什么?
《辞海》中的“历史”定义有两种,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狭义的“历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总结起来,就是说,客观发展过程就是历史。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次性、不可逆、不可再现的特性。
但是,历史依靠记录而留存,如果说历史只是客观发展过程,那么我们就忽视了“记录”层面的内容。于是,“历史”的第二个含义便诞生了——历史是历史的记录,不仅包含文字记录,也包含其他手段的记录。
结合上述两段定义,我们得出了“历史”的两个定义,为便区分,我们用“历史1”和“历史2”来代替这两种定义。历史1:指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历史2:指客观发展进程所留下的历史记录。
历史1是客观进程,历史2是主观记录,但主观记录与客观进程之间存在空隙。恩格斯说过,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进程与人类对其的主观记录是两条线,两条线平行发展,永远不可能相交;人类只是尽最大可能地使这两条线无限接近。很多人对历史的困惑来自这个空隙(当然,很多史料辨析类题目也来自这个空隙)。我们举个例子:在我们的印象中,杜甫是“诗圣”;然而回到历史中、回到唐代的情境里,有学者指出,杜甫实际上是“泯然众人”的存在。杜甫的地位存在一个明显的“提高”的过程:第一阶段是中晚唐时期。韩愈认为,中国历史上存在“道统”,而唐代所以崇佛崇道,是因为道统断绝。韩愈认为自己能传道统,由此将杜甫视为能够传扬儒学道统的人物。“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将杜甫地位提高。第二阶段是宋代,宋儒提倡理学,北宋二程、南宋朱熹促使了儒学的第二次复兴,宋儒认为应该把儒家的道统进一步发扬下去。有趣的是,宋儒普遍不承认韩愈,但是推崇杜甫。第三阶段是明代,明代的时候,李杜已经并列。杜甫地位的客观过程与当代人们的主观印象存在空隙,于是,历史问题诞生了。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扉页中写道:“我试图与逝者对话,虽不能心灵沟通,确也增加了对他们心思的理解,尽管后现代史学理论已经证明了再现历史之不可能,但求真毕竟是治史者不灭的梦境。”通俗来讲,历史学者的使命在于使历史1与历史2不断接近,阐释真相。可以说,这是一种永恒的追求。
那么,历史到底是什么?
许倬云:历史这两个字,含有几重意义:第一,历史指曾经发生的事情;第二,历史指史实的记录;第三,指史学工作者经过整理、思考、研究,然后形成的一套解释。
雷蒙·阿隆:历史是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当然,也有人说,也有人说:历史是人类的集体记忆。
其次,第二个问题,历史学是什么?
如果我们认为过去发生的事情是历史)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认识和理解就是历史学。然而,事实是一回事,对事实的理解又是一回事。历史学不是历史史实。历史史实只有一个,但是解释可以大有不同。
我们尝试从词源去解释,发现:无论历史还是历史学,都是外来语。
“历”的繁体有两种写法:暦——历法、历算;歴,过也。我们发现,第二种写法的解释和之前说过的历史1很像。
《说文》对“史”的解释则是“记事者也”。中国最早的文化是史官文化,但当时的史官不只是记事,还有整理公文档案、辅助政务等职能。
中国有史学,没有历史学与历史;中国古代的史学,与现在的历史学不一样。我们现在的“历史”概念,是西学东渐引进的概念(日本人始创)。日本人将“历”与“史学”杂糅,构建“历史学”概念。
接下来,讲一个比较重要的东西:三个层次的历史学及历史学的本性
(1)三个层次的历史学
历史的叙述(史实):古人对历史留下的记录;
历史的理解和阐释(史学):对历史叙述(记录)的理解和阐释,即初次理解;
历史诠释学:对历史理解与阐释的进一步阐发,即再阐释。
举个例子:中国古代史的核心文献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其中:史家的记事是第一层;史家的“论赞”表明自己的看法是第二层。而当代人的工作是对史实与史学进行诠释。
(2)西方:历史——人文学科,不是科学
历史的两重性:科学性与艺术性
实证主义讲究:万事万物都可拿到科学的显微镜下来观察;万事万物都可拿科学解决。但历史学有科学不能涵盖的内容,所以比科学多些东西。自然科学也研究人,但是是将人作为物来研究。
历史学没有科学那么严密,这主要是因为媒介。历史学(包括人文学科)的载体是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具有歧义性、模糊性。科学(以及数学)的载体则是符号,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办法说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一样。
历史又有“艺术”的成分。“艺术”很多是虚构的,但是基于合理的推断。历史与艺术的共通之处在于,很多历史的记录是片段化的,但是需要史学家将其连缀。这种合理的想象有艺术成分。
在这个意义(科学性与艺术性)上,“我们要用我们的方式来构建历史”。
<hr/>【3】(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材料题 司马光修史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解析】首先我们看“文献史料”的定义。文献史料是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史料形式之一,以内容繁富、完备、连续和系统见长。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简牍、政府档案、地方志、私人信札、笔记、碑铭、墓志、道书、佛典、谱牒、契约、账簿、报纸杂志、传单广告,以及各种史书等一切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字记录。
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我们发现,提到的文献有:《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太宗实录》、石马铭文、《玄宗实录》、顾况的诗、《补国史》、《文宗实录》等。直观来看,我们发现,史书有《新唐书》、《旧唐书》、《太宗实录》、《玄宗实录》、《文宗实录》、《补国史》;碑铭有石马铭文;文学作品则有《柳河东集》和顾况诗。而在史书中,又可以分为官修正史(新旧唐书)、实录和杂史。
故而,我们得出答案:①史书:又可分为实录,如《太宗实录》;正史,如《旧唐书》;杂史,如《补国史》;②金石、碑铭:如石马铭文;③文集:如《柳河东集》。
<hr/>【4】(2017全国二卷)《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解析】在这里,我们先讲一下中国古代“修史”的演变。
周一良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学的特点》一书中指出,从目录学的角度讲,魏晋时期,史部脱离经部独立。《七略》中,史记被归到经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因为史部文献的量出现,史学意识的兴起,史部独立。东汉末年以后到南朝,史学逐渐成为个独立的门类,这是这一时期史学最大的特色。《文选》和《七录》在目录学上划清了史学和经学的界限。南朝梁帝,昭明太萧统编辑《文选》,收史论、史赞等,将“文”和“史”明确区分开来。史学独立的过程,是史学与经学、文学的界限逐渐清晰的过程。史学独立之初,后世的历史观念逐渐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第一个史学大繁荣的时期。主要表现在:(1)修史者众;史书数量、种类、体例较以往丰富(私人撰史风气盛行;纪传体、编年体、史注、起居注、地理、谱学);(2)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在学术领域内逐渐取得仅次于经学的地位(汉代《七略》图书目录没有史部;而《隋书·经籍志》分类为经史子集。东晋、南朝将史学设立学官;后赵石勒当政时出现“史学祭酒”并为史学设置学馆);(3)反映士族门阀制度的谱牒之学与人物传记非常盛行(谱牒之学:研究谱系的学问,以此来研究士族门第高低贵贱,为九品中正制、联姻服务);(4)各民族史学蓬勃发展(北方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不断汉化,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纷纷追溯本民族或其他国家的历史,极大丰富中华民族的史学。各民族都在争取正统——华夏中心观念的影响)。
魏晋以后,来到了隋唐时代。与以往的私人修史不同:开皇13年,隋文帝下令私家不得隐藏图谶,禁臧否物、私撰国史。对于以往的历史,隋以北、北周时期留下的起居注和历史著作为基础,重新整理。
唐代大规模修撰前朝历史的工作,始于令狐德棻。唐代也形成了独特的史官制度。唐代的史官制度颇为复杂,职责也不同。不同的史官,修撰的历史记录也不同,共同构成了国史。(1)起居舍与起居郎:东汉以来,已经有记录皇帝常起居言行的“起居注”,起居郎记载的是皇帝做的事,起居舍记载的是皇帝说的话,个季度作次起居注。(2)史馆史官:史馆,隶属于中书省,掌修国史,是唐代修史的最主要机构,主要包括修撰前朝史和本朝史。唐修五代史时,设“秘书内省”这一临时机构;贞观三年,设史馆;宗以后,史馆的建制逐渐明确。史馆的位置经过了次的变动,反映出国家对史馆地位的认识:下省北—下省南—中书省北。史官是史馆内最主要的官员。(3)著作局与太史局:修撰碑志、祝、祭。太史每季录所见灾祥送下、中书省起居注,岁终总录,封送史馆。
唐宋元时期是史学第二个大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史学的高峰。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在于重视作通史——魏晋南北朝400年分裂使得人们对“明变”的要求非常突出,撰通史目的在于明变、会通、明治乱之源。此外,还有其他特点:(1)撰史数量,特别是正史的数量占据首位(唐初设置史馆,之后私人撰史被禁止;垄断正史的修撰并对正史的修撰高度重视;二十四史中唐代占了八部:姚思廉《梁书》、《陈书》;李百药《北齐书》;令狐德棻《周书》;魏征《隋书》;房玄龄《晋书》;李延寿《南史》《北史》。这种修撰的方式被宋元继承,《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2)在史书体例上,又有新的发展(典章制度通史:《通典》《文献通考》;会要体:一个朝代的典章制度,《宋会要》;纲目体:“纲举目张”,南宋朱熹创立《通鉴纲目》;纪事本末体: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将《通鉴》所载事件进行整理);(3)历史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卓有成效(类书的编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4)历史思想的认识走向深化(“明变”“会通”:兴亡论、封建论、王霸之辩)。
接下来,说一个重要的事情,即中国古代修史中的官私修和国家场。中国古代修史是官、私并举的,这与西方只有私修、教会修史官修不同。官修决定了历史叙事中的国家主义场。国家通过史官制度使修史成为国家的职能:使得史学、历史档案的保存、整理和历史的编纂被纳国家的职能,形成官修体系。积极的方面,官修史书保证了历史资料的保存;塑造了历史文化认同,对中国的长时间的统有意义。而不可避免的,历史成为合法性的注脚。
需要明确的是,历史是统治的资源。中国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史官文化”。“巫”是史的源头,是上古社会知识的掌握者。巫史不分的时代需要有人去沟通天人,“巫”就成了沟通天人的媒介(临时性、偶发性)。那么,天的意旨是什么样的?需要记录。新出甲骨文、金文的记录已佐证此点。“巫”是沟通天的中介;是礼的解释者;是掌握天医学等科技知识的;是掌握字的人;是世代相传的。于是,史学具有了神圣性,“史权”思想也就诞生了。苏子谓:史之权与天、与君并,诚重之也。值得注意的是,汉天感应的思想到东汉出现了松动,魏晋时期出现了以史制君的观念,史学具有制衡政治权力的批判价值。
回到这道题,思考“历史1”和“历史2”的区别,结合着重强调的“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即可判断,朝廷在竭力谋求对自己有利的历史解释,也就是,官修史书不可避免的成为统治合法性的注脚。
<hr/>【5】(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解析】结合“历史1”和“历史2”的区别,我们能发现,这些“观点”都是后人作出的阐释。所以,B选项是最为合理的回答。
“研究视角”拓展,体现在何处呢?“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可以看做是“工业革命”同领域的经济史角度的阐释;而“君主立宪制度”,则是从政治角度阐释;“自然条件”,实际上就已经是历史学研究关注自然科学角度的成果。
<hr/>本专题第一部分到此结束啦!感谢各位的阅读。第二部分为“史料实证的原则方法”,敬请期待。有相关的题目可以留评论或者发私信哟,感谢你们!
以下为图片版,排版较完整。PDF百度网盘自取。
高考历史 史料实证专题.pdf
562.1K
· 百度网盘



高考历史之史料实证专题-2.jpg

高考历史之史料实证专题-3.jpg

高考历史之史料实证专题-4.jpg

高考历史之史料实证专题-5.jpg

高考历史之史料实证专题-6.jpg

高考历史之史料实证专题-7.jpg

高考历史之史料实证专题-8.jpg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1 21: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啊,但是好像没人……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1 21: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什么时候发第二部分呀!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1 21: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谢谢。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1 21: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中,史料实证的原则方法,加油加油[赞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3 08: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