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93|回复: 5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2 15: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2 15: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神奇的中国人:辜鸿铭。
他怀有治国之才,但是仕途不顺。
他学贯中西,但忽视了时代和现实。
背离时代主流的思想和主张,注定他一生遗憾与孤独的结局。

说起辜鸿铭这个人,不少人可能会立刻联想到两个词:「辫子」,以及「狂傲」。
确实,在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人」。
关于他,有很多段子,有的是真的,有的是杜撰的,但光靠这些段子来了解他,应该是不够的。
1

修建于 1905 年的北京六国饭店,在 20 世纪 20 年代前后,有过一场轰动一时的演讲。
那是一场纯粹只由一个人发言的演讲,一张票的价格高达两块大洋——当时全中国最火的梅兰芳的一场戏票价也只要一块二大洋。
主讲人是个中国人,演讲语言却是英语,因为买票来听的都是外国人,演讲的题目是「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
那一天,一票难求,座无虚席。这个神奇的中国人是谁?
周作人在《北大感旧录》中是如此描述的:「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张大了眼睛看得出神的吧。」
这个人有过很多名号:「圣哲」「怪杰」「狂儒」「老怪物」「老顽固」「小丑」……光看名号,你很难判断他是怎样一个人。
他姓辜,叫辜鸿铭。
2

1857 年 7 月 18 日,辜鸿铭出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
辜家祖先于清康熙初年由福建惠安移居台湾鹿港,又在乾隆年间移居马来西亚。到辜礼欢一代,因他深得英国殖民者信任,被委任为当地最高行政长官,家族开始兴旺。
辜礼欢生有八男三女,其中一子名辜龙池,辜龙池有子辜紫云,会讲闽南语、马来语和英语,在一家英国人创办的橡胶园当到了总管。他娶了一个西洋女子(有说为葡萄牙人)为妻,生下了一个高鼻深眼的混血儿子。
这个混血儿,就是辜鸿铭。
1867 年,橡胶园的英国主人布朗夫妇年事已高,思乡心切,就索性把橡胶园托付给了辜紫云,准备返回英国。他们向辜紫云提了一个要求:因为实在太喜欢他的儿子辜鸿铭,希望能带辜鸿铭一起回英国。
辜紫云同意了,但在临行前,他把辜鸿铭拉到家里的祖宗牌位前,点了一炷香,专门叮嘱了一句话:「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记,你是一个中国人。」
就这样,才 10 岁出头的辜鸿铭就随布朗夫妇到了英国,被送进苏格兰公学接受启蒙教育。在马来西亚的时候,辜鸿铭就在布朗的鼓励下读了莎士比亚的作品等一系列文学名著,所以他对文学很感兴趣,之后入读爱丁堡大学的文学系,然后又考取了硕士——他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苏格兰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
硕士毕业后,辜鸿铭又去了德国莱比锡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进修文学和哲学,不仅在学术上收获颇丰,也借此熟悉了多国语言,他的德语、法语不错,对拉丁语也有所涉猎。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1.jpg
托马斯·卡莱尔。他认为「思想是人类行为之本,感情是人类思想的起源」,这些观点对辜鸿铭后来对「中国人的精神」的概括和推崇产生很大影响

后世传辜鸿铭拥有 13 个博士头衔,从精力和能力来看,夸大的成分较多。据后来张之洞的首席幕僚赵凤昌回忆,辜鸿铭在各种文字材料之中只写自己的一个学位:爱丁堡文学硕士。
1880 年,23 岁的辜鸿铭学业已成,他没有选择继续留在英国,而是回到了自己阔别 13 年的南洋家乡。
在新加坡的英国殖民政府机构里,辜鸿铭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凭借他的文凭和留学经历,他可以享受一份很不错的薪水,在南洋度过惬意舒适的一生。
但如果是那样的话,如今他的名字也不会被我们记住了。
辜鸿铭的人生之路发生改变,是在他遇见了一个人之后。
3

让辜鸿铭改变抉择的那个人,叫马建忠。他是清末著名的学者和外交家,也是李鸿章的重要幕僚。1882 年,马建忠途经新加坡,辜鸿铭得到了一个和他见面聊天的机会。
按辜鸿铭的说法,两个人一聊,就是三天。
马建忠很欣赏辜鸿铭的才华,但同时对他离开中国感到可惜。在那三天里,马建忠向辜鸿铭详细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鼓励他回中国去,因为中国需要他这样的人才,「何必在这里做假洋鬼子」。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2.jpg
马建忠也是韩国国旗的设计者,他有个哥哥叫马相伯,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

辜鸿铭被马建忠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震撼了,甚至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40 年后,辜鸿铭在回忆那三天与马建忠的对谈时依旧记忆犹新:「我在新加坡同马建忠的晤谈,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正是因为他,我再一次变成了一个中国人。」
如何证明自己是中国人?辜鸿铭的第一步,是选择在外形上改变——他留起了后来成为他一个著名标志的东西:辫子。
当然,辜鸿铭知道留辫子也只是个形式而已,要真正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要读书。1883 年,他决定辞去在新加坡英国殖民政府中的职务,开始潜心研究中国经典文化。
1885 年,他遇到了一个机会。
这一年,他回福建老家探亲,回程的船途经香港。在船上,他听见几个德国人在聊天,他走上前去,用德语和他们谈论哲学,从苏格拉底聊到黑格尔,随后又用英语和他们聊英国文学。
几名德国人大吃一惊,而周围的人也觉得一个留着辫子的黄皮肤人居然能用外国话与外国人交流,都上前围观。其中有一个人对辜鸿铭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个人叫杨玉书,是当时的广州候补知府,他受人之命,去香港打探中法战争的军情。
而给他下这道命令的,就是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
很快,受杨玉书推荐,辜鸿铭入了张之洞的幕府,正式开始了他在中国的人生之旅。
辜鸿铭成为张之洞的幕僚,主要承担外文秘书的工作,而他在平时重点做的一件事,就是读书,这也是张之洞非常鼓励他做的事。辜鸿铭先背《康熙字典》,然后由《论语》入手,开始通读经史子集。张之洞幕府里能人辈出,辜鸿铭不懂就问,学问进益神速。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辜鸿铭发现,中国儒家的不少思想其实和西方的浪漫主义、反功利主义是相通的。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人类文明中并非只有西方文明是最好的。
不过,那时的辜鸿铭还远没有到所谓「学贯中西」的境界,甚至因为沾沾自喜,还被人嘲讽过。
1897 年,张之洞六十大寿,大宴宾客。40 岁的辜鸿铭在席间高谈阔论,聊中西方文化,结果被在场的一个人戗了一句:「你说的这些,我都听得懂,但如果我说,你未必听得懂。我建议你再去读 20 年书,然后才追得上我。」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3.jpg
张之洞。张之洞对辜鸿铭的影响很大,辜鸿铭也一直感恩于张之洞,在张之洞逝世后出版了《清流传》,其中有不少内容回忆了他在张之洞幕府的经历

说这话的人叫沈曾植,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光绪六年的进士。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辜鸿铭自知肯定比不过沈曾植,当下哑口无言。
不过,吃了瘪的辜鸿铭并没有放弃,而是立刻加倍刻苦读书。两年之后,沈曾植又来拜访张之洞,辜鸿铭听到消息后,立刻让人把张之洞书房的所有书都搬到厅堂之上,然后来见沈曾植,见面就说:「沈大人,在你面前的这些书,你随便挑,看看有没有哪一本是你能背而我不能背的?」
沈曾植和辜鸿铭深聊之后,拍了拍他的肩:「中华文化的传承,以后就要靠老兄你这样的人了。」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4.jpg
辜鸿铭

不过,随着辜鸿铭的学问渐长,他的脾气也长了,碰到看不惯的人和事,总是忍不住出言讥讽,而且中外平等,洋人也骂,中国人也骂。
深知辜鸿铭脾性的张之洞一直没有保举他出去做官,而是将他留在自己身边(直到晚年才保举辜鸿铭去做了一个清闲的肥差)。
张之洞的选择没有错,因为像辜鸿铭这样的人如果进入官场,十有八九是会被排挤,甚至惹来杀身之祸的。倒是留在张之洞身边的那 20 多年,把辜鸿铭推上了成名的台阶。
4

辜鸿铭初为世人所知,是因为翻译。
他的翻译和严复的翻译正好相反:严复是把西方的作品翻译成中文,而辜鸿铭是把中国的作品翻译成外文。
让辜鸿铭一战成名的,是《论语》的英译本。
最早把《论语》翻译到西方世界的译者是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之后还有些译本,但都是由西方传教士完成的。辜鸿铭有一次偶然接触到了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翻译的《论语》。
理雅各也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肯定不如中国儒生。辜鸿铭在阅读的时候发现,理雅各这个版本的翻译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如果按照这个版本,那么西方将对中国文化的一些经典产生很深的误解。
怎么办?那就自己来翻译。
辜鸿铭有他的优势:因为他不仅熟悉中国文化,也很熟悉西方的文化,所以他在翻译过程中能够经常引用西方人熟悉的说法和观念,来解释中国儒家的观点,让西方人一看就懂——这是当时绝大多数翻译家做不到的。
1898 年,辜鸿铭翻译的英文版《论语》问世,一下子就轰动了西方世界:原来中国人还有那么高深和有洞见的哲学!
由此一发而不可收,辜鸿铭又将《大学》和《中庸》翻译成了英文。后来同样翻译过《论语》的林语堂——他去莱比锡大学读书的时候,辜鸿铭的不少文章已经成为教材了——曾这样评价辜鸿铭:「他不小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中的三部,他不只是忠实地翻译它,更是一种创作性的翻译,一种古代经典的光透过一种深的哲学了解的突然注入。他事实上扮演东方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电镀匠。他的『孔子的言论』,饰以歌德、席勒、罗斯金及朱贝尔的有启发性的妙语。他的儒家书籍的翻译,好在他对原作的深切了解。」
而在翻译一系列中华经典的过程中,辜鸿铭自己也渐渐完成了一个转变:从相信东西方文明能够互补,到相信东方文明优于西方文明,甚至可以拯救西方文明。
这一点,在他 1915 年出版的《春秋大义》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本书的英译名,就是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中国人的精神》)。
在这本书里,辜鸿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衡量一种文明的价值,在我看来,我们最终要问的问题,不是看他是否修建或能够修建的城市有多么伟大,建筑有多么豪华,马路有多么漂亮,也不是看它已经拥有以及能够生产的家具有多么好看和舒适,设备、工具和仪器有多么机巧和有用。不,甚至也不是看它创建了什么样的研究机构,什么样的艺术和科学。为了真正衡量一种文明的价值,我们必须要追问的要义是:它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性类型,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5.jpg
《春秋大义》英译本(《中国人的精神》),副标题是「战争和出路」( The War and the Way out

他对「中国人的精神」的第一个定义是「温良」:「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温良(gentle)。温良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
当时正值欧洲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西欧各国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前景感到失望和悲观,开始反思自己曾经自以为先进的文明制度,而辜鸿铭关于「东方文明」的观点恰好横空出世,让很多西方人眼前一亮,感触颇多。
在当时的德国,很快出现了《中国人的精神》的德文译本,一些德国高校和学术机构纷纷成立「辜鸿铭研究会」「辜鸿铭俱乐部」,研究这位「东方哲人」的思想和观点。哈佛大学博士艾恺曾在他的著作《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中写道:「在战时与战后的欧洲悲观与幻灭的氛围中,与泰戈尔、冈仓等成为东方著名圣哲的,是辜鸿铭。」
当时西方对辜鸿铭的评价,远比国内对他的评价高得多,以至于有了那句话:「到中国可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确实,在辜鸿铭声名鼎盛的那些年里,他成了西方了解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托尔斯泰曾和辜鸿铭互通书信讨论「道」的问题;泰戈尔和他一起合影;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毛姆到中国来想拜访辜鸿铭,第一次还被拒绝了,第二次才见到——辜鸿铭认为不能让西洋人觉得想见谁就能见到谁。
但是,辜鸿铭并没能一直站在舞台的正中央享受鲜花和掌声。因为他也陷入了矛盾——其实他自己也无法回答一个问题:既然中华文明如此先进,为什么却总是落后挨打呢?
5

对于这个问题,辜鸿铭选择了一条极端的认知: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2 15: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小伙伴喜欢李子柒的嘛?想必许多小伙伴哪怕没有看过她的视频,也对这个名字有所耳闻。
她拥有超强的动手能力,做饭从插秧开始,在竹林里挖笋,在荷塘里采莲,炒菜用的酱油,她自己种黄豆来酿。自己搭建茅草棚,架秋千,做面包窑……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而在四百多年前,也有这么一个人,他会因为不满意从外面买到的奶酪,自己养一头牛来挤奶制作。在这期间,他还研发了属于自己的奶茶,因为太好喝了,所以在当时一直被山寨,却从未被超越。
这个人就是初中语文课本里,那个去湖心亭看雪的张岱。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1.jpg

1、拥有绝对味觉和超凡动手能力的天才少爷


四百多年前,张岱出生在一个显贵世家,从小锦衣玉食不愁吃穿。因此世上就又多了一个“讲究人”。
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提出过“一天要喝八杯水”的概念,但张岱小朋友早早就养成了爱喝水的好习惯。不仅如此,他还有超乎常人的敏感味觉,不管是哪里的水,只要他尝过就绝对认得出来。
因此他首先在喝水这件事上就非常讲究。取水的时间、地点都关系到水的口感,对他挑剔的舌头来说,好喝的水还真的不多。17岁的那年夏天,他偶然间遇到了属于他的心动之水,它不在天涯海角,而是在庵中古井的一口活泉里,静静地流淌着等待张岱来发现。
这一口看似平平无奇的古井水,却是他心目中的“水中贵族”,胜却人间无数。
“如秋月霜空,噀天为白;又如轻岚出岫,缭松迷石,淡淡欲散。”
——《陶庵梦忆·禊泉》
这样的好水当然不能浪费,张岱赶紧试着用它来泡茶,还突发奇想在茶里加入茉莉花。结果意外地发现,茶香和花香由清冽的泉水一引,清新扑鼻,喝到口中完全没有茶涩味。
花瓣和茶叶在水里清晰可见,像是一枝枝白兰和着雪花一同倾泻而下。张岱的少女心一下子被唤醒了,特地为它精心挑选了最适合搭配的素白瓷杯。
“取清妃白,倾向素瓷。”
——《陶庵梦忆·兰雪茶》
这款茶被他称为“兰雪茶”,经过反复研究,每泡茶精确到了一份水放几克茶叶,几片茉莉。没过多久,“张岱同款兰雪茶”就火了。各种山寨兰雪茶层出不穷,当大家纷纷喝起或真或假的“网红兰雪茶”时,张岱又做出了新东西。
其实起因还是张岱太讲究,只吃精心制作的美食。他喜欢吃奶酪,但外面卖的奶酪他全都看不上眼,觉得它们没有灵魂。
反正家里院子大,他干脆自己养了一头牛,专门用来挤奶。从养牛开始做奶酪,如此硬核的套路,想来张岱如果去b站做up主,肯定是美食区的一股泥石流。
但是只制作奶酪怎么能满足张岱的创造欲呢?他又突发奇想,把奶和兰雪茶一起煮。茶香清淡,奶香浓郁,两者在口腔里一交融,那沁人心脾的香味真真是令人无比上头。
“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自是天供。”
——《陶庵梦忆·乳酪》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2.jpg

兰雪茶正式进化为“兰雪の茶”,进军奶茶行业。当然了,张岱茶水自己煮,奶牛自己养,丝毫不计较成本,一看就只是为了自己喝着开心。如果真让他开一家奶茶店,估计也赚不到什么钱。
但这并不影响张岱又上了热搜,大家又开始跟风喝奶茶。本来张岱就因为出身显赫,又有天人之姿,被很多小姐姐暗恋着,这下还爆出他会做奶茶的新闻,天哪,你品,你细品。
张岱在吃喝玩乐之余,也爱搞搞学术研究。他写了很多散文,不小心就成了“明清第一散文大家”。还顺便写了部百科全书。书名听起来十分科幻,叫《夜航船》,和《海底两万里》放在一起也丝毫不违和。在没有搜索引擎的时代,张岱以一己之力写出的这部百科全书,内容涉及25大类,125小类……对不起,是智商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然而张岱这么聪明,后来却只考中了秀才,一辈子没有做官。不是因为他才华有限,而是因为他实在不能适应科举考试的制度。有一次考试,他干脆连答题格式都写错了,就是这么酷。
耍酷的结果就是,考不上进士的张岱只好回家继承千万家产。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3.jpg

2、 爱好广泛、能动能静的斜杠青年和他交朋友必须有缺点


张岱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大家都想尽量和优秀的人交往,而他的交友原则是:必须有缺点,有癖好。其实人人都有缺点,但会把它光明正大地拿来作为交友原则,张岱可能是第一人。他说,没有瑕疵的人不能交往,因为他太不真实,没有癖好的人不能交往,因为他对生活没有热情。
张岱自己的癖好极多,25岁的时候,突然迷上了斗鸡。渐渐地,他身边聚集起一帮“鸡友”,于是张岱组建了一个斗鸡群,想斗鸡就滴滴他。因此家仆们对“一群人在张岱家里光明正大地聚众斗鸡”这种事已经习以为常。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张岱的二叔也对斗鸡兴趣浓厚。只可惜技不如人,二叔每每带着古董字画做赌注,来找张岱“一雪前耻”,又每每都是空手而归。
二叔好气。
他想了很多损招来治张岱(的鸡),比如在鸡翅膀上绑铁刺,撒芥末,结果都被张岱一一化解。可恶,为什么张岱这家伙连斗鸡都这么有天赋?
如果张岱能在斗鸡这件事上坚持下去,可能会在历史上作为“斗鸡大师”而留名。但他很快就主动放弃了这项娱乐活动,因为有一次看杂书的时候,他看到唐玄宗因为斗鸡而亡国了,脑回路很清奇的他联想到:唐玄宗属鸡,我也属鸡,他斗鸡亡国了,我斗鸡……嗯???不行不行。张岱摇摇头,感觉斗鸡实在太不吉利了,得戒。
可以,这个理由很张岱。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4.jpg

张岱戒了斗鸡之后,又转而迷上了看伶人踢球。看多了觉得不过瘾,自己支持的选手老不争气,他急得都想自己帮他踢。
哎?对啊,张岱想,我可以自己踢!于是他又拉了一帮朋友,混在自家戏班里踢球,每次都玩得浑身是汗。
张岱爱打牌,但他嫌市面上的牌都不好看,不符合他的气质,玩法也单一,非常无聊(这似曾相识的嫌弃)。于是他自己设计了各种风格的纸牌,自创了许多规则。有了牌,还要有人一起玩。于是张岱又拉了一个群,爱打牌的都在里面。
张岱还很喜欢打猎。理所当然地又有一帮胆子很大的“猎友”,他们经常在荒郊野外玩到很晚,黑漆漆的林子里也找不到人家借宿。
就算找到了,张岱一自我介绍,“您好,可以借宿吗?我是兰雪の茶创始人、散文大家、百科全书作者、斗鸡天才、赌手、狩猎爱好者张岱”,对方肯定听都听不下去,一口回绝,“住不下这么多人!”
……所以张岱如果打猎来不及回家,经常就在荒废的古庙里过夜,胆子锻炼得越来越大了。
张岱交的这些朋友,有纨绔子弟,也有市井小民,反正在别人眼里,往往都是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代名词。但他对此并不在意,因为玩这件事,从来只有朋友,没有界限。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5.jpg

张岱自从发明了“兰雪の茶”之后,经常在家用它招待朋友,喝奶茶还不够,要吃蟹看雪开party。肥腊鸭、奶酪、蜜橘、风栗……各种蔬果点心都备得齐齐的,想吃自己拿。屋外大雪纷纷扬扬,屋内炭火烧得正旺,友人们聚做一团,喝酒的喝酒,吃肉的吃肉,畅聊大笑。真正的别墅轰趴。
张岱如果想一个人待着,就会来到他的“不二斋”。这里有一棵梧桐树,高达三丈,树荫重重。西墙一处稍显空旷,张岱自己种了几株蜡梅。只要是枝条泛绿的时节,暑气就难以从枝叶间渗下来,显得极为清幽。
屋子里挂着写有“满耳秋声”的横幅,四壁都是图书,还布置有各种古玩。院子里夏天开建兰和茉莉;秋天是菊花,花盆有五层,高下罗列;冬天梧桐叶落,蜡梅花开;昆山石上种水仙,书斋四壁都是山兰,栏前又有半亩芍药,一到春天就开了。张岱每次来了就少女心泛滥,完全不想走。
那时的张岱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从未忧虑过未来。对他来说,开心就是最重要的事。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6.jpg

3、鲜衣怒马,恍然如梦;半生浮华,一世浪漫


湖心亭看雪的那年,张岱36岁,明朝却是名存实亡。
这年的整个12月还未过完,张岱的父亲终究没熬到来年,到九泉之下去寻十年未见的发妻了。
也就是这几年,某个深夜里,张岱泛舟路过金山寺,就顺道进了寺里。抬头看着月亮,张岱突然想起韩世忠退金人的一出戏。于是就在佛门内这样一个静谧的夜晚,他命人带着锣鼓灯笼,来到大殿里亲自唱、念、做、打。一众僧人竟然不敢阻拦,不知这群不速之客到底是人还是鬼。
张岱不知道还能如何抒发对于时代和自身命运的焦虑。大明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眼见自己的生命就要被串在两个朝代之间,他无可奈何,也不愿接受。
张岱有一个优伶朋友叫夏汝开,在张岱三十多岁的这几年里,夏汝开和他的父亲先后病逝了,张岱为了给他们下葬,典当了自己的一件裘衣。
这场葬礼再普通不过,却好像是他家道中落的一个隐喻。也是在这几年,张岱慢慢明白,人不是在那些光鲜亮丽的日子里成长起来的,而是在许多个愁肠百转的深夜里,长夜漫漫你却无心睡眠。
但真正浪漫的灵魂不会因世事的沧桑而更改。
年轻的张岱会因春风十里时的繁花遍地而触动。多年以后,他依然会因大雪初霁后的天地静谧而感怀。于是哪管什么寒气逼人,哪管什么无人为伴,披上衣襟就直奔西湖,摇起轻舟往湖心亭去。痴子生来,只是为了感知这个世界。
人生何处悲情,何时浪漫,张岱不听命运的安排,要自己决定。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7.jpg

张岱74岁时,已是康熙盛世了。但他仍固执地将目光和记忆都停留在前朝。他已经很老很老了,却甘愿做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谁也不知道,有没有可能他怀念的,也是那个时候鲜衣怒马的自己,因此宁可落魄半生。
张岱写过一篇《自为墓志铭》,一世浪漫被他自贬为“一事无成”。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死是不敢死,但是活又不想活了”,却在晚年漫长的清贫岁月里,甘之如饴地将满腔心血化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在他的《陶庵梦忆》里,前半生的热闹恍如隔世,后半生的苦难很少提及。
他时常会想,我在别人眼里一定很失败吧。不管是学文还是学武,好像都没有什么建树,一辈子就考了个秀才。学别人吃斋念佛,修道寡欲,也学得乱七八糟。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自为墓志铭》
他穿着布衣,吃着野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连他自己都快忘了,那双挑粪种菜,养鱼养蚕的手,曾泡过这世上最好喝的茶,做过最精致的灯笼,放过最绚烂的烟花,吹过最悠远的管笙。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8.jpg

84岁的张岱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梦里他又站上了湖心亭,侍童倒着划桨,小舟回到岸边。
他回到了不二斋,他与各种各样的朋友不断聚散。
他骑马打猎、喝酒看戏,在踢球之后迷上斗鸡。
他写下不合格的考卷,从秀才变回童生。
他放下兰雪茶,失去味觉。
他忘却天赋,没了意识。
四百多年前,禊泉清冽的泉水还没被发现,世上还没有一个连喝水都要讲究的张家少爷。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9.jpg

如果能穿越,想必许多人都想喝一喝张岱的兰雪茶吧。
或是回到他17岁的那个夏天。青山如黛,桃花浮水,少年开朗而清爽的笑容里,我们读不出任何有关未来的沉重。
又或是回到垂垂老矣的他身边,对他说一句:你一点儿也不失败。
喧嚣浮华是你,曲终人散也是你。你年轻时精致奢靡,却涉猎广泛又天赋极高,好像轻描淡写地就能创造出许多神奇的新鲜事物;到老了还依然又丧又酷,收拾起半生风流往事,过上了自甘清贫的野人生活。
我们都可羡慕你了,张岱。
<hr/>此时纸条君只有一个肤浅的想法:想喝兰雪茶!
最后,同是喜欢张岱之人,你确定不点个赞?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10.jpg

(以上内容摘抄自【作文纸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纸条君)
(图源网络,侵删)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2 15: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法兰克福市的公墓里有一个奇特的墓,墓上有两个墓碑,一大一小,大的墓碑上写着“这是哲学家叔本华永眠之地”,旁边小的墓碑下埋葬的不是亲人,而是他的宠物狗,一只叫Atma的贵宾犬。
叔本华一生未婚,爱狗成痴。从在哥廷根大学的学生时代起,到于法兰克福去世期间,他养了一连串的贵宾犬,叔本华给他的所有的狗都取名叫Atma(印度教概念,意为作为个体灵魂来源的终极宇宙灵魂)。
叔本华的生活极有规律。早上  7 点到 8  点起床。洗完冷水澡以后喝上一杯咖啡。然后埋头一直写作到中午。其间他禁止任何人(包括佣人)在这段时间里说话和露面。紧张的脑力工作以后,叔本华吹笛自娱半个小时,这一娱乐方式持续了一生。在这之后,叔本华穿上燕尾服,打上洁白的领结,出外午餐。他总是穿着同一样的、年轻时候式样的衣服,到达同一间名为“英国饭店”的餐馆用膳。
午膳后,叔本华回到自己的房间进行阅读一直到 4 点钟。然后,不管天气如何,他都铁定出门遛狗散步,身边跟着的是附近居民称为“小叔本华”的卷毛狗。当叔本华成名之后,很多他的法兰克福朋友们,也都纷纷去买贵宾犬。
叔本华自幼就显示出了常人难及的智慧,然而他是不被理解的孤独的哲人,直到晚年才声名鹊起。叔本华对大众的愚昧与麻木颇有微词,认为大部分人类都是利己主义者,他曾说:“每次和人见面之后,我都会因而丧失一点点人性。”
除了哲学研究,叔本华致力于动物福利,他责备虐待动物的人并大力支持动物保护组织。当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最后与他相伴度过晚年的,还是他的贵宾犬。据说有一次他责备他家狗狗时是这么说的:“你不是狗,你是一个人啊!”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1.jpg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2 15: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1916年,张大千刚满十八岁,去重庆求精中学念书。那时候世道不太平,张大千在放暑假回家的路上,被一伙土匪给绑了。
     土匪别的没碰,只把他暑假作业抢走了(别信)。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1.jpg
         匪们看张大千身上没钱,就让他给家里人写信,要三千块大洋赎人。张大千就写了:爹妈哥哥呀,我被一群江湖好汉留下吃火锅了,且得吃一阵子,你们给我寄三千伙食费呀,不然我就得被切碎当锅底了!
       写完信,头目一看,呦,这学生哥懂事儿,看“江湖好汉”这词儿,多生动!而且这字真是漂亮,横平竖直的,这娃是块金子,我必须帮他发光。于是当机立断,信一撕两半,赎金不要了,学生哥留下来做军师和账房吧,年底有分红!
学生哥变成了中层干部,每天埋头写企业策划文案(勒索信)。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2.jpg
       看看这胡子,不当胡子可惜了。
       过了两天,大家去打劫。其他人都熟门熟路,就张先生什么玩意都不抢坐在边上看,特别佛系。头目说你咋不干活呢?张先生说我文员,文员。头目说你别跟我扯,是我们公司的人必须深入一线开展业务,给老子抢!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3.jpg
        张先生没办法,见被抢人家的书房里有不少书,他便伸手拿了本《诗学涵英》。头子一看急了,说你个瓜批,书是“输”啊,意头不好,换项目!张先生没法,只好又胡乱扯下墙上挂着的四幅《百忍图》下来。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又有趣的名人故事?-4.jpg
        喏,就类似上面这个。关于这个插播一下。民间一直有一个说法,传说玉皇大帝姓张,叫做张百忍,他在人间的时候是个郡主,平时以德服人,治下有方。当时天界大乱,没人当玉皇大帝,恰巧张百忍的事迹传到了天上,神仙们认为张百忍挺合适,所以派赤脚大仙把他来个拔屋升天,动产不动产全带走。
        这玉皇大帝当得太容易了,我平时也挺怂的,也特别能忍,说不定我是下一任王母娘娘,到时我就把我某个好色的山炮领导的屁眼儿变成方的。
       插播完毕。
       虽说女怕入错行,男怕找错丈母娘,张先生入的这行也够他怕的:动荡、不稳定、经常加班、工作压力大、淘汰率高(容易死),政府还不支持,一个少年郎成天在这种夕阳产业里担惊受怕,备受煎熬。
        幸好不久,官军前来围剿这伙强盗,张大千也被抓进牢房。他的家人知道后,立刻派人拿钱到官军里去疏通。经过多方营救,当了将近三个月土匪师爷的张大千先生下岗失业了。
        张先生琢磨着,我这再就业干点啥呢?琢磨来琢磨去想起了抢的《百忍图》和《诗学涵英》。抢都抢了,也不能白抢对不?干脆学学写诗画画吧(据《画坛巨匠ー一张大千》一书记载,张大干曾回忆,“我学做诗,也就是在匪窟里这段日子开始的。《诗学涵英》一一抢的赃物,就是我自修摸索的启蒙书)。
        然后一代艺术大师就这样诞生了!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第一狗仔队”,搞笑八卦历史人物故事,无序扯淡历史鸡毛蒜皮,茅厕蹲坑优秀读物。每篇不长,预防痔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3 03: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