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8|回复: 0

《历史的温度:1&2》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4 14: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长的书了,一共有6部,看了两天把1,2部看完了,不过因为这本书是把很多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放到一起,所以也不是连贯的,看起来不算太费力,然后每篇故事后面还加上了作者的一些见解,馒头说,有时候还觉得看这部分的内容比看故事本书的讲述还有意思一点,一个记者对事情看法的客观性,感觉角度有时候还蛮认可的。突然间觉得看书其实也是要看心情的,心情好的时候,看很多东西都觉得是有趣的,脑子里也会冒出很多奇奇怪怪的感想,但是心情不好的时候,看过就是看过了,冷冷淡淡,没啥感想,也不觉得内容有意思。但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呢,又想找点事情做分散下注意力,感觉陷入了一个循环里面了,不太好的循环。  人真是个奇怪的生物,如何让自己不要长时间陷入很down的情绪里面,感觉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书的1-6部其实还是不同的主题的,第1,2 部分别是《历史的温度1: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和《历史的温度2:细节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开篇讲的是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爱迪生的另外一面,还觉得蛮有意思的,有一种看八卦新闻的感觉,类似刷微博,但是对象是古今中外赫赫有名的人物的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看完了解后还觉得蛮惊讶,但是在每章故事后,作者讲了为啥把这些事情放在书中跟大家分享的原因,感觉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对事实背后探索的热情,以及对事物多面性客观公正的看法,但同时也不乏感性,多了一点点包容与温度。
     书中有一段话也说了有这六部书的原因:一个人在某方面登峰造极,于是我们就幻想他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媒体和大众喜爱“孤独的天才” ,“快饿死的艺术家” ,或者“与全世界作对的智者” 这一类故事,即使这类故事并不全是真的。历史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和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优缺点。 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人,也许只限于他的专业领域,跳出那个领域,他其实也是一个普通的凡人。于你,与我,于他,于她,世间有哪有完美的人。我们看待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先入为主带入立场,在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两部书差不多记录了快100个比较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古今中外,都有涉及,但是挑选的记录的人物角度基本是不被人了解的一面,因为作者参与三届奥运会的采访,其中记录了不少体育名人的另一面,包括刘翔,中国乒坛,泳坛的一些运动员,其中有乒坛的“让球”传统,泳坛的“服用违禁药品”历史,“查得出是兴奋剂,查不出是高科技”就是当时体育圈流行的一句话。也还有记录了民国时代的一些名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还有一些著名的战役,例如武昌起义的开端,九一八事变,一战二战的背后的一些被忽略的历史这部分就感觉更像历史的阐述多一点,对不是一个忠实的历史迷来说,可能看起来会觉得有一点点枯燥,或许身处现代幸福生活的我们,多多少少需要去了解一下历史,历史虽然是历史,但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这1,2部历史的温度里面,也有我一些印象比较深的片段,挑一些来记录下。
关于居里夫人:开篇第一章,印象中的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一起搞科研,应该是婚姻幸福事业有成,但实际上当时居里夫人也过的很坎坷,他的丈夫意外去世后,她结识了她实验室的有妇之夫郎之万并且最后被周围的人各种漫骂说不检点,后面一战爆发,她拿出了她全部的诺贝尔奖金购买了法国的战争债券,并且关掉了她的镭实验室去研究X射线因为这个在战争上能派上用场,看了才知道,原来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是同一个时代的挚友,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一直有人说,居里夫人凭着自己努力赢得了很多荣誉,却一直被称为居里夫人,也许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确实遭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对待。但是作者的解释:“夫人”更多的代表是一种尊称,而不是一种从属。

《历史的温度:1&2》-1.jpg
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
关于爱迪生:原来电灯不是爱迪生发明的,但是爱迪生却是把电灯运用到商业中去的人。我们一直以为爱迪生拥有1093项专利发明,实际上只是他团队的发明都归因为他所有。“爱迪生”更像一个品牌,后面摩根收购了爱迪生的公司,并成立了新的公司,也就是现在的GE .爱迪生一生的最大错误,就是错判了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发展,而尼古拉.特斯拉就是交流电之父。并且尼古拉.特斯拉还认为爱迪生不懂得基本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实验方法十分低效。但是真正让灯泡通过商业模式点亮全世界的,还是爱迪生。我们都希望科学发明是神圣而纯洁的,但有时候,它也需要从高高的雪山顶上走向人间,能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人,其实非常难得。
关于敦刻尔克:印象中是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但是一直以为这个是个人名,实际上是法国的一个地名(Dunkirk),意为沙滩上的教堂,这是一个关于撤退的故事,在希特勒的轰炸之下,在最后的九天里,共有34万人撤回了英国,这近34万人,都成了日后反法西斯战场的中坚力量。就如丘吉尔的名言:永远,永远,永远不用投降。在这场撤退里面,负责指挥的人是哈罗德.亚历山大,但是这个人据传让十万中国远征军在为英撤退中充当肉盾,还有宁愿把抗战物资烧掉也不留给中国军人,所以有人抵制观看《敦刻尔克》,但是作者的话让我感觉到了一个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的认知,中间不掺杂激进的民族主义想法这个令我感觉到了这个行业的职业素养。“我觉得诺兰的这部电影,并没有刻意歌颂谁,因为他知道这并不是一场胜利,我们看完这部电影,绝不会觉得英国士兵好伟大,法国士兵好伟大,而只会觉得普通百姓的伟大,以及战争的残酷。” 很客观,很公正。人类和平,永远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不涉及到种族国界,愿世界没有战争。
    书中还有很多名人的故事,有《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的死亡之谜,拍摄了著名的《饥饿的苏丹》照片的作者凯文.卡特的自杀原因,鲁迅背后有名无实和有实无名的两个女人,童话之王安徒生的生平事迹,纳粹的杀人刽子手医生约瑟夫.门格勒,经由他手杀死或批准杀死的有40万人,其中包括了非常多的儿童。但是这个人竟然最后还是逃亡失踪,逍遥法外,令人发指。1994年爆发的卢旺达大屠杀,就在距离现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的二十多年前,世界上的一个国家竟然还会有超过100万人被屠杀, 90%以上都是图西族的人,其中有25万到50万的卢旺达妇女和女孩遭到强奸,并且是被雇的患有HIV的男子强奸,目的就是要让图西族的人世世代代受到痛苦,最后绝种,已经不能叫种族大屠杀了,而是种族灭绝。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9 07: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