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9|回复: 0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2-25 14: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1.jpg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到处散发着浪漫迷人的历史人文气息。如今,虽然六朝旧事已随流水,但南京的一山一水,一桥一路,甚至不经意间走过的一条巷子,仍旧在讲述着不同寻常的传奇故事。石婆婆巷、碑亭巷、利济巷、乌衣巷、三元巷、仓巷、南台巷、三七八巷、养虎巷、大板巷、鸣羊街、水斋庵、孝顺里、磨盘街、同乡共井、殷高巷、鸣羊里、学智坊、谢公祠、高岗里、陈家牌坊、饮马巷、荷花塘。

南京地名典

石婆婆巷
石婆婆巷隶属于南京市玄武区,东起进香河路,西至丹凤街,与北京东路平行。徐悲鸿和孙多慈曾在这里漫步,胡兰成也曾在石婆婆巷20号住过,因此张爱玲也曾来过此地。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2.jpg

石婆婆

“石婆婆”这个地名在江南一带并不少见,仅南京就有很多与“石婆婆”有关的地名。
根据《南京地名大全》的记载,除了进香河路的石婆婆巷,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3.jpg

▲石婆婆巷的西端是丹凤街,靠近江苏广电大楼。

与“石婆婆”有关的地名还包括长江路附近的石婆婆庵、红花街道的石婆庙,以及六合竹镇的石婆村。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4.jpg

▲石婆婆庵在碑亭巷附近,那里有许多美食,你可千万别搞混了。

可是这位著名的“石婆婆”,究竟是谁呢?通过翻阅历史典籍,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石婆婆,原名芮娘,是明代洪武年间礼部尚书陈迪家的丫鬟(一说乳娘)。
关于她的故事,还要从建文帝朱允炆与燕王朱棣叔侄俩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说起。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5.jpg

▲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同年登基为帝,建号永乐。建文帝朱允炆则在一把火烧毁皇宫后不知所踪,成为千古谜案。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6.jpg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

朱棣即位后,立即着手清除那些曾经反对他坐上皇帝宝座的人,主要就是建文帝的旧臣。
从诛杀方孝孺十族开始,一场破历史记录的惨剧就此拉开序幕,史称“壬午殉难”,礼部尚书陈迪也在这场浩劫中遇难。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7.jpg

▲ 陈迪,字景道,安徽宣城人,建文帝时期曾任礼部尚书。

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芮娘却不顾自身性命安全,将陈迪只有五个月大的儿子陈珠藏匿于沟中,躲过一劫。这件事一方面说明了陈迪家平时待芮娘不薄,另一方面也证明芮娘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奇女子。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8.jpg

▲ 芮娘曾在石婆婆巷居住过。

随后,芮娘带着陈珠开始了逃亡生涯,天子脚下终归不安全,他们在南京短暂躲避后,来到山东邹县西双村。朱棣知道此事后,考虑到社稷已经稳固,对老幼妇孺赶尽杀绝影响也不太好,便把他们发配到了登州府蓬莱县(今山东省蓬莱市,由烟台市代管)。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9.jpg

▲ 现在的石婆婆小区,居民大多是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老南京人。

当年的蓬莱可不是什么仙境,而是荒凉的边疆海防。在艰苦的环境中,芮娘将陈珠抚养成才。
芮娘的义举受到百姓尊崇,她去世后,百姓将其视为弱小儿童的恩祖和保护神,称她为“慈神”。
芮娘生活过的南京、山东等地,都建有供奉她的庙宇,由于其雕像是一尊石质的老婆婆,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她为“石婆婆”。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10.jpg

▲ 据说石婆婆庵曾有一座芮娘的庵堂,如今已不复存在。



张爱玲与胡兰成

胡兰成曾在石婆婆巷20号住过,他和张爱玲的情缘,也是从石婆婆巷开始的。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12.jpg

▲张爱玲(1920年-1995年),原籍河北省唐山市,中国现代作家。

为了写石婆婆巷,我们联系到了胡纪元先生,也就是胡兰成与第二位夫人全慧文的小儿子。胡纪元先生也提到:“幼年时住在南京丹凤街石婆婆巷,暑夜与父亲在花园里纳凉,天空的景象就是星海灿烂无限意。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13.jpg

▲ 幽深静谧的石婆婆巷,胡兰成故居已不复存在。

关于胡兰成,弘一法师的评价较为中肯,“其人可废,其文不可废。”他和张爱玲也是因为才华而互相欣赏的。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14.jpg

▲张爱玲(图右)与钱钟书。

某天,胡兰成正在石婆婆巷20号里晒太阳,翻看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恰好翻到了张爱玲写的文章,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也曾提到过这段经历:翻到一篇《封锁》,笔者张爱玲,我才看得一二节,不觉身体坐直起来,细细地把它读完一遍又读一遍。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15.jpg

▲胡兰成散文体自传《今生今世》。此书不仅是研究胡兰成的重要书籍,对于研究张爱玲也是同样重要。

于是胡兰成跑到上海拜访张爱玲,第一次吃了闭门羹。他没有放弃,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不料竟得到了张爱玲的回访。不久,两人确立了恋人关系。张爱玲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1944年,张爱玲与胡兰成写下婚书,文曰: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段关系确定之后,张爱玲创作出《花凋》、《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还出版了她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以及散文集《流言》。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16.jpg

▲ 石婆婆巷的一面围墙,带着民国的沧桑味道。

然而两人的婚姻在1947年就走到了尽头,同年,张爱玲创作了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和《不了情》。“为什么要那么痛苦地忘记一个人,时间自然会使你忘记。如果时间不可以让你忘记不应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甚么意义?”——张爱玲
这段感情虽然不够圆满,却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张爱玲。



孙多慈与徐悲鸿

石婆婆巷还曾经是当年国立中央大学的宿舍区。

才子佳人聚集的地方,大概率会发生动人的爱情故事,孙多慈与徐悲鸿的恋情也就发生在此地。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18.jpg

▲徐悲鸿故居位于石婆婆巷附近的傅厚岗四号,目前正在装修当中。

徐悲鸿不用多说,他画的马,特别是那幅著名的《八骏图》,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孙多慈吧。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19.jpg

▲孙多慈(1913年-1975年),原名韵君,“多慈”是徐悲鸿为她改的名字。

孙多慈,女,安徽寿县人,职业是画家,曾经是徐悲鸿的学生及爱人。
1930年暑假,孙多慈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做旁听生,结识了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20.jpg

▲学生时期的孙多慈与李家应姐妹的合影,中间这位就是少女孙多慈。

1931年,孙多慈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大学艺术系录取,正式成为徐悲鸿的学生。
孙多慈在绘画方面颇具天分,她的画作因此得到徐悲鸿的赞赏,两人志同道合,日久生情。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21.jpg

▲孙多慈自画像。

可惜好景终究不长,虽说当时徐悲鸿与蒋碧薇已形同陌路,却尚未离婚,因此两人的恋情受到蒋碧薇的阻扰。

最终,两人劳燕分飞,孙多慈嫁给了许绍棣,徐悲鸿娶了廖静文。

没有了爱情的羁绊,孙多慈便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艺术创作上,最终成为与张玉良、陆小曼、关紫兰齐名的女画家。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22.jpg

▲现在的石婆婆巷,是东南大学博士后宿舍区,不知还会上演什么样的爱情故事。

那些年,在石婆婆巷发生过的爱情故事,套用周杰伦的一句歌词就是“烟花易冷,人事易分。
如今,胡兰成故居、国立中央大学宿舍区,皆已不复存在。只有石婆婆巷,无声地记述着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这就是南京一条小巷的故事,路过此地,她会认真地请你感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也许还有更多的人生错觉。
南京地名典

碑亭巷
碑亭巷北起珠江路,南至中山东路,全长约900米,为清江宁织造府和太平天国时期天朝宫的西界。曾是南京贯通南北的主要道路,又因曾与两江总督府和国民政府临近,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就在玄武区碑亭巷的路边,有这么一口六朝砖井,那是流水和岁月都不曾带走的沧海遗珠……
1
高 贵

谢谢夸奖。我的确是一口尊贵的井。

1500多年前,我曾经是皇家御用水井,家住皇宫台城,就在第二重宫城与第三重宫城之间。

在南京,比我更老的井,恐怕只有六合瓜埠的太平井了,它是来自东汉的老前辈,已经超过1800岁。

我的身体完全用砖垒砌而成,采用的是“三顺一丁”的垒砌法。其实在我们皇宫之中,不光水井是用砖垒砌的,就连马路也是用砖铺就的,这一点,在1500年前极度奢侈。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23.jpg

▲包括“三顺一丁”垒砌法在内的砖墙砌筑主要形式图示。

而且我们六朝时候的砖,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比起后辈的明城砖来,要薄一点,然而比起清代的清水砖来,又要厚一点。

那时候的碑亭巷,还是南唐德明宫的一部分。而南唐德明宫,就是南唐先主李昪成为国主之前所住的旧宅。所以说,这条巷子的出身也是非常高贵的。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24.jpg

▲南朝健康都城及台城位置示意图,王志高绘制。

可是抵不住时间的催促,南唐匆匆败落,时光又滚滚向前,很快来到了明清时期。

就在明清更替之际,以豫亲王多铎为首的清军将领,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肆意屠城,他们率领军队攻克江宁(南京)之后,竟对居民秋毫无犯,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25.jpg

▲如今的碑亭巷,北起珠江路,南至中山东路,全长大约900米。

《钟南准北区域志》中这样写道,“清豫亲王初下江南,秋毫无犯,城人立碑于巷,以颂功德,用亭覆之。”

于是,我一直生活着的这条巷子从此便拥有了姓名——碑亭巷。

不过那时,我早已被深埋地下,后来,就连这座用于歌功颂德的碑亭,也渐渐不见了踪迹。

2
繁 华
在我有限的记忆当中,这一带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了民国时期,才又重新热闹了起来。

民国初期,每逢重大节日,长江路(时称“国府路”)都要整饰一新,碑亭巷也会跟着热闹起来。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26.jpg

▲在绘制于1937年的《新南京地图》当中,碑亭巷被当时的各种政府机关包围着。

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国立美术陈列馆、国民大会堂等等,这些‘’相关部门”都离它不远,于是这里也就顺理成章地聚集起了很多公务员。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27.jpg

▲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就在今天的长江路266号。

然后,碑亭巷里应运而生多家“包饭作”,其实就是现在的食堂。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28.jpg

▲如今的碑亭巷里,早已没有了“曲园酒家”的身影。

曲园酒家,曾经是这条巷子里最具代表性的“食堂”之一,清蒸鸭掌南菇、素鱼翅等菜品名扬天下。

据说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谭延闿,曾是曲园酒家的大股东,招牌上的“曲园酒家”四个字,就是由他亲笔题写的。

慢慢地我还发现,这里不仅有了饭店,还有了照相馆、冰棒摊、理发店、牙医楼……相当于一个小型市中心了!

不过当时我也没能想到,那已经就是碑亭巷的巅峰时刻。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29.jpg

你问深埋地下的我,是如何看到这些的吗?

一开始,我也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听来的,后来到了2017年,有一位名叫朱振兴的先生,他在碑亭巷一侧的百米墙体上创作了21幅壁画,细细讲述了南京过往的市井生活。我这也就算“眼见为实”了。

哦对了,这儿还有一个地方非提不可,那就是——南京卷烟厂。我记得那时候的空气当中,永远弥漫着淡淡的烟草味道。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30.jpg

▲碑亭巷壁画当中的南京卷烟厂。

南京卷烟厂,原来叫做南京勤丰烟厂。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厂里曾经出过一个有名的牌子,叫“长江大桥”,红极一时。至于味道嘛,应该是藏进了那一代老烟枪们的记忆当中了。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31.jpg

▲如今的烟草专卖店,每天下午早早地就拉上了卷帘门。

2001年,南京卷烟厂搬迁到了河西。碑亭巷里只剩下了一个破旧的老厂区,不过只要从这里经过,关于烟草的记忆,就又会飘了回来。

3
悲 情

时间终于来到了2009年,碑亭巷25号危旧房改造项目开工,我也得以重见天日。

据说当时原本是计划要把我整齐“打包”,搬家到南京市博物馆去的。然而最终还是决定,让我留守原地,作为历史见证。

2017年,我终于有了今生的身份——玄武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在我的身边,不再是重门深锁的宫城,而在车水马龙的小巷人潮中,也早就不见了六朝衣冠。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32.jpg

▲四季变换斗转星移,碑亭巷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然而这次,我见识到的是跟印象当中完全不同的一个碑亭巷。

没有了当年皇宫的高贵气派和尊贵地位,也没有了民国时期的车水马龙和热闹非凡,今时今日,这条巷子尽显破败,人们似乎已然忘记了它的存在。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33.jpg

▲眼下的碑亭巷虽然不再显贵,却成了小吃圣地,和吃货们的天堂。

街头都是接地气的龙虾店和外卖摊子,巷尾满是老头儿老太太们打发时光的麻将桌。

不远处,游人如织的总统府、充满文化气息的省立图书馆、灯红酒绿的1912街区,展示着南京不一样的魅力,而这碑亭巷,如今也只能是个配角了。

只有到了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旁边的曼度才为这里略为昏沉的空气注入一些活力。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沉睡的碑亭巷才开始慢慢苏醒,流光四溢的灯牌召唤着一颗颗躁动的心,再裹挟起些许人间烟火气。然而碑亭巷仍旧是一副慵懒的样子,最多也就算是伸了伸懒腰而已。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34.jpg

▲每天傍晚时分,即将苏醒的碑亭巷。

这巷子里最有活力的地方,应该就是南京市第九中学了,无论是宏光楼、震旦楼,还是校史馆、樱花树,甚至学校食堂里的酸菜鸡,都藏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青春记忆。

前两天的高考期间,我这口老井也暗暗地为这些年轻人们加油打气来着。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35.jpg

▲作为东南大学的附属中学,九中早在1959年就已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当年那般辉煌,如今却在热闹的城市中心当个配角,碑亭巷成了一条“悲情巷”。

谁知道更悲情的,还在后头。

2019年,我被碑亭巷危旧房改造项目的施工人员,送进了一个十分陌生的欧式院落,静静地待在一个角落里,而我原来“不可移动”的位置上,新添了一个喷泉。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36.jpg

▲这是一个漂亮的、崭新的欧式喷泉。

原来6米多深的我被拆散开来,现在只有1米多深了,他们用水泥给我砌了一个新的,然而我自己并不是特别喜欢的“六朝砖井”假名牌。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37.jpg

▲这次搬家之后,我只能藏身于施工场地背后的角落里了。

南京城的守护者薛冰老师说:“六朝砖井不是一口孤立的井,它是六朝古都核心位置,是这个皇宫里的一个重要遗址,是六朝台城整个历史文化遗址的重要构成部分。”薛老师是对的。我想如果这样的行为都得不到严惩,那我们这些“老家伙”肯定会被一点一点地破坏、遗忘,直到南京城再也没有了历史记忆。可是,没有了历史,又何谈未来呢?

为了写南京巷子,我到利济巷走了好多趟。在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美食街科巷旁边,这条小巷显得格外冷清。

南京地名典

利济巷
利济巷位于科巷与中山东路之间,长度约230米。曾为清江宁织造府的东界。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是日本军国主义实施“慰安妇”制度的铁证,其历史价值弥足珍贵 。

几经改建,目前的利济巷只是一条短短二百余米的小巷,在南京城众多街巷里一点都不起眼。
但利济巷的重要历史价值却不言而喻,安静地矗立在街旁的慰安妇旧址陈列馆,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苦难历史。



利济巷,原名“离子巷”

为了深入了解利济巷的历史,我从图书馆里抱回来好多本书,看了几天,总算弄明白了不少事情。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39.jpg

▲如今的利济巷,位于科巷与中山东路之间,全长大约230米。

利济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那时利济巷被叫作“离子巷”。民国《首都志》卷二“街道”中证实了这一点:“利济巷,旧离子巷也。在西华门街南卫巷西有大阳沟。”

说起离子巷,这里还有一个与明成祖朱棣有关的民间传说。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40.jpg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开始大肆修建皇城。皇城修建好后,朱元璋看着金碧辉煌的建筑,不禁洋洋自得起来。

一天,朱元璋便带着几个儿子和文武百官去巡视新皇城,他问几位皇子和大臣们,新皇城修建得如何。

在场的皇儿及群臣莫不交口称赞,唯有四子朱棣忍不住说了一句:“皇城修得不好,正对着紫金山。敌人在紫金山上架起大炮,就打中皇城了。”

小朱棣的话顿时令众人大惊失色。朱棣虽自幼聪慧,但尚不经世故,不知祸已从口出。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41.jpg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

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并未龙颜大怒,反而不动声色地剥了一个橘子,并亲手撕掉橘子瓣上的白色筋络,赏给朱棣吃。

天真的小朱棣还以为得到了父皇的赏赐,回宫后,满心欢喜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母妃碽妃。

聪慧的碽妃听后大惊失色,知道灾祸将要临头,一把抱住小朱棣,痛哭道:“我的儿!你不该表现得比太子还要能干啊!你父皇赏你橘子,是要剥你的皮,抽你的筋啊!你快逃命去吧!”

为了保全儿子性命,碽妃连夜把朱棣送出西华门(今中山东路和龙蟠路相接处),逃回封地北京。朱元璋知晓后大发雷霆,赐碽妃铁裙之刑。不久,碽妃便不堪折磨去世了。

母子二人流泪告别的街道,便被后人称为“离子巷”。悲伤的故事、忧伤的名字,似乎早已为离子巷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42.jpg

▲时过境迁,如今的利济巷变成了这般模样。

见证了永乐大帝与碽妃的母子情深之后,过了百年,离子巷又迎来清代杰出文学家曹雪芹的诞生。

据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吴新雷等经过多方考证和分析,指出曹雪芹的诞生地江宁织造府的东界,可能就是离子巷大街。

据乾隆十六年(1751年)编纂的《上元县志》卷三“疆域”中记载:“离子巷在织造府东,碑亭巷在织造府西。”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43.jpg

▲在利济巷旁边的长江路123号上,建造有江宁织造博物馆。

至于离子巷何时改名为利济巷,这与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莫大渊源,乾隆在南巡时曾将江宁织造府改建为江宁行宫。

嘉庆《江宁府志》卷十二“建置”中称:“江宁行宫,在江宁府治利济巷大街,向为织造廨署。圣祖南巡时,即驻跸于此,乾隆十六年,大吏改建行殿。”

江宁织造府在改建成行宫的过程中,南京城的官吏们经过走访视察,觉得织造府相邻的铜井巷、碑亭巷、延龄巷等这些名字还可以,唯有东面相邻的“离子巷”名字不太吉利。

为讨万岁爷欢心,便取其谐音,将其更名为利济巷。“利济”二字寓意皇恩浩荡,福泽天下。于是,利济巷这个名字便沿用至今。



朴永心老人的遭遇

时间转眼就到了2003年11月20日,南京城正值初冬,又恰逢阴雨连绵,平日就人烟稀少的利济巷,显得更加寂寥。

此时,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被缓缓地推进巷子。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45.jpg

▲走在利济巷,你很难把它和伤痛的历史往事联系到一起。

老人名叫朴永心,来自朝鲜平安南道南浦市,生于1921年,时年已经82岁高龄。且由于年事已高,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溢血等危险疾病。

那么究竟是何缘由,使得一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人,不辞辛苦地从朝鲜来到南京城,又走入了利济巷呢?

那是一段屈辱、惨痛,却一刻也不能忘却的历史。朴永心老人是二战期间日军“慰安妇”制度的无辜受害者,而利济巷2号,就是见证这段苦难岁月的珍贵历史遗产。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46.jpg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样记录下了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

时间回溯到二战时期。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城,制造了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在此期间,日军在南京城陆续建立了高达40多座慰安所。

《拉贝日记》中有关于慰安所的描写:“现在日本人想到一个奇特的主意,要建立一个慰安所。”

残暴的日军通过欺骗、掠夺、强征等恶劣手段,使广大无辜妇女饱受“慰安妇”制度的迫害,这段屈辱的经历,也成为牵扯她们一生的梦魇。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47.jpg

▲面对历史,朴永心老人决定亲自来到利济巷,指认当年日军曾经犯下残暴罪行的地址。

朝鲜早在1910年就沦为日本殖民地,因此朝鲜妇女受日军实施的“慰安妇”制度迫害极深。

朴永心老人仍然清晰地记得1939年8月的一天,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日本警察,以招募女勤务人员为幌子,诱骗了朴永心等几位天真善良的朝鲜女孩,那年她才17岁。

日军用火车将女孩们从朝鲜输送到中国前线,朴永心被送进南京一个慰安所,从此开始了她人生中最为苦难的一段岁月。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48.jpg

▲学者苏智良于1999年拍摄的南京鼓楼慰安所照片。

根据朴永心老人的回忆,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方面的学者朱弘认为,老人当年的受难地很可能就是利济巷2号。

在热心的南京市民的帮助下,朱弘、苏智良等学者对利济巷慰安所遗址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决心促成朴永心老人的南京之行,以确认利济巷2号是不是老人当年遭受苦难的慰安所。

于是,便出现了本章开头的那一幕。在中、日、韩三国联合调查团的共同努力下,朴永心老人顺利来到了南京市利济巷。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49.jpg

▲学者苏智良和陈丽菲于2005年出版的关于朴永心老人和这段历史的书籍《追索》。

据学者苏智良的记录,老人走进利济巷2号19号房间后,仔细地环顾了一下四周。不久,她的情绪开始失控,身体不受控制地晃动起来,并愤恨地盯着日本随行者。

朴永心老人的行动说明了一切,利济巷2号,就是老人曾经遭遇不幸的地方。



不能忘却的历史

利济巷不仅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巷,更是日本军国主义实施“慰安妇”罪行的铁证。

然而早在2003年,利济巷便被纳入“南京市土地储备计划”,巷子里的房屋被认定为危旧房。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51.jpg

▲位于利济巷的慰安妇旧址,如今已建成旧址陈列馆。

到了2004年,利济巷面临拆迁危机。几经改建,如今利济巷只是一条长度仅二百余米的衰败小巷,小小的巷落里布满破旧楼房,几近倾颓的墙壁,街道上尽是无人打扫的垃圾……

2004年3月25日,南京市房产局颁发拆迁许可证,利济巷岌岌可危。

巷子的拆迁计划,引起中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大家奔走呼吁,请求能够保留下这一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建筑。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52.jpg

▲静静矗立在街旁的慰安妇旧址陈列馆,默默诉说着那段沉重的历史往事。

日本学者西野瑠美子长期从事慰安妇问题研究,她十分关注利济巷的去留,为此专程向南京市文物局递交了《关于保存南京市利济巷现存慰安所遗址的请愿书》。

请愿书中指出:“利济巷2号建筑物拥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为了不忘过去,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我们衷心希望,贵国无论如何也要把它作为历史遗产保存下去。”

苏智良、陈丽菲在《追索》一书中也提到:朱弘先生去平壤访问时,受国内学者所托,带回了朴永心老人对利济巷去留的意见。老人非常明确地说了三句话:

第一,当我再次踏入利济巷这个当年受难的地方,我恨不能立即砸烂它,这是我一生不能忘掉的伤心地;

第二,为了教育年轻一代,为了给历史留下证据,应该将它保护起来;

第三,我知道,利济巷被拆掉的话,只有日本右翼才高兴!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53.jpg

▲中、日、韩三地学者组成的联合调查团,向利济巷当地居民了解情况。

2013年,新华日报社王宏伟,江苏省作家协会薛冰,南京大学姚远、经盛鸿,以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宋震昊这五位老师,联名向南京市文物局递交了《关于认定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为文物的申请》。

经过众人的不懈努力,利济巷最终保留了下来。2015年12月1日,南京市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开馆仪式,并开始试运行。

走进利济巷,远远便可以看见陈列馆那面硕大的黑白照片墙,照片上都是一张张饱经沧桑的面庞。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54.jpg

▲若你看过记录“慰安妇”制度幸存者的电影《二十二》,便会在这些照片里发现许多熟悉的面孔。

走入陈列馆,以“慰安妇”为主题的雕塑瞬间映入眼帘。

雕塑由三位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组成,最引人瞩目的是一位孕妇,只见她愁云满面,一只手抚摸着肚子,另一只手撑着沉重的身体,努力让自己不要倒下。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55.jpg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56.jpg

▲这座雕塑由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创作,创作思路便来源于那张曾让世界震惊的黑白照片《怀孕的“慰安妇”》。

朴永心老人就是当年那位可怜的慰安妇,老人后来痛苦地回忆,当时孩子已经胎死腹中,因此最终她不得不被摘除了子宫。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57.jpg

▲雕塑的背后,是一面挂着大颗水滴的墙,宛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眼泪。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慰安妇是一个非常痛楚的群体,不仅在被加害时流泪,她们的一生有流不尽的泪,江苏如皋的慰安妇周粉英就因为自己的身世哭坏了自己的眼睛。”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58.jpg

▲陈列馆由八栋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物组成,有四个主要陈列馆。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太有必要将这段历史铭刻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当诗歌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利济巷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苦痛历史。

南京地名典

乌衣巷
古乌衣巷在今天的剪子巷一带。如今的乌衣巷西起文德桥,东南止于平江府路,全长350米。这条巷子有上千年历史,曾经走出过王羲之、王献之,以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

穿过夫子庙熙攘的人群,踏过横跨秦淮水的文德桥,远远可以看到一片灰瓦白墙的徽派建筑。乌衣巷伫立在热闹的临街商铺间,看起来没什么特别。见证过六朝的如梦繁华,孕育出诗人的千古兴叹。然而在南京的千年古巷中,却再没有一条像乌衣巷这样,繁华又落寞。

因为它是乌衣巷,所以注定不平凡。

01
乌衣巷的千年密码

“乌衣巷”的名字从何而来?光是这个问题,坊间就有三个版本的传闻。

传闻之一:三国东吴时期,这里曾是禁卫军驻地,军士皆身着乌衣,这条巷子也就被称为“乌衣营”了,后来改名“乌衣巷”。

传闻之二:东晋时期,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在此,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彰显其身份尊贵,于是这条巷子就被称为“乌衣巷”。

传闻之三:有位名叫王榭的南京人以航海为生,误入乌衣国娶妻生子。后来他思念家乡独自回来,却对乌衣国念念不忘,就把巷子更名为“乌衣巷”。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59.jpg

▲这些传闻,都为古老的乌衣巷增添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色彩。

不过细细探究,“王榭误入乌衣国”出自北宋秀才刘斧所著《青琐摭遗》,南宋之后诸多志书却都否认了这个说法,所以只能算是个美丽的传说

另外,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中提到:“晋南渡,王谢诸名族居乌衣巷,此时谓其子弟为乌衣诸郎。”所以,乌衣巷恐怕也不是因为王谢儿郎身穿乌衣而得名,反而“乌衣诸郎”的美名却是因为身居乌衣巷而得以传扬。

相比之下,第一种传闻的可能性最大,乌衣巷在东吴禁军驻扎时拥有了姓名。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60.jpg

▲目前,乌衣巷口的解说文字,也是依据的这一说法。

即便知道了乌衣巷的由来,很多人还是不太清楚乌衣巷的具体位置。

我们现在看到的乌衣巷,是1997年修缮重建的,属于古乌衣巷的一部分。

明人顾起元在《客座赘语·卷六》中曾经提及:“乌衣巷当剪子巷至武定桥一带是……”清代嘉庆年间的《新修江宁府志·卷之八》加以修正:“今南门桥东南剪子巷至武定文德桥南一带皆是。”

东吴、东晋时期繁华的乌衣巷,其实是在如今的剪子巷一带。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61.jpg

▲《金陵古今图考》中的东晋都建康图。

这条因东吴衣甲得名的千年古巷,深藏着南京的千年密码。

02
王谢世家三百年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爆发,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天下大乱。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他认为能振兴晋室的只有司马睿,于是全心全意辅佐他。在王导的劝说下,司马睿称帝之后建东晋,将都城迁到建邺(今南京),为避司马邺之讳,后改名建康。

往后的三百年,乌衣巷就迎来了新的故事篇章。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62.jpg

▲这三百年间的乌衣巷,映照着王谢家族的命运,更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

王氏全族从琅琊故乡迁来建康,王羲之也就顺理成章地在乌衣巷中长大成人。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性格沉稳。当时东晋太尉郗鉴和王导情谊深厚,想把爱女嫁到王家,于是派心腹来王家挑人。王家儿郎争先恐后表现自己,只有王羲之安然靠在东床之上看书,反而被郗鉴看中。这就是“东床快婿”的由来。

时光过得很快,转眼已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和谢安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饮酒赋诗,挥笔写就《兰亭集序》。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63.jpg

▲书法成就了王羲之,王羲之亦成就了书法。

作为王羲之的死党,同样出身名门世家的谢安,年少时起就备受宰相王导器重,但是他更爱游山玩水,吟诗作文,平生不喜为官。

有人推举他做官,他要么借病推辞,实在推不掉就过段时间辞官而去,后来干脆在东山隐居。直到四十多岁时,谢安临危受命,出山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也因此成就了“东山再起”的典故。

谢安住在乌衣巷时,还与名士桓伊交好。看到桓伊对音乐痴迷,他由衷赞叹“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于是,“一往情深”也就这么来了。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64.jpg

▲王导谢安故居中悬挂着谢安画像,不由让人想起“淝水之战”时他的泰然自若。

同样是乌衣巷大族,王谢两家自然也少不了结亲。谢安的侄女谢道韫便嫁给了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

王凝之才华平平,但是谢家小女儿却是比肩蔡文姬的才女。鹅毛大雪的冬日,谢安笑问孩子们下雪像什么,还是孩童的谢道韫随口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惊艳四座。

谢道韫的弟弟谢玄是个姐控,常与张家公子争论姊妹高下。有位名叫济尼的尼姑常出入两家,别人就找她来评论。济尼说:“王夫人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是闺房之秀。”盛赞谢道韫巾帼不让须眉。

济尼的评价,后来也映照了谢道韫的命运。公元399年,浙江爆发农民起义,身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稀里糊涂地就被砍死。谢道韫挺身而出,杀敌数人。起义军首领孙恩欣赏她的才学和大义凛然,送其和外孙去乡下安度晚年。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65.jpg

▲不知道那时候的谢道韫,是否还会想起曾在乌衣巷里度过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旧时光。

从乌衣巷走出去的王谢子弟,承继望族血脉,又在历史长河当中不断地留下印迹。

“王家书法谢家诗”,这里走出过王羲之、王献之、王珣三位书法大家,也走出了谢灵运、谢惠连、谢朓三位文学大豪。

我们熟知的“大笔如椽”、“凤毛麟角”、“管中窥豹”等成语,就都跟王谢,以及乌衣巷息息相关。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66.jpg

▲两大家族的兴衰,它一一见证。王谢家族的命运起伏,就是朝代更迭最好的镜子。

王谢成就了乌衣巷的生机勃勃,乌衣巷也记录下了熠熠生辉的三百年时光。

03
诗人的不朽咏叹

如果说王谢家族让乌衣巷的人气达到顶峰,那么刘禹锡的诗句则让它的名字不朽。

隋文帝灭陈后,为了防止政权割裂,把金陵夷为平地,乌衣巷自然也化作废墟。到了中唐,王谢旧居已经荡然无存。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67.jpg

▲时光流转,乌衣巷早已是另外一番模样,主人也换了又换。

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还在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看过友人所写的金陵五题后,趁兴和了五首《金陵五题》,《乌衣巷》就是其中之一: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值得注意的是,刘禹锡写《乌衣巷》的当时,他还没有来过金陵,却早已听闻这里沧海桑田,王谢士族不知归处,不由得惋惜感慨,咏古抒怀。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68.jpg

▲如今夫子庙乌衣巷口,就有一块《乌衣巷》诗篇的石刻。猜猜这是谁的字迹?

在此之后,乌衣巷就深深地印刻在了历代文人志士的心中。

早在宋代,一代能臣司马光任建康知府期间,就曾重建“乌衣园”,恢复“来燕堂”。明清时期,这一胜景还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69.jpg

▲“来燕”取自谢安以燕传信的故事。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来燕名堂”不复存在。

如今重建的乌衣巷,已经找不到当年踪迹。但是因为刘禹锡的诗句,因为历代文人的记忆,“乌衣巷”这三个字和它的故事一起,永远被人铭记。因为它是乌衣巷,因为它是属于南京独一无二的印迹。

南京地名典

三元巷
街巷西起明瓦廊,东止中山南路,长约百米。因明代连中三元的尹凤曾居住于此而得名。清末民初,巷子身处城南街衢之冲,居民密集,亦为达官贵人聚居之所。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70.png



故里

三元巷的三元,可不是老法师口中的“大三元”,也不是麻将场上的“珍珠翡翠大三元”,而是“连中三元”的三元。

据《钟南淮北区域志》记载:“明代,尹凤中武试三元,故以名巷。”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71.jpg

▲点击查看钟南淮北区域图。

话说明朝嘉靖(1522年至1566年)年间,在明瓦廊旁边的这条小巷子里,出过一个名叫尹凤的小孩子,从小失去父母,成了孤儿。虽然名叫凤,却是个自强自立的男娃。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23岁的尹凤夺得丙午科武举乡试第一名,第二年又成为丁未科武举会试第一人,因为当时还没有武举殿试,所以会试第一名即被赐为武状元。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72.jpg

▲三元巷口,专门立有一块刻着尹凤生平事迹的牌匾。

古代科举制度非常复杂,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这位尹凤同学,小升初、初升高都是第一名,高考免考直接保送!中华上下五千年,能称得上“连中三元”的武状元一共只有3位,尹凤就是其中之一。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73.jpg

▲在三元巷,如今还能看到解元、会元、状元的牌楼。

所以不仅三元巷因此得名,还为此特意立了一系列“纪念碑”。倒也不是针对谁,三元巷确实完全碾压一公里外的沈举人巷。

就像俩学霸从小就“比学赶帮超”,三元巷的这位学霸站出来说:“呵呵,你是什么垃圾?”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74.jpg

▲玩梗行为,欢迎沈举人巷出来反驳。:)

当然,如果他仅仅是个只会花拳绣腿的状元,那也不配拥有一个地名典。但是我们这位尹状元在武举高第后,被授为中都留事,镇守福建,成为一名抗倭英雄。

尹凤在福建率军与倭寇血战数十回,每战他都身先士卒,冒着纷飞的箭矢冲锋向前,战况紧急时,他曾一个多月身不解甲。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尹凤以76 岁高龄病逝。去世之前,他还将自己的馆舍捐了出去。

而且尹凤的儿子,在明万历五年( 1577年)又成为一名仅次于状元的进士。

真是虎父无犬子,全家都是学霸的故事。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75.jpg

▲所以现在,就连小小的卷饼店,只要开在三元巷,它也要拥有一个“状元”名字。

后来,不少娶亲的花轿就算绕路,也要首先经过三元巷,就为图个吉利。

骑着高头大马的新郎在心里默念,“爸爸这辈子是没机会了,儿子你一定要争气啊。”坐在花轿里的新娘子则双手合十,虔诚得就像站在许愿池前的少女,许下望子成龙的愿望。

虽然现在没有人会在结婚或者高考前来这里祈福讨彩头,但是就在靠近三元巷的一个小区富民坊,门口还刻着“富国富民四海升平,勤学勤思三元及第”的对联。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76.jpg

▲老旧的小区,依然守着过去的老规矩。



高官



现在的三元巷,看起来非常普通,目测三元巷最高的建筑就是桔子水晶酒店。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78.jpg

▲隔壁那栋是中江书香世家酒店,除了可以住,菜也做得不错。

然而回望几十年,这里可以说是民国的“唐宁街10号”。

本来巷子的东北边有一座规模颇为宏大的豪宅,原是清朝一位海关官员的府邸,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这里成为孙传芳的住处。

传闻“屋宇辉煌,彩光耀眼,荷池水榭,回廊曲槛,树竹丛生”,大家尽情地发挥一下想象力吧。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79.jpg

▲附上一张现在非常接地气的三元巷街景。

在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以后,因为那时豪华气派的美龄宫还没有建好,所以新婚后的蒋介石夫妇也就"蜗居"在了这座豪宅里。

1928年5月的《中央日报》上曾经登载过一篇以“三元巷架天桥”为题的新闻:“市府新拟之京市子午线干路,因穿过总司令部中心,正将蒋主席住室,与总部前部办公厅等处截为两段。”

由于开辟中正路,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南路,这座豪华的宅邸被一分为二。高情商的蒋公并没有因此不开心,而是决定建立一座天桥来连接办公区和住宅区。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80.jpg

▲如今的三元巷,还是隔着中山南路与程阁老巷相望。

虽然天桥并没有建成,但是我们大概能够推断出,那座豪宅应该一半在三元巷,一半在今天的程阁老巷。

那时,这里既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又是蒋介石官邸,是典型的公私两用房。

在蒋介石的安排下,德国军事顾问鲍尔也经常出现在这里,他还在三元巷的官邸中进行了许多场“宣讲活动”,据说是每周五一场,当时具体讲的什么内容虽然我们不太清楚,但是形式应该跟易中天老师讲三国的“百家讲坛”差不太多。

唯一不同的就是底下的观众换成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高级将领,充分体现了南京企业喜欢开会的优良作风。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81.jpg

▲在绘制于1937年的《新南京地图》当中,三元巷附近一片都是政府机关。

1932年秋,国防设计委员会也在三元巷成立了。

由于它是一个秘密机关,所以门口不挂牌子,一切活动皆不公开,对外只称“南京三元巷2号”。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82.jpg

▲当年三元巷2号和今天的地址并不重合,现在的三元巷2号是足疗天堂,歇脚港湾。

有时候,时间这种东西也很神奇,可能过了千年百年,有些故事还在流传,然而距今几十年的豪宅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如今的三元巷2号,变成了“洗脚天堂”,真是令人唏嘘呀。



现在的三元巷,早已不再是当年的城南要冲,渐渐被隔壁的网红小吃摊明瓦廊抢去了风头,可是论起人文情怀,明瓦廊却又显得黯淡了些。

但是光有情怀也是没用的,一条巷子能够留得住人的,还是它的味道。

不管口味还是气味,三元巷都有拿得出手的“绝活”。

三元巷虽然短,数得上来的馆子也不多,但家家都是有着十数年历史的老店。三元巷1号是靠烧鸡公出名的要德火锅店,对面的协记面馆也是南京正宗皮肚小煮面的代表之一。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84.jpg

▲吃面认准“XEI JI NOODLES”。

还有巷子口的加油站,就像是三元巷的另一个路牌,这个片区的居民早已熟悉了似有若无的汽油味道。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85.jpg

▲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最多在去明瓦廊吃夜宵的路上来一句,“三元巷怎么还是有股子汽油味儿啊?”

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这里的故事,没了状元故里和高官豪宅的加持,三元巷就是一条平平无奇的巷子,南京这样“低调”的巷子,真是数不胜数。可是平平无奇又有什么不好呢?充实平淡又细碎难缠,这才是生活的本真。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86.jpg

▲毕竟上一个被这样形容的是古天乐(高傲)。

同样坐落在新街口一带,沈举人巷距离三元巷只有几分钟的路程。这两条同样因为学霸而得名的巷子,自然少不了被拿出来比较。说完了连中三元的武状元尹凤,今天就来说说有故事的沈举人。

南京地名典

沈举人巷
沈举人巷约有200米长,东起管家桥,西接大锏银巷。明代举人沈九思曾在此居家讲学,桃李满园,为四方邻里所称道。为纪念沈九思的贡献,人们把他居住的巷子叫做沈举人巷。

仁义举人沈九思

民国通志大家陈诒绂在《石城山志》中提到:“北有沈举人巷,明沈九思居此得名。”

南京的状元巷不算稀奇,但是举人巷就这么一个,可见沈九思不同寻常。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87.jpg

▲小巷的东侧入口处,一袭长衫的沈举人手持书卷,怡然自得地倚靠在太师椅上。

科举时代,状元是通过全国统考(殿试)考出来的,举人则是通过地方(乡试)考出来的。

但状元毕竟只有一个,读书人能在乡试突出重围当上“举人”,这也是了不得的事情(此处自行脑补范进中举的疯狂画面)。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88.jpg

▲和隔壁武状元尹凤这位邻居相比,俩人一武一文,都很优秀。

当然,如果沈九思只是个中举的学霸,还不至于用他的名字命名一条街巷。关键人家不仅学习好,思想品德上也绝对过硬。

在家,他孝敬父母。据《江南通志》记载,父亲病重时,他向天祈祷能把病痛转移到自己身上;母亲病重时,他因为悲伤过度瘦成了骨头架子。

在外,他两袖清风。当时乡里一个大户人家被宦官胁迫,拿着大把钞票向沈九思求助。沈九思退还了银两,却偷偷地为他做了工作。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89.jpg

▲巷子里长长的的文化墙上,一组浮雕讲述着沈举人的生动故事。

除了这些,沈九思还在这里办了个私塾,教书育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沈九思利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培养更多学霸,后来果然桃李满园,深受学生的敬重,也最终成就了自己的美名。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90.jpg

▲如今走在沈举人巷中,陈旧的街巷里还隐隐透露着书卷香气。

和平将军张治中

沈举人巷,不仅能文而且能武。文有沈九思,武有张治中。

张治中位列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但是一心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人称“和平将军”。沈举人巷内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故居了。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91.jpg

▲张治中在沈举人巷拥有多处房产,不过很多已经被拆迁了。

由著名建筑大师童隽设计的沈举人巷26号、28号,曾经是张治中公馆所在地。如今,这里成为一些公司单位的办公地。

不过,这两处民国建筑并非张治中本人居住的。真正的张公馆在巷子南面的南京广播电视大学里,早已被拆迁,原址也盖上了现代化的教学楼。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92.jpg

▲站在沈举人巷26号、28号门口望去,民国风情还是一览无余。

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张治中四次向蒋介石谏言,主张国共合作,和平会谈。
他一生参与了淞沪抗日等诸多战役。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张治中是唯一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93.jpg

▲多次劝诫无果,张治中最终听从周恩来的建议,留在了北京。

在硬汉军人的形象之外,张治中对妻子洪希厚却柔情似水,不打仗时总和妻子呆在一起。
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婚后两个人恩爱有加,相互陪伴直到终老。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94.jpg

▲洪希厚一生对丈夫的工作从不乱发表意见,全心全意照料家人。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95.gif

逛着逛着,突然发现沈举人巷所在社区叫慈悲社,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查完资料才发现,原来沈举人巷的华晨大厦原来是八一针织厂,八一针织厂的前身便是一个尼姑庵,沈举人巷16号原社区居委会也是尼姑庵。



▲慈悲社的名字,恰恰反射了这里温暖的精神内核。

上世纪初期,英国人在沈举人巷旁的大锏银巷建立了现在的金陵协和神学院。
1937年12月日本人攻占南京之前,美英教会出面庇护战时流离失所的平民。难民居的原址就在沈举人巷,战时许多平民在此幸免于难。

南京最有故事的23条巷子-97.jpg

▲如今沈举人巷早成了寻常巷陌,但这些动人的故事还在口耳相传。

如果用几个字概括沈举人巷,大概是“仁义为核,慈悲为魂”。
重情重义的沈九思,有血有肉的张治中,庇护贫民的慈悲故事。这些有温度的人和事,让这条小巷熠熠生辉,不再寻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3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