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71|回复: 0
收起左侧

《流浪地球2》好评如潮,这部科幻剧作究竟好在哪里?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1 15: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流浪地球2》好评如潮,这部科幻剧作究竟好在哪里?779 / 作者:萍381 / 帖子ID:114371

流浪地球1》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开元之作,而作为“流浪地球”系列IP的续作,《流浪地球2》毫无疑问承载了更多的期待,整部影片长达3小时,信息量比第一部更加地密集更加地烧脑,累计票房已超过37亿元。

《流浪地球2》好评如潮,这部科幻剧作究竟好在哪里?222 / 作者:萍381 / 帖子ID:114371

《流浪地球2》的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在“重工业美学”的加持下,中国科幻电影也真正开始与国际接轨。今天铎子就和大家探讨一下,这部科幻作品,为何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文本建构:宇宙沉浮与人类生存命运

1、浩瀚宇宙中的孤独与死亡

在这个关于未来地球与宇宙的科学幻想的想象中,人类如何面对灾难,构成了这部作品的核心主题。《流浪地球2》的文本建构层面,在有效延续了《流浪地球》前部故事命题主旨的同时,作为科幻叙事基本构成逻辑的科学观念,也得以有效拓展和“迭代”。融入了更多基于超空间多维宇宙的现代科学概念。影片中人类频繁接收到的几次数字警告,以及量子智能计算机550W,直接可倒置书写为MOSS等,似乎都在暗示着多维宇宙的存在。

《流浪地球2》好评如潮,这部科幻剧作究竟好在哪里?954 / 作者:萍381 / 帖子ID:114371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多维宇宙的存在观,从而使影片得以跳出前部作品基于“现实”的窠臼,将人类命运的自我抉择,置于现实世界与数字化虚拟世界之间的冲突关系中。并且,文本建构中所隐含着的,诸如“矩阵模拟”“超空间”与“缸中之脑”,甚至是“量子意识”等科学概念或科学假设,在观念与导向层面,对当代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而言,显而易见,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并且,这种开创性就在于科幻电影的创作,并非只是基于某种确定的,或是已然被科学论证所证实的科学概念或理论,作为叙事建构的逻辑支撑,而是可以更具有探索性地把某种科学假设,甚或是某种尚未得到实验论证的科学猜想作为科幻叙事的构成逻辑。
2、数字时代的赛博空间

在电影《流动地球2》中,人类的技术发展已然步入更加发达的数字时代。在《流浪地球2》中,面对末日危机的风险语境,“数字生命”计划相较电影中出现的“移山计划”与“方舟计划”无疑更具有可行性,但作为具象化实验载体的图丫丫的生命仅仅定格在两分钟,地球联合政府也将其列为非法,并引来了“数字生命”派的反对甚至发动攻击其他计划的进行,可见其本身在人类中的支持力度有多大。

《流浪地球2》好评如潮,这部科幻剧作究竟好在哪里?45 / 作者:萍381 / 帖子ID:114371

按照电影的设定来看,“数字生命计划”相当于人类活动在数字世界的延伸,让人们以数字化的形态,在数字世界中开展活动。事实上,这样的科幻设定距离我们当前的现实并不遥远,因为它和今天科技领域大红大紫的“数字人”有很多相似之处。所谓数字人,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造出来的和人类形象接近的数字化人物,并且从外观、声音、动作、说话风格等言谈举止,都可以模仿真人的特征。如果说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生命”更多是指人类“意识”的数字化,那么“数字人”则是人类“实体形象”的数字化。

人物关系建构:现实与虚拟的戏剧性冲突

1、平凡的英雄形象塑造

影片将蕴含人类命运抉择的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戏剧性冲突,有效地转化为以图恒宇为代表的主要角色的心理冲突。其中,图恒宇与宁理饰演的马兆之间,基于吸引、冲突、反差与转变的人物关系法则,始终遵循的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关系。对于图恒宇与马兆而言,所谓吸引,蕴含着彼此间,基于人格、情感的信任,以及马兆对图恒宇遭遇的同情,对他专业能力的认同;而冲突则是基于各自不同的价值与知识信仰,以及不同动机目标之间的矛盾。对于马兆而言,图恒宇将女儿的意识输出为数字生命,只是一种虚拟的存在。而图恒宇的观念认知,则是基于多维宇宙的认知逻辑。

《流浪地球2》好评如潮,这部科幻剧作究竟好在哪里?520 / 作者:萍381 / 帖子ID:114371

换言之,数字生命实际上是衔接多维宇宙生存的一种手段;反差主要体现为两个角色之间,在思维、个性与行动方式等层面的差异性;转变实际上是围绕一个共同的戏剧性目标,最终在价值取向层面,两人所达成的具有一致性的戏剧性行动。甚至在影片的高潮段落,此时已处于多维宇宙空间中的图恒宇及其女儿,依然与现实的时间赛跑,为了这个共同的戏剧性目标而拼尽全力。可以说,价值观始终是构成人物关系的核心要素。
在影片结局,当马兆与图恒宇一同潜入深水,为重启全球网络而牺牲后,那个英雄的形象,已不再是前部故事中那种完美无瑕的、为拯救地球家园不惜自我牺牲的英雄,而是平凡的、携带着私欲瑕疵,甚至一度曾僭越规则的英雄。即便前部故事中的超级英雄刘培强,在前传故事中同样携带着个体私欲,为换取儿子进入地下城的入场券而报名应征。事实上,任何一个鲜活的角色都蕴含人性的弱点。从人性弱点出发,在解构与重构中,人物才能呈现出基于“成长”的人性弧光。

2、虚拟角色“MOSS”

量子智能计算机MOSS作为一种角色化的身份,在与主要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中,被赋予了更多基于虚拟与现实冲突的戏剧性因素。这一情节构架的设计,显而易见,在基于文本的意图建构层面,创作者已然将由社会网络、人工智能与人类所共同构成的“强大的混合智能‘社会机器’”这一概念和未来图景,作为叙事建构的逻辑起点。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前传故事的发生年代,强大的“社会机器”,已开始对人类社会构成反向的覆盖、侵袭,甚至对人类社会构成某种支配性与技术殖民。

《流浪地球2》好评如潮,这部科幻剧作究竟好在哪里?962 / 作者:萍381 / 帖子ID:114371

在刘培强与MOSS的对话中,他选择病危的妻子带儿子进入地下城,然而,机器MOSS的评估则是姥爷更合适。由此,刘培强必须要在智能机器的冰冷数据标准与基于情感与伦理的价值取向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这一情节隐喻,恰恰是未来科技发展,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关乎人类文明终极走向的重要命题。
视听盛宴:工业化美学出彩

《流浪地球2》具有硬科幻影片所必须具备的质感,也呈现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新高度。从筹备、拍摄,到后期制作,《流浪地球2》历时1400余天。制作团队共为影片绘制5310张概念设计,9989张分镜头画稿,制作超过6000镜视效镜头,共制作了95000件道具、服装制作,总共搭建了102个科幻类主场景,置景展开面积超过900000平方米。通过恢弘的画面,影片呈现了宏阔而精密的未来科技设施,营造出令人震撼的视听力量。太空电梯、月球基地、行星发动机、地下城建筑等场景,充分显示了科技的力量。月球解体后,破碎天体向地球袭来,将要跨越地月洛希极限时,万台行星发动机终于同时启动、推动地球摆脱险境的情节,更显宏大壮阔。

《流浪地球2》好评如潮,这部科幻剧作究竟好在哪里?907 / 作者:萍381 / 帖子ID:114371

帆团队用五六年时间完成了两个行业飞跃,一是从绿幕抠像跃升到CG(计算机动画),二是进一步跃升到虚拟拍摄阶段。比如,徐工集团提供了42款61台设备、400多套零部件及产线工装,外加300多人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全地形越野底盘运载平台、XCS453IE集装箱正面吊、灵活的挖机等,那些在电影中出现和未出现的设备,极大服务了电影拍摄和营造场景效果。
故事内核:人性关怀与技术伦理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在《流浪地球2》中,当最后需要300名宇航员牺牲自己,肉身引爆核弹的时候。沙溢饰演的张鹏,按下了身边小年轻的手,大声喊出:中国航天飞行中队,五十岁以上的,出列!然后全世界各国的声音此起彼伏:XX航天飞行中队,五十岁以上的,出列!

《流浪地球2》好评如潮,这部科幻剧作究竟好在哪里?297 / 作者:萍381 / 帖子ID:114371

为了人类文明更好地延续,全世界不管哪国的年长者,都愿意把生的希望让给更有未来的下一代的做法。也就是当整个人类文明都面临着生存危机的时候,全世界的人们终于放下了种族、国家、肤色的隔阂,只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以小见大,这一个桥段,反映的就是整个《流浪地球2》的剧情主旨,讲述着整个电影的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流浪地球》的立意和格局做到了这一点,《流浪地球2》同样做到了。
2、虚拟现实中的技术伦理问题

作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当下,技术已然成为生活中耦合勾连的生命性因素,不可或缺,影响纵深。《流浪地球2》为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也给我们带来了两种机器发展的新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马兆临死前对图恒宇所说的——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
第二种思路则是片尾彩蛋中MOSS推算得出的观点——延续人类文明的最优选择是毁灭人类。

《流浪地球2》好评如潮,这部科幻剧作究竟好在哪里?813 / 作者:萍381 / 帖子ID:114371

在流浪地球的世界观中,MOSS的存在可以说是机器人研究与AI技术结合的“终极形态”,在电影的细节里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太空电梯袭击”,“月球发动机过载”还是“木星卫星危机”,背后都有MOSS基于推算的自主决策。在电影中展现出的人工智能的迭代速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全面渗透,《流浪地球》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技术应用的未来、对人的影响以及伦理倾向提供了思考的话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3 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