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2|回复: 0

历史人物故事分享--诸葛亮(七)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16 09: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  治理蜀国

诸葛亮协助刘备夺取了西蜀后,在指挥向汉中进军的同时,加强了对蜀国的治理。
益州地区原来政治形势不稳,地方上的豪绅和达官贵人非常专横,欺压百姓。刘备刚刚夺得益州时,统治阶级内部的各派势力,你争我夺,显得一片混乱。针对这种情况,诸葛亮采用了"先理强,后理弱"的方针,首先打击那些横行霸道的豪绅官僚。但一开始,就遭到上层官僚的反对,骂诸葛亮刑罚太严,要他放宽刑法,甚至告到当时蜀那太守法正那里。
法正本来是扶风人。建安初年,他们那里闹饥荒,就跑到蜀地投靠刘璋,却没有被重用,于是,就找他的朋友张松一起谋划,让张松把益州图献给刘备,使刘备和诸葛亮顺利地攻占了益州。法正听了同僚的牢骚,就亲自来找诸葛亮。诸葛亮知道法正是个有奇谋的人,又得到刘备的赏识,就很热情地接待他。宾主坐定后,法正就开门见山地说:"从前汉高祖入关,废除秦王的苛政,约法三章,放宽禁令,减缓刑罚,百姓都拥护他。我们刚刚占领益州,就施用严刑峻法;你应该把刑罚和禁令放宽一些,安抚他们。"
诸葛亮笑了笑说:"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政凶恶残酷,逼得百姓造反,高祖采取宽容的办法是对的。但是益州情况不同,刘璋软弱,政治散乱,刑罚不严,放纵地方豪绅和官僚,使得他们专横霸道,为所欲为,君臣之道也被破坏了。给他们高官,他们也不觉得可贵;给他们恩惠,他们反而轻慢无礼。现在我们要实行法制,这样人们才知道什么是恩德;限定爵位,这样他们才会觉得爵位的光荣,这种行法和恩赐相辅而行,上下秩序才能正常,政治才能清明。"
诸葛亮还特别给法正写了一封信《答法正书》,详细叙述了他的观点。法正看了非常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为了严厉实行法制,诸葛亮亲自主持,和法正、李严、伊籍、刘巴等,共同制定了《法检》、《科令》、《军令》、《蜀科》等一系列法典。
诸葛亮一定下了法典,就依法行事,不分亲疏;宽容或严厉,都恰到好处。他在处理李严的事件上,就让后人当作执法宽严得当的佳话,流传了下来。
李严为蜀国立下了不少功劳。刘备在白帝城托诸葛亮和李严共同辅佐刘禅。两个人一直合作的很好。李严曾经写信给诸葛亮,劝他称王,诸葛亮看了信,既感到李严对他的关心,同时又觉得李严追求个人名利,私心太重。
诸葛亮出兵祁山时,让李严在后方负责军需供应,李严一口答应。
诸葛亮来到了祁山,魏军却坚守城门,不来开战,以便迫使诸葛亮的军队因为缺乏粮食供应而退兵。诸葛亮便派人回成都,要李严千方百计保证粮食供应。但是坚守了几个月,从春到夏,仍然不见军粮运到。诸葛亮无法,只得派将士到地等待李严运来粮食。
魏军控制的地区,抢割新麦,以便应付军中急用,同时急切正在这时,忽然收到李严的来信,诸葛亮原以来会有军粮的消息,不料拆开信来一看,却是说东吴大军已经开到洛阳,想和魏军联合攻打蜀国,要诸葛亮快快撤兵。
诸葛亮感到意外,只得巧妙地安排退兵。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原来李严因为一连下了几天的雨,怕运送粮食困难,才编出这一套谎话;这还不说,他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又在后主面前撒谎说:"我已经准备好了军粮,正要运往前方,不知道丞相为什么要撤回来?"
诸葛亮知道这些实情后,心里非常难过。他想:我虽然过去已经看出李严私心太重,却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把国家大事当作儿戏。军令如山,应该立刻斩首。但是心里又想,当年刘备在白帝城正是托他们二人辅佐后主刘禅,又想到他曾经为蜀国立下不少功劳,最后呈报后主,罢免了李严的官位,流放外地。
李严临走前,诸葛亮亲自去送他。两个人从白帝城先主刘备托孤,讲到南征北讨,共兴汉室的往事。诸葛亮含着眼泪说:"我们两个共兴汉室的努力,我们的友情,不仅人人知道,上天也都看到的。现在你因为误了军机而铸下大错,希望你好好保重身体,思过改过,等流放期满后,再回来共同策划兴汉大业!"
诸葛亮还一再吩咐押送的人好好照料李严。李严流着泪,一步一回头地向诸葛亮告别。
送走李严后,诸葛亮马上给李严的儿子江州都督李丰写了一封长信,要他不必担心受父亲连累,并且让他写信好好安慰父亲。过了不久,又升李丰为朱提太守。
李严到流放地樟潼后,思罪改过,日夜盼望早日回成都重见诸葛亮。后来他突然得到消息,说诸葛亮因劳成疾,在北伐中于五丈原去世了。他开始不相信这是真的,当确知酒息没有假时,他仰天一声痛呼,就倒在地上去世了。
x
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时,除了严厉实行法制外,还时时不忘以农为本。面对着广阔的益州大地,他千方百计地促进农业生产。
进入成都后不久,诸葛亮就亲自视察农田水利工程。他来到市西北郊柏河边上,只见西岸地势低洼,河水时时有污滥成灾的危险。诸葛亮便派人修起九里多的长堤。说也凑巧,这年夏季豪雨成灾,河水猛涨,汹涌地冲击着长堤坝,新修的长堤非常稳固,保护了成都平原大片良田。农民们欢欣鼓舞,高兴地称这个长堤为"诸葛亮堤"。
都江堰是战国时蜀守李冰修筑的大水利工程,能灌溉一于多顷良田,可惜由于战乱,多年失修,又没有专人看管。诸葛亮亲自视察后,特别增设了堰官,并且派一千多人日夜守护,使这个工程充分发挥了作用。在诸葛亮的治理下,益州大地"水旱从人,沃野千里,不知饥谨"。到处流传着诸葛亮治水的故事。人们说,诸葛亮不仅巧于用火,还善于治水。
诸葛亮的家在成都城外双流县。这里有平坦的田野。在隆中从事耕种活动多年的诸葛亮,在这里和妻子一起开垦田地,种植桑树,养蚕织锦。诸葛亮领兵出征时,夫人就在家管理桑田。黄夫人手巧能干,养蚕织锦的事业一天比一天兴隆。黄夫人用当年制木人的双手,带领妇女们织出花样多姿多采的锦绢。这种手艺在益州地区很快地传播开来,从此,家家种桑树,户户织锦绢,蜀国之中,到处响着织布机的声音。妇女们把织成的锦,拿到成都南河里洗涤,色彩特别鲜艳,河水也因此添了颜色,因而被人称为锦江。到现在,锦江两岸还传颂着诸葛亮夫妇植桑织锦的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3 03: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