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56|回复: 0

202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 ...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17 09: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对202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71000生物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学院简介
21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人类数千年来的梦想正随着生命科学发展逐一实现,世界将会出现更多的奇迹。基因疗法、克隆技术、脑科学、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将带来多个领域的革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生物科学与技术为人类社会飞速发展提供了加速器。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入推进,重大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撑,200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科学专业应运而生,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古生物教研室的生物学教学小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系发展是以地球生物学为特色的生物学,将现代生物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与重大地球科学、环境科学问题相结合,强调生物学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的深度交叉与融合,研究地质微生物、动物、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揭示生物与地球环境协同演化的规律和分子机制,服务中国地质大学构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
自2003年创办以来,我们秉承“强特色、入主流”的办学理念,立足生物科学,面向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以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着力打造具有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学术研究型本科人才。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环境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水生生物研究所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联合创办“生物科学菁英班”,该班是国内为数不多、具有地学特色的生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已建成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高起点、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室,拥有设施完善的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如北戴河、三峡秭归等。
生物系拥有一支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8人(博导4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45岁以下教师占总人数的62%,100%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国外学位4人),80%教师有一年以上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其中,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海外优秀博士后1人,校特聘教授1人,校“腾飞计划”1人,校 “摇篮计划”3人。近5年来,本系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其中重点基金项目1项,973计划专项1项,省部级及重要横向科研项目30多项,总经费达2000多万元,为本学科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累计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生物学科拥有“生物学”一级硕士点和“环境生物与生态技术”二级博士点。以“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构建了从本科到博士生教育的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平台。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形成了生物与地学、环境学科交叉研究的学科体系,特别在“地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进化生物与保护生物学、环境生物与生态技术”等方向逐步形成了学科特色和自身优势,如生物学科下的“地质微生物学”这一特色研究方向近几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在国内具有引领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影响,且极大地带动了地质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发展。
围绕地学特色的生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全面掌握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关地学环境领域研究前沿进展,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学方面高级专门研究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为学术性研究人才做后备,大多数毕业生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少量毕业生可在国内生物、环境保护、地质环境等部门从事产品研制开发、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工作。近四年生物科学专业大约50%左右的学生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主要分布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其余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和生态环境评价保护单位。
相比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虽然年轻,但充满活力和朝气、具有蓬勃发展的良好前景。
主要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地质微生物
(02)(全日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3)(全日制)演化生物与保护生物学
(04)(全日制)环境生物与生态技术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攻读博士学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企业。
二、专业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拟招生人数:
全日制:19(含推免:6;统考1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52|普通生物学
④957|微生物学
三、考试大纲
652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教材: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
1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 生物的特征
1.2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
1.3 把生物界划分为5个界
第1篇 细胞
2 生命的化学基础
2.2 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
2.3 糖类
2.4 脂质
2.5 蛋白质
2.6 核酸
3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 细胞的结构
3.2 真核细胞的结构
3.3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3.4 细胞通讯
4 细胞代谢
4.1 能与细胞
4.2 酶
4.3 物质的跨膜转运
4.4 细胞呼吸
4.5 光合作用
5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1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5.2 减数分裂将染色体数由2n减为n
5.3 个体发育中的细胞
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6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动物是由多层次的结构所组成的
6.2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6.3  动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7  营养与消化
7.1  营养
7.2  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
7.4  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食物的适应
8  血液与循环
8.1  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8.3  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
9  气体交换与呼吸
9.1  人的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9.2  人体对高山的适应
10  内环境的控制
10.1  体温调节
10.2  渗透调节与排泄
12  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12.1  体液调节的性质
12.2  脊椎动物的体液调节
12.3  激素与稳态
13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13.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3.2  神经系统的结构
13.3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13.4  人脑
14  感觉器官与感觉
14.1  感觉的一般特性
14.2  视觉
14.3  听觉与平衡感受
14.4  化学感受性:味觉与嗅觉
14.5  皮肤感觉
15  动物如何运动
15.1  动物的骨骼
15.3  肌肉与肌肉收缩
15.4  骨骼与肌肉在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16  生殖与胚胎发育
16.1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第3篇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17 植物的结构和生殖
17.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17.2  植物的生长
17.3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18  植物的营养  
18.1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18.2  植物的营养与土壤
19  植物的调控系统
19.1  植物激素  
19.2  植物的生长响应和生物节律
第4篇 遗传与变异
20  遗传的基本规律
20.1  遗传的第一定律
20.2  遗传的第二定律
20.3  孟德尔定律的扩展简介
20.4  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
20.5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0.6  遗传的第三定律
20.7  细胞质遗传
21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21.1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的证明
21.2  DNA复制
21.3  遗传信息流是从DNA到RNA到蛋白质
21.4  基因突变
22  基因表达调控
22.1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特异性的基础
22.2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22.3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23  重组DNA技术简介
23.1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
23.2  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
23.3  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23.4  重组DNA的基本步骤
23.5  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成果简介
23.6  遗传工程的风险和伦理学问题
24  人类基因组
24.1  人类基因组及其研究
24.3  癌基因与恶性肿瘤
第5篇  生物进化
25  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
25.1  进化理论的创立:历史和证据
25.2  生物的微进化
25.3  自然选择
26  物种形成
26.1  物种概念
26.2  物种形成的方式
27  宏进化与系统发生
27.1  研究宏进化依据的科学材料
27.2  生物的宏进化
第6篇  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28  生命起源及原核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28.1  生命的起源
29  真核细胞起源及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29.1  真核细胞的起源
29.2  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29.3  多细胞真核生物的起源及进化
30 绿色植物多样性的进化
30.1 绿藻和陆生植物的起源
30.2 陆生植物的世代交替和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30.3  陆生植物多样性的进化
32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
32.1  动物种系的发生
32.2  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进化
32.3  脊索动物多样性的进化
第7篇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
34  生物与环境
34.1  环境与生态因子
34.2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34.3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5  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
35.1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35.2  种群的数量动态
35.3  种群的数量调节
36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36.1  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
36.2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36.3  群落的演替及其实例
37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37.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37.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力
37.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7.4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38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
38.1  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
38.2  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
38.3  濒危物种的鉴别和分类
38.4  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与保护生物学
38.5  物种保护
38.6  生境保护
957《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 约20%
填空题与选择题 约30%
问答题(含简答与论述) 约50%
二、参考书目
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一版
微生物学
第1章:绪论
考试要求
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考试内容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3、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
第2章: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考试要求
掌握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为后面介绍其他微生物学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考试内容
1、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1.1无菌技术
1.2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1.3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1.4单细胞(孢子)分离
1.5选择培养分离
1.6二元培养物
2、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2.1 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2.2 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
第3章:微生物类群与形态结构
考试要求
学习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生活特性,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考试内容
1、真细菌
1.1 一般形态及细胞结构
1.2 放线菌
1.3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1.4 粘细菌(myxobacteria)
1.5 蛭弧菌(Bdellovibrio)
1.6 蓝细菌(Cyanobacteria)
2、古生菌
2.1 概念的提出
2.2 细胞形态
2.3 细胞结构
3、真核微生物
3.1 霉菌
3.2 酵母菌
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
考试要求
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以及根据不同微生物各自的营养要求,配制相应的培养基对微生物培养的理论知识。
考试内容
1、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1.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1.2 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1.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nutritional types)
2、 培养基
2.1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2.2 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
3.1扩散(diffusion)
3.2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3.3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3.4 膜泡运输(memberane vesicle transport)
第5章:微生物的代谢
考试要求
了解微生物代谢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
考试内容
1、 代谢概论
2、 生物产能代谢
2.1 生物氧化
2.2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2.3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2.4 能量转换
3、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3.1 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3.2 次级代谢的调节
第6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考试要求
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及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考试内容
1、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1.1 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1.2 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
2、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2.1 生长曲线
2.2 同步培养
2.3 连续培养
3、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3.1 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物质
3.2 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理因素
第七章:病毒
考试要求
了解病毒,包括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的生活周期,掌握反映病毒生长繁殖规律的一步生长曲线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及有关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特别是噬菌体溶原性反应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1、概述
1.1 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1.2 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1.3 病毒的宿主范围
1.4 病毒的培养和纯化
2、 毒粒的性质
2.1 毒粒的形态结构
2.2 毒粒的化学组成
3、 病毒的复制
3.1 病毒的复制周期
3.2 病毒感染的起始
3.3 病毒大分子的合成
3.4 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4、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4.1 概念
4.2 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
第8章:微生物遗传
考试要求
了解细菌的染色体基因组及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质粒和转座子)的结构和基本特点,掌握微生物基因突变、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
考试内容
1、 遗传的物质基础
1.1 DNA作为遗传物质
1.2 RNA作为遗传物质
1.3 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
2、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2.1 概念:
2.2 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2.3 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
3、 质粒和转座因子
3.1 质粒的分子结构
3.2 质粒的主要类型
4、 基因突变及修复
4.1 基因突变的特点
4.2 几种常见的微生物突变类型
4.3 诱变剂与致癌物质——Ames试验
5、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
5.1 细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
5.2 细菌的转导(transduction)
5.3 细菌的遗传转化(genetic transformation)
5.4 基因定位和基因组测序
6、 菌种保藏
6.1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6.2 防止衰退的措施
6.3 菌种保藏
第9章: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考试要求
了解微生物学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建立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并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技术。
考试内容
1、基因工程概述
1.1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1.2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
1.3 微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2、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工具酶
2.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2 DNA连接酶(DNA ligase)
2.3 其它工具酶
3、 微生物与克隆载体
3.1 质粒克隆载体
3.2 λ噬菌体克隆载体
3.3 柯斯质粒载体
3.4 M13噬菌体载体
3.5 噬菌粒载体
3.6 真核生物的克隆载体
3.7 人工染色体
4、 微生物作为克隆载体的宿主
4.1 宿主的基本要求与性质
4.2 常用的基因工程宿主
5、 基因工程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5.1 PCR的原理和应用
5.2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举例
第10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考试要求
了解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的有关生物进化和系统发育的理论,掌握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考试内容
1、 进化的测量指征
1.1 进化指征的选择
1.2 RNA作为进化的指征
1.3 rRNA和系统发育树
2、 细菌分类
1.1 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1.2 微生物的命名
3、 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3.1 形态学特征
3.2 生理生化特征
3.3 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3.4 其它
4、 伯杰氏手册
第11章:微生物的生态
考试要求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分布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掌握微生物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考试内容
1、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1.1 空气中的微生物
1.2 水体中的微生物
1.3 土壤中的微生物
1.4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1.5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1.6 不可培养的微生物
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1 互生
2.2 共生
2.3 寄生
2.4 拮抗
2.5 竞争
2.6 捕食
3、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12章:感染与免疫
考试要求
了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有关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1、 感染的一般概念
1.1 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1.2 微生物的致病性
1.3 传染的类型
2、 宿主的非特异免疫
2.1 生理屏障
2.2 细胞因素
2.3 体液因素
2.4 炎症
3、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
3.1 特异性免疫的一般概念
3.2 抗原和抗体
3.3 免疫应答
四、2022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332;政治(39分);外语(39分);业务课一(59分);业务课二(59分)
五、2022年拟录取名单

202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 ...64 / 作者:_阿乐哥哥 / 帖子ID:115428
六、2022报考录取数据
报考人数:57
录取人数:20
推免人数:0
七、备考建议
一、关于考研择校和定专业
考研开始的第一步,需要我们选择考取的学校和专业,只有确定好了想要考取的目标,我们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专业课复习。恰恰是这一步就能难倒很多人,而我就属于这人群中的一员。所以关于如何进行择校和定专业,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在这里讲。因为当初在准备定考研学校时,我一头雾水,主要是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水平,以我这种水平又应该考取什么样的学校比较合适,一直在纠结,那段时间真的是很煎熬,经常愁的头疼,特别是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确定了想要考取的学校都准备进行复习了,就更加愁了,想想别人都开始复习了,而我还没有定好学校。直到最后学校的确定也是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下来了。
所以我很感谢我的老师。当然,如果你也想找老师帮你推荐,那一定要找了解你的老师,这样参考价值才比较大。
对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生物学专业,专业课是普通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相对来说主要是靠背诵记忆的,晦涩难懂以及抽象的知识点很少,感觉还是比较友好的。在学校的官网上可以找到历年的分数线、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报录比,加之学校在扩招所以只要过了复试线,拟录取的几率是很大的。该专业的推免比较少,基本都是统考进来的。例如2022年拟招收15人(统考9人,推免6人),但最后实际录取统考20人,推免0人,共计20人,分数线332分。历年情况,2016年分数线300录取/统考/推免11/21/0,2017年分数线290录取/统考/推免12/19/3,2018年分数线285录取/统考/推免5/4/0,2020年分数线345录取/统考/推免22/43/0,2021年分数线300录取/统考/推免19/40/0,2022年分数线332录取/统考/推免20/57/0。总体来说,该学校没有压分情况,也没有歧视现象,比较友好。
二、初试复习经验
考研政治:我是暑假开始学习政治的,用《核心考案》徐涛著来学习知识点,看徐涛网课讲解核心考案,然后配套做《肖秀荣1000题》,就能把政治所有内容串一遍,在此期间看课+做题相结合,尽量将1000题多做几遍。后面肖八出来后,在做好1000题的基础上,做肖八的选择题,大题只做马原部分就行,肖八大题不需要背。学有余力可以做做其他老师的押题卷。肖四出来后全部要做,选择加大题,大题需要背下来,结合UP主出的带背有助于记忆。网课除了初期看徐涛网课外,后期可以看腿姐的技巧班,配套技巧班讲义+《腿姐的背诵手册》。学有余力,可以做做其他老师的押题卷,琐碎时间用刷题小程序进行选择题的巩固。
考研英语英语的题型分为: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写作。推荐的网课老师:完型(宋逸轩,易熙人,可以不看网课),阅读(唐迟),新题型(刘琦),翻译(唐静),写作(石雷鹏),资料就用网课中所配套的讲义。做真题之前可以先看田静老师的语法课,打一下语法长难句的基础。要坚持每天背单词,所以的长难句、技巧课等都是建立在单词的基础上的,单词最初背大纲要求的,单词书《红宝书》《恋恋有词》二选一就行,后期就背高频考点单词《十天搞定考研词汇》等。历年真题《考研真相》,解析很详细,每句话都有解析省去了查字典的时间。历年真题多做几遍。真题做完注意纠正和分析,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务必记住,还有一些容易考的熟词僻义的单词。
考研专业课:注重历年真题!!!因为好多学校考试是有重题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学专业的专业课是普通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可以用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三版和沈萍《微生物学》第二版当复习教材,前期把课本相关知识点配套习题通一遍,利用别人整理好的或者从辅导机构中购买的资料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笔记,用来后期背诵。后期背诵要做到越背越少,越背越快,能背几遍背几遍,当然还是多背几遍比较好。这个根据个人,有人会背4遍才能记住,而有人2遍就可以,不要死记硬背应该理解性的记忆。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学校专业课考试的题型,因为有的学校考试的题型是变化的,比如说名词解释考英文还是中文,有没有选择、填空、判断这种类型的题。避免经过长时间复习后发现这种题根本不考。考什么题型就复习什么样的题型就可以了,而且题是刷不完的,重要的是做一道会一道,注重总结,特别是在大题上,可以用自己笔记上的知识点回答,不一定非得依赖参考答案。后面关于备考,我还是觉得有比较吃力的部分,于是各种对比和考虑之下,报了新祥旭考研的一对一课程,是根据我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制定的授课计划,更贴合我自己的学习习惯,所以整体下来效率比较高。并且会提供比较齐全的真题、笔记和讲义等资料。大家可以自主对比和选择。
三、复试准备经验
大家经过漫长的复习,考完初试后利用寒假可以好好放松一下。基本上是寒假开学左右就是出初试成绩的时候,所以不管你在寒假有没有复习,但开学后一定要好好准备复试,不要掉以轻心,相对来说复试时间紧任务重,这期间要时刻关注学校官网,避免错过重要信息。个人简历、英语自我介绍、英文对话、专业课、整理获得的一些证书和参与的科研等都需要准备。反正只要进来了复试,即使是踩线进的也要好好准备,复试很可能就能帮你提高好几个名次。
四、最后结语
什么事情都是能提早做就提早做,不要拖,制定计划立刻实施。资料会有很多,要学会筛选,懂得舍弃,精通一种就能举一反三。和研友们,多沟通交流,信息获得,资源共享。自律学习,按部就班就可。考研过程起起伏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样的,希望你能坚持到最后。
【来源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与抄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3 20: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