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0|回复: 0

看见世界的《今日简史》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19 12: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言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及《今日简史》称作“简史三部曲”,描述了过去、未来及今日。如果单看书名也许觉得高大上,实际并非如此,当你翻开阅读它的时候就会被尤瓦尔·赫拉利描述的简史世界,这三部曲的译者均是同一人(林俊宏),所以译著风格是相同的,同时你能够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乐趣,这种乐趣不仅是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更是译者的翻译水平让它更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若有朋友问我推荐哪种书?无论对方是像开始读书还是爱读书之人,我都会首推《人类简史》。“简史三部曲”的阅读顺序我也是按照作者出版的顺序阅读,《今日简史》作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我还能坚持将三本的著作都写篇文章实属不易。在此我也会将“简史三部曲”做些整理和总结。

看见世界的《今日简史》145 / 作者:Kevin300 / 帖子ID:115511
<hr/>科技颠覆

不知你是否思考过:“世界还有什么进步的地方吗?”
不同行业的工作者都会对TA们的领域有非常多的想法与创意,这个问题小学时的我便已思考但答案很天真“世界实在太好了,我看不到有什么需要去改变的。”
如今,孩子已长大看待世界的方式变得不一样,慢慢发现尽管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已经比过去便利太多,但越深入了解越会发现世界还有许多大的进步空间,尽管这些进步都是要人类去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到现在工业4.0)。
笔者写下这篇文章时大型语言训练模型(ChatGPT、文心一言、PaLM)收到世界广泛关注。我们无法猜想再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技术发展会到达什么地步。
关于文心一言的想法
理想的幻灭

人类思考用的是故事,而不是事实、数据或方程式,而且故事越简单越好。
20世纪,来自纽约、伦敦、柏林和莫斯科的全球精英讲述了三大故事,号称能够解释人类过去、预测全球未来:

  • 法西斯主义故事
  • 共产主义故事
  • 自由主义故事
第三次世界大战打败了法西斯主义,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世界称为共产主义故事和自由主义故事的战场。西方部分国家认为,等到共产主义受挫,自由主义故事就成为人类了解过去的主要指南,未来无法取代的使用手册——苏联被其瓦解。
去年佩洛西访问各地推行自由,打着民主的幌子侵犯他国。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对自由主义故事越来越感到理想幻灭,表面上看来是民主体制的政府,却在暗中破坏司法体系独立、限制新闻自由,并把所有政府的举措视为叛国。今天,几乎没有人能够再次信心满满地宣称中国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
就业

计算机的运行改变了这个世界,当今最火热的大语言模型标志着人工智能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人们也开始思考是否会被其替代。
有关人类工作是否会被机器替代,早在工业革命期间就已开始产生。汽车替代黄包车、轿子,那些能够被机器替代的工作岗位,随着它的发展让人们慢慢接受它从而让曾经过时的岗位不再存在。如果用马特·里德利(英国记者,科学家,商界人士,英国上议院议员,著名的科普作家)的话说就是:新技术使那些事业工人做更有意义的工作,这会促使社会文明发展。《理性乐观派》书评

看见世界的《今日简史》692 / 作者:Kevin300 / 帖子ID:115511

马特·里德利

尤瓦尔·赫拉利可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创造新的工作、让劳动者接受再培训而重新就业,并不是能够一劳永逸的方法,这样的生活永无宁日,一般人的精神又是否能撑的下去?变化总会带来压力。
虽然出现了许多新的人类工作,我们仍然可能看到新的“无用阶层”日益庞大。我们甚至可能两面不讨好:一方面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也有许多雇主找不到有技能的雇员。这有点儿像19世纪汽车取代马车时的情景,当时有许多马车夫转行当出租车司机,只是我们可能不是那些马车夫,而是被淘汰的马。
如何避免工作消失;如何创造足够的新工作;就算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消失的工作还是远远多于新创造的就业机会,该怎么办?
避免工作消失,是最没有吸引力也最无法达成的策略,因为这代表着要人类放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巨大潜力。
自由

自由?就自由主义看来,人类的自由是最重要的价值,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个人的自由意志,表现在每个人的各种感受、欲望和选择之中。
我们通常不会意识到各种感受是出于运算,原因在于这些快速的运算远不在我们的意识阈值范围内。
一方面,生物学家正在揭开人体(特别是大脑和人类感受);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家也让我们获得前所未有的数据处理能力。它会知道我们的健康状态(生物传感器检测你的心跳、运动量、睡眠等)也知道我们对什么感兴趣。
<hr/>真相

无知

人类很少能认清自己的无知,因为他们就是一直待在如同回声室的同温层里,往来的都是思想相近的朋友,接收的都是肯定自己意见的新闻信息,各种信念只是不断增强,鲜少遭到挑战。
我们对群体思维的以来,使我们成为世界的主人,知识的错觉让我们能够继续愉快地生活,而不会陷入无谓的努力,并避免试图自行理解身边的一切。
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人就是无法意识到自己对一切多么无知。我们常听周围人高谈阔论某个领域或时事,人们常会得出这个事情就是这样的结论。TA以为如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事实却并非如此。
群体思维也难以改变,对某件事的看法与决策会是理性(决策)的吗?
战争

这一篇我想请你阅读原文,以更好地理解。
克里姆林宫的看法到目前为止,21世纪强权成功的唯一例子,就是俄罗斯得到克里米亚。2014年2月,该地并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几乎没有发动战役,就取得了在战略上极为关键的领土,让邻国心生恐惧,也让自己再次跻身世界强国。其实,这次军事行动可以说因为两个特殊情况,才得以成功:首先,不论是乌克兰军队,还是当地居民,对俄罗斯都无心激烈反抗;其次,其他强国也并未直接介入干涉这场危机。这些情况在全球其他地方很难再现。如果发动成功战争的先决条件在于敌方无意抵抗,那么这种条件自然极少能得到满足。

看见世界的《今日简史》292 / 作者:Kevin300 / 帖子ID:115511
事实上,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取得成功之后,想在乌克兰其他地区依样画葫芦,碰上的反抗就特别激烈,例如,在乌克兰东部的战争就陷入僵局,徒劳无功。更糟糕的是(对俄罗斯来说),这场战争激起了乌克兰的反俄情绪,将乌克兰从盟友变为死敌。就像美国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尝到甜头,就不自量力地企图染指伊拉克,俄罗斯也可能因为在克里米亚取得成功,就误以为自己有能力吞下乌克兰。整体而言,21世纪初,俄罗斯在高加索和乌克兰的战争,实在称不上非常成功。虽然战争提升了俄罗斯作为大国的声望,但收获的不信任感和仇恨也水涨船高。就经济而言,更是不划算,仅靠克里米亚的旅游景点,以及卢甘斯克[插图]和顿涅茨克残破的苏联时代的工厂,这场战争根本入不敷出,更别谈还有外国抽离资金、国际制裁的成本。想看到俄罗斯这种政策的局限,只要对比近20年中国的情况便一目了然:中国维持和平,经济大幅迈进;俄罗斯取得“胜利”,经济却停滞不前。
虽然莫斯科嘴上说得好听,但是俄罗斯自己很清楚这些军事投机行动究竟花了多少成本、带来多少收益,所以现在才会一直小心翼翼,不让局势继续恶化。俄罗斯一直遵守着校园霸凌的潜规则:“要打就挑最弱的,而且别打得太狠,免得老师出手。”如果普京在发动战争的时候真的以斯大林、彼得大帝或成吉思汗为榜样,那么俄罗斯的坦克应该早已冲向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首都,甚至一路冲向华沙和柏林。只不过,普京既不是成吉思汗,也不是斯大林。他似乎比谁都知道,军力在21世纪的作用有限,而且一场成功的战争必定是一场懂得克制的战争。就算在叙利亚,虽然俄罗斯空袭轰炸毫不留情,但普京一直尽量减少派出地面部队,把近距离交战留给别人,而且避免战火蔓延到邻国。

看见世界的《今日简史》887 / 作者:Kevin300 / 帖子ID:115511
事实上,从俄罗斯的观点来看,近年来的种种举动虽然看似侵略,但并非打算开启新一轮全球战争,只是想加强自己目前薄弱的防御。俄罗斯大可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签订和平条约之后,俄罗斯就被视为“战败国”,美国和北约趁俄罗斯国力较弱,便无视承诺,将北约版图扩大到东欧乃至之前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西方还进一步不顾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以荒谬的借口入侵塞尔维亚和伊拉克,于是俄罗斯认识到必须靠自己的军力,才能让自己的势力范围免受西方侵犯。从这个角度来看,俄罗斯近来之所以采取这些军事行动,除了普京该负责,克林顿和小布什[插图]同样难辞其咎。
当然,俄罗斯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可能只是序幕,后面隐藏着更大胆的帝国计划。而且,就算普京目前并未认真计划征服全球,成功也可能会让他的野心膨胀。但还是要记住,普京执掌的俄罗斯的国力仍远远不及斯大林执掌的苏联;除非有其他国家加入,否则它连一场新的冷战都无力维持,全面的世界大战就更别提了。俄罗斯人口近1.5亿,国内生产总值(GDP)1.3万亿美元,但两者都不及美国(3.25亿人,19万亿美元)或欧盟(5亿人,21万亿美元)。6如果将美国和欧盟合计,人数足足是俄罗斯的5.5倍,GDP是俄罗斯的30多倍。
近年来的科技发展,则让实际差距变得更大。苏联在20世纪中叶达到顶峰,当时其重工业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而苏联的政治制度也有利于大规模生产拖拉机、卡车、坦克和洲际弹道导弹。时至今日,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的重要性超越了重工业,但这两方面都是俄罗斯的弱项。虽然俄罗斯在网络战争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但民间信息科技产业发展的动力不足,经济绝大部分依靠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虽然这可能足以让少数特权阶层致富、让普京掌权,但并不足以使俄罗斯在数字或生物科技军备竞赛中胜出。

看见世界的《今日简史》194 / 作者:Kevin300 / 帖子ID:115511
更重要的是,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缺乏能够放诸四海的意识形态。在冷战期间,苏联除了能够向全球派遣军队,苏联式共产主义在全球也有吸引力。相较之下,“普京主义”对古巴、越南或法国的知识分子来说实在没有吸引力。虽然世界上确实可能正流传着威权式的民族主义,但就其本质而言,很难建立有凝聚力的国际社群。举例来说,无论是波兰共产主义,还是俄罗斯共产主义,在理论上都会同样致力于争取所有工人阶级的共同利益。但如果是波兰民族主义和俄罗斯民族主义,从定义上,利益就必然彼此冲突。普京崛起,刺激波兰民族主义高涨,只会让波兰比之前更加反俄。
因此,虽然俄罗斯放出了堪称全球规模的假消息,并进行颠覆活动,希望拆散北约和欧盟,但是不太可能开展全球规模的实际征服活动。我们有理由相信,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东部的军事行动,应该只是独立事件,而非开启新的战争时代的前兆。
<hr/>教育

近三年来,我也在不断思考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但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
说得宽泛一点儿,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想跟上2050年的世界,人类不只需要发明新的想法和产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你先在第一阶段累积各种信息,发展各种技能,建构起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建立起稳定的身份认同。在人生的第二阶段,你依靠累积下来的技能闯荡世界、谋取生计,贡献社会。但到21世纪中叶,由于改变的速度加快、人的寿命延长,这种传统模式将无以为继。
因为改变总是会造成压力,所以在一定年龄过后,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改变。
21世纪不一样。变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你永远无法知道,大人告诉你的到底是永恒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
<hr/>结语

所谓了解人生的意义,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何功能;所谓过了美好的一生,就是达到了拥有那项功能的目的。
至此“简史三部曲”阅读完书评也紧随写完,它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看见世界,更是让我辨别出周围人的思想与观点。当我向朋友推荐这三本书的后两部(《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他们会觉得实在制造焦虑,殊不知自己不敢去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们总在寻求已知,希望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而如今如尤瓦尔·赫拉利正在从未知中寻找已知,而那些觉得这样的答案有些不尽人意实属遗憾!
《未来简史》书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7 12: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