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3-22 16: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①图恒宇“自私的爱”为什么能带来转机?
图恒宇的行为并不符合当时的法律,但是他行为的内在逻辑与整个流浪地球计划是一致的。
图恒宇:我如何都没关系,我要给丫丫完整的一生。
流浪地球计划:我们牺牲很多东西,乃至牺牲一半人类的生命都没关系,我们要给整个人类文明未来。
没有这样的精神,流浪地球计划完全就不可能实现,就像现在网络上很多人质疑的一样:为什么要为百年后的危机破坏现在的人安稳的生活?
图恒宇制造数字生命看似违背了全片的一个取向,但是他对女儿的那种爱与牺牲,又恰恰是真正的人所会有的“人性”,而这种“人性”,又必然是“有人的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
②刘慈欣的理念和这部电影有冲突吗?
没有。
首先,关于数字生命,刘慈欣在《时间移民》和《中国2185》(未出版)两部小说中都表明了他的否定态度,这和电影是一样的。必须要说明的是,在我看来,否定数字生命,不等于所有关于数字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被摧毁,否定数字生命,是不能让这条道路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从而阻碍了人类的向外开拓。类似数字生命的东西可以存在,但它必须是以一种工具性的东西存在,不能成为主导人类发展道路的东西。
其次,无论是《流浪地球》还是《三体》,都不能完全代表刘慈欣的立场。刘慈欣自己就曾经说过,他写小说,类似于一种实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所以这些小说任意一部单独拿出来,都不能全面反映刘慈欣的立场,甚至可以说,刘慈欣本人的立场,都未必是完全明确的。
第三,对于“程心带来了灾难”,刘慈欣本人未必就是对她完全持否定看法。还是前文提到的《中国2185》,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基本可以看作是程心的前身,两个人相似点非常多,但是我敢说,看过《中国2185》的人,绝对不会有多少人讨厌这部书的主角。
现在的人为什么讨厌程心?因为程心毁灭了人类,这是最根本的。程心干过很多蠢事或者让人厌恶的事,但这里面很多其它角色也一样,叶文洁招来了三体人,罗辑刚开始是个花花公子,维德的不择手段……但他们的人气其实都还可以,尤其是罗辑和维德。原因很简单,在《三体》这样一部宏大的小说中,很多细节其实是不重要的,读者的关注不会太多,但是程心的问题是,她给人一种毁灭了地球的印象,这就导致整个人设都立在了一种毁灭者的基础上。
但刘慈欣真的否定程心吗?其实未必。
很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生活中有一个维德这样不择手段的人,哪怕他的目的是好的,你会喜欢他吗?如果你是那个差点遭遇反物质战争的城市的居民,你会反对程心的决定吗?
《三体》讲的是一个很宏大的故事,在这样的故事里,个体是被忽略的。读者代入的是全人类,而不是某一个人,所以我们讨厌程心。
但是,其实仔细想想,如果一个社会充斥着维德那样的领导人,那会是怎样的社会?其实刘慈欣已经给出答案了,那就是三体世界。专制,独裁,一切以生存为第一要义。
以生存与繁衍为第一要义,这是所有种族的底层驱动,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其实恰恰是逐渐摆脱这种限制。当代的人会强调自我的生活,会讨厌宏大的集体叙事,会反对以生孩子为人生必经之路……
当我们摆脱了生存和繁衍为种族或者文明的第一要务的观点之后,你再回头看,你还会那么讨厌程心吗?程心在贯彻的,对所有人的母亲般的爱,善良等等,这不正是我们强调的人性吗?
程心的问题在于,首先,她的这些行为是无底线的,无底线的爱与善良,就无法杀伐果断,但是这条底线,本质上就是很多人讨厌的以人类的集体利益为导向的价值观,或者说所谓“大局观”。其次,她的行为伤害到了别人,最终伤害到了全人类。但她被推到那个位置上,任何决定都必然会伤害到某些人,至于伤害多的还是伤害少的,这就是至今没有定论的电车难题的放大版罢了。
刘慈欣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一种对真理的极致追求,比如《朝闻道》。但很多人只注意到他对自然科学真理的追求,却没有意识到,比如《梦之海》《诗云》这些极致的人文之美的东西,其实也代表着人文社科的极致真理,而那种贯彻到底的人性,所谓善良,所谓文明,其实也可以视为这其中的一部分。
当然,毋庸置疑,刘慈欣本人肯定是更倾向于维德式的道路的,但是在我看来,他对程心式的做法也不全盘否定。就像大低谷之后,人们更重视当下生活,这其实就是“有人的文明”的一种取向,虽然人类最终没能在科学上取得突破,但却也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更辉煌的一幕。
最重要的是,人性与兽性,个体与集体,从来都不是完全二元对立的,定义哪一条路是正确的,取决于我们选择怎样的评判标准。如果一定要说刘慈欣的取向,我觉得还是那句万金油式的回答:个体也好,集体也好,兽性也好,人性也好,都要有个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