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67|回复: 5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26 19: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球大约2.5亿年绕银心公转一周,地轴与银道面夹角大约27度,近乎躺在银道面转动。
地球倾斜着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绕自转轴每天自转一周。
地球与月球共同绕地月质心公转。
地球是一个圈球状的球体,每年发生大大小小500余万次地震,有火山喷发,存在地壳运动,有地磁而且在地史发生多次磁极倒转,地史上出现几次全球性海陆变迁,等等。
那么,地球是怎么形成的或起源的?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26 19: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于太阳来说,地球是由「废料」和「边角料」组成的。
其实在 46 亿年前的时候,太阳形成之初,除了太阳自己要用到的原料之外,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围绕着这颗「婴儿恒星」旋转。
这些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慢慢地聚集到一起,形成了更大的物体,叫作「星子」——这是用来组成一颗行星的「积木」,每一个的直径约一千米。
在 45.6 亿年前,也就是太阳形成之后的几亿年,这些星子撞到一起形成了地球的雏形。
星子不断地聚集,加上放射性衰变释放的能量,使得这个新行星一直保持熔融状态。
在引力的作用下,地球逐渐变成球形。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271 / 作者:小婴弄瓦接 / 帖子ID:115877

图 2-3 早期的地球完全处于熔融状态,使得像铁这样较重的物质沉入核心处
由于地球处于熔融状态,最重的那些物质下沉至中心部位,而最轻的那些物质自然就浮到最外层,这一过程被称为「分化」。
分化完成的地球在冷却后形成了一个密实的铁–镍核心,外面包有一层固态的壳。
现在,我们的地球仍然有一个铁–镍核心,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部分——内核和外核。
内核是固态的,外核在外层物质的巨大作用力下则仍处于熔融状态。
内核和外核交界处的温度可达 6 000 摄氏度,这和太阳表面差不多热。
内核和外核加起来的大小占到地球大小的 55%,外面包围着一层由半融化状态的岩石(也就是岩浆)所组成的地幔。
地幔的外面是地壳,也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
地壳最厚处只有 60 千米,还不到地球直径的 0.5%,如果把地球缩小到一个苹果的大小,那么地壳差不多只有苹果皮那么厚。
海洋和大气

水资源丰富是我们的地球最为显著的特征,液态水覆盖了地球表面超过 70% 的面积,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物,从最小的细菌到最大的蓝鲸,离开水都无法生存。
但是在地球形成时那样地狱般的高温之下,任何液态水都无法存在,所以这些水很可能是形成之后被添加进来的,但是它们是从哪来的呢?
水可能产生于地壳之下的地幔深处,液态氢和石英发生反应会生成液态水,然后这些水又藏进岩石中。
2014 年,人们在地表之下 700 千米处发现了一个比地球表面的海水总量还要多两倍的巨大水库。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蒸气可能会从地壳的裂缝中渗出,然后当行星冷却时,水蒸气会凝结成液态,变成雨水填满低洼的盆地。
另外一种可能是,这些液态水来自外太空——是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时带来的。
但是这个说法有一些问题,对彗星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包含的一些水的种类与我们在地球上的海洋中发现的不同。
另外,如果水是被小行星带来的,那么地球大气中氙的含量应该比现在多得多,所以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仍有待考证。
关于地球大气的起源,我们已经了解得比较清楚了,不过它现在的成分与其产生时区别很大。
在新生的地球上附着着的气体是由地球深处的火山活动中释放出来的,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除此之外还有一氧化碳、硫化氢和甲烷,但是没有氧气,氧元素被固定在各种化合物中,比如水(H2O),以及岩石这样的硅化物,如二氧化硅(SiO2)。
不过,在大约 30 亿年前一种叫作蓝藻的微生物开始在海洋中繁衍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水和阳光放在一起合成了氧气。
大气中氧气的积累引发了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之一,因为氧气对当时绝大多数生命形式都是有毒的,只有能适应大气成分的巨大变化的有机体才能存活下来,人类就是这些幸存者的后代。
现在,氧气是大气中第二多的成分(约 21%),仅次于氮气(约 78%)。
大陆板块

位于青藏高原和印度次大陆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为壮丽的自然景观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参观巍峨的珠穆朗玛峰,并且其中还有成百上千的人会试着攀登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 5 000 万年前,尽管这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了,但对地球来说它还很年轻。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境内的那一片大陆经历了一场极为艰难的迁移才最终到达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位置。
它从一个叫作冈瓦纳的古老大陆上分离出来,然后朝向非洲大陆旁的马达加斯加岛进发,之后又接着前往亚洲。
它以每年 20 厘米的速度奔向地球上最大的大陆,并「撞」出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这种大规模的板块漂移形成的原因在于,地壳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漂浮在液态熔岩上的构造板块组成的。
汹涌的暗流使得印度板块与冈瓦纳古陆分离开来,并向北前进。
在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之后,印度板块从底部将其向上推,于是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这一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碰撞仅仅让印度板块前进的速度减缓下来,它仍在继续向北运动,这使得喜马拉雅山脉仍然每年都会「长高」2 厘米。
不过,大陆板块不只在地质学上有重大意义,许多科学家还认为它们在地球生命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毕竟,地球不仅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生命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大陆板块的行星。
板块的边界通常会产生一些火山,这令困在行星表面之下的气体得以逃逸到大气中——尤其是二氧化碳。
而在冰期,过量的二氧化碳对于温度的升高能起到很大作用;此外,板块运动也会消耗多余的二氧化碳,防止地球过热。
因此,在寻找宇宙中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时,天文学家不仅热衷于寻找与地球温度相同的行星,还倾向于寻找那些有大陆板块的行星,因为它们可以将温度保持在有利于生物繁衍的范围内。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1880—1930)

仔细地看看世界地图,你会发现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拼图,南美洲的东北角正好能嵌入非洲西南部的凹陷中,德国的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在 1911 年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认为这不是一个巧合,并依此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其中提到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原本应该贴合在一起。
但在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一说法,其他科学家认为如此巨大的一块土地根本不可能发生移动,而且魏格纳自己也无法解释移动的原因。
直到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此时魏格纳早已在一次前往格陵兰岛的考察中去世——人们才找到支撑这一学说的证据。
科学家发现随着火山不断活动,会有新的大洋地壳形成,于是海底就会随之不断扩张。
很快,人们在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以及进一步发展得出的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说。
潮汐

在缅因湾的东北部,这段北美洲与大西洋波涛起伏的海岸线上,有一个独特的湾口,叫作芬迪湾,每天都会有超过 1 000 亿吨的水涌入这里再流出,这比地球上所有淡水河流量的总和还要多。
造成如此巨量的水来回往复、奔流不息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引力,尤其是来自月球的引力(太阳也提供了一部分),这引发了每天巨大的潮起潮落。
其实地球上的岩石也会被引力牵动,但是水是液体,可以更自由地流动。
芬迪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水之一,那里的潮差可达 3.5~16 米,也就是说涨潮时潮水高度能超过一栋 4 层高的房子。
让我们来简单地认识一下潮汐的原理。
当你所处的这一片地区朝向月球的时候,引力会将你附近的水拉向月球,于是当你所在地处于高潮的时候,在月球与你的连线相垂直的那些地区就经历着低潮。
另外,月球对你另一侧的引力没有这么大,因为那里离得更远,但是这里也会经历一次高潮,其原因是地球旋转时的离心力——也就是汽车急转弯时把你甩向一边的那种力。
这就是地球上的大多数地区每天会经历两次涨潮和两次退潮的原因——地球的自转使得我们周期性地在 24 个小时内穿过这 4 片区域。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769 / 作者:小婴弄瓦接 / 帖子ID:115877

图 2-4 月球的引力使得地球上离它最近的地方发生涨潮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现实中见到的情况。
当你在海岸边看到潮水退去,你可能会觉得海水奔向远方,但事实并非如此。
无论是因为引力的影响还是离心力的影响,水总是保持原样的,反而是你在不断地移动——你跟着地球的自转一起从潮涨潮落中穿行而过,不是海水在远离你,而是你在远离它。
季节

季节的变化是我们地球上最美丽的特征之一。
春天,鲜花朝着天空绽放笑容;秋天,叶子又从空中萧萧落下。
很多人都误以为全年气温的变化源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变化——离得近的时候是夏天,离得远了就是冬天。
实际上,季节变化是地轴的倾斜造成的。
我们的地球并不是直立的,而是与竖直方向有 23.4° 的夹角。
这意味着在 6 月份,北半球会朝向太阳,住在这里的人们就会经历更温暖的天气和更长的白昼,而北极圈里的人则会经历极昼——这里一整天都被阳光照射,没有黑夜。
与此同时,南半球背对着太阳,因此很难获取来自太阳的光线和热量——于是冬天就来了。
与北极的极昼相似,南极在此时进入了极夜。
6 个月后,地球运行到太阳的另一边,情况倒转过来。
赤道以南的人们吃起了烧烤,而赤道以北的人们则穿上了毛衣。
北极被阴影覆盖,同时南极被逐渐照亮。
一年中白昼最长和最短的那两天(分别在 6 月和 12 月)被称作「二至日」。
这两天之间,在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到某一点时,两个半球都没有斜向太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昼夜平分点」。
地球运行到这里时(分别在 3 月和 9 月),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799 / 作者:小婴弄瓦接 / 帖子ID:115877

图 2-5 地轴的倾斜使得我们有时会朝向太阳,有时则不会,而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我们应当庆幸,地球倾斜的角度还是相当小的,如果倾斜得多,那么季节的变化将会更为剧烈,更难应对。
月亮确保了地球倾斜角度的稳定,也使得季节的变化可以被预测。
然而,火星就没有像月球这么大的卫星能够使其自转轴维持稳定,它会在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下发生剧烈的摇摆,这导致火星的严冬和盛夏的长度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磁场

雌性海龟总是会踏上令人惊奇的旅程。
它们在海滩上出生后,匆匆忙忙地奔向大海,为了寻找丰富的觅食地而迁徙 2 000 多千米。
但是一旦成年后,它们就会再回到孵化时的那片海滩。
它们怎么能记得住自己来自何方呢?答案似乎与地球的磁场有关。
随着地球的自转,地心深处的液态铁在外核中晃动,地球磁场即产生于此。
磁场线从地球的一端钻出来,并绕到另一端又钻进去。
不过,涉及极点这个问题,问题就会变得很复杂。
地球有三个北极和三个南极。
首先是地理北极,这是地球物理意义上的顶点,位于假想的地轴上。
这个点几乎不会发生变动,一年中只会在很小的范围内移动几米。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26 19: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水覆盖,但有趣的是,人类的生活却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地球上是怎么出现大陆的呢?
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多年的争论,这次好像找到了答案。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911 / 作者:随心所欲480 / 帖子ID:115877

婴儿时期的地球

众所周知,地球诞生于45亿年前,由气体和尘埃云组成。地球最早的地质时代被称为“冥古宙”。
冥古宙的地球与现在的地球有着既相似又不同的面貌,冥古宙时期的地球地表被熔岩海覆盖,海的上层逐渐冷却,形成了地壳。
之后,地球与火星或更大的大型天体“忒伊亚”发生了撞击。结果,地球的一部分物质裂开,被抛向宇宙,产生了月球。
由于撞击,地表再次流出熔岩,但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变动,地球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平静。那时候的地球虽然和现在的样子相差甚远,但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299 / 作者:随心所欲480 / 帖子ID:115877

但是,具体是怎样的经过呢?
大约100年前,在科学界,所谓的“垂直移动说”占据了主导地位。根据这个理论,在海洋形成的过程中没有被淹没的、地壳最高的部分就是大陆。
大陆自地球诞生以来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最大的变化也不过是由于寒冷化、温暖化等各种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或下降。
在现代,即使主张这种说法,恐怕也只会被人瞧不起。因为早有研究证明,大陆的形状是随着板块的移动而不断变化的。过去,地球的陆地都是被称为“泛大陆”的超大陆。盘古超大陆后来分裂了,但在遥远的将来会再次聚集。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16 / 作者:随心所欲480 / 帖子ID:115877

不过,大陆并非一开始就存在,盘古大陆并不是瞬间从水中浮出水面的。也就是说,在盘古大陆之前,大陆就已经存在,不断地合并和分裂。
更有趣的是,至少在地球诞生最初的数十亿年间,陆地面积一直在不断扩大,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科学家所知道的地球最早的大陆之一“巴尔巴拉大陆”。
这个大陆存在于大约30亿年前的太古代时代,现在的澳大利亚和非洲南部就是“巴尔巴拉大陆”的一部分,但是巴尔巴拉大陆的大小似乎还不到南非共和国和埃及的大小。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749 / 作者:随心所欲480 / 帖子ID:115877

此外,还有一个叫“乌尔大陆”的古代大陆,“乌尔大陆”比“巴尔巴拉大陆”稍晚,或几乎在同一时期存在。乌尔大陆虽然比巴尔巴拉大陆大,但似乎连现代的澳大利亚大陆都达不到。
我们不知道乌尔大陆和巴尔巴拉大陆是不是地球上唯二的大陆,但是,它们确实是当时最大的大陆。即使当时还有其他几个大小相同的大陆,估计也比现在的陆地面积小得多。
也就是说,当时海洋占地球表面的比例比现在大,从地球诞生开始的10亿年间,地球几乎完全被水覆盖。无边无际、没有起伏的大海上,只有零星隆起的没有生命的岩石。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980 / 作者:随心所欲480 / 帖子ID:115877

数十亿年前大陆的成长过程涉及一个非常复杂的地质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由沉积岩层、花岗岩层、花岗-玄武岩层构成的厚重的大陆地壳开始扩展。这正是与以花岗岩为主要成分的薄海洋地壳的不同之处。
从面积上来说,海洋比大陆要广阔得多,但整体上占地壳大半的是大陆地壳。
那么,促使大陆地壳成长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
我们所知道的是发生在地球诞生后的30亿年内,而且我们已经发现了完全被海洋覆盖的成年太阳系外行星,因此地球变成这样并不是必然的。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456 / 作者:随心所欲480 / 帖子ID:115877

大轰炸

如果有什么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大陆地壳的出现和之后的急剧增长,与某种大变动有关。那个大变动应该与激烈的火山喷发和厚重的堆积层的形成联系在一起。
那么,会有什么样的大变动呢?解开这个谜题的钥匙,直到最近才被揭开。
科学家们对澳大利亚西北部最古老的岩层进行了调查,这个地方现存着数十亿年前曾是巴尔巴拉大陆一部分的地壳。也就是说,要想深入探究多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对这个地方的调查是极为重要的。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984 / 作者:随心所欲480 / 帖子ID:115877

科学家们发现了从岩层表面的融化开始,一直到后来潜入内部深处的过程的痕迹。这与大型小行星既不会在大气层中熔化,也不会撞碎海洋,而是像子弹一样钻入地壳后发生撞击的痕迹很相似。也就是说,应该有一颗非常大的小行星以惊人的速度撞向了地球。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252 / 作者:随心所欲480 / 帖子ID:115877

现在,这样的宇宙大变动几乎没有发生过。但是,在遥远的过去,这并不稀奇。过去的太阳系还无法排除小行星和微行星等大量的“宇宙垃圾”,这些巨大的“石头”变成雨水源源不断地倾泻到年轻的行星上,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行星,最后一次遭受数千颗小行星的炮弹袭击,也就是所谓的后期重轰炸期,它的结束是在大约38亿年前。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812 / 作者:随心所欲480 / 帖子ID:115877

顺带一提,月球上的陨石坑多也与此有关,月球是保护地球的“宇宙盾牌”,月球接收了地球上大部分的小行星和陨石。但是,即使是月球,也不能完美地保护地球不受“宇宙垃圾”的影响。
如果由于后期重轰炸,月球表面变成了“瑞士奶酪”,那么地球应该也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害。当然,过去落在地球上的小行星并不是从海洋凸起成为大陆的。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741 / 作者:随心所欲480 / 帖子ID:115877

假设地球与欧亚大陆大小的天体相撞,至少整个地表会变成熔岩海,最坏的情况下,地球会完全被破坏。也就是说,大量小行星的坠落“搅动”了海洋,引发了非常强烈的火山活动。然后,最初的大陆地壳形成了。
起初,大陆地壳位于海底,后来逐渐隆起,最终成为最初的大陆。


地球是怎么形成或起源的?103 / 作者:随心所欲480 / 帖子ID:115877

但是这种说法存在很大的矛盾,关于巴尔巴拉大陆的年龄众说纷纭,最“乐观”的估计是36亿年前诞生的。
其中也有更新颖的说法,也就是说,从巴尔巴拉大陆诞生到轰炸结束,至少经历了2亿年。2亿年前,盘古大陆应该还没有分裂,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
看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巴尔巴拉大陆的年龄以及后期重轰炸时期的年代。但是,不管怎么说,地质学的一个主要问题已经接近解决了。
作者:小阿部           校稿:川川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26 19: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轴指的是什么?
观察地球仪你会发现, 地球仪上有一根小棒纵穿地球,从南极和北极伸出。实际上,这根棒代表的是地轴。地轴是穿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轴。它总是倾斜的,与黄道平面成一个夹角, 这个夹角为66°34′。但地轴实际上并不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方便描述地球自转而假设存在的。
为什么地球会绕轴自转?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这种运动被称为自转。自转是由于地球在诞生时就具有的旋转能量转化成的动能。另外,由于阻止地球转动的力与地球的旋转能量相比起来太小了,因此过了46亿年,地球仍在不停地自转着。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 而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为23小时5 6 分4 秒, 也就是一天。
为什么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均?
地球自转的速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地球自转的速度一般随季节而变化,年与年之间的自转速度也有差异。引起地球自转速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水位的变化,而海水水位又与冰川融水量有关。冰川融水多,海平面上升,地球质量分布半径增大,转动的惯量也就增加,从而导致自转速度减慢。反之,自转速度也就会加快。
东南西北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上的方向是由地球的自转决定的。人们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西。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地轴的两端叫两极。如果在地轴一端的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发现地球上逆时针旋转的一端就是北极,发现顺时针旋转的一端则是南极。南极是最南的极点,而北极是最北的极点,地球上一切向着北极的方向叫北方。有趣的是,如果你位于北极点上, 那你的四面都是南方; 与之相反,四面就都是北方了。
纬线和经线指什么?
在地球仪上,沿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指示着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半径大小不等,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纬度相应递增,赤道以北的纬线称为北纬,赤道以南的纬线称为南纬,南北纬各有90°。经线则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因为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同,为了区别,人们给它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国际上规定,将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由0 °经线往东叫东经, 往西叫西经,东西经各分180°。
什么是赤道?
转动地球仪会发现,位于0°纬线处的那条线特别明显, 就像是地球的腰带, 这条线就是赤道。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长 40 075.7千米。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绝对球体的话,那么赤道距南北两极的距离便是相等的,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的北边是北半球,南边是南半球。赤道附近常年受到太阳光的直射,长夏无冬,是地球上最热的地方之一。
什么是南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是指南纬2 3°2 6′的纬线, 同样, 北回归线则是指北纬23°26′的纬线。这两条纬线之所以十分特殊,与太阳光的照射密切相关。由于地球是侧着身体绕太阳旋转的, 因而每年冬至那天, 太阳的直射点会南移到南回归线,此时南半球能最大程度地受到太阳辐射,迎来盛夏。此后,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北移,并在夏至到达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开始进入盛夏,循环往复。南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的直射点能移动到南半球或北半球的最远界限。
什么是日界线?
日界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位于180°经线处。它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个国家存在两种日期。但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它是一条折线,由北极沿180°经线折向白令海峡, 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 由新西兰东边再沿1 8 0°经线直到南极的一条线。在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人为地随之变更。由东向西越过日界线, 日期就增加一天, 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就减少一天。
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的?
地球是由许多物质组成的实体,它的内部是有层次的,这些层次被称为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可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各部分的物质结构不同。地壳是一种固态土层和岩石,称为岩石圈层,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物资源。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呈半熔融岩浆状,下地幔呈固体状态。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再往里便是呈固态的内核,地核可能是高压状态下的铁、镍成分的物质。
地核是什么样的?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地核还是地球中温度最高的部分,最高可达5 500℃左右,甚至与太阳表面的温度差不多。因此,地球上的热量除了来自太阳,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高温的地核。在这种高温、高压和高密度的情况下,我们平常所说的“固态”或“液态”概念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地核内的物质既具有钢铁那样的“刚性”,又具有像白蜡、沥青那样的“可塑性”。这种物质不仅比钢铁坚硬十几倍,而且还能慢慢变形而不会断裂。
什么是莫霍面?
1910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深处时,会发生折射的现象。根据这一现象,他认为在地壳与地壳下面不同物质之间存在一个分界面。后来,这个分界面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莫霍面。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层,在大陆地区深约20~70千米,在大洋底部深约7~8千米。一般认为, 在莫霍面以上的物质的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 而莫霍面以下物质的化学组成与橄榄岩相近。
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的。“大陆漂移”理论认为,远古时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包围这块大陆的是一片大洋。大约2亿年前,大陆开始分裂,之后随地球自转与天体引力开始漂移。在距今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了今天的位置,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我们观察地图可以发现,大西洋东岸和西岸的地形犹如被分开的拼图般吻合,这就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最直接证据。“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指什么?
我们经常说地球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你知道它们究竟是指哪些大洲和大洋吗?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七大洲的陆地总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29%。而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其他依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海洋的面积十分广阔,四大洋的面积共约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
什么是板块构造?
地球的外壳并不是完整的一大块,而是由一块块的板块组成的。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在众多的板块中,有的板块完全由海洋组成,有的板块是由海洋和大陆共同组成的。板块之间会发生相对运动。两个板块互相挤压,就会在相交边缘产生高山。而如果两个板块间互相离散,就会形成海峡和海沟等。因此板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地球的演变,两个老的板块可能会拼合成一块,一个板块也可能分裂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新的板块。
为什么会发生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地壳内的岩浆冲出地面的一种现象。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岩石以液体的形式存在, 称为岩浆。平时, 地下的压力很大, 岩浆被地壳紧紧包住, 冲出地面并不容易, 只能在地下流动。但在地壳结合比较脆弱的地方, 地下的压力比周围小一些, 这些地方的岩浆中的气体和水就有可能分离,加强岩浆的活动力, 推动岩浆冲出地面。岩浆冲出地面时,岩浆中的气体和水蒸气迅速分离出来, 体积急剧膨胀, 火山喷发就这样形成了。火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火山的结构十分特殊。它是由火山通道、火山顶、火山口、火山锥、火山喉管和岩浆池几部分组成的。火山通道是火山中心的岩浆涌到地表所经过的通道,连接着岩浆池与火山口。火山顶由蒸气、火山灰和气体的混合物组成,是火山喷发遗留的标志。火山口就是火山顶上像漏斗一样的开口。而火山锥则是火山喷出物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的圆锥体。火山喉管是火山喷发的“烟囱”。岩浆池则是岩浆在地下聚集的地方。
火山分为哪些类型?
火山的外貌不尽相同, 有的比较尖,有的比较扁,这是由火山活动所喷发的岩浆、气体与碎屑物的不同造成的。依据堆积于火山四周物质的性质及喷发的形式, 火山形状可分为锥状火山、盾状火山和复合型火山三种。锥状火山是最常见的一种, 山体高耸, 可高达600多米;盾状火山具有宽阔的顶面,形似盾牌;复合型火山为多次喷发而成, 这类火山往往很高, 但因其太陡,容易垮塌。
为什么火山会喷冰?
火山喷发时,往往会喷出冲天而起的火山灰、火山砾,随即炽热的岩浆涌流而出。然而,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地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是大量的冰块。因为在北极地区,覆盖于火山顶上的是很厚的冰层,冰层下的火山一旦苏醒,就会以强大的力量掀开冰盖, 将大量冰块喷发出来,形成奇特的喷冰现象。位于冰岛北部的格里姆斯维特火山,就有过一次十分壮观的喷冰。据记载,冰岛的火山在古代也曾喷射过冰块,这是高纬度地区冰层覆盖下的火山喷发时所特有的景观。
只有陆地上才有火山吗?
火山是地球上比较常见的地貌,我们通常见到的火山都在陆地上,但并不只是陆地上有火山,大海里也有火山。火山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地壳下有活动的岩浆,岩浆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而海底下面也有大量的岩浆,并且与陆地比起来,海底的地壳要薄一些,岩浆更容易喷出来形成火山。海底的火山喷发还会形成火山岛,比如位于太平洋的夏威夷火山群岛、中国的钓鱼岛等都是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为什么日本与夏威夷火山遍布?
日本和夏威夷都位于太平洋上。太平洋板块的地壳很薄,很多地方还不到1 0 千米, 这样涌动的地下岩浆很容易冲出地表,因而太平洋地区就成了火山集中的地带,地理上将其称之为“沿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其中,日本恰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处,地壳十分脆弱,因而成为世界上火山活动最频繁、最激烈的地区之一。而夏威夷群岛则位于太平洋的中心,是一个海底地壳极不稳定的地区,所以这里也形成了众多的火山。为什么说火山也能造福人类?
火山喷发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但从某些角度看,它对人类也有不少好处。首先,火山喷发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能够保持地表温度,防止地球变成冰川,给生物的生存创造必要的条件。其次,火山喷发的力量与其他力量结合,可促使山的形成。要是没有山,经过雨水不断地冲刷,陆地上的生物生存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如碳、硫等将被冲刷干净。再次,火山爆发时把地下蕴藏的矿产带到了地表,形成矿床,为开采提供了便利。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26 19: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的太阳系还年轻时,太阳可能被超级岩石行星包围,后来木星向内移动,其引力改变了这些岩石行星的轨道,导致它们相撞。一直到它们碰撞成了碎片,其中一些被太阳的引力所吸引,冲进了太阳。但是后来木星不知道什么情况往后撤退,又被土星的引力拉离太阳,他留下的碎片最终形成了我们的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内太阳系的岩石行星比外太阳系的气态行星更年轻。这是目前一个普遍接受的理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3 19: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