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确定了当时冬至点在斗二十一度又四分之一,这是有悖于古书的。当然实际原因是因为岁差,冬至点是移动的。 主张使用黄道坐标标注日月五星运行。这比此前使用的赤道坐标更加合理。并监督制造了黄道铜仪。 确定了(并非他发现,但是他促成了此项内容得到官方认可)月亮视运动速度不均匀,并且运行速度最快点每月向前移动3度。这实际上是拱点进动。
算圣。数学家,天文学家。 认识到太阳和月亮轨道不重合,测量出黄白交角为六度。于蔡邕等人合作测量制作了一套天文表格,内容为:二十四节气时太阳所在恒星间的位置、太阳距天球赤极的度距、午中太阳的影长、昼夜时间的长度以及昏旦时南中天所值的二十八宿度值等5种不同的天文数据。 通过对太阳运动、月亮运动以及日月轨道规律的探索,刘洪提出了食限的概念,大大提高了我国古代日月蚀预测水平。
目前我们所说的浑天仪,就是常出现在各种地方的好几个圈套成球那种,通常认为是很早就有的。西汉时候,曾经和司马迁、邓平等一起工作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曾经制作过。张衡是制作了另外一种用于演示模拟天空恒星位置的浑象。参考浑天仪究竟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还是只是类似于浑象? - 李雷的回答 他对于宇宙结构、宇宙无限性、天体演化、日月五星运行规律、月食成因以及陨星和彗星等,都有相当精辟的论述。 此外,其对星空划分,星图记录方面也有贡献。 前面说过,东汉以前天文用赤道坐标,贾奎以后日月五星用黄道坐标,张衡在算术方面改进了二者的换算关系。
为周髀算经做注。 实际上周髀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天文专著。但是因为问题是问人而不是问书,所以这种作者都不知道是谁了的就没办法了。做注者入围。
陈卓最大的贡献就是整合了不同流派的星空划分和命名体系。中国传统星座(星官)体系至此基本定型。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天文水平应该是独领风骚的。
认识到岁差。虞喜的观点是: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实际上就是说,恒星年和回归年是不一样的东西。而岁差,就是恒星年和回归年的差值。
通过观测认识到太阳、五星视运动速度不均匀。并且编制了相应速度修正表格(这个表格有严重的误差)。
提出使用日月蚀现象推测日月位置的方法(很奇怪,日月蚀原理在此之前早有论述,但是推断位置竟然需要这么久才能有人提出然后应用?)。这个方法后来被何承天推广应用。
同时吸取了太阳运动不均匀和月亮运动不均匀的理论。这对日月蚀和朔望节气预测都有很多的进步意义。使用了更优秀的代数方法推算日月五星位置。
确定了天文推算起算点为夜半(十二点)而不是子时(十一点),此外,在制定历法过程中使用统一的分母。这两项都大大简化了古代天文计算。 改进了浑仪。 对前代数学成果进行了总结和一定程度的审定。 著《晋书·天文志》系统总结了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中对诸多现象的归类,但是内容含有大量迷信。
进行了大规模的天体、大地测量。彻底否定了《周髀算经》中日影寸差千里错误观点。 改进和创制了几台天文仪器。 为什么提到一行时候很少提到梁令瓒?
主编开元占经。在宣传封建迷信的主题下,保存了一定的古代天文典籍资料和观测数据。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中官做的最大的。 制作水运仪象台。作《新仪象法要》。
沈穿越。没话说。
作《九阴真经》。 绘制苏州石刻天文图。 宋代实际上组织过七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绘制工作,但是国家行为不好说应该录谁。你说录项目负责人?哦现代的规矩这样应该是合理的。附在黄裳之下吧,韩显符、杨惟德、周琮、王安礼等。
创“里差”实际上就是时差。
创制、改进多种天文仪器。 许衡、王恂、郭守敬等共同修治《授时历》,提出多种更优秀的用于天文计算的数学方法。 主持大规模四海测验。
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
授时历不用积年(授时历废除了前代历法使用的上元积年法),一凭实测,故自元迄明,承用三四百年,法无大差。以视汉、晋、唐、宋屡差屡改,不啻霄壤。故曰授时集诸家之大成。盖西历以前,未有精于授时历者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3 14: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