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24|回复: 5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28 09: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28 09: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米诺地尔本来是用来降血压的,钾离子通道激动剂,后来医生发现用了它的病人总得多毛症。。。现在它被用来治疗脱发了。


另外一个化合物,一开始也是用来降血压的,临床实验效果很一般,但是医生发现,不少试药病人竟将药丸偷偷摸摸地隐藏起来。以后经过研究后才弄明白:原来,许多病人因为服用了此种药丸而使jj频繁勃起,如获至宝。现在这个化合物叫伟哥。

降压药真是中年男人的好朋友。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1.jpg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28 09: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Doesn't the east coast of South America fit exactly against the west coast of Africa, as if they had once been joined?"
“南美洲东海岸难道不是正好与非洲西海岸的轮廓刚好吻合吗,就好像它们曾经连在一起似的?”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1910年的12月,德国马尔堡大学的一位年轻讲师,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博士在写给他的意中人,日后成为他妻子的艾尔丝·柯本的一封信里,写下了如上的句子。
那一年,魏格纳30岁,风华正茂,而立之年。而艾尔丝17岁,未成年萝莉,是著名气候学家、魏格纳的精神导师弗拉迪米尔·柯本 (Wladimir Kppen)的女儿……
一句在情书里拿来撩妹的句子,后来颠覆了19世纪以来的地质学。
给萝莉控疯狂打call,66666.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1.jpg
(1913年,33岁的魏格纳与他20岁的未婚妻。他们于1914年结婚。)
而根据多方传说(国内的教材、国外的一些科学史文章、一些国外纪录片都有提及),在用这个迷人的想法撩妹之前,他首先是在某个头疼脑热的日子里,于病床上盯着墙上的世界地图产生了这一疯狂念头
但是,在生这场病之前的几年里,他已经在一些论文里看到有关南美与非洲在古生物化石和地质特征方面存在相似性。在当时,已经有人提出在南美与非洲之间可能曾经存在沟通二者的陆壳。
所以,如果有民科们看到这里,大可不必激动——如果你们能像魏格纳一样有理、有据、且站在前人肩膀上说话,科学界也会温柔对待你们。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2.jpg
(想一想你上次生病的时候,躺在床上干嘛呢?是不是拿着手机刷知乎?看到差距了么!)

  • 同样的证据,不同的人形成了不一样的想法;
  • 一场科学革命,源自一次意外生病;
  • 在用这个念头撩妹的过程里,他完善了自己的想法;
  • 与妹子老爹的交流宏,他进一步明晰了自己的观点;
  • 为了用证据让笑话他的世界闭嘴,他死在了格陵兰;
  • 在他死后的半个世纪,人们终于证明他是对的。
魏格纳传奇的一生,也告诉后人这样一些道理:
1.作为博士,科研兴趣要广泛;
2.作为男博士,撩妹要趁早;
3.作为单身男博士,要敢于、善于撩萝莉,未成年的更好,导师的女儿最好;
4.作为已婚男博士,要敢于上战场(大误);
5.作为被世界群嘲的博士,要有为捍卫自己的理论付出生命的信念。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3.jpg

https://www.zhihu.com/video/903371335412088832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之歌,欢迎去发弹幕:【地质向魔曲】大陆漂移: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之歌,by The Amoeba People)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28 09: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史中意外造成的重大发现,多得简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如果看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各种发展,只有一小撮是真正的求仁得仁,99.99%的研究发现都源于意外和失误。相比其他自然科学可能还要多得多。特别的,有的百年一遇的大发现甚至必须要到最后关头,把产物丢到废液缸了之后,才能做得到哦~ 233333 @白赟昊

灵魂画手、系统生物学的先驱Uri Alon就这样描述生命科学研究: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1.jpg

你以为从A出发会发现B,而现实是,你会绕来绕去永远也实现不了B,而是最终得到C

只不过有的发现故事异彩纷呈广为流传,结果也非常重大,而有的发现故事则不为人知了。
1. 废液缸里出奇迹——水母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现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扫了一眼居然没有人说GFP这么经典的故事。其实很多科普文章都说过这个历史过程,我这里就简单讲一讲下村修的故事。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2.jpg
1956年的日本,年轻的下村修(上图)终于解析了小甲虫们荧光的来源——荧光素的结构。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导师忘了告诉这个课题很多人尝试过都失败而归。荧光素的成功,激发了下村修的斗志,去研究另一种发光的神奇生物——水晶水母(如下图)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3.jpg
下村修是个生物化学家。任何生物到了生物化学家手里一般没什么好下场,都是死无全尸被碾成渣渣,然后生化学家会从中提取出各种各样的分子,测试他们的性质。
下村修也是这么做的,因此正如绝大多数生化学家的日常生活一样,报应不爽,没有一个实验是成功的。
直到有一天,当实验又都失败了,下村修把所有的试剂倒进水池的时候,水池亮了!
下村修想了想,今天中午切水母水槽里可能还积了不少海水。顺着这个思路,他终于发现是海水中的钙离子,激发了水母发光,并成功的分离出了关键的蛋白质水母素!

不过这个起源故事里还有第二个意外:水母素发蓝光,而水母是发绿光的。
下村修敏锐的意识到,蓝和绿,那还是很不同的嘛。这说明一定还有什么物质能够把蓝光变成绿光。于是他就在拿着个手提灯照所有的样本,找啊找,终于分离出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可以说,正是GFP的发现,照亮了近20多年遗传、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快速发展。有了荧光标记,我们就可以肆意的在细胞还活着的时候观察各种各样的基因表达、蛋白定位、相互作用等等等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实验不顺利,就把样本扔到地上或桌上或是海水里,然后再做实验一定成功,不论什么实验。”——马丁 查尔菲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2. 实验手套没带好的代价——LSD迷幻效应的发现

如果我说D-麦角酸二乙胺,你肯定不知道是什么。但是LSD这个名字那是相当的大名鼎鼎啊,最强的精神药品之一,别的毒品试剂有效剂量都是毫克,而LSD只需要微克,小1000倍,“一粒沙子十分之一”的剂量就能送人上天了,比云南同胞吃菌汤看小人的效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而且依赖性低,成瘾性无,价格昂贵。这么厉害的迷幻剂,当然在很多国家都是非法药物,而且被视作潜在的化学武器。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4.jpg

吃完LSD世界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个合成LSD的Albert Hofmann显然当初也不是奔着合成迷幻剂去的,人家只是老老实实地做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项目——合成并研究麦角碱以及衍生物的性质。
麦角,本身就有着传奇的历史,粗糙的讲是被真菌感染之后的变黑的小麦(真菌的子实体),人误食了之后会中毒,有惊厥、坏疽等症状,相当凶残,被西方称为“圣安东尼之火”。但后来逐渐的,人们开始学会利用麦角里面的各种物质进行医疗,西方记载(1582)最早的实践是用来催产,但是同时还是有流产和中毒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当然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吃麦角啦,而是使用纯度极高的麦角碱以及各类衍生物治病。比如如今催产,就可以来一发麦角新碱,又便宜有好用,起效快更持久非常安全。
Albert Hofmann的老板Arthur Stoll教授最早开始研究麦角碱,并纯化了麦角胺(现在用来治偏头痛)。然而同时Stoll也告诫年轻的Albert,这个工作很难做,因为这类物质非常不稳定极易降解。
既有困难,又有这么大的科学和医疗意义,刚刚来到山德士(如今已经是诺华啦)的Hofmann当然迎难而上了,也是这个期间,他第一次合成了LSD-25,也就是后来被广为人知的LSD。
但是,当时什么也没有发生。
Hofmann博士搁置了LSD转去研究同批其他有意思的化学物质,这其中就包括ergocryptine,溴隐亭的前体,可以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二型糖尿病等等重大疾病,还包括另一种药,卖的很好的ergoloid,曾经用来治老年痴呆和中风。
(此处有字幕)——五年后——

一股神秘的力量驱动着Hofmann博士,对LSD-25又提起了兴趣。
“要不再试试动物实验?也许能发现点别的功能呢。”
万万没想到,这次的实验动物变成了Hofmann自己。
那是1943年的春天,Hofmann又重新合成了一点LSD-25,这次他不知怎么地,也许是通过手指间吸进去了一点LSD。于是他hold不住了,不得不终止实验提前回家,很快睡着了,并在眼前看到了奇异的景象和绚丽的颜色。
Hofmann意识到——好有趣啊!于是决定开始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一回生二回熟,他把LSD的摄入量提到了250mg(严重超标了),很快就起了反应,说都不会话了,眼前涌现各种幻觉,天使恶魔齐飞,宛如一脚天堂一脚地狱。突然灵魂离开了身体,如旁观者一样看着这个世界——哎不对,这是要死了吗?因为带给这个世界LSD,我却要被LSD带走了,真是讽刺!
在混乱又诡异奇绝的世界里度过了一段时光之后,Hoffman终于又回到了现实世界,双脚站到了平地上。医生给他做了检查,并没有什么副作用!
于是Hoffmann的同事们,秉持科学严谨的精神,做了重复试验——品尝了80mg左右的LSD。
实验效果很成功!重复性极高。于是没多久LSD就作为一种精神药物传开了,先是心理学家用来研究心理治疗,后来变成了很多人party时用的致幻剂。但是由于危险性——效率太高了很容易被拿来做坏事甚至变成化学武器,LSD逐渐的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了,连带着LSD的相似物前体也受到了管制,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催产剂麦角新碱。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阅读 Albert Hoffmann自己写的关于LSD书,非常详实有趣:
LSD - My Problem Child
LSD——我的问题儿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实验不带手套有惊喜。
另:老爷子活到102岁也是待机超长啊

有空再更点别的,这种故事真的太多了,近一点的还有比如约翰·基夫把实验用的电极放错了,结果得了2014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科学研究光有意外和失误是不够的,还得有发现意外的眼睛。正如巴斯德和很多人所说过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In the realm of scientific observation, luck

is granted only to those who are prepared.

—Louis Pasteur

最后也用Uri Alon的下一张图做结尾。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5.jpg
绝大多数的意外C都没什么价值,不停地探索才能找到真正有意义的结果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3-28 09: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觉醒来竟然破百赞了,知乎小透明的首个百赞。回答一下评论区的问题。
1.我和说的那个回答不是同一个人,这个我是以前看《新发现》了解的,有一篇讲甜味剂的。教授名我不记得了,应该是Irish。
2.我重庆人。。。。。那个糖料纯属意外。。。话说我好像确实不分鼻音和边音。
经常被同学笑:-D    →_→
       三氯蔗糖。这个意外让人明白了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泰莱公司和英国伊丽莎白王后学院的一位学者合作,本来研究目的是把蔗糖经过分子修饰之后作为杀虫剂来用。当时某个实验是用三个氯原子取代了蔗糖的三个氢氧基团。这个学者鼓捣出来后,让他的一个学生去test一下这个产物,然后这个来自印度的学生二话不说就听老师的话taste了一下。
。。。。。。。。。。。。。。。。。。。。
(敲黑板!!实验室任何东西都禁止入嘴,连合成的氯化钠也不行。)
。。。。。。。。。。。。。。。。。。。
一尝不得了了!这东西巨甜(不知道有没有齁到那哥儿们)
       这个东西就是三氯蔗糖,也有人叫“蔗糖素”,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左右。并且其味道也更接近与蔗糖(毕竟是蔗糖合成的)最后经过毒理检测,这玩意儿在胃肠内的吸收率只有大约11-27%,吸收的部分中又有70-80%经过肾脏从尿液中排出,只有少部分被代谢。
        现在三氯蔗糖作为调味剂已随处可见,它不仅没有热量,糖料病人也可以食用而不会导致血糖出问题。
       我在想如果当初合成的东西有剧毒怎么办,那印度小哥也是真听导师话,都不多问一句。罚抄实验室安全守则!!!
反正今天上午没课。再说一个。
大名鼎鼎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啊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1.jpg
        发现者想必大家都知道,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这俩贝儿实验室的工程师。和宇宙学基本不沾边的俩人因为这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很机缘巧合的事了吧。
1959年,当时NASA委托贝尔实验室建造一个射电望远镜来追踪明年即将发射的“回声一号”。就是下面这个鬼东西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2.jpg
        然后搞成后调试天线的时候听到了一种频率很高的噪音(多少赫兹不记得了)反正比他们预计的高很多。并且不论是那个方向,那个时间这个噪音一直都有。
      二脸懵逼的俩人搞了很久还是没搞清楚杂音的来源。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3.jpg
直到他们去请教了当时普林斯顿的一个天文学家罗伯特·迪克

科学史上有哪些重大发现是由于意外或者失误?-4.jpg
        他得知事情原委后一想,这TM不就是我研究很久的微波背景辐射吗。马上把自己还没有发表的论文寄给懵逼哥俩看。(不是想着暗自操作,然后独立作出成果,而是和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一起探讨,共享资源。也是挺令人敬佩的,果然大多理工科的都是老实人= ̄ω ̄=)
最后在1965年的《天文物理通讯》上发表了这两篇论文。
        Dicke,R.H.; P. J. E. Peebles, P. J. Roll and D. T. Wilkinson (July 1965)."Cosmic Black-Body Radiation".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142: 414–419;
       Penzias,A.A.; R. W. Wilson (July 1965). "A Measurement Of Excess Antenna Temperature At 4080 Mc/s".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142: 419–421
       最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因为背景辐射的伟大发现获得炸药奖。而迪克呢?好像百度百科都搜不到他。。。。。@( ̄- ̄)@
科学史上的机缘巧合多了去了,但我觉得大多不仅不是巧合,是必然。科学在不断发展,前进的道路上总有各种各样的未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总会接触到这些未知,巧合便随之来临。未来又有那些巧合等着我们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2 16: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