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09|回复: 5

看完《宇宙探索编辑部》,你觉得人类存在于宇宙当中的意义 ...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4-2 10: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完《宇宙探索编辑部》,你觉得人类存在于宇宙当中的意义 ...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4-2 10: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探索编辑部》是个很有意思的片子。它本质上是个带有荒诞喜剧色彩的文艺片。
无论是流畅的剧情、恰到好处的留白还是高超的演技,别的人都讲了很多了。我还是想聊聊这个结局。
做一个荒诞喜剧,而且还带有科幻的色彩,可以放得很开,玩得很花,但“收”就很不容易收回来。结局很容易做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或者落入俗套。我在中后段一直就在琢磨结局会是什么。我做了三四种猜想,但大部分都让我觉得会配不上前面部分的水平,所以颇为担心。
不过好在,这部片子在结局上做得不错。(片子在这块还是有一些悬念的,我尽量避免剧透吧)

我看这片子,一开始觉得是讲一帮民科找外星人,后来觉得讲得可能是民科还真能找到外星人,等到最后结局,才发现这大概是在讲当代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现代社会,我们肉眼可见的是,大部分的人已经成为马尔库塞所言的“单向度的人”。就是已经被工业社会、资本、媒体驯化,一个人的思想、欲望单纯地来源于外界的灌输。也就是说,一个人从行为到思想,都是社会、资本、媒体设计的结果,他对于自己没有自省,对社会也没有独立的思考和批判。
也有少数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意识到了外界为他设置的意义、目标、偏好,都是虚假的,或者说,本质上都别人强加给自己的。比如说当年就有个人为了买iPhone而卖掉了自己的肾脏,想想看,iPhone真的比肾脏更宝贵吗?是谁让他觉得iPhone比他的肾脏更宝贵的呢?当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从消费主义中、从“前辈”的PUA中醒悟过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996”、“我为什么要变美”、“我为什么要抗衰老”、“我为什么不能躺平”、“我为什么要交粉红税,我穿个老人服行不行”……
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反而更会让人痛苦。这痛苦不在于痛惜自己认清得晚或者痛惜那些尚未认清这一点的人,而在于他认清了这些东西的虚幻之后,又找不到新的凭依。也就是说,他知道了自己过去理解的意义、目标都是外界强加的,并不是自己真的具有这些东西,可是反过来说,他的意义、目标、偏好又应该是什么呢?
很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人,接下来往往就会陷入虚无主义——也就是认为意义并不存在。从理性的角度讲,人生确实没有什么客观定义的“意义”或者“目标”。当意识到了这一点,人们就很容易陷入“存在危机”(或者说是存在主义危机)——“如果人生没有意义,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存在?”
进一步说,如果我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不是必要的,那么一旦当我感受到强烈的痛苦时,是不是可以选择死亡,从而逃避痛苦?如今那些选择自杀的年轻人(有的甚至是还在上学的孩子),经常有这方面的原因。
片中有个未出场的关键人物,就因此选择了死亡。而对“人生的意义”的疑问,也支撑着另一个主要角色以一种偏执的方式追寻答案。
这种追寻是很难的,自己不信服的答案,当然不能解除自己的痛苦。但没有客观的标准,也就意味着没有人或物能够给予一种令人信服的答案。有时我们可能会有一种幻觉,觉得找到了意义,但仔细理性地一想,就如梦幻泡影一般消散了。这就像片中的主角们,不断追寻着外星人,路上有很多次,似乎看到了外星人的踪迹,但又没有那么令人信服,似有似无,并不令人满意。
影片最终的结局,以我的理解,半是康德,半是萨特。
因为,其实也许,也许之所以这个问题很难找到答案,是因为问题本身就问错了。
如果我们在寻找人生的意义/目的,那么这意味着我们认同,人生是有“意义/目的”这一属性的。而我们评估意义/目的的方式,都是“结果主义”(Consequentialism)的。也就是说,我们人生的意义,往往等同于我们的人生所能产生的某种结果——无论这一结果是比如说我们积累的名望、财产,还是后代、配偶的幸福,抑或是我们自己这一生的多巴胺分泌总量。也就是说,如果认为“人生是有意义或目的的”,那么这就等同于认为“人生是为了达成某一结果才存在一种手段”。而康德认为,人本身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只有器物才有意义、目的,而人就应该是一种目的本身。所以片中的一个结论是,(如果一定要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那么)答案仍然是人自己。
另一方面,片中给出的另外一半答案,我理解就是存在主义了,也许更接近萨特。那就是说,我们远远比自己想象得要自由,我们可以构建自己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向外去追寻意义,终究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人能真的给我们一个让我们信服的意义,连外星人都做不到。只有我们自己能够为自己设置一个意义。这是绝对的自由,但也是绝对的残酷。我们最终的意义、人生的动力,无法假于外物,无法求于外人,终究必须求诸我们的内心。你没有任何选择的依据,也不存在真正的优劣之分,没有什么最优选择,但我们还是要在这一片“真空”之中做出选择。
而只有做出了选择,才可以做到真正的“自由”,我觉得才真正谈得上“成熟”。有幸的是,我注意到不少的年轻人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与自己达成了真正的“和解”,既不会再任由他人塑造自己的思想,又解除了自己的痛苦,燃起了各自不同的动力,走向了由自己定义的未来。
所以说,真正的成熟也许就是“认清了生活的残酷,但依然热爱生活”。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4-2 1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番石榴   谢邀
怎么去接受自己的平庸?平庸的人生拥有什么意义?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个平庸的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感觉人生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怎么办?
看没看这个片子,都不影响你阅读本文。
我随便搜了下知乎上寻求人生意义的题,太多太多了。很多人都对人类存在于宇宙的意义,我活在世界上的意义,产生了探讨和困惑。
1
之所以困惑,是因为有些人活着活着,突然发现自己像《美丽新世界》里的底层人民,原来我要买这个东西,我要个人服从于集体,我要赚钱,是经过了睡梦教育的催眠。
当代工业社会不会像小说那样做睡梦教育,不会在睡梦中不停地播放:“你要买这个东西....你要个人服从集体....你要赚钱才能获得幸福”。洗脑可以做地更微妙,比如把洗脑放到教育中,清洗自由思考的人,尽可能让个人服从于集体,这样便于管理。工业化下发展起来的资本,又会进一步异化我们,塑造我们的价值观,没有需求也要制造需求,比如制造出消费主义的陷阱。媒体和自媒体的加入,又让我们在真与假的信息之中左右摇摆,在焦虑和摆烂之间来回跳切。
有些人从中觉悟了,他痛恨自己的情绪被操纵,痛恨自己活着的意义是被设计出来的,痛恨自己是流水线下的一颗螺丝钉,他产生了痛苦。
2
之所以困惑,还因为当代社会处于价值多元的困境,有这样那样的自由,丁克的自由,不婚的自由,做一个享乐主义的自由,做一个躺平人士的自由,信奉金钱至上的自由......在每一个价值取向上,都有左和右的自由。就像一个人进入一个面包店,如果只有几种口味,他可能买的更快,而如果多达20几种口味,他会花更久的时间去挑选,比较,犹豫,甚至还有人会因为不知道怎么选而选择什么都不买。
自由的大海太浩瀚了,有些年轻人他产生了选择困难症,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产生了畏惧,和茫然,也是一种痛苦。
3
之所以困惑,还因为就算价值多元,我坚定地站我所选择的前提下,我还发现社会很虚伪,虽然社会表面上倡导价值多元,但是对金钱的态度很一致。因为金钱是最通用的工具。比如有些人认为找一个相爱的人是一种正确的婚恋观,而社会都在奉劝找一个相爱的门当户对的人最好,对此他产生了困惑。
结果就是,价值冲突也往往在我们身上,上演着割裂的戏码,价值理性上,我们觉得恋爱自由是对的,工具理性上,我们又觉得需要考量金钱的因素。哪种理性才对?哪种理性应该多一点?这种冲突,也让我们痛苦。
对待金钱的态度很一致的结果就是,许多人将搞钱奉为最重要的价值观,尽管很多人在内心深处,认为这样是不对的,但是没有办法。
跟金钱主义类似的,还有社会奉行结果主义。成年人常听到一句谎言:不要注重结果,享受过程。大家都知道内心深处应该享受过程,但大家实际上做不到,还是只崇拜结果。
这种割裂让人抓狂。
4
还有一种普遍的困惑,那就是体验到痛苦的味道——正在和即将填满自己的人生,996很痛苦,失恋痛苦,地铁通勤很痛苦,买不起房痛苦,别人有而我没有痛苦,赚不到钱痛苦,野心和能力够不到自己的欲望,和努力了没有结果最最最痛苦......
<hr/>总而言之。
第一种是找到了意义,发现意义是别人编造的;
第二种是活着的意义太多元了,不知道怎么挑选;
第三种是人活着的意义看似多元,但社会又只有一种衡量标准,金钱和结果主义;
第四种是在实践意义之时,感受到无时无刻的痛苦;
你要是问我怎么解,我的理解是,人自己的困惑,还是由自己去摸索解答为好。
如果你的意义,依凭于外面(短视频刷到的价值观,读帖子看到的价值观,朋友父母告诉你的价值观,职场中大家都在信奉的价值观,等待外界给你一个意义的定义等),那还是有可能会掉入陷阱。
先做到不再任由别人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不任由别人随便定义自己的意义。
其次,真正构建自己的意义。其中一定会心下茫然,因为没有根据,没有外界的参照,不知道选择的优劣,还随时会被大环境干扰和影响。边选择,边修正,边探索,边成型。
<hr/>那么痛苦怎么办?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西西弗斯的故事。
西西弗斯是一则希腊神话。西西弗斯在希腊神话中,由于欺骗死神桑纳托斯,而遭宙斯惩罚,被打入地狱的他,必须把巨石滚上山顶方可停止天谴,可是每回巨石推到山顶时,便又滚落至山脚下,于是西西弗斯只好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地推着巨石。
他有结果吗?
我们要不要悲悯他?
在加缪眼里,他说西西弗斯是荒诞的英雄,因为他比他推的石头更坚强,更顽固,更冥顽不化。西西弗斯虽然无法逃脱他的惩罚,他的宿命,但他表现为,我心甘情愿的接受这项活动,就算是反抗了。
他意识到诚心甘愿去做一件苦差事,哪怕没有结果,也是幸福的。
是这个“意识”,认知,改变了这项活动的性质。
你觉得他苦逼的不行,在西西弗斯眼里,加缪眼里,西西弗斯觉得我挺好的,我能用我的意识,去对抗外化的苦难。我在其中,获得了幸福,尊严和永生。
人生也就是不停推石头上坡子,被一次次地砸疼,砸晕,砸醒。
人生荒谬那又如何?
要做自己意识的主人。
你掌舵了对待事物,对待生活的看法,你也是西西弗斯,看似荒谬,其实英雄啊。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4-2 10: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名典型的民哲,我当然知道怎么回答“人类存在于宇宙当中的意义是什么”。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给出了编剧和导演的答案,我挺开心他们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与我的哲学产生了共鸣,但也觉得还不够好。这里我给大家详细解读下,看看多少读者愿意分享一位民哲最重要的智慧成果之一。
“人类存在于宇宙当中的意义是什么”是在科学视角下重复的哲学问题,本质是西方哲学最关心的“存在主义”命题,“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只不过想用科学的、理性的答案去回答它,甚至寄望于或许拥有更高智慧的外星人来回答。
这种对真理的渴求,盲目到让人忘记了落后文明面对先进文明那种“黑暗森林”式的危险,所以电影中唐志军的同事说外星人来地球烧杀抢掠时,唐志军就是人类的叛徒(没敢用“带路党”这个词,我估计导演心痒痒的)。
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将大量思考融入了这个西游记式的故事中,我在另外几个解读里说得非常多了:
《宇宙探索编辑部》的英文片名 Journey to the west 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如何理解?《宇宙探索编辑部》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简单来说,唐志军在这个科学技术的“末法时代”,因为不被社会需要,而陷入了事业、生活与家庭的共同破碎。其中最严重的是他的女儿因为抑郁症自杀,给他留下了这个问题,“人类存在于宇宙中的意义是什么”。
唐志军的西行之旅与其说是他表面讲的那样,继承老主编王老师(又是王老师)探索宇宙的志向,不如说寻求真经度己度人。想要依靠或许拥有更高智慧和道德的外星人,帮助他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寻找内心的宁静。嗯,就像唐僧去寻访三藏真经一样。
导演和编剧在电影中反复排比了“理性”与“情感”。唐志军自己处在痛苦的第一个阶段,拒绝承认。他把食物的粗糙解读为人只需要六种营养,把寡居的寂寞解读为任何生殖之外的性都是无意义的。更重要的是把女儿的痛苦解读为缺乏好奇心,而充满好奇心的他绝不接受,绝不原谅女儿。
他用拒绝来掩盖内心的愧疚,以逃避那种无法承受的痛苦,从而变成了一个精神病人。
而电影最终就在为这个命题寻找答案。原来喜欢数学、喜欢确定性的唐志军,一直苦苦寻求的那个外星人,却附身在诗人孙一通(孙-一通-悟空)身上。而他喜欢的是“感性”,喜欢的是表达情感的诗。
而唐志军最终找到的真理,宇宙的意义,却是一个双螺旋结构,像 DNA 一样,象征着人类自身。唐志军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就像鸟烧窝村那头被外星人拐走的驴一样,一直被胡萝卜吊着,盲目地推着磨盘。
外星人掳走那头驴,不是为了吃火烧,而是为了“解放”他。而唐志军也终于解放了自己,他给《宇宙探索》杂志出了终版,结业了编辑部,并在精神病院的出院仪式上,终于哭了出来,接受了女儿的离去和自己的痛苦。这些解读,更详细的内容请看:
《宇宙探索编辑部》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以上就是《宇宙探索编辑部》对“人类存在于宇宙当中的意义是什么”的回答。我翻译成白话,导演编剧说的是,这不是一个正确的问题。“宇宙当中”提示了一个理性的、科学的答案,但这个答案只是把人类异化成对象,却解决不了人类得到意义的需要,反而是回到感性,回到人类自身,才能找回意义感。
<hr/>为什么我说电影的答案与我有共鸣呢?因为本民哲用自己的哲学框架,在二十年前已经实现了回答:
我不知道“人类的意义是什么”,但它却不是一个正确的问题,没有反应提问者的动机和真正想实现的目的。这是在错误的路径上寻找正确的真理,如同水中捞月。
《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创作者在科学命题里重新发现了释家哲学,因此他们也得到了类似的论点。这就是我所说的共鸣部分。
那么正确的问题是什么呢?
正确的问题是:人类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询问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用我的哲学体系来看,几乎一切的人类思想,本质上都是两套思维架构,一套是第一人称的,一套是第三人称的。
第一人称思维以我们的内在感受为出发点,去认知外部的客观世界,与之互动。如同梨子是一个外部存在,它“好吃”是我们的主观感受。少女是一个外部存在,而“心动”是我们的主观感受。孩子是一个外部存在,“可爱”是我们的主观感受。
第一人称思维不足以让人类成为统治地球的智慧生命,人类还能够形成思维的“镜子”,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对象”,用第三人称的“理性”来权衡利弊与行动的指南。比如找工作面试要打扮整齐,见爱人的家长要端庄得体,演讲要激昂澎湃,倾诉要娓娓道来,唱歌要动听,舞蹈要柔美。
偏重感性的人行事鲁莽但敢作敢为,偏重理性的人条理清晰但举步维艰,只有两种思维架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成长,所谓“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是困扰了人类千百年的哲学命题,行易者知难,知易者行难,知行合一是修行的真谛。对于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我们见过他困扰人生的意义吗?
“人生意义”这个命题的前提,是人类的第一人称思维,和第三人称思维给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行动策略,从而让人陷入精神鏖战的痛苦。而所谓的“意义是什么”,无论答案为何,本质上都不过是“第三人称”的一套阐述,而第三人称的阐述再多,也解决不了第一人称的痛苦。而这套阐述的最终范式是,“因为人生是这个意义,所以你应该继续服从这个人生”。
我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

  • 星期一要上班,面对蛮不讲理的客户和用鸡汤PUA 你的领导,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 星期一要上学,老师说上学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取到好老婆改良人种,而读书不过是重复做题、枯燥乏味,上学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再看《宇宙探索》的主编唐志军,老婆离开,女儿自杀,探索宇宙的使命变成了地摊故事,自己也成了被人围观的精神病,每天吃着味同嚼蜡的饭菜,盯着破旧电视满屏幕的雪花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一个人探寻人生意义的时候,往往是他所习惯性服从的第三人称的社会人格,和第一人称的自我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而这个人习惯了服从社会人格,以至于他在内心的鏖战中,想的却是遵循哪种第三人称的意义论,才能抚平第一人称的痛苦。
这就像一个断腿的人研究穿什么鞋跑得更快,断腿的人研究用筷子还是刀叉吃饭更方便,眼瞎的人研究开什么品牌的车更安全,耳聋的人研究哪种耳机能够听出电流的产地……
就像一个理想主义者,在探索着用哪种姿势来放弃理想,“最有意义”。
<hr/>人类的意义是什么,答案不在宇宙之中,答案在人类社会自身。如同孙一通所说,如果宇宙人乘坐 UFO 来到地球,也是为了询问人类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一个人是否感觉到了意义,也不取决于普适于全人类的“意义”,而取决于他理性的社会人格,是否与感性的自我达成了统一;取决于他的社会人格,他的工作与家庭、事业与生活,究竟是激励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内心燃料——还是挂在面前的那个胡萝卜,或者换一个更新的胡萝卜,将他像一头鸟烧窝村的蠢驴一样牢牢拴在石磨上。

看完《宇宙探索编辑部》,你觉得人类存在于宇宙当中的意义 ...285 / 作者:没想爱上你堑 / 帖子ID:116138

看完《宇宙探索编辑部》,你觉得人类存在于宇宙当中的意义 ...651 / 作者:没想爱上你堑 / 帖子ID:116138
所以哲学的关键不在于“回答”,而在于正确地提问。当一个错误的问题不复成立时,它的精妙回答,也就“失去了意义”。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4-2 10: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存在于宇宙中的意义就是继续把人类文明发展下去。宇宙中也许会有很多智慧生命,人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但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是不可替代的。
人类的出现本身就是奇迹,在太阳系中也只有地球上拥有智慧生命。当人类拥有了意识,开始探索地球以外的世界,那么就有了宇宙的定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多,这也让宇宙的面貌展现在了人类的眼前。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没有生命的星球,因为星球上没有智慧生命体,而这些星球的存在的意义也许没有办法被定义。
人类至少愿意探索宇宙,那也不能缺少宇宙。人类需要太阳系中的太阳,更需要宇宙这个大载体能够容纳太阳系,能够容纳地球,最后容纳人类。
人类的存在本身没有意义,但人类完成的一些事情,让人类的存在有了意义。当人类开始探索外太空把每个星球都命名以后,这些星球就有了他们的名字。而人类可能充当这命名宇宙中的一些星球的责任,也许宇宙本身不知道这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加快了人类对宇宙的了解,也许只有人类存在,才会有宇宙的概念。
人类文明的延续至关重要,在茫茫宇宙中,每一类智慧生命都在努力着发展,人类也不能落后。而人类最基本的意义应该就是活着,活着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也许人类每天的生活都是梦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7 00: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