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4-2 16: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看了爱因斯坦的一些文章和传记,他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开课演讲“科学素养培训”,我认为哪怕到现在,爱因斯坦作为一个科学家建议的“科学素养”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的,科学素养难道仅仅只是“科学知识”的运用水平么?怎么样去使用科学,对社会负责,这更是科学素养的“重点”。仅仅作为总结,且是标准定义的补充,更偏向“科学素养”的教育:
第一,良好的科学品格,具有强烈的科学创新的欲望
第二,扎实的科学功底,特别是独立思考的一般能力,具有独立的人格
第三,较高的道德水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具有驾驭科学成果的能力,能理智地运用科技为人类和世界造福
第一条对应的是:”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1]再就是对普朗克的祝福:“对科学的热爱继续照亮他未来的道路,并引导他去解决今天物理学的最重要的间题。”还有“只有那些作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表现出热忱献身一一要是没有这种热忱,就不能在理论科学的开辟性工作取得成就的人,才会理解这样一种感情的力量,唯有这种力量,才能作出那种确实足远离直接现实生活的工作。”[2]
第二条对应:“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是作为一个专家。”并且是“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人”[3]
第三条对应:科学家应该“一心一意向往人类的幸福和人类生活的最和谐的可能远景”。且“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我们就根据他在这方面的态度,说他是好的还是坏的。”科学素养应该让人们有自己祟高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去抵制邪恶力的奴役。他认科学家既是“狐独的人,同时又是社会的人”。既是科学家,又是公民,因此,就要对社会,对人民负责,就要为社会服务,这乃是是个人理所应当的责任和义务。[4]
第四条对应:二战中有些帝国主义国家里有些科学家被迫地为邪恶势力服务,去研制毁灭人类的工具。针对这种情况他质问道:“难道科学家真的无法逃脱这种命运吗?”不!!作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科学家,就不应该做“盲目的工具”。每个人本该就着“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努力和判断的方向”。[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