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980|回复: 0

[天下杂谈] 爱因斯坦周年日 让我们重新认识爱因斯坦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4-21 21: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因斯坦周年日  让我们重新认识爱因斯坦535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1639
爱因斯坦逝世57年后,有关他的故事仍然引人关注。图为3月2日,市民在武汉科技馆观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展览。本报记者肖艺九/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杨文静 发自北京
3月19日,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宣布,它将为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开设网上档案馆。在未来几年,该大学将把它收藏的8万份与爱因斯坦相关的资料——包括4万余份爱因斯坦手稿原件——陆续上传到网上供人们浏览,其中既有石破惊天的“相对论”公式E=MC2的涂鸦式手稿,也有六岁女童要求这位伟人修理一下他那标志性灰白蓬发的粉丝来信。
“爱因斯坦的财富要与大众分享”
“人们将从网上档案馆认识一个真实、完整的爱因斯坦。”希伯来大学校长梅纳赫姆·本·萨松说:“知识不应该是用来收藏的,而应与大众分享。”
在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逝世57周年之后,希伯来大学公开了他遗赠给该校海量文件中的一部分。作为希伯来大学的创始人之一,爱因斯坦生前将自己所有文书手稿、私人藏书及肖像权遗赠给这所大学。
本·萨松透露,首批2000份文件已经放到网上,其中包括著名的“相对论”公式和其它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学理论的原稿、爱因斯坦为筹建希伯来大学的演讲稿、他和情人们的往来书信、爱因斯坦的婚礼请柬,以及他写给病重母亲的明信片等。这些文件被分别收入五个目录下:科研活动、犹太民族、希伯来大学、公共活动和私人生活。
这并非爱因斯坦手稿第一次上网。2003年,“爱因斯坦文档计划”组织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合作,曾将900份爱因斯坦手稿扫描件在网上公开。而此次与以往展示不同的是,网上档案馆提供关键词搜索。网友可通过搜索引擎从海量扫描件中准确搜寻文档。此外,爱因斯坦手稿原件大都以德文为主,网上档案馆公开文件均则增加了英文翻译。
在爱因斯坦网上档案馆负责人哈诺赫·古特弗洛罗因德教授看来,如此巨量的爱因斯坦文档将给世人还原一位真实的爱因斯坦。这些档案告诉人们:他不仅是物理学天才,也是颇受女性青睐的大众情人;他不仅能为时间和空间定义,而且还曾为巴以和平出谋划策。
古特弗洛罗因德说:“我们会对所有文件中的德文和速记进行翻译和解析,并根据关键词进行系统整理。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让所有喜欢爱因斯坦的人可以从网上尽可能多地获知他的信息。”他特别指出,此次公开的部分私人信件和证书能够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不少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私生活,澄清以前的一些误解。
爱顶撞老师的天才少年
很多有关爱因斯坦的读物都曾讲述他在中学期间成绩如何平庸,以及他如何靠后天的努力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此事也经常被老师们用来激励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们。
但事实上呢?此次希伯来大学上传的资料中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爱因斯坦中学成绩单,表明爱因斯坦一直是一位成绩优异的天才少年。他在12岁到16岁时就已经自学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在20岁时他就开始同那个时代一些著名科学家通信,讨论一些科学难题。
1905年3月,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他向苏黎世大学提交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百年之后的2005年被联合国大会定为“世界物理年”,正是为了纪念爱因斯坦曾经创造的“奇迹之年”。这个年轻的物理学家几乎仅靠单枪匹马之力便让经典物理学大厦轰然倒塌。
但为什么人们会对爱因斯坦的学习能力产生误解?古特弗洛罗因德解释说,因为在中学时,渐渐长大的爱因斯坦开始怀疑权威,他经常在课上挑战老师的观点,也可以说是顶撞老师,加上他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爱因斯坦在16岁时就退学了。当年老师们给爱因斯坦下的结论就是他将一事无成,这些误解一直延续到今天。


曾拒绝担任以色列总统
大量的爱因斯坦私信表明,他还是一位关心社会和政治事务的学者,他关注的问题包括犹太人地位、核裁军和巴勒斯坦—以色列冲突等。
人们曾普遍认为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家庭的爱因斯坦是在希特勒大肆迫害犹太人之后才开始关注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但这次希伯来大学公开的一封私信表明,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爱因斯坦就开始为改善犹太人的命运而奔走呼吁。
一战结束后,德国物理学家弗里茨·鲍尔曾指责爱因斯坦去美国为希伯来大学筹款的行为是在背叛德国。爱因斯坦在那封私信中写道:“虽然我承认我有国际化思维,但我依然认为我还有责任为我那些受到迫害和压制的同胞们说话——只要我有能力这样做,这是忠诚而非背叛。”
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馆馆长罗尼·格罗斯认为,从这封首次公开的信中可看出爱因斯坦的立场很鲜明。一战结束后,德国犹太裔难民不能获准进入大学,爱因斯坦认为政府这样做不公平。“但他无力在德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努力地采取其它办法,例如帮助年轻的犹太人到耶路撒冷的大学学习。”
另外一封首次公开的私信表明爱因斯坦对于巴以冲突也有自己的看法。在以色列建国之前,爱因斯坦曾给一份阿拉伯报纸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建议应该为实现中东和平成立一个由八人组成的“秘密委员会”,由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中享有威望的医生、法官、牧师以及工人代表组成,双方的各种冲突将通过代表们的谈判来解决。
此外,爱因斯坦还曾拒绝担任以色列总统。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大使说:“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爱因斯坦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但他认为自己不合适。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感情相对论”同样难解
和蕴藏了太多奥秘的“相对论”相比,爱因斯坦的感情生活同样错综复杂。
希伯来大学至今还在犹豫是否将爱因斯坦同至少六位女性谈情说爱的信件公布到网上——其中包含24封爱因斯坦写给自己表姐、也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爱尔莎的情书。古特弗洛罗因德教授说,鉴于爱因斯坦在写这些情书时还与第一任妻子米列娃保持着婚姻关系,并育有三个子女,希伯来大学尚未决定是否将这些情书放到网上。
但无论将来希伯来大学是否将这些情书公开,已经被放在网络上的一些私信表明,1923年44岁的爱因斯坦曾经帮助他23岁的犹太裔情人贝蒂·纽曼从德国逃亡美国,而使她最终逃过希特勒的“大屠杀”。当时,爱因斯坦和爱尔莎结婚还不到五年。
根据已经公开的一些信件资料,爱因斯坦对自己的第一次婚姻很不满意。但他在1919年到1936年同第二任妻子爱尔莎生活的17年中始终保持着婚外情,用爱因斯坦自己的话说,婚姻本身就是“一种让意外事件延续的失败尝试”。
除了贝蒂·纽曼,传说中的情人还有苏联间谍、花店店主、社交名媛、犹太寡妇和被爱因斯坦在信件中简写为M和L的两位夫人。2005年4月,美国《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报》以及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等著名媒体纷纷披露,爱因斯坦晚年鳏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时,身边曾有一位不为人所知的女性相伴,她名叫约翰娜·范图娃,是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管理员。
由此看来,当爱因斯坦停止思考大自然最难解的问题时,他也像常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为了使外行更好地理解“相对论”,爱因斯坦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比喻:“一位先生和一位漂亮女孩在一起待上一小时,他会感觉像一分钟。但如果让他在火炉子旁边待上一分钟,他会感觉比一小时还长。这就是相对论。”
能够想到如此妙喻的人应该不会是一位令人感到乏味的先生,他的复杂情史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希伯来大学还在犹豫是否将那些情书公布于众也许是要维护爱因斯坦的伟大形象,但人们或许更愿意看到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3 12: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