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78|回复: 4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4-6 09: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4年8-10月的华沙起义,一直是相当热门的历史话题之一。然而直到今天,在涉及华沙起义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而不了解这些历史细节,我们也自然难以更加客观和全面地看待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首先,尽管这场起义发生在华沙,而且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苏、德、波三方的一系列作战行动也都是围绕着华沙展开的。但实际上,苏军最初的目标并不是解放华沙,1944年7月27日最高统帅部给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第220162号命令是这样要求的:
在占领布列斯特地区之后,方面军右翼部队将向华沙方向发动进攻,目标是不迟于8月5日-8日占领普拉加,并夺取纳雷夫河西岸的普罗乌斯克、塞罗茨克地区的滩头阵地。方面军左翼部队将夺取维斯瓦河西岸的滩头阵地,用于向西北方向推进。
[1]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1.jpg
简单来说,苏军并没有试图解放华沙,而是计划在华沙南北两侧的维斯瓦河西岸建立桥头堡,为进一步向德军纵深进行迂回作战建立出发阵地。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符合苏军的作战原则的——不应把坦克兵团浪费在城市作战中,而是实施迂回作战: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2.jpg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3.jpg
[2]
同样的,国家军最初也没有将华沙纳入反抗德国统治的“风暴”起义行动之中,甚至还将华沙地区的部分装备调走用于其他地区的“风暴”行动。直到“最后一刻”,国家军才决定在华沙发动起义: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4.jpg
[3]
我们并不清楚为何在最初的“风暴”计划中华沙没有一席之地,但对于为何国家军突然决定在华沙发动起义,各方说法不一。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对莫斯科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科希丘什科”电台在7月29日发出的起义号召的响应——或者说这场起义的仓促发动应该由苏联人和“卢布林的波兰人”负责。但很显然,对苏联和波兰工人党充满敌意的流亡政府和国家军根本不可能会响应前者的“日常宣传”,甚至可以说他们对这些号召的态度是颇为轻视的:
同样,也没有理由相信起义是为了响应俄国广播的呼吁,帮助他们从德国人手中解放波兰首都。相反,早在1944年7月12日,扬科夫斯基就告诉米科拉伊奇克“根本谈不上因为东部的战斗而发动起义”。事实上,这位政府代表明确地表达了对苏联方面号召在波兰发动起义的行为不予理睬的意思……国家军的将领们也认同扬科夫斯基的态度。1950年,佩尔钦斯基将军表示,苏联呼吁波兰人在华沙展开斗争的号召“并没有刺激我们发动起义”。布尔-科莫罗夫斯基将军本人含蓄地证实了这一点。
[4]
总的来说,华沙起义是一场“军事上反抗德国,政治上针对苏联”的行动,无论客观结果是如何,国家军主观上都是要给苏联制造麻烦而非对苏联进行帮助:
早在1944年7月14日,布尔将军就告诉部下:“在给予苏联最小的军事帮助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制造政治困难。”
[5]
很多人将苏波双方之间的恶劣关系归咎于苏联,尤其是苏联对国家军成员的逮捕和镇压。但我们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军对于苏联也是充满敌意的,国家军部队和苏联游击队之间的关系一直相当紧张,爆发过许多流血事件。而当1944年初红军进入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时,这些红军部队同样屡次遭到国家军的攻击: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5.jpg

1944年3月3日,第47集团军政治部主任的报告,内容涉及1944年2月20日至3月1日国家军对苏军的武装袭击情况

[6]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6.jpg

1944年3月4日,第47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的报告,内容涉及2月29日国家军对一辆红军汽车的袭击以及杀害红军军人的情况

[7]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7.jpg

1944年4月27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关于国家军在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杀害红军军人的特别报告摘录

[8]
出于对俄国人和gczy的双重恐惧,国家军最终决定,无论如何要在红军到来之前控制住华沙,显示出伦敦政府和国家军才是波兰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但在具体的起义时间上,国家军仍然犹豫不决,内部分歧重重。结果就是在仓促将华沙纳入“风暴”行动之后,起义时间也被仓促定在了8月1日下午5点: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8.jpg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9.jpg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10.jpg
[9]
可是,此时华沙地区的国家军根本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支撑这一军事行动: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11.jpg
[10]
如此仓促的决定也导致了此时身在莫斯科的流亡政府总理米科拉伊奇克未能向苏联方面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仅仅是说了一些含糊其辞的话: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12.jpg
[11]
而在华沙起义爆发的同时,一路高歌猛进的苏军在华沙城下迎来了德军新锐装甲师的反击。经过数天激战,坦克第2集团军损失惨重,战车只剩下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开始时不到一半的数量,不得不撤出了战斗: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13.jpg
[12]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14.jpg
[13]
随着坦克第2集团军的失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部队在维斯瓦河对岸建立登陆场的计划被迫搁浅。而方面军左翼的近卫第8集团军虽然成功建立了马格努谢夫登陆场,但只有步兵和一些轻型火炮在登陆场内,重型装备还在东岸,制空权也在德军手中。显然,马格努谢夫登陆场并不巩固:
1944年8月2日,近卫第8集团军的部队在维斯瓦河西岸进行了一场不成功的战斗……步兵部队缺少坦克和火炮的支援,尤其是在上午。
敌人的抵抗加强了,敌方航空兵试图将我军驱逐出滩头阵地。在整个8月2日期间,敌方航空兵肆无忌惮,阻碍了我军人员和装备的转移。
由于缺少舟桥设备,无法将重型机械、坦克和师属炮兵部署到维斯瓦河西岸。
[14]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德军“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和第19装甲师突然出现在马格努谢夫登陆场面前,缺乏重装备的苏军难以抵挡,而方面军司令部对德军来袭方向的错误估计更加让马格努谢夫登陆场的情况雪上加霜。但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之下,桥头堡最终还是保住了: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15.jpg
[15]
但苏军也仅仅是保住了桥头堡而已。尽管近卫第8集团军没有重蹈方面军右翼部队的覆辙,然而此时的他们也无法发动新的进攻了,能做的只有努力巩固桥头堡,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登陆场的北突出部直到8月中旬才稳定下来。尽管马格努谢夫登陆场守住了,但迅速冲入华沙的机会已然丧失,斯大林告诉米科拉伊奇克发起新的攻势需要一些时间,这并非夸大其词。
[16]
面对德军的猛烈反攻和自身捉襟见肘的后勤,苏军的攻势停滞了下来。德国官方战史对此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
华沙城下的坦克战是巴格拉基昂行动的戏剧性转折点。节节败退的德军第一次扭转了局势,再次取得了胜利。这一决定性的转变清楚地表明,经过数周不间断的战斗,红军的部队已经精疲力竭,补给线也已不堪重负。用克劳塞维茨的话说,苏联的攻势已经达到了顶点。经过数周不间断的战斗,红军的部队已经精疲力竭,补给线也已不堪重负……在这决定性的时刻,苏军在穿越白俄罗斯的森林和沼泽后筋疲力尽,他们的进攻力量枯竭了。
[17]
此时的苏军显然对华沙起义者帮不上什么忙,尤其是在他们对华沙城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直到8月8日,前线苏军才通过游击队获得了一些比较详细的情报: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16.jpg
[18]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17.jpg
[19]
而直到8月9日,米科拉伊奇克在与斯大林谈话时仍然未能向苏联方面提供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也许此时他本人对很多问题也不是很清楚: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18.jpg
[20]
在整个8月上旬,各方高层似乎都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行动,反而都在极力“撇清责任”。8月5日斯大林致信丘吉尔:
我认为你提供的关于波兰人的信息被夸大了……所谓国家军仅由几个小分队组成,他们没有大炮,没有飞机,也没有坦克。我无法想象这样的小分队如何能夺取华沙,德国人守卫该城的是4个装甲师,其中包括“赫尔曼·戈林”师。
[21]
同时美国方面也对华沙起义持消极态度,试图把皮球踢给英国人:
波兰人在华盛顿也竭力试图推动为华沙空投大批武器并把波兰伞兵旅送入战场的计划。但得到的回复只是一个“含糊的承诺”,8月8日,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否决了他们的请求。在索斯恩科夫斯基将军的催促下,米特基维奇上校再次向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施压,要求他们动用美军飞机,从意大利或英国的基地起飞,为华沙空投武器,这个要求在8月11日提出,直到一周后才得到正式回复(大意是整个支援事宜由伦敦负责——同8月9日的说法差不多)。
[22]
英国方面虽然派出了一些飞机对华沙进行空投,但他们也不想在这摊浑水里搅得太深,毕竟他们对这场起义事先也是不知情的:
英国政府8月14日对波兰人要求他们声明国家军成员享有正规作战人员的权利做出的回复以及为华沙提供的其他援助几乎无法让波兰人感到振奋。英国政府的信中指出“事先未与国王陛下政府进行任何协商便决定在华沙发起一场全面起义”的不幸后果,详述了从意大利基地组织空投武器的主要困难,反对派遣伞兵部队——在军事上“几乎没有可行性,因为这涉及毫无防御能力的运输机长途飞行的问题”——最后敦促波兰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波兰抵抗力量与苏联红军之间的配合”,但提醒他们“苏军在波兰的作战行动受其整体战略的支配”,这“无疑阻止了苏军在华沙附近立即采取行动”,也不会为一场“他们和国王陛下政府事先都未获得通知的起义”提供协助。
[23]
然而讽刺的是,一方面是被蒙在鼓里的“盟友”苏联和英国,另一方面却是对起义信息了如指掌的德国人。华沙总督菲舍尔在后来的报告中指出,这场起义是“早已预料”的: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19.jpg
[24]
施塔尔中将的证词更是表明,这场起义对于德国占领者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
警察在这些抵抗团体中派驻了他们的特工,他们在起义前不久提供了可靠的情报,特别是国家军的特工……从各方面来看,最好的代理人是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据我所知,他报告说:
7月27日,起义即将开始。
……
8月1日,将在15:30左右开始。
[25]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苏联方面。尽管斯大林不止一次表达出对起义的批评,但他还是命令罗科索夫斯基等人制订新的作战计划以夺取华沙。1944年8月8日,罗科索夫斯基、朱可夫等人提交了初步计划: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20.jpg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21.jpg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22.jpg
[26]
为数不少的相关资料,如前引的《不折之鹰》都声称这份计划遭到了斯大林的否决,并因此指责斯大林“见死不救”。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要明确的是,此时的苏军并不具备执行这一计划的能力。在8月的头十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各部的损失都很大: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23.jpg
[27]
而原计划中方面军右翼部队在10日-20日的作战行动也因为准备过于仓促,效果非常不理想而被一度叫停: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24.jpg
[28]
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个事实,那就是原计划中将被调到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坦克第1集团军在几乎整个8月都在为了保卫桑多梅日桥头堡而战,在遭受严重损失后于下半月撤出战斗回到后方休整,根本无法支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行动: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25.jpg
[29]
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现有的部队早已筋疲力尽,兵力不足,武器弹药等各种物资也严重缺乏。第47集团军8月底的一份报告指出:
步兵第129师兵力不到3500人,步兵第77师不到4000人,每个步兵团有300人,每连只有20-30人。
整个8月,部队的弹药都不足。直到1944年8月29日,部队的弹药供应只有0.2到0.6个基数不等。
[30]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苏军还是提前开始了作战行动——而不是像某些资料所称的那样什么也不做。8月21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部命令下属第48、65、28和70集团军发起华沙作战行动——这场进攻不但没有被取消,反而是提前开始了: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26.jpg
[31]
这场攻势从一开始就变得极其艰难。担负距离华沙最近的普拉加地区进攻任务的第48集团军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第48集团军向方面军司令部提交的一份报告反映出该部的艰难处境:
敌人用坦克和自行火炮掩护自己的撤退,这极大增加了与敌人步兵作战的困难,并不能快速攻占敌人的阵地……目前我们只有5辆SU-76、4辆ISU-122和1辆缴获的虎式坦克。
因此,向我们提供部分自行火炮和坦克是必须的,这是由集团军每天遭到的巨大损失提出的,仅在8月24日一天就有224人死亡、717人受伤……部队缺少45毫米火炮的瞄准具,仓库里的35门火炮因此无法使用。
[32]
方面军左翼马格努谢夫登陆场上的近卫第8集团军虽然面临的战斗烈度更小,但损失同样不小:
8月1日-26日,部队损失了35649人,同时补充了10237人……到目前为止,各步兵师的兵力减少到4000-4200人……步兵连30-35人。
[33]
兵力不足对苏军的进攻造成了严重的制约,雪上加霜的是,现有的补充兵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完全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27.jpg
[34]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的攻势也无力再进行下去了。8月29日,斯大林和安东诺夫下令:
方面军左翼部队接到命令后转入防御,右翼部队将继续进攻,在9月4-5日进抵纳雷夫河沿岸,在河西岸的普罗乌斯克、塞罗茨克地区建立滩头阵地,随后转入防御。
[35]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了:苏联和美国对起义者实施空投、波兰第1集团军失败的渡河行动以及起义最终的失败。但在这些事情上仍然有一些“故意找茬”的——比如说,又是我前面提到的《不折之鹰》,该书指责苏联空投物资时不配备降落伞导致很多物资都摔坏了,而对于空投物资本身也进行了批评——该书声称苏联方面应该空投缴获的德制武器的。
第一点确实存在,但苏军恰恰是缺乏降落伞的,而且也在准备解决这个问题: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28.jpg
[36]
第二点指责堪称无理取闹,先不谈苏军空投的武器无论是什么制式,都是武器和弹药一起空投下去的,即使与起义者手中的武器不配套也完全可以直接使用而不是只能和起义者原来的武器一样当烧火棍。而且苏军也确实空投了许多德制武器弹药,前引捷列金报告也表明苏军正在准备更多德制武器弹药以援助起义者: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29.jpg
[37]
值得一提的是,苏制托卡列夫手枪弹和德制毛瑟手枪弹二者是可以通用的。
另外,起义者手中的武器类型本身就是大杂烩,来自各方的武器装备都有。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9月22日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了第1区(也就是起义的核心区域)起义者的装备情况: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30.jpg
[38]
当然,对于红军提供的帮助究竟效果如何,还是起义者自己对苏军的致电最有说服力——9月15日,华沙起义者来电,对红军的援助表示感谢,并希望得到进一步援助:

华沙起义1944:热门话题中的冷门细节-31.jpg
[39]
参考


  • ^Русский архив: 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Т. 16 (5-4),第118、119页
  •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拉济耶夫斯基《坦克突击》,中译本第179、184、185页
  • ^哈莉克·科汉斯基《不折之鹰:二战中的波兰和波兰人》,中译本第466页
  • ^Jan M. Ciechanowski,The Warsaw Rising of 1944,第264、265页
  • ^同上,第264页
  • ^ЦА МО РФ. Ф. 46. Оп. 2414. Д. 52. Л. 13
  • ^ЦА МО РФ. Ф. 46. Оп. 2414. Д. 52. Л. 12
  • ^ЦА МО РФ. Ф. 233. Оп. 2374. Д. 15. Л. 44-45
  • ^同3,第463-465页
  • ^同4,第225页。还有许多手枪未登记,但数字不明
  •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1卷,第232页
  • ^朱世巍《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第238页
  •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и польское 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е подполье. Апрель 1943 г.-декабрь 1945 г. Т. 2. Ч. 1,第57、105、122页。档案原文提到8月4日坦克第3军剩余坦克55辆,SU-85自行火炮6辆,SU-76自行火炮7辆,SU-57自行火炮2辆,但未说明坦克第3军剩余坦克的具体型号
  • ^同上,第114、115页
  •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中译本第589、590页
  • ^John Erickson,The Road to Berlin,第360页
  • ^Karl-Heinz Frieser,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Volume VIII,英译本第583页
  •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战争回忆录》,中译本第227页
  • ^ЦА МО РФ. Ф. 233. Д. 2380. Д. 22. Л. 9
  • ^同11,第238页
  • ^РГАСПИ. Ф. 558. Оп. 11. Д. 268. Л. 117
  • ^同16,第358页
  • ^同上,第361页
  • ^同11,第335页
  • ^Powstanie Warszawskie 1944 w dokumentach z archiwów sub specjalnych,第587页
  • ^谢尔盖·马特耶维奇·什捷缅科《什捷缅科大将战争回忆录》,中译本第448-450页
  • ^同13,第178页
  • ^Русский архив: 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Т. 14 (3-2),第424页
  • ^C. J. 迪克《从失败到胜利:1944年夏季东线的决定性和非决定性战役》,中译本第124、188页
  • ^Русский архив: 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Т. 14 (3-1),第242页
  • ^同上,第237页
  • ^同上,第241-242页
  • ^同上,第244页
  • ^吴伟《苏联与“波兰问题”,1939-1945》,第356、357页
  • ^同30,第245页
  • ^同11,第277页
  • ^Публикуется по: Документы и материалы по истории советско-поль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 Т. 8,第255页
  • ^同11,第268页
  • ^ЦА МО РФ. Ф.233. Оп. 2380. Д. 22. Л. 15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4-6 09: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次血压高一次至于降落伞问题,我记得之前有些资料提到过用于制造降落伞的丝绸在苏联一直是稀缺品,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军自己空投也是有不带降落伞降低高度投放的实例;战后我国和苏联贸易丝绸也是大头,拿这个作为例证卡苏联属实是左挑右看找不出更好角度攻击了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4-6 09: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难听点就是纯找茬的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4-6 09: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请问一下作者是懂俄语能直接看懂这些俄语档案,还是靠翻译的,太强了[捂脸]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4-6 09: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我俄语挺拉的[捂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2 14: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