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故事系列文章:
- 城市故事——大气磅礴之北京
- 城市故事——烟雨江南之杭州
- 城市故事——改革前沿之深圳
- 城市故事——梦回大唐之西安
第三篇,来写写改革前沿之深圳。
碰巧,昨天是3月5日,这对于深圳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44年前的这一天,国务院批复设置了深圳市。
短短44年,深圳从一个偏居一隅的边陲小镇,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知名的国际一线城市。
44年,深圳创造了社会、经济发展史的奇迹。
下面,以我个人有关深圳的一些经历和观察,来讲一下深圳的故事。
2006年,我读研二,来深圳的一家叫做UT斯达康的公司实习。
从那一年起,开始了我对深圳的了解,也开启了我与深圳的缘分。
2008年毕业时,我也通过了腾讯的笔试面试,但后来还是选择了当时程序员的圣殿百度,去了北京。
当年没来深圳,但这些年,我并没有与深圳断了联系,我和家人经常来深圳游玩、居住。
如今又来到深圳,真是与此地有缘。
说起深圳,可以用“改革开放的前沿、美丽的海滨城市”来简单概括。
几乎所有第一次来深圳的人,都会对这个城市感到耳目一新,都会赞不绝口。
深圳市区高楼大厦林立,道路宽敞。马路两边耸立着热带特有的树木,到处都有翠绿的草坪。
深圳的一年四季,都是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深圳的草坪很多、很漂亮,而且不会像很多地方那样“金贵”,要用栅栏围起来不让人踩。
深圳的草坪都是开放的,人们可以尽情地在上面坐卧、玩耍、搭帐篷。
深圳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同样是热、同样是雨,深圳与前文提到的杭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杭州热的时候不光是白天绝对温度高,傍晚也凉不下来。
深圳有海风,白天再热,傍晚时分阵阵海风吹来,还是很凉爽、惬意的。
说完“热”,再说“雨”。
杭州擅长“蒙蒙细雨、连绵不断”,有时候甚至能下一整个月,让人都要潮得发霉。
深圳下起雨来,也体现出了“深圳速度”,那就是擅长“阵雨”,噼里啪啦一会儿就结束战斗。
其实,深圳现在这个看起来不错的市容市貌,让人能安居乐业的环境,也是不断变化而来的。
若干年前并不是这样,而且,市区的发展也不均衡。
在特区设立后的几十年里,深圳一直都有“关内”、“关外”之分。
南山、罗湖、盐田、福田属于关内,宝安、龙岗属于关外。
关内、关外用高高的铁网隔着,还有武警把守。进入关内要过检查站,人员、车辆都需要有相关的证件。
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很长时间里,社会治理方面并没有跟上。
比如,社会治安很不好,偷盗、抢劫很多,砍手党、飞车党横行,关外地区尤为严重。
大家出门在外都战战兢兢的,不光是怕手机、钱包被偷被抢,就连身上佩戴的耳环、项链之类,都怕被歹徒突然拽下来。
我有同学就遭遇过抢劫,还被砍伤手臂。
后来,政府加强了治安管理,就连每个公交站都安排了一个手持长棍的保安。
这些年,城市的全方位治理就更好了,人们走在街上,不再有安全方面的担忧。
社会治安在变好,城市重心以及地标建筑也在变化,见证着深圳的快速发展。
早年间,位于深圳东部的罗湖区才是市中心,才是繁华区,地标建筑地王大厦、京基100就坐落在此。
再后来,罗湖西边的福田尤其是南山开始崛起。
福田的平安金融中心、南山区华润大厦(春笋)纷纷成了新地标。
曾经无所不能的华强北,把科技、创新的舞台交给了南山区星罗棋布的科技园,以及园区内的一众明星企业、创业公司。
南山区还在不停地发展,不断地填海造城,一座座写字楼、住宅楼拔地而起。
就这样,这几十年来,深圳城市的重心,从东往西不断移动。
真是二十年城东,二十年城西啊。
谈完“东、西”的变化,再说说“南、北”,那就是深圳南边的邻居——香港。
说深圳,就自然绕不开香港。
深圳与香港在地理上相邻,几十年来这两个城市都一直有着密切的连接。
深圳特区最早的工厂,很多都来自香港。在资金、技术、贸易、人才、教育等方面,两座城市都有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深圳以及广东省,为香港提供了很多生活资料,比如淡水、蔬菜、水果等等。
今天,在深圳市区,就能直观地感受到两地的广泛而深入的连接。
比如,马路上经常会看到挂着广东、香港双车牌的车辆。
在超市里面,可以看到很多打着供港标识的有机蔬菜和牛奶。
在深圳湾公园,你可以看到一座连接深港的海上大桥——深圳湾公路大桥。
深港之间,除了正规合法的连接与人员流动之外,还有非法偷渡。
1970年代末,广东偷渡外逃最为严重。究其原因,就是两地收入差距实在太大——比如,香港农民年收入竟然是深圳农民的几十上百倍。
人往“富”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个没办法啊,好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深圳以及内地很多地方都富了起来。
有意思的是,去年疫情期间也出现了偷渡。
但这次方向反了,是从香港偷渡回深圳。动机也不同,不是因为经济,而是因为疫情。
为了防范偷渡引起的疫情扩散,深圳河加上了隔离栏、深圳湾架设了探照灯,海岸沿线加强了边防巡逻。
要留住人、留住人心,就要不断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而要发展,就要“改革开放”。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是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造就了深圳,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改革开放造福了深圳人民。
如今,这个城市也在以各种方式来纪念改革开放、纪念那个时代。
在莲花山公园顶上,矗立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铜像。经常有市民来这里,给小平同志致敬、献花。
在铜像身后不远处的墙壁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1984年首次视察深圳时留下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在南山时间广场,著名的标语牌立在那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 ...
这一切,都无时无刻地提醒人们回顾历史、感恩时代、坚定信心,并指引深圳继续大步向前。
这里,再简单聊聊深圳的饮食以及文化习俗。
在岭南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毗邻省份(比如湖南)的综合作用下,这边饮食以粤菜、客家菜、湘菜居多。
既有高大上的餐厅,也有街上随处可见的价格亲民的快餐店、米粉店、肠粉店、粥店、海鲜大排档。
提起深圳的饮食,就要特别介绍一下很有特色的早茶文化。
这个的早茶,不只是字面意义上的“早晨喝茶”。
首先,从早到晚,一天三顿都可以吃早茶。
其次,早茶不只是喝茶,重点是各种点心、小吃,比如虾饺、叉烧、肠粉、凤爪、榴莲酥等等。
很多老字号早茶店的规模都很大,在一个很大的宴会厅里面,会摆上几十、上百张桌子。
几百人一起热热闹闹,惬意地吃饭、聊天、喝茶,场面甚为壮观。
每年春节过后,很多公司喜欢组织员工一起吃早茶,作为他们开工餐,也算是一种习俗。
说完吃,再说说穿。
其实,大部分深圳人的穿着并不考究。很多时候都是短袖、短裤、拖鞋、运动鞋——常年天热,确实省钱省布料啊。
网上经常有段子和视频,调侃广东人的不修边幅,喜爱穿背心、拖鞋去买宾利、劳斯莱斯。
穿着不太讲究,但对于传统文化倒挺重视。
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逛花市,买花回来装点屋子、讨讨彩头。
深圳人春节也发红包,但他们叫做“派利是”。公司的领导会给员工派利是,尤其是给未婚的同事。
网上曾经有一张腾讯公司楼下员工排长队的照片,那就是在等老板小马哥给派利是。
不光是亲戚朋友、同事之间派利是,很多业主也会给自己小区的保安、保洁等物业服务人员派利是。
尽管钱不多,但这个举动会让人感觉到很温暖。
最后,再说说房价。
人们都说深圳这个城市有活力,没想到这个活力也体现到了房价上。
过去一二十年间,房价上涨了十几二十倍。
现如今,深圳市区十几万一平的房子比比皆是,二十万甚至三四十万一平的也不是绝无仅有。
尽管“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让人感到亲切,但单单这么高的房价,就直接劝退了很多已经在深圳拼搏多年的人,以及那些想来这座城市开启美好新生活的人。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难成有房人”。
就连那些已经有房的所谓中产人士也不轻松,因为他们的数百万、数千万资产并不在口袋里,而是被困在这区区百平米的钢筋水泥中。
这两年,政府出台了指导价之类的政策来稳房价,加之疫情的影响,房价开始有一些回落。
最后,不管怎么说,在全国范围来看,深圳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富于创新精神的城市。
深圳过去创造了很多奇迹,相信未来更是如此。
扩展阅读:
- 城市故事——大气磅礴之北京
- 城市故事——烟雨江南之杭州
===
阅读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八点三十五,也可添加个人微信:izhubaining,进行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