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5|回复: 0
收起左侧

广州地铁偷拍事件舆情研究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3-6-21 21: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地铁偷拍事件舆情研究
                    近日,广州地铁8号线“大叔被疑偷拍自证清白后仍被曝光”一事持续引发关注,媒体和网民纷纷参与报道评论。其中,微博和抖音平台由于便捷性和互动性强,连日来成为网民热议阵地,推动相关话题持续登上热搜榜,成为今年以来“现象级”热度事件。
广州地铁偷拍事件舆情研究94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117681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截图
微博形成#大叔被疑偷拍自证清白后仍遭女子曝光#(阅读量8.3亿讨论量4.9万次)、#四川大学回应女生曝光地铁大叔#(阅读量12.8亿讨论量6.4万次)、#地铁称女子大叔当时已和解#(阅读量1.2亿讨论量6149次)、#广州地铁回应女生曝光偷拍事件#(阅读量4432.7万讨论量3513次)、#曝光大叔女子哭诉学校准备开除她#(阅读量7.3亿讨论量4万次)、#自证未偷拍仍遭曝光涉事女子已道歉#(阅读量13.9亿 讨论量8万次)等话题,总阅读量超44亿,总讨论量超24万次,点赞量超171万次。
抖音平台形成#广州地铁偷拍事件#、#广州地铁回应女子曝光偷拍事件#、#地铁大叔被质疑偷拍事件#、#大叔地铁玩手机被女子质疑偷拍#、#大叔被质疑偷拍遭女子曝光#等话题,评论量超85万次,点赞量超451.9万次。
目前,涉事女子已经与大叔及家属达成和解,大叔儿子表示自己家只需要她能够在网上公开道歉就行,并不想让她退学或者赔偿,她还是名学生,公开道歉就好,不要影响她太多。11日17时许,该学生在个人微博平台发布公开道歉信。12日,四川大学也对媒体表示,学校对此事高度重视,将按程序依法依规处理,同时称网传开除学生的信息不是官方发声。
当前,舆论目光聚焦涉事学生的处置结果,舆情热度尚未衰退,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全面梳理事件发酵脉络及舆论关注点,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舆情脉络
6月7日,广州地铁8号线,一名女子看见大叔蹲着玩手机怀疑对方偷拍自己,要求检查相册,大叔让她检查自证清白,之后女子仍然警告大叔说:“小心点啊,别乱拍”。随后,该女子在网络曝光大叔是猥琐男,称手法娴熟不是第一次作案,并表示既然没有偷拍,他为什么自己不发声。女子做法引发众多网友质疑,目前其所发布的博文已经删除,该女子被爆出系四川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6月9日,广州地铁工作人员回应中国新闻周刊,当时警方已经介入处理,因为是误会,双方当时已经和解;下午,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回应中国新闻周刊,此事已经在调查,具体情况等待稍后的官方通知;
6月11日,涉事女子@注册不了张z公开发布微博,向大叔及家人道歉,称自己错了,不该在地铁上和大叔确认以后依然在网络上随意散播视频,并对大叔本人形象进行不当描述;
6月12日,记者从四川大学了解到,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已密切联系属地警方及当事学生了解核实情况,将按程序依法依规处理,对于网传学校将会把该女生开除,工作人员称,网传都不是学校官方的发声,现在处理结果还没出来。当日微博大V胡锡进发文:支持川大处分曝光大叔女生。
二、舆情解析
自6月7日开始,将近一周时间,事件持续引爆网络,主要与以下三点原因有关:

1、地铁偷拍事件向来关注度较高,引发舆论场热议

地铁由于人流密集,极易成为“偷拍”高发场所。每年夏季,与“地铁偷拍”的相关新闻总会不时出现在舆论场,引发媒体和网民关注。此次广州地铁事件中涉事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偷拍争议”,以及中间裹挟的“女性合法权益维护”和“对男主人公恶意揣测”的行为,恐怕是引发舆论场热议的主要原因。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获悉,截止到6月16日,关于“广州地铁偷拍”事件的相关信息总计22125条,分布在微博、网络、客户端、微信、报刊、论坛、视频等平台,其中微博端传播量占比71%,成为舆情传播的主要渠道,此外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也对该事件进行报道,权威媒体的介入使舆情声量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曝光视频成事件导火索 迅速引爆舆论场 刺激舆论关注

该事件中涉事大叔让检查手机自证清白之后,涉事女研究生仍然将大叔视频曝光,并出言不逊,“小心点啊,别乱拍”“手法娴熟不是第一次作案,没有偷拍,他自己为什么不发声”。原本可以就此“熄火”的舆情事件在涉事女研究生曝光视频的推波助澜下,开始火热“燃烧”,事件引起大量媒体和网民关注,迅速引爆舆论场。由于视频画面冲突和真实感强,不断刺激舆论关注,曝光视频在网络端开始裂变式传播,在多方传播主体参与带动下,舆情热度和关注度进一步攀升。

3、高学历女子以“莫须有”方式维权增加群体负面形象 激发舆论评判冲动

“高学历”作为一种身份标签,本该与“高素质”挂钩,但本次事件中涉事主体四川大学新闻学女研究生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却将涉事男主人公视频曝光并“恶语相向”,使受害者“无辜背锅”,“莫须有”的维权方式增加了公众的负面形象,激发舆论评判冲动,媒体和网友发表多方观点。如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地铁偷拍乌龙”事件:不能是“以曝制曝”和“以暴制暴”》;工人日报发文《“地铁偷拍乌龙”事件,更值得反思的是什么?》;光明网发文《广州地铁“偷拍”事件法理逻辑:涉事女生或免刑责,但仍违法》;北京日报发文《“地铁偷拍”事件女子该不该被原谅?一切都应回归法治框架》;广州日报发文《“地铁偷拍”事件女子公开致歉 遭遇网暴该如何维权?》;四川观察发文《川大回应“地铁乘客未偷拍仍被女生曝光”:将依规处理涉事人》;澎湃新闻发文《地铁偷拍乌龙:诽谤、霸凌不是维权》;羊城晚报发文《地铁偷拍之争何以被“莫须有”的情绪放大和扭曲》,网友评论“认为以后媒体话语权掌握在这种人手里,太可怕”“认为四川大学应该开除女的学籍”“认为新闻专业存在问题,很多舆情被带节奏”“认为造谣成本太低”“认为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
三、舆情启示
一起地铁偷拍乌龙事件发酵成轰动全网关注的“网络风暴”,引发多方主体参与讨论,其传播机理和原由值得相关部门关注和反思。目前该事件热度未完全衰退,相关部门的应对方法对缓释舆论压力起到一定作用,在实体和引导处置方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网络时代个人需谨慎发言防范网络暴力发生

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壮大,网民的发声渠道也逐渐增多,层次不齐的发言用户、平台算法的内容推荐以及复杂深入的社会矛盾等因素,都促使网络暴力频繁发生。舆论场中,网民被网络谣言和情绪化内容煽动,跟从网暴参与者,致使网暴队伍不断壮大,而网络平台在约束用户行为方面也存在明显缺位,致使参与网暴用户长期活跃。
“广州地铁偷拍”事件中,涉事女研究生“一气之下”将视频曝光,带有个人情绪色彩的内容迅速引爆舆论场,“惹怒”网友,网友对其展开人肉搜索和“语言批判”,整个舆论场声音几乎一边导向“反对女主”,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络暴力由此产生,期间“女主友人”披露,因不堪舆论压力,女主已抑郁。由此可见,互联网虽为网民提供了发言的窗口,但在审核方面却缺少“把关人”的角色,致使一些消息得以“钻空子”发布,一个文字,一段话,一个视频,在各种媒介叠加下加速传播,为网络暴力产生提供温床。网络时代,个人需谨慎发言,尤其在特殊敏感节点,不合时宜的语言、语气、个人情绪等因素,极易激怒网友情绪,刺激舆情升级,从而延长舆情周期,严重者滋生网络暴力,为个人带来舆论压力。

学校应重视舆情培训和管理避免“惹火烧身”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用户,是最频繁和最活跃的群体,也往往容易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高校网络舆情不仅影响校园和谐稳定,而且还会引发舆情危机,对学校声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广州地铁偷拍事件中,涉事女研究生因个人网络发言不当,致使其母校“河南大学”和“四川大学”多次登上舆论风口浪尖。事发初期,四川大学于6月9日回应:正在调查;舆论燃爆期,学校于6月12日再度回应:将依法依规处理,开除系不实;关于学生保研内幕,河南大学于6月15日回应:正在调查。几度回应,减少了外界猜疑,同时也敲响了警钟,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高校应重视舆情管理和培训,培养师生舆情意识,网络发言层面,过失和不当言语极易惹来“无妄之灾”,给学校带来舆情风险,尤其要重视;此外面临重大事件,应对媒体采访时要保持口径统一,表明自身立场和态度,确保真实信息及时触达给受众,不给谣言可乘之机;在经过实事求是的调查之后,应及时公布调查结果,还原事件真相,实现舆情闭环处置。

执法和司法部门应把舆情处置纳入法治框架

对于该事件,有学者观察指出,涉事女生的行为已经涉嫌构成诽谤罪,但因获得受害人原谅或可免除刑事责任,但其行为仍属于违法,应接受治安行政处罚或承担民事侵权责任。根据此前报道,校园对外回应时,称警方已经介入调查,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执法和司法部门应严格把舆情处置纳入法治框架,避免处置不当,引发网友质疑,丧失部门公信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4 1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