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哈勃望远镜和韦伯望远镜已经让我们对宇宙有了很多了解,但关于宇宙第一颗恒星和第一颗黑洞的诞生过程,至今仍是个谜。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
我们的宇宙在138.2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然后氢元素和氦元素,开始在引力作用下形成恒星和星系,然而第一颗恒星和第一颗黑洞的诞生过程可能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有天文学家认为第一颗黑洞就是在第一颗恒星内诞生的,而这种天体就是黑洞星。
解释它之前我们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早期宇宙没有金属元素也就是重元素,有的只是氢元素,因此它们组成的第一颗恒星体积都很大,但密度都很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虚胖,不过当大量氢元素聚合到一起后,虚胖的恒星核心区域也会产生足够高的温度和压力,进而产生宇宙中第一颗黑洞。
一般情况下,黑洞诞生后就会快速吞噬附近剩下的恒星物质,但由于恒星本身的体积非常大且非常稀薄,所以黑洞只能吸收它附近的恒星物质,这样一来这颗诞生在恒星核心内部的黑洞,在吸收完物质后就会和外部还存在着的恒星物质保持一段时间平衡,直到恒星物质在黑洞引力的影响下逐渐靠近黑洞后继续被吞噬。
一般认为,这种宇宙早期能孕育黑洞的恒星大亮度都在太阳的100万倍左右,质量和体积则比目前的盾牌座uy和史蒂文森2-18更大,属于只有在宇宙诞生之初才能出现的超级恒星,而它们内部孕育的黑洞也就是宇宙最早的超大质量黑洞,它们以后都成了银河系这种星系的中心,质量都在太阳的数百万倍左右。
不过早期的超级恒星也会受到氢元素的制约,导致它们只有700万年的寿命,相较之下太阳这种掺杂了重元素的中等质量恒星,寿命在100亿年左右,因此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内部核聚变反应越强烈,在早期宇宙也是成立的。
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宇宙本身的光速限制,所以理论上来说我们是能看到宇宙第一颗恒星发出的光的,只要韦伯望远镜的观测距离足够远就行,看到100亿光年外就是到达了100亿年前,如果未来能看到138亿光年外的话,或许我们就能看到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第一批超级恒星,以及它们内部的黑洞演化情况。
现阶段的太阳属于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恒星,因为它内部有一小部分是重元素,而重元素都是由上一代恒星晚年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因此太阳可以被看作是上一代恒星的残骸形成的更小的恒星,甚至天文学家认为50亿年后太阳膨胀成红巨星,再消散成行星状星云后,也有可能再次形成一颗更小的红矮星。
总之宇宙中的恒星就是不断从上一代恒星的残骸中诞生,再次燃烧,直到核聚变的燃料被完全耗尽后为止,虽然我们还没有直接观测到第一代恒星,但它们的存在已经激发了科学家们的想象力,推动了我们对宇宙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