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起源于星云的观点最早是由瑞典科学家和神学家Emanuan Swedenborg在1734年提出的。熟悉他工作的Immanuel Kant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并在他的Universal Natural History and Theory of the Heavens (1755年)中发表了这一理论。在这篇论文中,他认为气态云(星云)缓慢旋转,由于重力逐渐塌缩和扁平,形成恒星和行星。
Pierre-Simon Laplace在他的论文Exposition du system du monde中提出了一个与之类似但更小更细致的模型,并于1796年发布了该模型。他提出,最初太阳在整个太阳系中有高温大气,而这个“原恒星云”冷却和收缩。随着云旋转得越来越快,它抛出了最终凝聚成行星的物质。
到20世纪初,拉普拉斯模型已经失宠,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新的理论。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了现代为人所广泛接受的星云假说变体——太阳星云盘模型(SNDM)。这归功于苏联天文学家维克托·萨弗罗诺夫和他的书《Evolution of the protoplanetary cloud and formation of the Earth and the planets》(1972)。这本书几乎阐述并解决了所有行星形成过程中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