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预言了耶稣的诞生,他说“我不是圣人,圣人在西方”
《列子·仲尼》 原文: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弗知,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商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弗知。”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义也,圣则丘弗知。”“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者则丘弗知。”商太宰大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闲,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圣欤?真不圣欤?”商太宰嘿然心计曰:“孔丘欺我哉!”
译文:商太宰来见孔子,问道“孔丘是圣人吗?”孔子问答说:“圣人,孔丘不敢当,不过孔丘博学而多识。”商太宰又问:“古代的三王是圣人吗?”孔子说:“三王是善智勇的人,是不是圣人,孔丘不知道。”又问:“五帝可谓圣人吗?”孔子说:“五帝是善用仁义的人,是不是圣人,孔丘不知。”又问:“三皇是圣人吗?”孔子说:“三皇是善用天时的人,是不是圣人,孔丘不知道。”商太宰大为吃惊地问:“那么,谁才是真正的圣人呢?”孔子大为激动地答道:“西方有一位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有信,无需教化而自行(天道)。此人之伟大,百姓无法用合适的话来描述。孔丘认为他可能就是那位圣人,不知是否为真?”商太宰心中暗笑道“这孔丘是在欺骗我!”
第二段是译文,文言文不好的朋友可以直接看第二段
2000多年来,研究孔子学说和行迹的论著之多,“汗牛充栋”已不足以形容,恐怕只能用“难以数计”来表述了,却惟独不见对孔子体貌作系统详尽研究者。因此,就有学者说,有关孔子体貌的史料实在太少。其实不然,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汉魏以前有不少典籍,对孔子的长相、身材、力气以及仪容、风度、气质,都作了记载,资料之多,描述之细,没有任何一位古圣先贤能与之相比。
为证明此言不虚,本文不避抄书、重复和哕嗦之嫌,大体以典籍成书时间先后为序,分类对这些资料中较典型的部分稍加罗列。
(一)直接记叙、描述孔子体貌特征者:
1、《墨子》。目前能见到的记载孔子体貌的典籍,以《墨子》为最早。其《非儒下》记:鲁相季孙氏同鲁君发生矛盾,想逃出京城,但城门紧闭,孔子为其“抉植”——撬开城门,帮季孙氏逃走。可见孔子身体之强壮,力气之巨大,绝无“手无缚鸡之力”的“标准”书生相。
2、《庄子》。其《外物》记:楚国隐士老莱子的弟子外出打柴,回来告诉老莱子,说路上遇见一个人,“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上身长,下身短,伸颈驼背,耳朵后翻,却顾盼自雄,一副心系天下的样子。是谁呀?相貌、神态这么奇怪!老莱子说,是孔丘啊。你把他给我叫来。孔子来见,老莱子对孔子说:“丘,去汝躬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孔丘啊,去掉你身上的傲气和脸上的机智,就可以成为君子了。为啥总要背着骄矜自是的包袱呢?
这里集中而突出地描述了孔子体貌的缺憾,即孔子身材和长相之丑。若上身长于下身,则属身材比例失调,不好看了,这是孔子一丑;背驼颈伸,又一丑;耳廓后翻,自然又属一丑,是为三丑。眼亮神旺,在一般人应算一美,但配之以前面三丑,则会让人觉得不大协调,有一种丑人作怪、丑人特意做作之嫌(老莱子对孔子的建议,即是针对这个问题),所以也属一丑,可谓四丑。这种长相,让人乍一看,自然难生好感。
孔子“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在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人莫过于孔丘了,他的名气甚至超过了所有的皇帝,这恐怕是皇帝们始料不及的。而他之所以如此威名赫赫,又都是皇帝们的功劳。我相信要是皇帝们聚在一起谈起孔丘,大多数都会气歪鼻子。
最生气的当然应该是始皇大帝。他年轻时就是个愤青,据搞心理的学者分析,他的愤是缘于母亲生活不检点,完全是恼羞成怒导致的,不管是怎么成了愤青的吧,反正他对孔子很不满。尽管其实他们的有一些地方很雷同,比如来历奇特,都不太正大光明。
他刚登皇位时,天下乱糟糟的,时常有不服的土匪闹事。丞相李斯是法学专家,就说乱世需用重典。于是修了一部严刑峻法,法律一颁布,一帮儒生看了,很不满,在背地里嘀咕,皇上不行周礼,不施仁政。说子曰:名不正,言不顺。并弄了好些传单散发下去。诋毁他。赢政一看很恼火。他想孔丘这套东西是什么鬼把戏哦?命令司法部门查了一下,就把这帮散发传单的儒生们抓了起来,并把他们书架上的书烧了,人也坑了。这么一来,没人再敢在朝堂上谈论孔子了。
但是中国的事儿就是怪,你愈不让公开谈的是事愈有人私下里要谈它。
而且谈得愈邪乎。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为寻长生不老之药,听从了一名相卜者的谎话,进行第五次巡游。这次巡游没寻到什么长生药(当然是寻不到的嘛),却寻到了孔子故里,在离开山东的路上他的癫痫病发作。脑部受到撞伤,而导致脑膜炎复发,到了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不治而亡。
始皇一亡,一帮娱记们就忙开了。弄了十几种说法。最震撼最轰动最让人毛骨悚然的说法是:赢政是被孔丘诅咒而死的。证据是孔丘在临终时就写下了一首幽默的打油诗,预言了赢政之死。诗歌是这样的:
有个男儿称始皇
进了屋宇上了堂
颠倒衣裳踞我床
走到沙丘便灭亡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孔丘的笔法。完全是个梨花体的诗歌,可是老百姓不管。他们是被暴政给气晕了,就要信以为真,于是几乎是一夜之间,孔丘就死而复生了。
始皇一死,孔丘复活,但地位只在儒生中,一直过了70年,汉武帝刘彻坐上皇位后,才取得隆重地位。汉武帝刚坐朝堂不久,用招聘的方式选拔了一批大臣,大臣中有一个叫董仲舒的给汉武帝出了一堆治理老百姓的主意,叫做天人三策。在这个天人三策中,董仲舒把孔丘的的道德治国的理论捧得非常高。这套理论体系中有套说辞,说的是皇帝是上天派下来的,所以叫做天子,老百姓得无条件听天子的,天子要是做错了什么,只遭天谴,这套把戏把汉武帝迷住了,当即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丘的地位就算是确立起来了。
到了唐朝时,这套王道理论就衰落了,尤其是唐玄宗,喜欢道教、诗歌、美人。还是个音乐家,对孔丘的这一些规矩就看不惯了。可是到了宋朝,情况陡转,一个叫程颐与朱熹的人一鼓吹,又不得了了。说要存天理,灭人欲,连皇帝都害了怕,一下就抬成了个圣人。到了明清两代,更是愈演愈烈,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从此,中国人就有了两个皇帝,一个是占据现世王位的明王,一个就是左右人们时尚与心灵的幽王。明王是短暂的,而幽王是永恒的。所以人们发现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谦卑的人。因为总有两个皇帝在统治他们。
孔丘何以能取得幽王的地位?这个说来话长,让我们先从他的生平与学问谈起。因为说到底,伟人毕竟不是从石头里可以蹦出来的,而与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鲁国有个武士叫叔梁纥。有神力,一个人能托起高悬的城门,在当时以勇武著称。他娶的第一个老婆施氏,一共生了九个女儿。叔梁纥显然想要儿子,很郁闷,便纳了一名小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长大后,腿脚不好使,走路一瘸一拐的。叔梁纥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了,颜征在还二八华年,老夫少妻,照周礼“八八六十四阳道绝”的说法,这个婚配就严重不合礼仪,所以呢,就被称作野合。
野合不久,仲尼生下来了。他的形象有些怪诞,他的上身长,下身短,鸡胸,驼背。大嘴。最奇异的是他的脑袋顶上有个凹坑,仿佛山丘,因而人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孔丘,因为前有兄长孟皮,又被人称老二。
有些搞遗传学的人认为孔丘形象怪诞,跟他父亲年纪太大有关。但他们忘了同样是遗传的因素,孔丘的饭量和胃口也是最好的。他周游列国14年,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却没有得胃病,最终还能活到古稀之年,非常人所能比。而且,形象怪诞者往往有异乎寻常的幽默感。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淳于髡,比如优旃,比如申屠嘉,比如晏子,比如苏格拉底,比如鲁迅,比如萧伯纳,比如林肯,比如伍迪爱伦,比如侯宝林,比如马三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甚至我要说,是苏格拉底与孔丘这两个形象最怪诞的丑人开创了东西方文化的源头。可见男人长得丑未必是什么坏事。
孔丘幼年,母亲守寡。所谓寡妇门前有是非,街坊邻居喜欢拿他父亲的例子说事。总当着他的面开玩笑,说他是违背周礼的产物。所以孔丘说恶乡愿、弃鄙夫,这些话都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街坊们爱说闲话的毛病实在是让他讨厌坏了。但从黑格尔的辨证唯物观看,也不无好处,那就是
“周礼”这个词儿就像一枚坚实有力楔子砸进了他的童年记忆中。让他对周礼有了穷原竟委的浓厚兴趣。
有资料说,他从五岁开始学习祭祀之礼。这就是少有异秉的证据。
孔丘长成后,正是春秋末期,各国诸侯常为一点私利而起纷争,君无君德,臣无臣仪。周王朝的失控引起社会动荡不安,而各国君王以名取士导致受重赏者无功,居大位而不治等社会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忧虑和不满。
在此世风日下之际,老子在说小国寡民,让老百姓过安闲日子;墨子在说非攻,大家和平共处;邓析在说“卵有毛”“鸡三足”,意思是二律背反,乱与不乱是一样的;而孔丘提出了克己复礼,让大家向周文王学习,凡事要讲规矩。这些个提法在当时看来也都非常先锋有趣。所以每个学派都有年轻人们在追捧。赢得了不少博客点击率。
《列子·仲尼》列子书中与孔子对话的这位商太宰,是当时宋国的官员。具体姓是名谁,现已难以考证。他虽然求教于孔子,可是对孔子所说的“西方之人有圣者焉”并不相信,以为孔子是在骗他。这位官员不敢相信,为何中国人所津津乐道,从古就一直向往的圣王竟然不是中国人,而将生在西方!列子所记的这段经文,历来未受人的注意。其中的原因众多,很多人也以为,孔子所的“西方之圣”乃为戏言。然而,孔子却是认真的。《列子》上说“孔子动容有闲”,足见孔子论到这位圣者时的激动与向往的神情。
现在,让我们回到孟子的预言∶孟子的预言没有落空,原来他所仰望的那位将在孔子后五百年降世的王者,不是别人,正是从天而降的真命天子耶稣基督!令我们大感惊奇的是∶孟子与但以理,这两位生活在不同国度的先知所发的预言,竟同时应验在耶稣基督身上。这难道又只是另一个惊人的巧合?!孔孟的预言向人们提供了第二个可信的证据,使人们确信,耶稣就是那位从远古就一直被人仰望的那位圣王!耶稣真是那位“万国所羡慕的。”(该2:7)仁义之王!
我们因此更有理由相信,圣经中的上帝就是中国古人所敬拜的上帝!我们因此更应该感谢上帝,在中国的先知之中,为华夏的子孙留下了寻找并确认那位要来临之圣王的预言!使“我们可以靠着他得救。”让我们进一步在历史的长河中寻索,看这位在中国兴起先知,发出预言的上帝,藉着华夏的先圣,为了使中国人认识他,还留下了何等宝贵的记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