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有人问诗人泰戈尔:世界上什么最难?
泰戈尔答道:看清自己最难。
的确,认识别人不难,看清自己很难。
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能力,莫过于通过别人,看清自己。
在一次交流会上,有位青年苦恼地问李开复:
“为什么我不受欢迎,同学看到我都不打招呼,不对我笑呢?”
李开复看着他,反问道:“你跟他们打招呼吗?对他们笑吗?”
听了这话,青年沉默不语。
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提出过一个镜子效应:
人际关系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射出真实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别人,不是别人出了问题,而是没有照见自己。
作家黄启团曾在自己的书里写到一个案例:
有一位女士来向自己做咨询,正值而立之年的她,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对自己充满了恶意。
她说:
“我太累了,换了好几份工作,领导总是欺负我,把大量的工作交给我,而我的同事都很轻松。
回到家里也一样,老公只会看手机,所有的家务都是我在做,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感觉快要崩溃了。”
黄启团随即向她确认:“听你这样说,不管单位还是家里,最辛苦的人永远是你,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她立即反驳:“我什么都没做错,我工作量这么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家里累死累活,丈夫还要和我吵,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黄启团半开玩笑地说:“你再怎么换工作,哪怕换个老公,结果也一样。因为任何一段糟糕的关系,必有你的一份功劳。”
这位女士的问题,恰恰在于她从不知道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取决于她自己。
在单位,工作量大是因为她个人能力欠缺,同样的工作任务她却总比别人费时更多;
在家里,丈夫做了家务她挑剔没做好,还没做就抱怨他不分担,争吵无可避免地出现。
其实,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自己;
有的人教会别人爱自己,有的人教会别人尊重自己,有的人则教会别人如何伤害自己。
所有人际关系的好坏,都并非无缘无故的。
真正的智者,懂得从外物回到内心,通过别人看清自己。
因为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你我的一面镜子,透过别人,看到的是真实的自己。
诗人海涅曾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懂得自我反省,才是一个人成熟的开始。
滴滴创始人程维刚创业的时候,有一天,他信心满满地拿着自己的策划案,给好友王兴看。
王兴看了一遍,眼皮都没抬,冷冷说了两个字:“垃圾!”
程维失落地离开了。
过后,王兴觉得自己说得有点过分,打电话给程维道歉。
谁知电话刚打通,他还没开口,程维就说:
“我想了一路,终于琢磨明白这份策划哪里垃圾了,我觉得,不是这个创意垃圾,而是我做得太垃圾了,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完善!”
王兴很诧异:“你没生气?”
程维说:“没有啊,我就是一直在琢磨,到底哪儿垃圾?琢磨了一路,现在终于有点眉目了。”
经过这件事情,王兴更加欣赏程维了。
自古有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生活中,有的人很怕听到不好的声音,很容易因为一句否定,就开始患得患失,陷入内耗。
归根到底,不过是因为,内心深处不敢剖析自己,也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
相反,有的人能够以他人为镜,允许各种声音的存在。
他们不会迷失在别人的眼里,也能够客观地看待别人的评价。
面对别人的赞美,不会沾沾自喜;面对别人的批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别人的反馈,都是成长路上最好的养分。
远在古希腊时期,雅典德尔斐神庙前的石碑上就镌刻着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
每个人注定无法直接看到自己的模样,身边人就是自己为人处世的一面镜子。
看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出改变,才能不断精进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1. 反观自己
看过一个小故事:
一个男孩和朋友一起放风筝,可他的风筝每次都比别人飞得低,就生气地把风筝扔到地上。
男孩父亲见状对他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孩子,你要记住,以后无论做什么事,心里都应该有两个问号。
为什么别人不能比我更成功?
为什么自己会输给别人?”
正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懂得向内归因,才能向外成长。
2. 警醒自己
罗翔教授曾说到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非常讨厌同宿舍里睡在自己上铺的同学。
因为他睡觉老是翻来翻去,而且还打呼噜。
他说:“我在脑海中不止一次地想到那些恶毒的计划,当然了,最后没有实施。”
直到后来罗翔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鼾声才是全宿舍最大的。
而这位睡在上铺的兄弟为什么翻来覆去,正是因为自己的鼾声,吵得睡不着觉,又不好意思叫醒罗翔。
《训蒙文》有云:“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在对别人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应该把它做为一面镜子,检视自己。
不忘常在心里警醒自己: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而不自知。
3. 改变自己
心理学家将人的思维分为两种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前者拒绝改变,虽然时刻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却不会从失败中学习,甚至容易将自己定义为失败者;
相反,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热爱挑战,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
曾国藩在考科举第六次落榜时,考卷被当成了反面典型。
主考官说:“此文是文理欠通的典型,文笔尚可,道理没讲通,大家要引以为鉴。”
回家后,曾国藩一头扎进书房里,总结失利的原因,改变自己过去的学习思路,然后针对不足,下苦功夫。
最终,第七次参加科举,曾国藩中了秀才,之后一路高中进士。
改变,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过程中需要向外通过他人,向内不断反思,成为一个可以决定自己未来方向的人。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多检讨自己的得失,少挑剔他人的是非,才能少栽跟头、少走弯路。
有位作家曾说过:
人的目光,从左眼到右眼所及是180度的范围,而生活是一个360度的世界,因此剩下的180度需要别人来指点迷津。
到了一定年纪会发现,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通过别人看清自己,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战胜自己。
相信你所遇见的一切,都只为你而来。
珍惜每一次机缘,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心明眼亮,不枉人间一趟。
作者 | 乐在琦中,钟情文字,表达自己,梳理情感,致敬人生。
图片 | 视觉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