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幅插图展示了TMTS J0526双星系统。(Image credit: Jingchuan Yu, Beijing Planetarium)
()据美国太空网(罗伯特·李):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非凡的双星系统,其中一颗“死星”,即白矮星,以极快的速度围绕其炽热而微小的恒星伴星旋转,以至于它在一个地球日内压缩了近72年。
该系统被命名为TMTS J0526,由清华大学团队使用清华大学马花藤望远镜进行观测()发现,距离地球约2760光年。
TMTS J0526包含一颗富含碳和氧的白矮星,质量约为太阳的74%。它绕着一颗炽热的亚矮星旋转,质量约为我们恒星的三分之一,宽度约为地球的7倍,比气态巨行星木星还小——是迄今为止体积最小的恒星之一。
TMTS J0526的部件大约每20.5分钟完成一次轨道运行。这使它成为这种双星系统的破纪录者,尽管与HM Cancri相比,该系统仍然不太理想,HM can CRI包含两颗白矮星,每5.4分钟完成一次轨道运行。
然而,由于其稀薄的氢大气层,这颗小恒星仍然比它的白矮星伴侣更大、更可见。然而,白矮星能够通过其主要的引力影响使这颗微小的恒星变形为椭球形,因为这两颗恒星快速相互绕转。
此外,TMTS J0526的发现不仅意义重大,因为它的轨道周期非常短,还因为它有助于解释这种微小的亚矮星是如何诞生的。
迷你恒星奇迹
当太阳大小的恒星耗尽其内核中的氢供应时,白矮星就诞生了,它们无法再抵抗自身重力的向内压力。
这导致恒星内核坍塌,因为恒星外层仍在进行核聚变反应,并向外扩散。这个过程首先将恒星转化为红巨星,然后天体冷却后留下被气体和尘埃包裹的白矮星。
由此产生的白矮星受到一种称为简并压力的量子效应的保护,不会进一步坍缩,这种效应防止电子挤压在一起。有了足够的质量,电子的简并压力可以被克服而产生中子星,受到“中子简并压力”的保护,这也可以被足够的质量克服而产生黑洞。由于这个原因,白矮星和中子星通常被称为“退化星”。
太阳在大约50亿年后变成白矮星,从而摧毁包括地球在内的内行星,之后它将孤独地存在——但并非所有白矮星都如此孤立。有些存在于有另一颗恒星的双星系统中。
这些双星结构中的恒星通常共享周围气体的“公共封套”。一种称为“二元群体合成”的理论表明,当一种称为氦闪的热核爆炸在这个共同包层阶段在一颗退化恒星中触发时,共同包层会猛烈喷射,将白矮星的恒星伴星变成一颗质量约为太阳质量45%的亚矮星。
两颗恒星周围的第二个公共包层的喷射可以通过恒星伴星内非退化的富氦核心的点燃来触发。这第二次普通的包层喷射可能会产生一颗质量更小的亚矮星,其质量约为太阳的32%至36%。
随着公共包层的弹出,产生的热子矮星和剩余的白矮星相互环绕,发出引力波。引力波是时空结构中的波纹,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15年首次预测。
这些引力波带走了角动量,这导致白矮星和微小的热亚矮星越来越靠近,越来越快地围绕彼此旋转,并在此过程中发出更强烈的引力波。
这导致产生了一个紧凑的热亚矮星和白矮星双星,轨道周期约为20分钟。
TMTS J0526的极短轨道周期双星系统代表了第一个观测证据,表明通过次级共同包层的喷射形成了一个微小的热子矮星。
该团队的研究成果于今年2月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