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没有了阳光,这个世界将会怎样?阳光拥有着光明、温度和能量,就意味着远离黑暗、寒冷和虚无。阳光是生命形成、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光明、温度和能量的来源。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光,就是太阳在8 分钟以前所发出的。
那么,地球原始之光来自哪里呢?
有关宇宙原始之光即第一束光的来源,美国天文学家比 尔·布莱特(2007)认为,从138亿年前奇点大爆炸开始,宇宙一直处于持续的膨胀和冷却过程之中。当爆炸持续38.4万年后,宇宙空间急剧膨胀到足够大,温度极速冷却到约 3000K,此时中性原子开始出现,第一缕光(电磁波)从遥远而致密的宇宙深处脱颖而出,宇宙终于度过了其漫长的黑暗时期,从此宇宙变得透明起来。
大爆炸后2亿年后也就是136 亿年前,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随着气体云坍缩,恒星开始形成,第一个被我们看见的恒星开始发光。这种光与现在的太阳光相似,主要源于恒星已经发出的光,其次是行星反射恒星的光,进而被行星、地球生命所感受以及被我们人类所感知和看到。
遥远的宇宙深处的原始之光,一般都是恒星自身若干亿年前已经发出的 光,而非现在所发出的光。如阳光就是太阳核的剧烈质能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光、热和能量幅射。阳光到达地球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8 分钟。
恒星发光就是核聚变过程中所产生的光、热和能量幅射。氢弹核聚变与恒星的核聚变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是可控的,而后者是自然形成的和不可 控的。
恒星是宇宙时空耀眼的存在,给寒冷黑暗的太空带来了温暖和光明。银河系就存在至少千亿颗以上的恒星,每一颗恒星的周围都会存在一个星系。地球生命的诞生和演化离不开恒星的光和热。
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HST)观测了迄今为止探测到的最远单颗恒星的光——一颗宇宙形成最初 10 亿年内诞生的大质量恒星。这颗新发现的恒星位于鲸鱼座的南部,与米拉变星位于同一天空附近,距离地球如此之远,以至于它的光需要 129 亿年才能到达地球。
据科学家推测,它的质量至少是太阳质量的50 倍,亮度是太阳的数百万倍。美国宇航局报告称,这颗新发现的名为厄伦德尔的恒星,可与已知的最大质量恒星媲美。
那么,问题来了——恒星又是来自哪里呢?是不是所有恒星发出的光我们都可以看得见呢?
剑桥大学的米歇尔教授指出,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密度足够高,那么恒星自身所具有的强引力场就有可能使光也无法逃逸。任何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还没有跑的太远就会在恒星强大的引力作用下被拽回来。由于它们发出的光不会到达我们这里,我们就看不到这样的恒星,但仍可以探测到它们的引力作用,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黑洞”。这类恒星在宇宙中很可能大量存在。
科学家认为,恒星的形成需要氢气、引力和时间,低质量恒星是由分子云中转密度增加的引力坍缩形成的。但对于大质量恒星的形成过程依然存在较大争论。在奇点大爆炸早期,喷射出来的物质组成星系,不同星系包括无数个类似太阳会发光的恒星。
正如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的猜想,天上的星星(包括恒星)是由充斥在宇宙空间中的弥漫稀薄物质通过万有引力收缩过程而形成的。恒星是通过难以想 象的力量把各种物质聚集在一起,逐渐形成的庞大的旋涡状星云。
<hr>
<hr>参考文献及释义:
1.米拉变星又称刍藁变星,是一种脉动变星。特征是颜色非常红。周期超过 100 天,而且光度变化超过一个 视星等,它们是恒星演化末期的红巨星。
2.米歇尔 1783 年在《伦敦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源自:斯蒂芬·霍金 . 宇宙简史
[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3.覃建雄. 万物起源与未来归宿.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23.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