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明清时期文书制度的完善,应运而生了大量档案。这些文书清晰地记录着明清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外交,宫廷,社会等历史活动,对当下研究明清时期的历史和当今社会文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明清档案是我国现存历史档案中数量最多的。但它们在历史交替,战争掠夺之中遗失损失非常严重,还曾经被当成“废纸”贱卖的历史资料。
在明清两朝交替之时,明朝大量档案被毁,流传下来一小部分多为清初为修《明史》从民间各种收集而来。
宣统帝即位后,醇亲王摄政,他以库内档案无用者为多作为借口奏请焚毁并获得批准。罗振玉发现这批档案对研究明朝灭亡和清朝开国有重要的历史作用,所以恳请张之洞上奏罢焚,最终获批这批档案交由学部图书馆管理。
在鸦片战争后明清档案多被外国侵略者焚毁,当时剩余移出的两百万件档案分别存放于国子监南学和学部大堂后堂。但在民国建立初期,北洋政府并没有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反而将其进行兜售。
1921年,军阀混战,财政入不敷出。教育部无法正常运转,无奈之下,教育部获批将这些明清档案进行售卖。他们将大部分档案分装八千麻袋,计15万斤,以4000银元卖给北京同懋增纸店造纸,为了快速成交,遂先把这批8000麻袋大档转存在彰义门内货栈。这家货栈共五个院落,30间大房,连院内全都堆满了麻袋。后来虽然被罗振玉用重金收回了一部分,但因为个人财力和人力不足,这些档案便在私人卖家手中颠被流离了近七年,而这些档案也因为多次转手导致遗失了近七分之一。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驱逐出宫,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处理溥仪出宫后的事宜。善后委员会于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并下设图书部和文献部,在文献部成立后便立即开始对进行明清档案的整理和收集工作。但张作霖等人对冯玉祥心有不满,对其排挤并将临时政府控制,而后勾结清室对善后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对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脚步逐步加紧,故宫博物馆为谋求文物的安全,将文物(其中档案文物3773箱)南迁至上海法租界。1937年又将全部档案迁至南京,但日寇攻陷上海之后这批档案又被分3批移到巴县、重庆和峨眉大福寺。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国民党政府在撤离大陆时将204箱档案带往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决定将这些失散的档案再次寻回,最终陆续寻回近400万册。1951年5月,故宫博物馆将文献馆改为档案馆,专门用于保管这些明清档案。1955年,档案馆交由国家档案局管理,并改名为第一历史档案馆。
随后在经历了30多年的多次变更后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合并,第一历史档案馆任然交由它管理。至此,明清档案颠沛流离的生活才告一段落,但原本一万麻袋的明清档案,只剩下10%不到,其中90%都遗失寻找不到,而这些遗失的明清档案都是无价之宝,可能花掉上百亿也换不回他们,真是让我们惋惜。
明清档案的“流浪”史也侧面的体现出的一个时代的政治以及经济的发展,一个饱受战乱的朝代以及不完善的文物保护体制都会造成文物的丢失与损坏。在当下,我们的生活和平稳定,同时具备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这些文物将在我们的保护下流传下去。同时这些文物也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我们也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得到永存。
参考资料:《八千麻袋大内档案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