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地球的海洋覆盖率高达70%,人们常常在想,这些海洋构成了地球的表面,是否只是一张空气泡泡包裹着的气泡膜。
但其实不然,地球更像它的名字一样,其本质是一个巨大的岩石金属球体。
2023年美国地质学家杰克·赫尔曼研究发现地球内部的震荡,周期性达到6年,就像一个巨兽在沉睡时醒来呼吸的样子,让人开始怀疑,地球是否也有自己的生命。
这位地质学家发现的现象到底是什么?
地核的周期性。
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构成的,表层的地壳厚度最薄,地幔的厚度就变得更厚,地核最厚也是最坚硬的部分。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镍和铁,所以又叫做“铁核”或者“镍核”,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个部分,其中外地核也是最薄的一层,厚约2900公里左右。
外地核是液态的,主要是因为温度较高,约5500度左右。
在如此高的温度下,物质总处于液态的状态。
而内地核是固态的,主要是因为外地核中液态物质的热能消耗完后,内地核的温度就会降低,温度逐渐降低后,物质就会凝固,所以内地核与外地核之间的交界处大约有2900公里厚。
而内地核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球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地核的转速会逐渐变化,每年大约会加速0.1度。
这种运动并不影响地壳和地幔的物质流动,同时也并不是不可逆向的,内地核的转速可能会减缓甚至倒转。
“地球在呼吸”的这种说法其实也不为过,因为内地核的转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天。
这个时间是比较准确的时间记录器。
但若内地核和地球自转的纬度差异逐渐加大,自转周期也会逐渐延长。
如果不对计时器进行定期校准,最终就会产生可怕的误差,甚至错过预定的航天时间。
并且这种周期性的运动,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大气层的流动,进而影响到气候变化。
目前科学家们仍在探索和研究这种地球内部周期性运动的原因和机制,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块巨大的冰晶,更是一个暗示着未来的预兆。
这种地核的震动可能是地球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是地球内部物质流动的一种表现。
地球是活的吗?
“地球是活的”这一说法并不是自古流传下来的,而是近现代由于科学发展的进步,人们才逐渐开始使用这一个说法。
1890年,著名的环境治理专家贾姆斯·洛夫洛克最首先提出了“盖亚假说”。
盖亚假说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是无机物和有机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机物在地球表面生长繁衍,而无机物则在地球内部提供支持和保护。
地球的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这个假说其实一开始并不被世人所认可,但随着人类对地球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现象不断被观察到,其内在规律也不断被发现,最终终于被人们所认可。
例如地球的气候变化,大气层的形成和稳定,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等,这些现象都符合盖亚假说所描述的。
而盖亚假说的提出,不仅仅改变了人们对于地球的认知,也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地球提供了新思路。
在盖亚假说的框架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人类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五次大灭绝事件,这五次事件的起因并不是人类灭绝,而是地球本体的调整。
第一次大灭绝的原因是海洋缺氧引起的,历史上的海洋大部分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而这些生物的生存过程产生的氧气远超过它们的需要量。
在当时的环境下,沉淀下来的氧气多余的部分没有地方可以去,最终这些氧气逐渐沉淀在海洋中,使得海洋的氧气浓度越来越高。
这些氧气浓度越来越高的海洋直接使大量的生物窒息,导致它们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最终各类海洋生物相继灭绝。
第二次大灭绝的原因则是“寒武纪大爆发”后产生的巨量石灰岩向海洋中排放二氧化碳,使海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直线上升,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最终使大部分生物灭绝。
第三次大灭绝的原因是“二叠纪大灭绝”,二叠纪时期地球上横跨南北极的超级大陆“盘古大陆”使海洋生物无法得到阳光和氧气,导致大体积的二氧化碳随着岩浆活动进入大气中,阻挡阳光和导致氧气浓度下降,最终使75%的物种灭绝。
第四次大灭绝是恐龙的灭绝,最普遍的说法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结果,使得地球表面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第五次大灭绝是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大灭绝”,是如今的地球自我调节的一次表现。
这些自我调节的表现说明了地球本体的“生命”存在的真实程度。
地球是一个活的系统吗?
尽管盖亚假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但仍然存在争议。
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生态系统并不是一个有机体,而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一定是有目的的,而是随机的和偶然的。
这种观点认为,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大气层的形成等现象是自然界中的随机事件,而不是一个有机体的主动行为。
这些事件可能并不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是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不稳定。
因此,地球本身可能不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而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相互作用构成。
然而,盖亚假说仍然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研究的概念,因为它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引发了许多讨论和争论。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有可能掌握宇航技术,或者与其他星球上的生命进行接触。
当人类掌握了宇航技术后,或许将不再受地球本体的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而是可以在其他星球上自由探索和定居。
结语
这或许是一个美好的未来,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地球是一个独特的星球,其生态系统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合生命的存在,其他星球是否也能提供这样的条件还不得而知。
人类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要考虑好地球本身的生态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地球是一个充满奥秘和奇迹的星球,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和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个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