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458|回复: 1

[天下杂谈] 广义物质论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5-18 22: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宇宙物理学、天文学UFO科学研究论文最初发表在我于1992年4月13日出版的UFO科学研究专著《UFO科学论坛》第56~77页,本文于1992年5月11日我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出席的中国UFO研究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讲,并向全体与会代表每人赠送一本《UFO科学论坛》,当时还给北京UFO研究会赠送了约100本《UFO科学论坛》。本文开始构思于19 8 9年4月,初稿写成于1 9 8 9年l1月。此后经过河南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学博士李蕴才教授、河南大学化学化工系物理化学硕士张锁江讲师、我的同学河南大学物理系86级、87级一些高材生的审阅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在此深表感谢。    我认为,本文只是定性地、肤浅地提出了广义物质假说的理论模型,因为我没有机会做定量化实验研究,其中必然会有许多错误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犯错误就不敢提出新的物理学理论。况且,人非圣贤,想一下子发现终极的真理是不可能的,想爱因斯坦当年,他提出相对论假说的时候并没有事实依据,25岁的爱因斯坦幻想自己以光速飞行的情形而得出相对论,爱因斯坦是像伟大的尼古拉.特斯拉(详见我的博文 我的导师尼古拉·特斯拉)一样在大脑中完成了相对论的实验,并且相对论假说在正式提出的时候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科学家能看懂,相对论在发表许多年之后才在天文现象观测时所证实。我认为,对于科学的发展,重要的不仅是致力于收集事实,而且是要提出大胆的、可提供更多信息的、经得住实验和批判检验的假说理论模型(例如相对论和广义物质论),如果假说或理论模型被实验证明为错,就应无情地抛弃,同时提出更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假说或理论模型。假说或理论模型通过这种无数次的循环往复的发展而接近真理。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下的物种起源》第一版公开发行销售,全书502页,售价0.75英镑。面对科学界和宗教界铺天盖地的反对批评,达尔文写信给他的老师塞奇维克教授说:“我对《物种起源》这个新生儿感到无比地欣喜和自豪,二十多年来,为了这本书,我像奴隶一样工作着,假如它是错误的,它怎么能够解释这么多的自然现象呢?当然,如果我真的错了,这个理论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但是真理往往要在战胜无数次挑战之后,才会最终被世人所认可,您说对吗?假如我的理论暂时无法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就让下一代来评判它的对错吧!您永远诚挚的查尔斯.达尔文。”
    卡尔.马克思评论道:“《物种起源》是社会变革理论的自然科学基础。”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称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科学发现之一。
    英国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给达尔文写信说:“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因为一本书而欣喜若狂了,衷心感谢您给了我重新观察世界的崭新视角,我正在磨砺我的爪牙,以备捍卫这部伟大的著作,如果需要的话,我愿意为此接受火刑!”
    物理学家方励之说:一个新的物理学概念的确立,要等到老一辈的物理学家去世之后。
    这篇论文因为超越了我们二十世纪科学家的思维能力而不能发表于地球上的科学杂志,只好发表于我的专著《UFO科学论坛》中。
    内容简介
    这篇宇宙物理学、天文学UFO科学研究论文通过揭示物质的特性——“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透另一种物质”,进而创立了广义物质学说,从而对飞碟表现出来的许多“超科学、超时空”效应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人类认识物质和空间的过程进行回顾,得出结论认为,宇宙中存在的一切客观存在都是由能量构成的;第二部分提出了广义物质学说,对广义物质的特性做了描述,明确地提出了明物质暗物质的概念;第三部分用广义物质学说的观点探讨了当代科学英才们尚未搞清楚并正热衷于研究的场相互作用的本质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对捷克科学家关于特异能的研究的介绍,证明特异能是可以储存和控制的;第五部分用广义物质学说对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超科学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第六部分用广义物质学说预言了人类航天器进行宇宙航行时可能会有的三种超光速的捷径。我创立的广义物质学说在理论上突破了前辈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可超越论,广义物质论为人类宇宙飞船进行超光速宇宙星际飞行奠定了宇宙物理学理论基础,并且对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关于宇宙创生的宇宙大爆炸假说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本文的发表具有划时代的物理学革命意义。

    一、人类对物质和空间认识的回顾
    在本次地球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地球陆地人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不断地加深了对物质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和信心。
    人类历史上地球人对物质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在古希腊,泰勒斯(公元前624~547年)认为万物之源是水;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5 8 5~5 2 5年)认为万物之源是气;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40~4 3 0年)认为宇宙万物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甚至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万物之所以不同就是由于万物本身的原子在数目、形状和排列上有所不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 8 4~3 2 2年)提出了土、气、水、火四元素说,并认为万物主要有干、冷、温、热四种基本性质。在古代中国,左丘明在《左传·国语·郑语》中明确地把金、木、水、土、火、火五行看成是构成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原素,并指出必须是不同的物质原素在一起,方能产生新的物质,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原素,那是产生不出新物质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万物具有阴阳两个对立因素,它们之所以同存于一体,是因为有一种物质实体——“气”充塞着。
    关于物质和能量,地球人类经典物理学认为: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量(惯性质量)的大小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能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只能寓于物质之中,而不能够单独存在,它可以由一个物体转移给另一个物体,或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而其总量守恒,它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无端消失。
    随着地球人类现代化学及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亚里士多德说:“自然是厌恶真空的”。他观察到,当我们想把全部物质从一个空间区域移走时,物质总是倾向于要冲进来并且充满这个空的区域,即物质无处不在。而实际上,在宇宙中物质只是少数的例外,恒星间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或近乎是空的,甚至固体物质内的大部分也是空的,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极小的原子核内。原子论者猜想,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世界过程绝对同一的起点和终点。物质作为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必然是绝对的实体和基质。实体者,“实实在在”的客体之谓也。物质及其性质必须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实体。
  后来,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继承了上述古代原子论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有某些绝对不变属性的质点的集合。质点概念本来是对作整体运动的固体的一种抽象,但它在液体、气体乃至热现象中的应用也获得了成功。对于所有这些能够具有机械运动的物质形态,物理学称之为实物。在当时的自然哲学中.又称之为实体。把物质归结为物体,进而把物质看成实体,这同质量在牛顿力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关。牛顿之所以把质量定义为“物质多少”的量度,就是因为在任何机械运动过程中,乃至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始终如一。质量被理所当然地看成是物质本身所绝对固有的,被看成物质不灭或实体不变原理的具体表现。
  想象一个人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只要持续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木柴,然后好像是装着钢铁,最后好像是装着一个地球……当小板车达到光速时,整个宇宙好像都装在了它上面——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不断地对物体施加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难,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爱因斯坦在说明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量度”。26岁的艾尔伯特.爱因斯坦Elbert Einstein在伯尔尼专利局当三级技术员时,于1905年9月得出这个结论。1906年5月,27岁的二级技术员爱因斯坦说:“质量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殊情况。”而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E = mc 2更使人们看清了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联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能量(如:热核反应),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物质(例如在真空中自发产生的粒子和反粒子)。
    物质除了固态、液态、气态以外,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即电离了的“气体”,它呈现出高度激发的不稳定态。在自然界里,炽热烁烁的火焰、光辉夺目的闪电、以及绚烂壮丽的极光等都是等离子体作用的结果。对于整个宇宙来讲,几乎90%以上的明物质都是以等离子体态存在的,如恒星和行星际空间等都是由等离子体组成的。用人工方法,如核聚变、核裂变、辉光放电及各种放电都可产生等离子体。分子或原子的内部结构主要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电子与核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即电子以不同的能级存在于核场的周围,其势能或动能不大。
    普通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粒子的热运动加剧,使粒子之间发生强烈碰撞,大量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被撞掉,当温度高达百万开到1亿开,所有气体原子全部电离。电离出的自由电子总的负电量与正离子总的正电量相等。这种高度电离的、宏观上呈中性的气体叫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和普通气体性质不同,普通气体由分子构成,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是短程力,仅当分子碰撞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才有明显效果,理论上用分子运动论描述。在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之间的库仑力是长程力,库仑力的作用效果远远超过带电粒子可能发生的局部短程碰撞效果,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运动时,能引起正电荷或负电荷局部集中,产生电场;电荷定向运动引起电流,产生磁场。电场和磁场要影响其他带电粒子的运动,并伴随着极强的热辐射和热传导;等离子体能被磁场约束作回旋运动等。等离子体的这些特性使它区别于普通气体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
    现代天文学的宇宙论认为,现在的宇宙在形成之前、时间t=0时,宇宙的半径R = 0宇宙只是一个点,这就是现代天文学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奇点。这时,宇宙不存在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大约在二百亿年以前的某一时刻,宇宙开始从奇点演化为“原始电光火球”这就是所谓“道生一”的“无中生有”阶段。上苍创世后,时间t=10—6秒时,。温度T=1013K,原始电光火球由光子、轻子、介子构成;t= 10—4秒时,T=1012K,主要的物质是光子、正反μ介子、正负电子、正反中微子。后来,原始电光火球的温度逐渐下降,才产生了实物粒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如质子、中子等,与此同时,宇宙不断膨胀,才产生了宇宙空间。宇宙空间是由能量均匀分布构成的。
广义物质论62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现代物理学中描述了粒子与反粒子的关系:宇宙中任何一种粒子都有对应的反粒子。粒子与反粒子碰撞后,互相湮灭,只留下能量。理论物理学家们想象: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如果像质子、中子、电子那样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反原子;由反原子构成的物质就是反物质。按照这种说法推论,在宇宙的某个地方,一定存在着反物质世界。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立了相对论量子场论以后,物理学家们产生了新的真空概念,认为纯的空间即真空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充实的,它是由不断地进行着自发产生与湮灭的粒子和反粒子组成的,空间是能量比较均匀、连续分布的一种存在方式。
    迄今人们所知道的300多种基本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其它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例如,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20余种。其中,π±介子的寿命大致为2.6×10-8秒,即π±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其它粒子。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π0介子的寿命是0.84×10-16秒,η介子的寿命是3×10-19秒。比起π±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别要短8~11个数量级。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共振态粒子”(如Δ粒子、∑粒子等)。它们的伙伴特别多,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200多种。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致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 10-28秒。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因此说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上。
    20世纪末的物理学弦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的宇宙弦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动。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小提琴弦的一个共振频率对应于一个音阶,而宇宙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质量和能量。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每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约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即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尼古拉.特斯拉的宇宙论:以太是一种统一的未分化的场,这个场包含着时间、空间、能量,物质形态只不过是在以太场里共振过程的结果。时间是物化的可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真实的东西,它产生于以太,取决于物理系统的共振,又复归于以太。特斯拉说电磁波的速度是无限的,实验和计算都做出来了;理论上,任意距离的两点间波和能量的传递也是可能的,机械波和电波能以远远高于真空光速的速度穿透地球。特斯拉相信:“我们将完全没有必要去输送电力。因为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机器将由在宇宙任一点获取的能量来驱动……能量遍布整个空间……”
    通过以上的回顾,我得出结论:空间和物质是能量的存在方式,空间是能量的空间,物质是能量的物质,整个宇宙是能量的宇宙。总而言之,宇宙之中存在的一切客观存在都是能量的。

    二、广义物质学说的理论模型
    几十来,飞碟学家们为了解释各种飞碟效应,相继提出了许多种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四维空间假说,认为飞碟来自四维空间。
    如果存在四维空间,由于我们的三维空间是弯曲的,似乎提供了超越空间的可能。但存在弯曲的三维空间,并不表明一定存在四维空间。
    为了便于理解,我先举一个二维空间的例子。对于在二维空间生活的智慧生物来说,尽管他不能越出二维空间,但由于毕竟存在外部的三维空间,所以在原则上,某些现象可以从第三维的“入口”流进二维空间,使二维人(在二维空间生活的智慧生物)看到通常在二维世界看不到的现象。设想在平面上有一个钟面,它上面的阿拉伯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不论我们在平面上如何挪动或移动它,都无法使之变为逆时针方向排列。如果我们把钟面从平面中取出来,在三维空间里翻一个身,再放进平面里去,钟面上的数字顺序就一下子转变为逆时针排列的了,二维空间的生物可以从这个现象,得到存在外部三维空间的结论。
    三维人可以从下述现象来判断是否存在四维空间。有一只左手手套,无论我们怎样移动、转动它(不能把它内外对翻),都无法把它变为右手用的手套。然而,如果存在四维空间,把左手手套拿到四维空间去翻一个身,再送回三维空间,那么它就可以成为右手手套了。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现象来断定,存在外部的四维空间,因为这只手套就曾去过那儿。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个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存在四维空间,也许,自然界根本就不存在四维空间。四维空间只存在于数学模型中。
    有人说,相对论中不是有四维空间吗?事实上,这两种四维空间是全然不同的。在相对论中,四维空间除了三根空间坐标轴外,还有一根时间轴,它表示,事件不仅发生在空间内,还必然发生在时间内,空间和时间是紧密联系着的两个参量。这是四维时空,而不是上面讨论的四维空间。
    看来,瞬时穿越巨大的空间区域,在目前的科学理论框架中是无法实现的,即使在科学幻想小说里,也只是表达一种愿望而已,作者远没有摸到进入四维空间的门坎,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四维空间。
    《飞碟探索精选》第一卷《波兰上空的UFO》一文记载了外星人这样一句话:“物质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够穿透另一种物质。”由此,我认为深入地了解物质的特性对于我们解释飞碟效应肯定会很有帮助。于是,经过一番认真地思考,我便形成了关于广义物质的不成熟的假说,与科学界的专家和朋友们探讨。
    广义物质论认为:广义物质是能量存在的形式,广义物质分为明物质、暗物质、空间、场广义物质都处于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与旋转之中,广义物质都处于不同频率的电磁振荡之中,广义物质都处于不同音节的交响乐合奏表演之中,宇宙万物都处于不同鼓点的舞蹈大联欢表演之中。广义物质包括宇宙万物。从平面示意图的直观效果看,太虚子与太极子的区别之一是内部运动方式的不同,在平面示意图上表示为旋转运动方向的不同。宇宙包括明物质宇宙与暗物质宇宙和宇宙空间,整个宇宙每分每秒都在上演由太极子和太虚子振动与旋转的交响乐。太极子和太虚子都是由能量构筑的。
    明物质是指实物粒子以及由实物粒子构成的具有惯性和万有引力的空间点阵状物质,是人类通常能够观察或检测到的物质,又称普通物质。明物质的最小构筑单位本原、即最小的明物质粒子称为“太极子”。明物质的量约占宇宙广义物质总量的3% 。明物质具有4种存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明物质的速度极限是真空中的光速。暗物质是指可以独立存在的、惯量近似于零的、不与其它物质发生万有引力作用、并且可以穿透一切明物质的物质,又称特异物质。暗物质的最小构筑单位本原、即最小的暗物质粒子称为“太虚子”。暗物质的量约占宇宙广义物质总量的27% 。明物质和暗物质通称为物质。物质虽然也是能量的存在方式,但它不能独立存在。空间即真空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充实的,它是由不断地进行着自发产生与湮灭的粒子和反粒子组成的,空间是能量比较均匀、连续分布的一种存在方式。空间的量约占宇宙广义物质总量的70% 。
广义物质论0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广义物质论203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广义物质论131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广义物质论936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广义物质论321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明物质宇宙的最小组成单位:太极子
    在整个宇宙中,广义物质有且只有四种基本存在方式:空间、场、明物质和暗物质,它们通称为广义物质,广义物质都是由能量形成的,广义物质的本质是能量,物质就是能量存在的形式。其中空间是场和明物质、暗物质的载体,场是明物质、暗物质的延伸。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物质和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无端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的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的一个物体;物质可以转换为能量;能量也可以转换为物质,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这个封闭系统内的广义物质与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广义物质与能量转换守恒定律,或称为广义物质与能量不灭定律

广义物质论626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广义物质论999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广义物质论536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暗物质宇宙的最小组成单位:太虚子
    暗物质分为准暗物质、永暗物质和软暗物质。暗物质的最小构筑单位本原、即最小的暗物质粒子称为“太虚子”。从平面示意图的直观效果看,太虚子与太极子的区别之一是内部运动方式的不同,在平面示意图上表示为旋转运动方向的不同。宇宙包括明物质宇宙与暗物质宇宙和宇宙空间,每分每秒都在上演由太极子和太虚子振动与旋转的交响乐。准暗物质又称准特异物质,是指象中微子、光子、万有引力子、中间玻色子和色胶子那样的惯量近似于零且具有穿透性的微观粒子,它们具有明物质、暗物质二象性,即准暗物质既具有明物质的一些性质,又具有暗物质的一些性质,简称明暗二象性永暗物质又叫永久性暗物质、硬暗物质,是标准的暗物质,它们只有在极端特殊的条件下才能转化为明物质,这时,太虚子转化为太极子。软暗物质又叫做暂时性暗物质,是指某些明物质或大量准暗物质在某种特异能的作用下,暂时转化而成的透明的可逆暗物质,这种透明的软暗物质一旦不受特异能的作用,就会立即“凭记忆”反弹性地还原为与原来一样的明物质或准暗物质。软暗物质具有记忆性和不稳定的可逆性。准暗物质的速度与光速相同,软暗物质和永暗物质的运动没有速度的上限。佛教所说的人的灵魂或道教所说的人的元神属于软暗物质。广义物质的特性——“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透另一种物质”,当一种广义物质转化为软暗物质或空间、场、准暗物质的时候,就可以穿透明物质而不与明物质发生碰撞。软暗物质不存在地球万有引力、自身惯性力、曲线运动离心力的作用。当明物质的太极子转化为太虚子的时候,明物质就在瞬时变为软暗物质或空间、场、准暗物质,于是实现穿透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1.暗物质与明物质可以互相穿透而不发生碰撞或摩擦。一种物质穿越另一种物质前后双方的一切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永暗物质与永暗物质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而不能互相穿透。
2.与由实物粒子组成的在分子之间、原子之间、原子核之间有巨大空隙的普通物质不同,暗物质是均一稳定的能量体,暗物质内部没有空隙。暗物质能够穿透亮物质是由于亮物质内部有巨大的空隙。任何物质都不能穿透黑洞或中子星、白矮星上的超密物质,因其内部空隙太狭小。
3.暗物质内部由于能量高速对流而产生的强烈的胶合作用,叫做“能流相互作用”。因暗物质内部的能流相互作用太强,暗物质与外界只发生很少量的准暗物质的交换,所以只能产生很微弱的力。明物质的温度是明物质内部大量实物粒子进行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因暗物质内部不存在热运动,所以暗物质没有温度的概念,不与其它物体发生热的交换。
4.由于暗物质不断向外辐射特定的准暗物质,所以它可以被特殊的仪器所感知。永暗物质不反射可见光,但作为客观实在,它可以被具有某种特异视力的人或动物所感知,也可以通过某种处理,使特定的人和仪器所感知。软暗物质反射电磁波,可以被人和普通仪器所感知,但也可以通过某种处理,使它们不反射任何电磁波。
5.软暗物质的速度可以由智慧生物的意念来控制,软暗物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在瞬间随意改变。由于软暗物质惯量极小,任给一个力都可以获得巨大的加速度或负的加速度,而且明物质也不成为运动的障碍,这样,软暗物质从一处向另一处的移动速度可以变得极快,瞬间即可抵达。
6.光作为暗物质,分为自由光、流体光、固体光三种,其中自由光为准暗物质,流体光和固体光为软暗物质。自由光是指一发而不可收的高速光子。流体光指可以象液体一样流动的光。固体光是指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光子云。流体光和固体光都是高密度的、有内聚力且不易扩散的可控光,光子之间因特异能的作用而产生强烈的胶合作用,所以聚而不散。
7、时间是反映物体机械运动的物理量,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在一个封闭的明物质系统内,如果将其中的明物质物体的机械能转移、吸走、抽干,使这个明物质系统内的明物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缓慢运动状态,那么,这个封闭的明物质系统就处于时间暂停或时间暂缓的有空无时(有空间没时间)的超时空状态,这就是广义物质论所说的明物质系统的时间停止现象。一个封闭的明物质系统处于时间暂停或者时间暂缓状态时,周围的其它明物质系统或者软暗物质系统依然正常,不受影响。在北京城“1626.5.30”惊天离奇怪异大灾难事件(北京王恭厂大灾难385周年祭)、奇特的“大风吹人”事件、河南开封龙形飞碟及天降UFO残片事件中,都明显表现出了时间暂停或时间暂缓现象,就如同美国故事电影时光骇客(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yMzcwMzI=.html  )中的情形一样。
    实物粒子的惯性是由于能量高度密集以致影响它与空间进行某种准暗物质的交换而产生的保持相对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自旋运动状态的性质。能量均匀的空间和场没有惯性。对于软暗物质,由于原来原子核中的物质被均匀地分散于原子内部的巨大空隙之中,软暗物质的惯性的惯性常数就变得极小。由于原子的体积大约是原子核体积的1014倍,所以在所含能量相等的条件下,软暗物质的惯量m’软暗物质只有普通物质的惯量m’明物质的10 –14倍,即:m’软暗物质= 10—14 m’明物质,以致我们可以认为软暗物质的惯性可以忽略不计。此外,由于普通物质具有速度V时也阻碍它与空间的能量交换,所以普通物质的惯性还与其旋转线速度v旋和角速度ω、半径r有关,其惯量m’的大小为:
                   ▁▁▁     ▁▁▁▁▁
    m’=m0’÷( √1-v2/c2× √1-v旋2/c2 )
                       ▁▁▁   ▁▁▁▁
       = m0’c2 ÷( √c2-v2×√c2-ω2r2 )
   其中m。’为普通物质的静态惯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
   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v来表示,测量一个旋转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用“角动量L”。对于一个绕定点转动的物体而言,它的角动量L等于质量m乘以速度v,再乘以该物体与定点的距离。广义物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一个转动物体的旋转速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动量就不会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当他在旋转过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来的时候(质心与定点的距离变小),他的旋转速度就会加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不变。这一定律在地球自转速度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转动物体的转动惯量J和角速度ω的乘积叫做它的角动量L。角动量是一种特殊的动量,它的大小取决于转动的速率和转动物体的质量分布。L=r×p,其中,r表示质点到旋转中心(轴心)的距离(可以理解为半径),L表示角动量,p 表示动量。
    观察周围运动着的物体,我们看到它们中的大多数,例如跳动的皮球、飞行的子弹、走动的时钟、运转的机器,都会停下来。看来宇宙间运动的总量似乎在减少。整个宇宙是不是也像一架机器那样,总有一天会停下来呢?但是,千百年来对天体运动的观测,并没有发现宇宙运动有减少的迹象。生活在16、17世纪的许多哲学家认为,宇宙间运动的总量是不会减少的,只要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物理量来量度运动,就会看到运动的总量是守恒的。1687年,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指出:某一方向的运动的总和减去相反方向的运动的总和所得的运动量,不因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还指出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共同重心的运动状态,不因这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改变,总是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广义物质的动量的总和不可改变。这就是广义物质动量守恒定律:p=mv;无论那一种形式的碰撞,碰撞前后两个物体mv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动量p是矢量,动量p等于质点的质量m与其速度v的乘积(mv)。质点组的动量为组内各质点动量的矢量和。物体的机械运动都不是孤立地发生的,它与周围物体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为运动物体与周围物体间发生着机械运动的传递(或转移)过程,动量正是从机械运动传递这个角度量度机械运动的物理量,这种传递是等量地进行的,物体2把多少机械运动(动量)传递给物体1,物体2将失去等量的动量,传递的结果是两者的总动量保持不变。与实物一样,电磁场也具有动量。例如光子的动量为p=h/(2π)k,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k为波失,其大小为k=(2π)/λ (λ 为波长),方向沿波传播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为千克·米/秒(kg·m/s)。在自然界中,大到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小到如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都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转动惯量J和质量m一样,是回转物体保持其匀速圆周运动或静止的特性大小的量。转动惯量定理:M=Jβ;其中M是扭转力矩;J是转动惯量;β是角加速度。
    线动动能E=(1/2)mv2的实际物理意义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选定一个参考系)运动的实际能量。
将线速度v=wr代入上式 (w是角速度,r是半径),得到转动能量E=(1/2)Jw2  ;其中J=mr2是转动惯量,分析实际情况中的作用相当于牛顿运动平动分析中的质量的作用,都是一般不轻易变的量。
    势能P的实际意义则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运动的可能转化为运动的实际能量的大小。
    光在真空中速度有限是因为光子在运动过程中要与空间进行能量交换而影响到它的速度。当光速在纯空间即真空中达到2.99792458×108m/s时,能量交换的速度达到最大值,以至于光子的速度不能再增大。
    宇宙创生理论新说——对宇宙大爆炸旧学说的修正
                                 
    广义物质论的明物质宇宙创始论认为,在我们现在的明物质宇宙在形成之前、明物质宇宙的时间t=0时,这时在创世前的宇宙中没有明物质,只有永暗物质和空间,不存在时间的概念,宇宙空间是由能量均匀分布构成的。大约在137亿年以前的某一时刻,宇宙中的永暗物质星云收缩成的永暗物质超级大黑洞开始发生质变,演化为准暗物质“原始电光火球”,这就是明物质宇宙“道生一”的“暗中生明”阶段。然后准暗物质“原始电光火球”开始明物质宇宙的演化……。时间t=10—6秒时,温度T=1013K,原始电光火球由光子、轻子、介子构成;t= 10—4秒时,T=1012K,主要的物质是光子、正反μ介子、正负电子、正反中微子。后来,原始电光火球的温度逐渐下降,才产生了实物粒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如质子、中子等,与此同时,明物质宇宙不断膨胀,在原始电光火球中既存在质子、中子、电子,也存在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原始电光火球中的质子、中子、电子可以相结合形成明物质原子,而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相结合之后又返回来变成了永暗物质,这就是为什么宇宙之中只存在明物质,而不存在明物质的反物质的原因,因为在宇宙创生的时候压根就没有产生出反物质,哪里还会有反物质世界呢?
    广义物质论中没有反物质的概念,这是由于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相结合后就会产生永暗物质而不产生反原子,因此,广义物质论认为,地球人类理论物理学家们所幻想的反元素周期表和反物质在宇宙中是不存在的,寻找反物质的一切努力都将以失望而告终。如果反物质世界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它只有不与明物质会合才能存在,而不与明物质会合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反物质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当然宇宙中也就不存在反物质生物。试想,如果一个明物质生物爱上一个反物质生物,他们见面之后想亲热一下,就在他们接吻的瞬间,他们相互反应湮灭变成了能量,这种事例可能发生吗?具有最高智慧的上苍造物主能够这样设计吗?显然不可能。综上所述,我们现在观测到的明物质宇宙是由原本就存在的永暗物质宇宙所创生的,现在的明物质宇宙绝对不是凭空产生的。
    二十世纪地球人类天文学的宇宙大爆炸假说认为:我们的宇宙是从一个点(这就是广义相对论的奇点。这时,不存在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无中生有地创世纪凭空创造出了我们的宇宙。这种假说现在已经被我们的科学界所接受,并且已经被写入人类天文学的教材。显然这种已经被世人和科学界公认的宇宙大爆炸假说完全是唯心主义的学说,地球人类现代天文学的宇宙大爆炸假说违反了物质能量转换守恒定律,虽然宇宙大爆炸假说是科学的,但是它却是极端错误的就如同伟大的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  的一句名言:“科学经常是错的”。
    广义物质能量转换守恒定律是这样描述的: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广义物质和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无端消失,一种广义物质可以转换为另外一种广义物质,广义物质也可以转换为能量,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能量也可以转换为广义物质,无论发生何种转换,这个封闭系统内的能量与广义物质的量的总和保持不变。广义物质能量转换守恒定律、广义物质的动量守恒定律、广义物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客观规律。
  我们现在所观测到的明物质宇宙在其创生的瞬间就是能量转化为物质的过程。在真空中自发产生与湮灭的粒子和反粒子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为物质、物质又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反质子、反中子、反电子分别与质子、中子、电子碰撞后,互相湮灭,这时物质变成能量。在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流星表面发光发热,这时一部分物质转变为光能;在原子核裂变的时候、在热核聚变的时候物质转化为能量。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换符合爱因斯坦26岁时发表在狭义相对论中的质能公式:E=mc2 (这里的E代表物体的能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c代表光的速度,即每秒30万公里。)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公式,正确地解释了各种原子核反应:就拿氦4来说,它的原子核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质量就等于2个质子和2个中子质量之和。实际上,这样的算术并不成立,氦核的质量比2个质子、2个中子质量之和少了0.0302原子质量单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2个氘[dao]核(每个氘核都含有1个质子、1个中子)聚合成1个氦4原子核时,释放出大量的原子能。生成1克氦4原子时,大约放出2700000000000焦耳的原子能。正因为这样,氦4原子核的质量减少了。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在2个氘原子核聚合成1个氦4原子核时,似乎质量并不守恒,也就是氦4原子核的质量并不等于2个氘核质量之和。然而,用质能关系公式计算,氦4原子核失去的质量,恰巧等于因反应时释放出原子能而减少的质量!
    道,或者虚,或者无极,或者无物,或者零,就是宇宙创生前的奇点。这时,宇宙之中什么也没有,没有物质,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人类,也没有神、没有上帝、没有基督、没有安拉、没有佛、没有元始天尊。在宇宙大爆炸的一瞬间,产生了物质,这就是零生一,或者无极道生混沌。物质转化为广义物质——狭义物质(普通明物质和暗物质)、包含场物质的空间,这就是一生二,或者太极生两仪。物质的运动与空间的扩张产生时间,这就是二生三,或者两仪生三才。然后诞生了化学元素,形成了亿万星系、大千世界、世界万物,这就是三生万物
    正如同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所述的至理经典名言:“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宇宙的诞生从大爆炸前的“合”变为大爆炸之后的“分”,也必将演化轮回,从现在的“分”,轮回到大爆炸前的“合”。至于为什么宗教会在轮回里加上善恶. 这都是善意的谎言.
  这世上没有什么神或者佛,只有人。而这人,会成为未来的神。死后我们也会散开又变成有机物和水,这就是轮回。所以的宗教之始都是从科学开始的。为了共存和平,才开启了宗教,添加了善意的谎言,说人死后去的另一个世界有地狱和天堂。其实死后一切重新开始,随即轮回,元素重组、重生。人类为了共存和平,遵循宗教所定义的善恶。
    一切都是幻想或者观测出来的,人类能做的是永恒地活下去、幻想下去、探索发现下去,直到地老天荒。通过灵魂体去想,即使不用望远镜,不用显微镜,也能看到东西,智慧比宇宙还大。在渺小的的人脑中,人脑智慧里装有宇宙。
    假设神从时间零点开始出现,当然我们还是不明白神是怎么出现的,因为我们总是认为在时间零点以前,肯定是一无所有的,连灵界也不存在,如此我们的理性才能理解时间零点,假如在时间零点以前就有神的话,那么时间零点的假设就是矛盾的。时间零点表明它是真正的最初。所以我很奇怪,神是怎么从时间零点时冒出来的???我认为,人类进入文明阶段之后,出于克服对大自然恐惧的需要或者控制他人精神的需要,凭空捏造了杜撰出了各式各样符合自己心理需要的神,并通过统治阶层予以人格化、固定化、标准化。
    经典物理学一直认为,时间是个矢量,昨天,今天,明天是循序渐进而不闭合的,至少我们的经验表明是这样的。所以只要时间不闭合,时间必定有个真正的开始,至于有没有结束,我们不得而知。可见,时间没有结束我们是可以理解的,由于我们知道历史不可能重复,所以我们认定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子曰:“逝者如斯夫。”
    物质有运动,有各种变化,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却不随时间而变化,可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物质的本性并不变化,有永恒性。这样的话,每一刻都是开始,也可以是结束。现在既是开始,又是结束。而时间是连续的,我们不会有停顿的感觉,比如时间是不可数的,现在并不意味着一秒的时间,而是时刻。时刻就像一条线上的一个点,是真正的现在。过去和将来并不真实地存在,但我们可以用记忆知道昨天,可以用经验预料将来。我们相信过去和将来是存在过的和将会存在的,并不虚无。至于为什么我们知道未来不可测,是因为时间还是表现出了矢量的性质。过去必定早于现在,现在必定早于将来,宇宙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运动着,而且宇宙有这个特性既总不重复它曾经出现的场面。所以生命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每一刻都经历着开始和结束,而总得说来,生命就是一段历史。凭经验来说,我们是不可能自有永有的。当然如果宇宙可以轮回的话,可以自生自灭,自灭自生。那就可以认为宇宙是自有永有的。而且这样的话,也没必要上帝了。因为宇宙都不需要上帝而自有永有了,那上帝干什么呢?所以上帝也不神奇了。而上帝不神奇的话,上帝就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上帝了。
    三、场力的本质——统一场论
    广义物质论认为,宇宙间各种场力的作用都根源于物质之间通过场而进行的准特异物质的交换。从外界获得准暗物质可以产生引力,向外界发射准暗物质则产生斥力。场力的平衡就是物体之间准暗物质交换的平衡。
    于是我们就可以来解释场力的本质:万有引力相互作用是由于普通物质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场交换万有引力子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由于万有引力子只有一种,所以这种作用是引力相互作用。库仑力是由于正电荷向外发射正电场辐射子,同时吸收负电场辐射子,而正电场辐射子与负电场辐射子质量相同,性质相反,于是同种电荷之间形成库仑斥力,异种电荷之间则产生库仑引力。磁极间力是由于N磁荷向外发射N磁射线子,同时吸收S磁射线子,S磁荷向外发射S磁射线子,同时吸收N磁射线子,而N磁射线粒子与S磁射线粒子能量相等,性质相反,于是相同磁极之间形成磁斥力,异种磁极之间则产生磁引力。由于万有引力子、正电场辐射子、负电场辐射子、N磁射线子和S磁射线子都是稳定的、寿命很长的准特异物质,所以万有引力、库仑力、磁极间力的力程都是无限远的。
    弱相互作用是由于重子、介子、轻子之间相互交换多种中间玻色子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由于中间玻色子的寿命极短,以致于弱相互作用的作用程小于10—17米。强相互作用是由于重子之间相互交换多种色胶子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由于色胶子单独存在的时间极短,所以强相互作用的作用程极短,不超过3×10—15米。
                          R           R
                    ·    ?    ·    ?    ·
                    A           B1          B2
    如上图,设物体A的总辐射量为E,物体B的半径为r,A到B1点和B2点的距离分别为R和2R,辐射最远距离为R’。由于在作用程内任一同心球面所拥有的辐射量相同,所以单位厚度的球层所拥有的辐射量为E×l /R’。则当物体B处于B1的位置时接收到物体A的辐射量为:         
E B1=E×(2r/R’)×(4/3)×πr3 ÷[ (4/3) π(R+r)3 - (4/3) π(R-r)3  ]
    =Er3 /R’/(3R2+r2)
注:E×(2r/R’)为物体B所在的球环所获得的辐射量,(4/3)×πr3 ÷[ (4/3) π(R+r)3 - (4/3) π(R-r)3  ]为物体B与它所在的球环的体积比。
    当物体B处于B2的位置时接到物体A的辐射量为:
E B2=E×(2r/R’)×(4/3)×πr3 ÷[ (4/3) π(2R+r)3 - (4/3) π(2R-r)3  ]
     =Er3 /R’/(12R2+r2)
    当R》r时,可以认为,E B1= Er3 /R’/3R2 ;E B2= Er3 /R’/12R2 ;于是有E B1 = 4 E B2 。
   又因为场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辐射量的大小成正比,所以普通物质之间场力的大小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当距离一定时,物体吸收或放出场辐射的多少是由场的强度和性质决定的,所以普通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普通物质的体积无关,而与两物体本身决定场强的物理量的乘积成正比。由于不同场的性质不同,求不同的相互作用力时还要乘以不同的场力常数。
    可见,普通物质通过简单的场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大小符合以下规律:普通物质之间场力的大小与它们各自决定场强的物理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场心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另外还与场的性质有关。数学表达式为:F=k×A1×A2r 2 其中k是与场的性质有关的场力常数;A1、A2是普通物质内决定场强大小的物理量,它们与所交换的准特异物质所含的能量以及交换的速度有关。r为两场中心之间的距离。
    对于万有引力,有F = G×m1×m2/r2 。其中m1、m2是两物体决定万有引力场强大小的物理量——万有引力质量;万有引力常数G = 6.672 ×10—11 N?m2?kg—2;r为两物体质心之间的距离。
   对于库仑力,有F = k ×q1×q2/r2 。其中q1、q2是两电荷决定静电场强大小的物理量——电量;库仑力常数k = 9.00 ×109 N?m2?C—2  ;r为两物体各自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对于磁极间力,F = qm?qm’/4π?μ0 ?r2;其中qm、qm’是两磁极决定磁场强度大小的物理量——磁荷量;磁力常数1/4π?μ0 = 6.3326×104 N?m2?Wb—2 ;r指两磁极磁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23: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特异能的人工控制    软暗物质的形成是与某种特异能有关的,而这种特异能是可以收集和贮存的,甚至通过某种技术,可以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这种特异能。在这方面,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学家们已经领先于世界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特异能”这个名字是捷克科学家对人体的未知能的命名。在原苏联,科学家们把这种能称为“生物等离子体能”。事实上,这种能很早就被人类所发现,只是未加以研究和应用罢了。例如,古代中国人认为人体可以产生一种不寻常的能,称之为“生机能”,并认为宇宙中也渗透着“生机能”,而且人通过它同宇宙联系起来。在印度,印度教徒是把这种能当作“生命能”来谈的。现代的瑜伽就是建立在这个概念之上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拉赛尔苏斯认为,这种超自然能是‘从一个人发向另一个人的,并且能够远距离发送,他的观点是:它可以净化身体,既可使身体健康,也可使身体中毒。十七世纪欧洲佛兰德的医生和化学家范·黑尔蒙特认为,这种超自然力使一个人有可能遥控其他的人。德国近代化学家赖兴巴赫男爵写道:倭丁能可以聚集,因而物质可以充上这种能。
    在捷克有个叫罗伯特·帕夫利塔的人,他是一家大纺织厂主管产品设计的经理。这个冷静而实干的经理从本世纪三十代起就开始私下研究特异能发生器。到六十年代,他已经可以用紫铜、铁、黄金、钢、黄铜、各种合金以及木材等不同的材料经过认真地相互调整而制成用于不同目的的特异能发生器。除了可以聚集生物体特异能的发生器,他还制成了可以积聚“宇宙能”或“环境能”的发生器。
    科学家们用帕夫利塔研究的仪器进行试验。在一只玻璃和金属做的密封盒子里有一根垂直的金属轴,被一个装在下面的马达带动。在轴上有一个松动的狭长铜片,随轴同时转动。整个仪器看起来象个旋转的“T”字。此外,盒子角上还有一个小小的金属物体,人们看不到它与其它东西有联系。科学家们对铜片的旋转进行了光电测量。
    帕夫利塔站在离仪器约两米远的地方,他精神高度集中并紧紧地盯着这台仪器,尽管轴仍在转动,但铜片突然停住不转了,好象有一种什么力量挡住了它(实验之前人们就对仪器隔磁了)。然后,它缓慢地、非常慢地又转动起来了,但却是朝与轴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好象在封闭的盒子里有一种看不见的力在撞击着铜片,使它朝着与轴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如果该实验在水中做,同样会有以上现象。
    这个实验证明了所谓的生机能或特异能是可以随意控制和操纵的。帕夫利塔声称,他用一种能进行工作,而且能够象人们控制电一样控制它。孤零零地放在盒子角落里的物体就是一台特异能发生器,好象这种发生器吸收并积蓄了帕夫利塔通过凝视而集中的生物能。
    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和柯尼希格来茨大学的专家委员会认为:“我们的研究排除了各种可能想到的已知物理推动力,甚至热。”“这既不可能是热,也不可能是气流。这种能的辐射可以穿透玻璃、水、木头,硬纸板和任何金属,甚至是铁,而且它的力量并不因此有丝毫的减弱。除此之外,好象有人的精神在控制这种能。”许多科学院院士强调:“我们必须继续研究这种能!”
    帕夫利塔的特异能发生器还能做许多实验,如促进植物生长、净化纺织厂的染色污水等等,甚至可以使水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使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氧原子结合得不那么紧密。
    通过以上捷克科学家对特异能的收集和应用的研究可以设想,终有一天人类可以把使普通物质转化为软暗物质的某种特异能收集起来,或可以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特异能,并由计算机控制或置入人体之中的芯片进行控制和使用。而飞碟学研究表明,某些飞碟显然已经拥有这种能力和技术了。
广义物质论528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广义物质论145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广义物质论697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广义物质论734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广义物质论18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广义物质论135 / 作者:萝莉Small_Lo / 帖子ID:12846

   五、广义物质论对某些现象的解释
    本世纪三十年代,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星系团的质量进行了测量。一种是光度方法,即测量星系的光度。由于星系的光度与其质量有一定的关系,从光度测量就可以推知相应星系的质量。然后再把各星系的质量加和起来就得到整个星系团的质量。另一种方法是基于动力学,即测量各个星系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由于星系的平均相对速度是整个体系的质量决定的,因而由运动速度就可以推知星系团的总质量。
    兹威基发现,用这两种方法得出的质量差别极大。例如,对于后发星系团,动力学质量要比光度质量大400倍!这个结果只能解释为:后发星系团的主要质量并不是由可视的星系贡献的,而是由其中大量不可视物质的质量贡献的。用光度方法测出的质量只包含发光区的质量,不包括存在于不发光区的物质质量。因此,只要在不发光区含有大量的质量,光度质量就会比动力学质量小得多。至于这些质量到底是由什么物质贡献的,在兹威基时代,是全然不知的。所以他称这些质量为“下落不明的质量”,或者“短缺的质量”。
    兹威基的大胆推测,长期没有得到公认。直到七十年代,相当有影响的舆论仍认为星系是宇宙中的主要成份,“下落不明的质量”根本不存在,质量并没有“短缺”,光度质量和动力学质量的差别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1980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中“短缺质量”一条是这样写的:“这个问题(指两种质量的差别)迄今还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
    按照广义物质论的观点,宇宙中的大量暗物质显然是永暗物质。由于普通物质和暗物质都是能量高度密集的存在方式,它们相互之间必然会相互交换能量而产生力的作用,尽管这种力比万有引力还要微弱,但是由于宇宙中的暗物质比普通物质要多得多,于是就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1986年12月28日下午,特异功能者张宝胜在北京师范学院众目睽睽之下,,表演了突破空间障碍的本领。只见张宝胜把药瓶拿在手里,手腕轻轻一抖,一片药丸竟从里面掉了出来。他连续抖了几下手腕,药瓶里竟然掉出十四片药丸来。表演后,大家立即对这个药瓶进行了检查,发现瓶盖仍然密封完好,瓶壁没有损伤,上面的蜡封丝毫未动,主持人将药瓶启封后一数,不多不少,瓶中一百粒的药片只剩下了八十六片。在场的人目瞪口呆,个个叹为观止。
    为了直观地证明“物体突破空间障碍”现象的真实性,北京某研究所对张宝胜的表演全过程进行了特殊拍摄。实验为保证试样的唯一性和不可逆性,选用了一种特制的瓶子(一旦破损,无法复原),并且把所有的药片都做了特殊的记号。表演时,用高速连续摄影机拍摄了整个过程。研究者们发现,在拍摄的影片中仅记录了药片在瓶子及离开瓶壁的两个独立的情况,而无法拍摄药瓶穿越瓶壁的连续过程。
    广义物质论对此现象的解释是,特异功能者使某些药片在穿越瓶壁时变为软暗物质,由于特异功能者的控制能力较差,使得药片穿壁的速度极快,几乎不需要时间,故无法拍摄到“慢镜头”。如果特异功能者发功是持久的、稳定的而不是脉冲式的,他就可以使药片缓慢地穿过瓶壁,这样才能拍摄到连续的照片。
    在《华夏神功》一书第48页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严新对一个20多岁的据说有神经病的青年说:“你照我说的做,把眼睛半睁半闭,进一步闭上眼睛,深呼吸……一会儿你就想着你的手上来药物,你就扔它,扔它,尽量地扔!”结果,那位青年手上立刻就来了两颗药丸。根据广义物质论,那位青年手中的药丸并非无中生有,而是他的意念作用把远处的药片转化为软暗物质,转移到他手上,当意念能不发生作用时,即他停止发功时,药片又由软暗物质立即转变为普通物质。
    《飞碟探索精选》第一卷32页有这样的描述:一架飞碟“射出一束强光,把他全身照亮。他看到周围的一些小石头、土块、树叶在一种引力的作用下纷纷起舞,看来某种能量正在那里发生作用。此时他有一种万箭穿身之感,不一会儿就轻飘飘地腾空而起,顺着光柱升向空中。他看着脚下的湖面和快速掠过的树影,一种异样的感觉控制着他的身心。飞到飞碟的舱口处时,舱门骤然打开,飞碟人把卡斯蒂略轻轻地放入座舱内”。
     按照广义物质学说,这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强光是一束软暗物质的固体光,在此光笼罩之下的一切都变成了软暗物质。于是一些小石头、土块、树叶就会由于变成软暗物质失重而起舞。卡斯蒂略本人也因失重腾空而起,并在飞碟人的控制之下飞到飞碟舱口处。万箭穿身之感是他由普通物质转化为软暗物质时的感觉。由于他太紧张,才有此感觉。一般来说,如果精神放松,人由普通物质转变为软暗物质时应伴随有一种快感。
    在《飞碟探索》1986年第1期《UFO的光》中有这样的一些描述:“那光穿过屋面和木板墙,照得屋里一片橙色。这时的木屋简直成了玻璃房。他俩通过木板可以看到屋里的所有东西,连办公桌里的文件报表都能看到!”“大约过了一刻钟光景,那物体前部亮了起来,随即淌出两股光来。这光象刚出炉的钢水一样柔软,它一边下垂延伸,一边形成象梯子那样的阶梯状,最后触到山坡上。”“奇怪的是,那光象渔竿那样一节一节地伸出,总共约十多节,节与节之间界线分明,有棱有角,就象一段段内部发着光的玻璃管一样,煞是好看。然而,转瞬间那光束又一节节地收缩,最后象关灯似地一下子熄灭了。”“那两道光就象巨大的锤子,击在水面上发出轰隆的声音,激起汹涌大浪。两道光此起彼落,十分协调,仿佛有人在操纵似的。”
    按照广义物质学说,第一种光把它笼罩下的木屋变为软暗物质,所以就可以看到屋里的一切了。这表明固体光具有透视作用。第二种光是可控流体光。第三种光和第四种光都是受控固体光。第四种光使它所笼罩的海水在周围海水的压迫下而上涨,于是形成巨浪。轰隆的声音是海水合围时的撞击声,不是光与水的撞击声。
    应用广义物质学说,我们不难解释飞碟拐直角弯,即刻停住或起飞,在原地突然“消失”等等以前没法解释的现象,可以认为飞碟表现出的这些物理现象是由特异能控制的结果。但是,并非所有的飞碟效应都能得到解释。这是因为目前 广义物质论还不够成熟,有待发展、完善和证实,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种理论与外星高科技相比还相差甚远。况且为数众多的飞碟并非来自同一个星球,而是分别来自许多文明发展程度不同的星球,所以制造飞碟的原理也并不相同。我们决不能指望仅仅使用某一种理论来揭开全部飞碟之谜。要揭开全部飞碟之谜,还要靠全世界飞碟研究者们的共同的持久不懈的努力。

    广义物质论对“1908.6.30”通古斯大爆炸的解释
    1908年6月30日早上7:17分,位置在北纬60度53分09秒、东经101度53分40秒,在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森林的靠近通古斯河附近(今属俄罗斯联邦埃文基自治区),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天空出现了强烈的白光,气温瞬间灼热烤人,爆炸中心区草木烧焦,七十公里外的人也被严重灼伤,还有人被巨大的声响震聋了耳朵。不仅附近居民惊恐万状,而且还涉及到其它国家。英国伦敦的许多电灯骤然熄灭,一片黑暗;欧洲许多国家的人们在夜空中看到了白昼般的闪光;甚至远在在洋彼岸的美国,人们也感觉到大地在抖动……。其破坏力后来估计相当于1000颗原子弹或者1500-2000万吨TNT炸药,并且让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6千万棵树由树根至树梢全部被碳化
   “1908.6.30”通古斯大爆炸是由于美国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的死光实验造成的。根据其树木的炭化程度及土地的磁化,可发现这并不是一般的线形闪电所造成,而更像球形闪电所释放的巨大能量。在此爆炸发生前期的夜晚,莫斯科等城市上空均出现极亮的闪电,那很可能就是特斯拉在进行远距离无线能量传输试验。并经过精准的运算后(误差不超过一度),准确将强大的交流电集中于通古斯这个杳无人烟之地。1901年开始,特斯拉主持了一个命名为“沃登克里弗计划”(Wardendyffe Project),在美国长岛(Long Island)建设了一座足可输出100万匹“交流电流”的“特斯拉线圈”。 沃登克里弗巨塔的出现干扰了当时纽约的天气,实验的几年时间里,纽约地区晚上经常出现长达几百公里的闪电,在欧洲也经常出现许多巨大的球形闪电。在通古斯爆炸爆炸前的两三个月里,他曾多次进出纽约图书馆,反复借阅西伯利亚的地图。地理上,通古斯和纽约处在同一条地磁环线上,并与北极、纽约处于同一经度线上。1912年尼古拉.特斯拉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提到:他已经可以让强大的电力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释放出来!特斯拉的远距离无线能量传输装置——沃登克里弗塔本身就是一台威力无比的超距死光武器。请看视频 我的导师尼古拉.特斯拉(上) [size=+0]、我的导师尼古拉.特斯拉(下) [size=+0]。
    通古斯的大爆炸与北京城“1626.5.30”大灾难有所相似。资料表明,通古斯地区当时已积聚了巨量等离子体:“接踵而至的是发自于地下的隆隆轰鸣和爆炸声,犹如远方传来的炮击声,这次比第一次更响,同时又听到隆隆的雷鸣声,过了一刹那,又是一声爆响。……”目击者们不约而同地证实说,他们看见了北部天空中的“火球”,听到了爆炸的“长时间的雷鸣”。在距中通古斯盆地西南六十公里远的坎斯克,人们在街上听到了“强烈的地声”。“地中霹雳声不绝”,表明地内也已积累了大量等离子体并发生复合。爆炸的“长时间的雷鸣”也显示了是等离子体的复合过程,而不是核爆炸或其他形式的爆炸过程。
    按照广义物质学说,地球是能量的地球,地球大气层、地层中蕴藏着巨大的自然能量。尼古拉.特斯拉的远距离能量传输实验使得传输的能量在通古斯地区形成大规模等离子体和大量电光火球,它们从地球大气层电离层中吸收了比自身能量大万倍的能量,并且在特斯拉设定的时刻释放出来,于是就发生了“1908.6.30”通古斯大爆炸。

     广义物质论对“1626.5.30”北京城大灾难的解释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即明熹宗天启六年农历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兵工厂——王恭厂及其周围发生了一次离奇怪异的大灾难事件。这次灾难范围半径大约750米,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明代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官方新闻通讯刊物《天变邸抄》对此灾有详尽的记载,摘录如下:“天启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北城都察院,(都察)此日进衙门,马上仰面见一神人,赤冠赤发,持剑坐一麒麟,近在头上。(都察)一惊,堕马伤额,方才嚷问,东城忽震”。“大木飞至密云,石附马街五千斤大石狮子飞出顺城门外。承恩寺街有女轿八肩来过,震后止见轿俱打坏在街心,妇女、舆人都不见。圆宏寺街有女轿过,一响掀去轿顶,女人衣饰尽去,赤体在轿竟亦无恙。”“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有一长班于响之时,帽衣裤鞋袜一霎俱无”。“衣服俱飘至西山,挂于树梢。昌平州教场中,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饰银钱俱有。”“粤西会馆路口有蒙师开学,童子三十二人,一响之后,师徒俱无踪迹”。“蓟州城东角震坍,坏屋数百间,是州离京一百八十里。初十日,地中掘出二人,尚活。问之,云:‘如醉梦’。又掘出一老儿,亦活。”在王恭厂奇灾中,是什么力量能使三个人从北京到蓟州飞行飘达一百八十里皆落地不死?是什么力量能极快地剥去人衣送到几百里外而又能不伤人?为什么被脱衣者竟不知自己的衣服是如何被脱光的呢?这其中一定有某种必然性因素在起作用,然而这种必然性因素今后能被人类所认识吗?这种神奇的力量今后能被人类所掌握、控制和利用吗?详见奇特的“大风吹人”事件[size=+0]。
[size=+0]    按照 广义物质论,以上事件仅仅靠大自然或者当时的人为力量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1626.5.30”北京城大灾难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考虑到外星人中的邪恶力量到地球也是百年不遇(参考资料:倪匡《宝狐》),唯一的解释是1626年5月,一艘由邪恶力量控制的外星飞船来到地球,发现北京是个全球较大的大城市,就在北京城导演了一出恶作剧。“大木飞至密云,石附马街五千斤大石狮子飞出顺城门外。是州离京一百八十里。初十日,地中掘出二人,尚活。问之,云:‘如醉梦’。又掘出一老儿,亦活。”等等超自然现象都是这伙儿邪恶的外星人把明物质转化成软暗物质后,利用时间停止效应在瞬间进行物质大转移而造成的大灾难。“1626.5.30”北京城大灾难时在北京东城发生的爆炸是外星人制造的电光火球吸收大气层电磁能引发的等离子体复合放能爆炸。

    六、广义物质学说的预言
     广义物质论可以预言,在宇宙中与三维普通物质世界同时平行并存一个三维永暗物质世界,永暗物质世界就是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所热衷于寻找的暗物质世界。暗物质世界之中的生物是由永暗物质构成的,比如佛教通常所说的灵魂或者道教所说的元神。灵魂所归宿的暗物质世界在宗教中被称为“天国”或“天堂”(见雷蒙德.A.穆迪的著作《濒死体验》)。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以科学的态度在我的UFO科学研究论文《宇宙生命论》中认真详细地加以探讨。其实不要一谈灵魂就害怕,或武断地斥之为迷信,我认为科学研究是不应该有禁区的,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就应该敢于正视它、敢于研究它。
[size=+0]    [size=+0]100多年前,科学大师尼古拉。特拉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地球就是一个拥有超大容量的球形电容器,一个给大气充电的旋转磁力发电机,特别是大气中的电离层,让它充满了电荷。”特斯拉的设想很简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这种电能进行转换,再以无线方式输送到世界上最偏远的地方。他开始在美国科罗拉多的多山地带检验他的那些想法,这里因为大雷雨和球形闪电而闻名天下。他很快就摸清了闪电的实质,他说:“我懂的比上帝自己还多。”他下面的任务是,测试利用无线方式,将能量进行远距离传输。 
    通过实验,特斯拉很快得到确切结论:电荷可以通过陆地进行传输,不需要电线和无线电波。这些试验可以说非常危险,因为需要穿行在神秘莫测的电的魔幻世界。特斯拉的实验室制造出了长度达到40米的闪电,隆隆的雷声响彻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一个巨大的火球在高塔的周围发光,人们十分惊奇地发现,火花就在自己的脚和地面之间迸发出来,金属物体都被环上一层浅蓝色的光晕。特斯拉异常欣喜〔1899年写道〕:“我终于制造出了闪电,它的能量已经超过自然界中的闪电。”
    特斯拉告诉我们:“我们的世界存在于巨大的能源海洋之中,我们正以极快的速度飞翔在宇宙空间,一切都在旋转,包括所有形式的能源,我们的任务是寻找办法,开发这些能源,从永远不会枯竭的源头获取能量,让人类以更快的速度不断前进”、“宇宙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包含着数目庞大的组成部分,它们非常相似,但振动的频率并不相同,每一个部分都是彼此平行的世界,当我们与他的频率发生共振,就等于打开了通往这个世界的大门,我们可以任意穿越整个宇宙。”“我能够劈开世界,但我永远不会那么做,我只希望分享我的设想,使我的设想能够成为今后研究者的起点。”
    特斯拉的研究表明:我们的世界存在于巨大的能源海洋之中,因此,智慧生物进行宇宙航行的时候就可以不用携带大量的能源。

   广义物质论可以预言由普通明物质构成的生物在进行宇宙航行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捷径:
    1、把宇宙飞船自身转化为软暗物质,这样在飞行的过程中明物质就不再成为障碍。于是就可以由特异能控制进行宇宙航行,到达目的地后再转化为普通物质。由于软暗物质不受明物质万有引力的作用,软暗物质飞船不存在地球万有引力、自身惯性力、曲线运动离心力的作用,因此,把宇宙飞船自身转化为软暗物质以后,宇宙飞船就可以利用动力系统由特异能控制迅速地加速到V2=11.2公里/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而飞出地球大气层,并且飞船在软暗物质状态下高速运动时不与大气层发生摩擦起热。
[size=+0]    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宇宙航行还是大有希望的,我们的一些气功师不是已经可以利用生物意念能进行普通物质与暗物质的转化了吗?只要我们能够聚集特异能,或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这种目前尚不清楚的特异能,并由计算机或人体置入芯片控制进行施加就可以驾驶宇宙飞船以思维想象的速度进行任意速度甚至以超光速飞行了。这种飞行的关键在于要能持久地、准确无误地控制特异能的施加,以及对飞船速度的控制。如果在超光速飞行时特异能突然失去控制,使飞船变为普通物质,飞船就可能由于质量膨胀而毁坏。
    2、在宇宙中,大量暗物质的定向运动形成了许多条宇宙能流——暗物质江河。就象海洋中有洋流的存在一样,能流也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可以分为若干类。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能流,就可以随着能流进行宇宙航行,故此宇宙能流在宇宙航行领域就可以称为“星际飞行走廊”。在这些“走廊”中有某种特异能的存在,飞船一进入星际飞行走廊,就立即转化为软暗物质并且以思维所想象的速度飞行,当然可以超光速飞行。
    要进行这种星际航行,必须首先弄清楚宇宙能流的位置,绘制出宇宙能流网络图,就像地球上的铁路网或者高速公路网络一样,以便制定飞行路线。这种宇航方式中最危险的地方是进入能流和离开能流的时候,这时如果速度没有控制好,飞船在进行明物质与软暗物质转换时就容易出事故,甚至有可能船毁人亡。
    3、喷光式宇宙飞船。这是一种可以向多角度喷射光子或电磁波的飞行器,当飞行器向单一方向发射光子或电磁波的时候,飞行器就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就好像火箭是喷火式飞行器、喷气式飞机是喷气式飞行器的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反推进飞行的原理一样。只不过火箭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燃料,喷出的火焰速度不够快;喷气式飞机需要消耗大量的航空汽油,喷出的热气也不够快。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喷射出去的物质的质量越大、喷射出去的物质的速度越大,那么飞行器所获得的反推力越大,喷射1千克质量的光所获得的推力相当于以1km/s的速度喷射300吨气体所获得的推力。因为光速是明物质的速度极限,所以喷光式飞行器是效率最高的推进式飞行器。一个可以向多角度喷射光子或电磁波的飞行器可以迅速加速或迅速拐弯。喷光式飞行器可以实现飞碟的即刻停住或起飞等功能。
    4、利用“空间——物质”转换器实现宇宙航行。这是较佳方案了,但如果机器在路上出现故障,飞船就会变成一颗人造流星,在宇宙中消亡。由于许多飞碟似乎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在宇宙中进行跳跃式飞行的,所以我们再重点讨论一下这种宇航飞行方式。
[size=+0]     广义物质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实在都是能量的,能量有四种基本存在方式:空间、场、普通物质、暗物质。既然宇宙中充满了能量,那么进行宇宙航行就可以不带能源,而是随用随取。方法就是要制造出“空间——物质”转换器这样一台第三类永动机,把它安装在飞行器的外壳上,那么飞行器的运动便无需能源。只须把“前面”的空间转化为光,飞行器前面因为空间丢失而使飞行器从一个位置一下子无需时间就能够跃进到前面的一个位置,飞行器是跳跃前进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ize=+0]这种使用“空间——物质”转换器的飞碟的速度取决于它的“空间——物质”转换器的功率,只要转换器的功率足够高,飞行器的速度就可以达到或超过光速。由于这种运动方式不影响飞行器物质与外空间进行能量交换,速度对飞行器质量影响不大。由于这种飞碟的推进方式很奇特,惯性对运动影响不大,在不同角度开启“空间——物质”转换器的时候,飞行器就可以任意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例如在1947年发生的阿诺德龙形飞碟事件。肯尼斯·阿诺德是美国爱达荷州的博伊西一个消防公司的老板。他是一个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能够驾驶飞机的人。在1947年的6月24日,他驾驶自己那架飞机飞行途中目击到了有九个编队飞行的碟状飞行物。他坐的飞机着陆后立即向有关方面报告。他陈述的基本内容是:“ 1947年6月24日下午,我驾飞机从切哈列斯起飞,15时许我飞到雷尼尔山脉附近。几天前曾有一架C-46型海军陆战队的飞机在那儿失踪。我决定花点时间找到它。我爬高到3500米以便观察巨大的山谷,说不定飞机就坠落在那儿。……我正在观察地面,忽然左边一些闪光的物体引起我的注意。于是我的目光顺着的光源寻去,发现九个非常耀眼的圆盘状的东西……。每个飞行物都跳跃似的前进,就象水上打飘的碟子。……它们的飞行的样子是碟子。”阿诺德认为他看到的是一连串九个物体,其中一个发出可怕的蓝色闪光。如果我们把阿诺德看到的一连串九个飞碟组成的飞碟编队整体称之为龙形飞碟,那么1947年美国爱达荷州发生的阿诺德事件就是美国最早报道的龙形飞碟事件。1947年发生的阿诺德龙形飞碟事件几乎在美国所有报纸上得到报道,引起了世界性的飞碟热,以后有关发现飞碟的报告纷至沓来,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也纷纷组织对飞碟目击事件调查研究。
    “1947.6.24”UFO是像青蛙似的跳跃前进的,阿诺德看到的飞碟就是使用“空间——物质”转换器进行跳跃式飞行的航天器。由于飞碟跳跃前进时的加速度特别大,超过8G(地球重力加速度G的8倍,G=9.8m/s2,)的时候,地球人类就会七窍流血而亡。因此,飞碟在飞行时必须把乘客转化为准特异物质,才能保护人类不受巨大加速度的伤害。
    飞行器在运动过程中由“空间——物质”转换器得到的光可以直接用于飞碟的内部耗能,多余的光可以当光源发散掉或贮存起来。如果把“空间——物质”转换器得到的光向某一方向定向喷射,飞行器就会靠光的推动以极高的加速度加速飞行,可以在瞬间飞行得无影无踪,这时飞行器就是一艘喷光式飞行器。
    飞碟的“空间——物质”转换器进行工作时,不仅把空间转化为光,而且把附近的场转化为光,这样,飞行器可以不受外界场的影响,却可以影响外界场。由于不能把转换得到的光全部吸收而有一些光释放出来,使得飞碟表面出现光晕。由于飞碟散发出来的光是不均匀的,看起来飞碟好像在一边旋转一边飞行,实际上飞碟本体并没有旋转,是飞碟发出的光使目击者看起来飞碟好像在旋转着飞行一样。如果飞碟是旋转着飞行的话,飞行员不但会被转晕,而且会被离心力甩来甩去、没法工作,也无法驾驶和操纵飞行方向,不但飞行无从谈起,而且会造成机毁人亡的灾难,总设计师是不会这样设计的。
    普通的飞碟只在前部和体表个别部位可以进行空间与物质的转换。但也有某些飞碟在体表任何部位都可以进行空间与物质的转换,当这种飞碟同时启动全部转换器时,它四周的空间就会被转换为光,而它本身不发生位移。与此同时,飞碟四周的场迅速向它聚集并被转换为光,周周的物质也会在瞬间失去机械能和电磁能。于是,周围一些机械运动和电力运动装置会突然失控。由于能量在瞬间突然溢出体外,产生巨大的瞬时电流,会导致某些仪器超出额定负载而被击穿。例如,在1988年8月27日我国东南沿海发生的一次UFO事件中,浙江嵊泗发电厂在正常的情况下突然停电,岛上居民所戴的机械手表大部分停止走动。飞行物离去数分钟后,一切便恢复了正常。当时,浙江金华气象台的一台PC-1500计算机中的集成模块被烧毁。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飞碟把电能和机械能给吸走了。飞碟这样做有可能是为了补充能量,也可能是有意用这种方式给地球人留下它到此一游的信息,或用这种方式提醒地球人注意它的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3 11: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