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鼎失踪之谜
一言九鼎,这句成语流传至今,这背后的故事想必都知道,说的正是那失踪的九件镇国神器,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天下九州,即大禹九鼎。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形容有身份的人说话有分量。而九鼎失踪之谜,也是出自史记记载,
九鼎在统治者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亚于传国玉玺,得九鼎者得天下,正是统治者对于九鼎的高度认可。
大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扬州、徐州、青州、荆州、豫州、兖州、梁州、雍州、冀州。并且命令九州同时上贡青铜,铸造象征锦绣河山的天下九州。
九鼎上面分别刻有九州各地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此也正是代表着:大禹治水,遍及九州。
夏桀无道,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之后,为了证明周室江山永固,周武王向各诸侯国展示了权力象征的九鼎。
到了周成王这一代,周公姬旦开始营建成周洛邑,九鼎也随着一起入主中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室权力渐渐没落,诸侯国开始不断挑战天子权威。其中最为代表的是楚庄王,他到了洛邑便问周天子:问鼎之轻重?
虽然这句话被大夫王孙满当场驳斥,但随着后人不断传言,便有了“问鼎中原”四字成语。
问鼎中原,开启了几千年历史王朝统治者的伟大梦想。
后来秦武王攻占韩国宜阳,并强行闯入洛邑,大摇大摆的进入周室太庙明堂。自诩为大力士的秦武王欣喜若狂,不顾阻拦的举起大鼎,结果力竭之后被大鼎落下砸死。
秦昭襄王时,周赧王驾崩,秦昭襄王趁着国丧,把九鼎带回咸阳。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九鼎齐齐失踪。
九鼎失踪有多种说法:
一是秦始皇开启大一统政权,有着权力象征的九鼎被带进墓中,可能是有着彰显江山永固的意味。
二是周天子为了避免各路诸侯问鼎中原,把九鼎投进了泗水中。《汉书》记载:秦始皇东游路过彭城时,曾派人打捞,但没找到。
这样的记载有点杜撰,标榜九鼎重要的意味,与传言不符。
三是项羽灭秦时,九鼎毁于战火。
四是刘邦得九鼎后,把它熔了铸造武器了。
后两种说法都不靠谱,既然九鼎那么重要,代表身份权利地位,君王舍得吗?
到了近代,郭沫若曾建言挖掘秦始皇墓,并对九鼎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周总理表态否决。可能出于对定陵挖掘的惨痛教训,文物保护不得当,周总理曾宣布:百年不动帝王陵。
二、传国玉玺失踪之谜
大量史料记载,秦始皇将和氏璧打造成了传国玉玺。
然而据《明史·與服志·皇帝宝玺》等典籍记载,传国玉玺是用蓝田玉制成,并非和氏璧。
传国玉玺上有李斯写下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这八个字是根据宋代文献记载,但是文献中未提及传国玉玺用和氏璧打造之说。
传国玉玺自秦始皇之后,经历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的易手,但凡是得到玉玺之人,大多是灭了前一个政权的人。
说传国玉玺是权力的象征,不如说它是覆灭的根源。
史料记载,西汉末年,王莽找姑母太后王政君索要玉玺,被王政君一气之下扔在地上,玉玺被摔掉一个角。
王莽心疼之余,找来一块金子补上了。金镶玉的由来,就是从这里流向民间的。
传国玉玺的丢失有多种说法:
一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抱着玉玺自焚而亡,玉玺自此消失。
二是辽太宗捕获后晋出帝时,玉玺丢失。
三是元史记载,传国玉玺是在元顺帝手中遗失。
四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后,玉玺就此丢失。
无论哪种说法,传国玉玺再度重见天日之时,必将轰动整个宇宙。
不说别的,仅说传国玉玺的价值,恐怕也要值万亿之上了。估计唯一能和传国玉玺媲美的,就属九鼎了。
三、和氏璧的下落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在民间传了上千年。但是和氏璧到底长啥样?没有一个人敢于断定。
唯一的猜测还是在1977年,山东曲阜发现了战国古墓,墓中出土“鲁国大玉璧”,后人根据此玉璧,想象而来。
否定和氏璧不可能被秦始皇制成传国玉玺的原因,是因为世人根据典籍推断,和氏璧是圆形的,中间带孔。一个扁圆形的石头改造成玉玺,这似乎在做工上有难度。
另外,既然史传和氏璧是一块美玉,秦始皇又怎会舍得将美玉制成玉玺呢?
和氏璧的下落之谜:
1、制成了传国玉玺。
2、陪葬于秦始皇墓中。
3、赵惠文王将和氏璧纳入宫中,之后下落不明。
4、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到“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璧两件宝物,这可能暗示了秦国在某个时间点获得了和氏璧?。
总之:和氏璧一旦现身,传国玉玺用和氏璧制作之说法不攻自破。
和氏璧的价值,目前只能说它仅次于传国玉玺了。毕竟玉是美物,没有被赋予权力的象征。
就到这里吧,虽然本篇事件少,但这几个事件相对连贯,比较接近时代背景,还都是世间绝品。
下期将再次搜集背景相差不大的事件,供大家参考。
#冬日生活打卡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