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960|回复: 0

[自然科学] C.弗拉马里翁《大众天文学》天文入门学说 下载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2-7-5 23: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名著译丛。 本书是由法国天文学家、世界著名科普作家C.弗拉马里翁所著,初版于1880年,遂成为传遍全球的科普经典,被誉为“法国图书馆镇馆之宝”。 作者以文学的笔墨、精美的图片,将奇妙的宇宙世界揭示在渴求新知的读者面前。全书共分七篇,分别介绍了地球,月亮,太阳,行星世界,彗星、流星及陨星,恒星宇宙以及天文仪器等。 值得一提的是,译者李珩教授又根据天文学的新近发展进行了补充修订,使本书内容翔实而新颖。



下载地址:


大众天文学.pdf




 这是一本专为大众而写的书。自从1880年在法国出版之后,该书立刻成为传遍全球、轰动一时的科普读物,并被翻译成了十几种文字,被誉为"法国图书馆镇馆之宝"。它不但向大众传播了天文知识,而且还使许多人因此而热爱天文学,成为了天文学家。该书是普通读者了解宇宙的一本必读之物。

弗拉马里翁(Flammarion,Nicolas-Camille,1842-1925)是法国天文学家和优秀的科普作家。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自学科学知识,在巴黎天文台当实习员期间,业余补习天文学。1962后他出版天文学专著《可居世界的众多》,从此名声日增。自1866年开始,在巴黎作天文讲演座无虚席。他的演讲大受欢迎,布鲁塞尔、日内瓦、罗马等地争相聘请。1880年出版《大众天文学》,这是他最成功的作品,直到他逝世那一年共再版20多次。法国科学院为之颁发奖金,有些有名的天文学家就是因为读了这部书而爱上天文学的。弗拉马里翁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在双星和聚星、恒星的颜色和运动、火星和月球的地形等方面,1878年出版了一份双星表、火星图和月面图。1882年,他在巴黎附近的瑞维西镇上建立一座私人天文台,在此工作四十多年。发表观测和研究报告100多篇。1882年创办《天文学》杂志,1887年组织法国天文学会,任第一任会长。


《大众天文学》在中国(新版代序)
  译者序言
  原出版说明
  第一篇 地球
  第一章 天空中的地球
  第二章 地球怎样围绕着地轴和太阳转动
  第三章 地球怎样围绕着太阳转动
  第四章 地球的第四种运动——岁差
  第五章 地球的摄动的和太阳在空间的运行
  第六章 地球运动在理论上和实验上的证据
  第七章 作为行星和世界的地球
  第八章 地球的起源
  第二篇 月亮
  第九章 月亮——地球的卫星
  第十章 月相
  第十一章 月亮围绕地球的运动
  第十二章 月亮对于地球的影响
  第十三章 月亮的表面状况
  第十四章 月食和日食
  第三篇 太阳
  第十五章 主宰世界的太阳
  第十六章 怎样测量太阳的距离、大小和质量
  第十七章 太阳物理概况
  第十八章 光球
  第十九章 原子与摄谱仪
  第二十章 太阳光谱的带来的消息
  第二十一章 日食
  第二十二章 色球与日珥
  第二十三章 日冕
  第二十四章 太阳与地球
  第二十五章 太阳内部
  第四篇 行星世界
  第五篇 彗星、流星与陨星
  第六篇 恒星宇宙
  第七篇 天文仪器


月球  读者由直接观测或者通过照片认识了我们的卫星,天文学家用物理方法分析它的辐射而认识了它。可是读者不觉不会满意,因为他还想知道月面上那些和地面上很不相同的各种各样的结构的起源。对此问题,天文学家只有凭直觉来推论,这样,常常被人难住。
  月面盖着灰尘。这种灰尘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形成的?有人说,来自火山;有人说,来自陨星,因为100万年里落到月面的陨星足以铺成1毫米厚的一导。可是这种灰尘的性质各处有差异:在海里是暗黑的,而在墙垣上却又是炫目的明亮。陨星的微尘绝不同的现象。早期的月面学家想念月面结构是由于火山的作用,但今天的天文学差不多一致怀疑这个看法。我们应该假定这些灰尘的物质,主要是由月球箐面岩石的崩解而来。
  这种崩解可以由小陨星的附落而引起,但是最重要的作用应当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太阳升起,土地骤然变热,因为没有大气,土地又特别吸热,于是温度增高很多。岩石的颜色不同,温度的增度便不一样,因膨胀不相同,岩石便会崩解。起初是受斜向的照射,使整块岩石的一边比另一边更热,这也就加速了它的分裂。分裂出来的小块再行分裂,而这种过程愈来愈快,因为这些岩石的表面积比它们的体积要变小得慢些。可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些岩块变小到透光的时候,这种过也就变得慢,因为在它们整个物体上是均匀地加热了。据对偏振的的确观测表明,这些物质很不透明,分裂还在继续进行,一直到颗粒的直径只有几分之一毫米那样的细微为止。这些物质分布在表面,像灰尘发那样在朋面上铺一层。在阳光下,它们形成不种很不导热的帘幕;在真空里,每一颗粒和旁边的颗粒仅有一点互相接触。相对于月亮上的“地质年代”来说,这种过程的经历是很迅速的。一切新的结构也就很快地被这种灰尘性的物质所覆盖,例如在直壁的陡坡上就能找到这样的证据。灰尘所以能够粘在那里,可以解释为是一种静电或者光电现象,更因为月面上的引力是微弱的缘故。
  当一个环形山形成的时候(我们就要谈到它是怎样形成的),灰尘向各方喷射,它们在真空里走的是漫长的抛物线的路径,因为月面的重力只有地面上的1/6,所以这些灰尘被喷得相当远。它们铺在月面上成丝线的细长形态,造成环形山周围的辐射纹。近期形成的第谷和哥白尼两座环形山顶上的光圈,在小型望远镜里可以看见。它们的辐射纹洁白美白美观,并且拖得很长。形成这些辐射纹的物质,被射出的速度还不到1千米,这是真空里可能容许的数值。
  侵蚀地面的主要因素是水和大气,这在月亮上虽然完全没有,可是我们的卫星仍然在演变着,它所受的作用是地质学家所不知道的。毁坏月面结构的物理因素之所以在地面没有起到显著的影响,只是因为在地面卜,空气和水起了主要的作用。
  起初,月球寝面有逐渐生成的尘土。这些颗粒状的尘土渗透到断层里去填充堆集,如像我们在特里斯纳凯尔辐射纹和施罗特尔谷里所看见的那样。图170里的三个图表示这种演化的过程。热的效果或小陨星的冲击使得裂隙的直壁倒塌。棱变成圆形,尘土填塞凹槽,逐渐形成浅的直线式的沟道。许多月面学者在这些沟道里看出一系列的坑穴,这些小坑穴可能偶然形成在断层的延长线上或者裂隙里面,按照热的侵蚀作用完全可以解释深的裂隙如何转变为一系列的圆形的低地。在阿尔马农和阿布费达两座环形山之间的有名的沟道是很显著的(图171)除这种崩裂和填塞的作用之外,还须加上一种因塑性而来的缓慢变形,组成月壳外层的物质像松香那样具有黏性,它们变形缓慢,甚至需要地质年代那样长的时间,但这却解释丁为什么古代的结构差不多完全消逝了而仅留下一点儿痕迹.这种效应和灰化效应相结合,就足以说明高耸突出的结构为什么都平伏化了,老年山为什幺也都慢慢地被削干了。
  环形山也会变老。图175里的环形山,年龄大有差别。嘉德琳墙垣(图175)的上方)已经成了一个坡度较缓的斜面,一切棱角都磨圆了。图中部的瑟里尔生成要后一些,有些地方的墙垣仍露出锋利的棱角,中间还有一个小山的遗迹。再下面的美丽的环形山捷奥菲尔表现少年期的一切特征,它还没有被侵蚀或者沙掩所改变。
  图173里的大圆场显然是很古老的,这可由它边沿上有那么多的环形山和坑穴而看出。这个圆场名叫克拉维斯,直径达220千米。图174里的哥白尼耳形山和它相反,是月面上最年轻的结构,这里棱脊以及从墙顶到圆场的台阶都很完整。
  月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已经体现在这些照片上。环形山是月壳上的下陷部分,有时可能很深。人们常把它们比拟做地上的火山喷口,那是不恰当的。我们的火山是喷出物所堆成的锥体,-上面有高峰,峰顶有一个不大的坑穴。哥白尼环形的外形不是这样的,它是缓缓地从它附近升高。将来的星际航行者如从它的墙垣上飞过,将会感到他在一个直径数千里、四围闭合的盆地上面。它里面圆形的被久错叫做中心小山的突出处,并不算高,而是比环形山周围的平原要低得多。
  如果我们再研究一下围着环形山的海和陆,它们演化的迹象更是明显。月面的土壤好像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海是一种较暗的具有或者说曾经具有过相当塑性的物质,而大陆是较凝固的亮的物质。试看一下虹湾和赫拉克利德海峡(图176),它们好像因缓慢的垂直的运动而把高度改变了,好像黏性液体的物质铺在陆地的低下部分而把它们浸没了似的。
  图177表示这种机械作用,说明下沉的陆块被诲的塑性物质所覆盖的情况。在本章的几张照片上,读者不难认出部分沉没的古代环形山。一般说来,在海的表面上很少出现坑穴,或者出现近代形成的环形山。流星  流星在澄静明朗的夜里,一颗遥远的星好像离开了天空,沉默地在苍穹下流动,而后消逝。世间受尽折磨的人们,以为上天是管理人事的,一颗流星代表一个灵魂,正由下界飞向另外一个世界;怀春的少女们望着流星,心中涌现了一片思念,并且祈祷上天早日成全她们的心愿,诗人看见流星,以为天庭里的花朵正在开放,灿烂的花瓣正被上界的风吹向无限的空间,惟有天文学家才明白这颗转眼消逝的星星,既不是星宿,也不是灵魂,而是宇宙里一粒尘埃,一粒小小的物质。如果它能告诉我们它从哪里来,在途中怎样和地球相遇,那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宇宙的消息了。
  流星的出现是很寻常的事,没有一个读者不曾看见过几次。也许还有人看见过比流星更为罕见的另一种惊人的现象:一团冒烟的火球迅速地掠过上空,散播着火星般的光焰,拖曳着一条光明的长尾,有时像一颗爆竹那样爆炸,随着就有雷鸣炮击般隆隆震耳的声音,这就是一颗火流星殒灭的壮观。也许还有人更幸运地偶然拾得这火流星的一块碎片,人们把这碎片叫做陨星或者天上落下来的矿物。
  流星、火流星、陨星、天落石等的意义都不确定,容易发生混淆,随不同的作者甚至同一作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用来指天空—闪而过的光线,有时又指由这现象而来的物体。我们采用了流星、陨星和流星体三个名词.所谓陨星就是从空间降落到地上的固体,重量的差异的范围可从极轻微的尘埃直到还不足以和小行星相比的那些沉重的石块。可是在这两者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因为在最大的陨星和最小的小行星之间,还没有找到什么中间的物体。虽然由于观测卜的困难,我们没有观测到这些中间物体,事实上这两种天体是有截然不同的区别的。流星体这个词是指在地球大气外的空间运行的物体。至于流星则指流星体在大气里经过时因摩擦而发光的现象。可是“流星”这名词其实并不很恰当,固为从空中掠过的这一线光明,却不是星。幸而在一般常用的意义下,并不发生什么困难。
  研究流星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测定它出现时候的高度。测量的方法是相隔约有30几千米的两位观测者,注意同一颗流星在星座间的路径,把它的位置描绘在星图上面。因透视的缘故,这两条路径并不重合在一起。根据这两条目视的路径加以推算,便可求出流星的高度。就平均值说来,亮的流星出现在140千米高处,消逝在50千米高处,经过的路径超过300千米。暗的流星出现在110千米高处,消逝在80千米高处.路径约长60千米。但是每一颗流星的具体数值可和平均值.相差很远,曾有出现在500千米高处的流星。流星愈大,消逝时的高度愈低。可是体积大得可以落到地面来的陨星,因受较密的低层大气的阻挡,它的速度减得很快,它的光线到几千米高处才会熄灭。甚至达到地面的时候,如果它有相当人的体积,因受空气骤然的压缩,可以发生爆炸的现象。
  流星的发光期是很短暂的。最暗的不过几分之一秒,最亮的也不过是几秒(平均3至5秒)。很大的流星,我们可以用稍长一些的时间来追踪它。
  流星出现的数目扦不是每夜都相同的。有二种周期性的流星,即周年的、周月的与周日的,这是耐心的观测者的发现。初期有名的流星观测者在法国有库耳维耶—格腊维耶(Coulvier-Gravier),在英国有德宁(Denning)。美国的流星学会和陨星寻找学会是专门研究这一门学科的织织。
  在19世纪,出现流星最多的日子是8月10口的夜晚和11月14日的早上,现在却推迟到8月12日和11月15日了。8月的一次流星在12日前后经历几天之久,11月的一次只在15日的早上。11月这一次有时流星出现得很多,有人把它譬如天空落火。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4 03: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