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理论认为恒星无法自然增长突破太阳体积的150倍,但是最新观测显示至少有4颗恒星的体积已达到太阳的300倍。
目前科学家提出一个理论能够解答宇宙中最大的谜团,2010年,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发现4颗超级巨大的恒星,其体积已达到太阳的300倍,是之前预计最大体积恒星的两倍。
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这4颗超级恒星来自大麦哲伦星云R136大型恒星簇,它距离地球大约160000光年,这种超级恒星形成于多颗恒星合并过程。在2010年观测发现这些超级恒星之前,科学家基于银河系和其它星系的观测结果认为现今宇宙中恒星的体积上限大约是太阳的150倍,这个宇宙上限值适用于任何恒星形成。
这项最新研究合著作者之一、波恩大学帕维尔-克罗帕博士说:“不仅是恒星的质量上限,任何新生恒星的质量成份也完全与恒星出生地相一致。”
保存到相册
| 星系中最大的恒星:天文学家观测发现距离地球16多万光年之遥4颗恒星具有超级体积,已超越科学预期 |
保存到相册
| 大麦哲伦星云恒星形成区域中心存在着体积最大、最炽热、最大质量的恒星 |
保存到相册
| R136恒星簇地图,这个恒星簇中包含着4颗超级恒星,体积是太阳的300倍,而之前科学家认为恒星最大体积是太阳的150倍 |
但在R136大型恒星簇中发现的4颗超明亮大体积恒星已突破了之前广泛认可的恒星上限体积。
萨姆巴兰-邦恩杰和研究小组同事模拟了一个类似R136恒星簇的恒星之间交互关系,计算机模拟组合了一个恒星簇,因此能最大限度地类似于真实恒星簇,模拟的这个恒星簇中包含着17多万颗恒星。最初这些恒星都是正常体积,并按预期分布在宇宙空间,为了计算这种基础恒星系统伴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这个模型必须进行51多万次运算,模拟过程中出现了核反应,因此当两颗恒星发生碰撞时会彼此释放能量,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一个拥挤的恒星系统。
这种高密集恒星系统被称为“直接N-质量模拟”,是最可靠、精确的方法模拟恒星簇。萨姆巴兰强调,当这项模拟运算完成时,便揭开了超大质量恒星的神秘面纱。超大质量恒星存在于恒星簇早期生命阶段。
许多超大质量恒星以紧密的双恒星结构存在,它们彼此十分接近,经常随机发生碰撞,在这一过程中两颗恒星合并形成一个较重的恒星。这与R136恒星簇中所观测到的超大质量恒星十分相似。
萨姆巴兰解释,想像两个超大体积恒星近距离彼此环绕,它们与邻近恒星产生引力吸引,如果它们最初的椭圆轨道能够足够延伸,之后这些恒星将彼此间发 生碰撞,形成单个超大质量恒星。(卡麦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