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国外媒体报道,阿伯丁大学的科学家于9月10日在英国科学节上宣布,他们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推断宇宙中适于居住星球数量的科学模型。
众所周知,在地球地表下有相当大的一片区域适于生物生存,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探索其它星球生命的存在区域仅局限在这些星球的表面,新模型的推出,将极大的提高我们探寻到外星球生命的几率。
来自阿伯丁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Sean McMahon说:“我们都知道生命的存在离不开液态的水。习惯上,如果行星处于‘适居带’中,即可定义为适于居住。这样的星球需要离太阳稍远一些,同时星球表面上获取液态水(非冰冻及沸腾)方便。然而,最新研究发现,在地球地壳深处生存着许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可能占到地球上所有生物数量的一半”。
行星上的热量可能来源于太阳,也可以来源于地壳深处。地壳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高,因此,行星表面上寒冷的冰层下,地壳深处的温度或许正好适合生命生存。
Sean McMahon同时表示:“我们研究出的这个新模型,通过计算地表下水层的‘黄金带’来推断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我们的模型显示,适宜居住星球的分布可能比我们之前想到的要广泛的多”。
| 地球地壳深处的微生物数量可能占到地球上所有生物数量的一半 | 相关术语
如果一个环境适合生命存在,我们就说它适宜居住。适宜居住的环境不一定非得有生物居住。
‘环绕恒星的适居带’(CHZ或HZ)代表可适宜居住星球距离恒星的距离范围。类似地球这样的行星,能在其表面维持液态水的存在。CHZ被认为是黄金地带,像地球一样,它离环绕的恒星不是很近(会太热),也不是很远(会太冷),从而水在它们表面能保持液态。这个理论已经建立了20多年。
现在我们介绍一个新的术语:‘地下可居住带’(SSHZ),它表示在星球表面下,适宜居住的最大深度(举例来说,‘SSHZ为2km,意味着这个行星表面下存在液态水的最深距离为2km)。(编译:双螺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