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是迄今距离地球最遥远的人造物体,并且最近科学家认为它已经摆脱了太阳的引力范围。自1977年旅行者1号发射以来,这是第一艘真正将抵达恒星际广阔空间的探测器,在35年前,美国宇航局相继发射了两艘旅行者系列探测器,分别为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任务目的是探索太阳系内的未知区域,带来突破性的发现。近日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上发表了一份新文章,提到科学家对旅行者系列探测器的数据分析后发现了一些“神秘的事件”,位置介于太阳系的磁场边界与星际介质之间的区域内。
旅行者1号和2号、先驱者10号和11号分别距离太阳的天文单位示意图
当太阳系围绕银河系核心公转时,其产生的磁场也会随之运动,并形成了一个被称为“日球层”的泡沫,可以将太阳系内的行星、探测器以及我们人类都“包裹”其中。直到最近,旅行者1号及其姊妹探测器旅行者2号也依然处于太阳系的内环境中,这两个探测器探测到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和“感觉”到太阳磁场,此刻旅行者1号探测器离太阳的距离已经达到122个天文单位,该距离为冥王星到太阳平均距离的三倍,地球发出的信号抵达探测器需要17个小时。
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详细结构图
因此,为了检测旅行者1号探测器是否已经飞出日球层,科学家们一直在监控两项非常重要的数据:粒子能量计数和确定方向上的磁场强度。在2004年,科学家们意识到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穿过太阳风与星际物质的交接区域,接着在2010年,旅行者1号进入星际物质交接区外的停滞区,这里被称为日鞘,由于太阳风受到星际介质的影响,在类似流体的作用下形成酷似彗尾的结构。理论上该区域的太阳风速度将会减至零,磁场区域则会被压缩并开始波动。
Titan 3E运载火箭在1977年将旅行者系列探测器送入轨道
根据现有的理论,日鞘区域的磁场出现波动,高能宇宙射线也会呈现减少的区域。宇宙射线进入太阳系时将会在磁场波动的情况下出现散射。研究人员在2010年对旅行者1号的数据进行检测时发现了异常的情况,随着磁场环境的混乱,高能粒子的数量也呈增加的趋势。科学家对这个奇怪的现象起提出了疑问,研究人员怀疑波动的磁场激发了日鞘内的带电粒子,增加了被检测到的高能粒子数量。
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到目前为止仍然和地球保持联系
这项研究对于2012年科学家在分析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粒子数据时是非常重要的,暗示了其周围空间环境中存在深度的粒子变化情况。来自星际空间的高能粒子数量有所增加,而来自太阳风的低能力粒子数量应呈现“悬崖式”的跌落。因此,现在每个人都提出疑问:旅行者1号正式进入恒星际空间了吗?或许我们不必等太长时间。
先驱者10号和11号探测器也向太阳系外不同的方向飞去
这项研究对于2012年科学家在分析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粒子数据时是非常重要的,暗示了其周围空间环境中存在深度的粒子变化情况。来自星际空间的高能粒子数量有所增加,而来自太阳风的低能力粒子数量应呈现“悬崖式”的跌落。因此,现在每个人都提出疑问:旅行者1号正式进入恒星际空间了吗?或许我们不必等太长时间。
旅行者1号探测器位于装配车间内的情景
这项研究对于2012年科学家在分析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粒子数据时是非常重要的,暗示了其周围空间环境中存在深度的粒子变化情况。来自星际空间的高能粒子数量有所增加,而来自太阳风的低能力粒子数量应呈现“悬崖式”的跌落。因此,现在每个人都提出疑问:旅行者1号正式进入恒星际空间了吗?或许我们不必等太长时间。
工程师正在卡纳维拉尔角对旅行者探测器进行测试
这项研究对于2012年科学家在分析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粒子数据时是非常重要的,暗示了其周围空间环境中存在深度的粒子变化情况。来自星际空间的高能粒子数量有所增加,而来自太阳风的低能力粒子数量应呈现“悬崖式”的跌落。因此,现在每个人都提出疑问:旅行者1号正式进入恒星际空间了吗?或许我们不必等太长时间。
先驱者11号探测器曾发现不明作用力导致其速度异常降低
这项研究对于2012年科学家在分析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粒子数据时是非常重要的,暗示了其周围空间环境中存在深度的粒子变化情况。来自星际空间的高能粒子数量有所增加,而来自太阳风的低能力粒子数量应呈现“悬崖式”的跌落。因此,现在每个人都提出疑问:旅行者1号正式进入恒星际空间了吗?或许我们不必等太长时间。
先驱者10号正往金牛座的双星方向飞去,预计200万年后抵达
这项研究对于2012年科学家在分析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粒子数据时是非常重要的,暗示了其周围空间环境中存在深度的粒子变化情况。来自星际空间的高能粒子数量有所增加,而来自太阳风的低能力粒子数量应呈现“悬崖式”的跌落。因此,现在每个人都提出疑问:旅行者1号正式进入恒星际空间了吗?或许我们不必等太长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