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磁性。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中出现带电质子、电子以及氦和锂原子核组成的热气云。每一种粒子都能够在各个方向产生磁场,但是这些磁场完全彼此抵消。Schlickeiser认为甚至在第一颗恒星出现之前,就存在一种极其微弱的磁场。这些微弱的磁场后来被恒星风和超新星所强化和拉伸。
鲁尔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学家Reinhard Schlickeiser提出了宇宙磁性形成理论
Schlickeiser称那种磁性能够通过原子和亚原子微粒的旋转自然产生。然而强大的磁性不会出现于初期宇宙,因为它需要重金属元素。产生更加沉重的地磁元素反过来需要超新星。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迈克尔-赖尔登说道:“如果你非常混乱的摆放许多充电线路,正如在宇宙初期发生的一样,每一处的平均电流都是零,因此在任何宏观水平都不存在净余磁性。”
当宇宙形成大约38万年的时候,有可能随着热气云温度的降低,密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导致随机磁岛的形成。Schlickeiser称,那些磁性如此弱小以至于对于周围的气体毫无影响。最终宇宙中的物质聚集成为恒星和星系,恒星并不需要重元素来形成,但是随着它们冷却和倒塌开始产生重元素。
恒星爆炸的喷射物压缩了周围的介质,而且用重元素丰富了周围物质。据Schlickeiser所说,恒星风和爆炸的组合开始推动周围的小型磁场,对它们进行了压缩和强化。最终磁场就变得强大到足以推动周围的等离子。与此同时,恒星开始创造那些能够通过原子旋转产生更强磁性的重元素。正是那种磁性形成了地球的磁场,而且也是你在北极光中看到的那种磁场。
这种随机磁场的原始理论是由Schlickeiser和马里兰大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Peter Yoon共同探索的。Yoon说道:“Schlickeiser提出通过等离子作用随机放大磁场的新想法。你必须要有一个出发点开始探索,而Schlickeiser提出了一种理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