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006|回复: 0

[军事历史] 秦始皇传:战国时代门客不如妓女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3-4-4 20: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何时代,人才都是极其稀缺的资源,为了发掘人才,古有伯乐,今有猎头。但是怎么发掘人才呢?马路上邂逅,那是连续剧;世袭传递,三代必死。要想发掘出优秀的人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
  就这个问题,所有的名人都讨论过。春秋时期的齐景公与大臣晏婴,也曾经这样交流过。
  晏婴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重要的大臣,他有着丰富的智慧和直言纳谏的勇气,深得齐景公的信赖。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婴:“要想管理好国家,统治好百姓,必须要有贤良的人才,但是如何找到呢?”
  对于这个问题,晏婴回答道:“简单,大王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分析他们交友的对象,分析他的言谈举止和习惯爱好,不要选择那些目中无人、故作姿态、哗众取宠的人。要看他得势后,说些什么话;失势后,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富贵时,看他拒绝什么;贫穷时,看他想要什么。”
  “出类拔萃的人才,一般言行举止都比较谨慎,不会轻易进入仕途,即使进来了,也很容易隐退;次一等的人才,言行举止都一般,会轻易进入仕途,也会轻易离开;最次品质的人才,言行举止杂乱无章,一旦进入仕途,就会把仕途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也绝不离开。”
  “大王,您按照这个标准去选拔人才,肯定就不会错了。”
  晏婴的这番话,我才疏学浅,不予评价,但是我可以用一个字理解:蒙。
  晏婴的理论,无疑是用“吃喝嫖赌”来辨别一个人的好坏。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就全完了。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一个人有没有本事,是不是好人,跟他的品行、道德一点关系都没有,外表衣冠楚楚的主,也可能一肚子男盗女娼;表面纨绔成性的富二代,也可以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人。
  所以人才这种资源,不能片面地去比较,即使是诸葛亮这样的智者,也在马谡身上吃过大亏。
  为了发掘人才,秦朝后面的朝代,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选拔人才系统,从汉朝的“兴太学,举贤良”,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从隋朝一直沿用到民国的“科举制”。这些选拔人才的系统,虽然有利有弊,但是对于国家来说,都能大大降低“蒙”的概率,能让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服务。
  但是秦朝没有这些完善的系统,难道人才都要去“蒙”吗?所以才有了门客制度。
  我们可以理解,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开战,身为一国之君,肯定是忙得不行,哪里有闲工夫去发掘人才,就是现在公司的董事长,也没有工夫天天盯着招聘网呀。
  董事长没时间,国家又要长盛不衰,这可怎么办?简单,把招聘人才的工作,交给手下的部门经理,让他们去找,找来以后为国家、为君主、为自己服务,多好。
  所以才有了门客制度。
但凡想出人头地、出将入相的人才,都会去这些部门经理的住宅,让他们给自己面试,如果发现人才不错,国家也有合适的岗位,就留下来为国家干活;如果发现人才不错,却发现国家暂时没有合适的岗位,也要留下来,当个秘书、经纪人、管家、智囊,给我出谋划策,处理一些事情,我按月给你工资,反正就是不让你走,不让你去为别的国家服务。
  所以门客制度,就是国家借用大臣的房间,作为自己的孔庙、国子监。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拿大臣的家,作为自己的一个国家储备干部的基地。
  对于一国之君而言,这种背景下诞生的门客制度,是当时最好的产物。何况,它还有三大好处:
  第一,按照秦朝法规,举荐者与举荐人有连带责任。
  根据这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如果举荐的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建立了什么功勋,举荐者也可以收到相应的赏赐。反之,如果举荐的是个庸才,办事失败,或者干出什么蠢事来,举荐人也会受到举荐失察之罪,必须一起跟着遭殃。所以嫪毐捅了这么大的娄子,吕不韦也必须跟着遭殃受罪。
  第二,不怕造反。
  对于秦王而言,你们老板都是我雇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所以你们这些门客,不过是我的木偶的木偶,好使就用,废了就换,大不了重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国家还不用掏钱。
  招揽门客的行为,完全是个人的行为,这叫“个体经营”。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指标,也没有这方面的需要,自然不会拨款。
  要想养门客,不能指望国家掏钱,只能自己去垫。当我每每读到“战国四公子,门客三千余人”时,我都会全身不寒而栗,发自内心地感慨道:“这得需要多少钱呀!”
  要知道,门客也是人,他们要吃饭,要买房,要养老婆,还有生娃。所以养他们,必须按月给工资,而且不能少。没有黄金美眷垫底,万贯家财支撑,我们还跟着您干啥?
  这么多的人,钱从哪儿来呢?简单,战国的时候,国家还没有垄断柴、米、油、盐、酒这些东西,没有国企,私企无比繁荣,私人垄断某个行业,不就有钱了吗。
  战国时候的四公子,除了在国家当官外,他们都有自己的副业,齐国的孟尝君就是一个盐贩子,楚国的春申君是一个倒米的。而另外的两位,历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根据门客的数量情况,这哥俩肯定也有不少的外快。
  有了钱,才能招募到门客,但是招聘的门客越多,质量就越参差不齐。招到毛遂、侯生这样的旷世人才,固然是一件欣喜若狂的事情。但更多的门客,则是像嫪毐一样,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泛泛之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讲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把这些门客的丑陋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
  长平一战时,赵孝成王听信谗言,廉颇被迫下岗。廉颇一失势,他手下的门客立刻一哄而散,再也不见了踪迹。后来,赵孝成王重新任用廉颇,他官复原职东山再起后,这帮门客居然又恬不廉耻地跑了回来。
  看见这帮忘恩负义的无耻小人,廉颇这个气呀,他大吼道:“滚,老夫不想看见你们。”
  看见廉颇毫不客气地哄人,这帮门客不赶紧说一些好听的、请求原谅之类的话,反而义正词严、振振有词地说道:“哎!你凭什么轰我们,天下人都是这么干的,你有势力的时候,我们跟随你,你没有势力的时候,我们当然会走,这是一个世人皆知的简单道理,你有何怨言?”
  后面的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没有记载,但是我相信,以廉颇将军的火暴脾气,他一定会狠狠地揍这些人一顿。
  这就是门客的生存之道,虽然很龌龊,但也很现实。有权有势时,誓死追随,无权无势后,立刻树倒猢狲散。吕不韦死后,李斯也没去巴蜀;战国四公子死后,也没有一个人去殉葬。
  人情势利古犹今,穷则冷落富则亲。
  富时多少人亲近,其中几人是真心。
  对于这么一帮傍大款、傍大官的人,别说3000人了,就是3万人,30万人,又有何惧哉?所以吕不韦的“结党营私,独断朝纲”的罪名,根本不成立。
  并且吕不韦为人低调,也不像嫪毐那样嚣张,但为什么还招来杀身之祸呢?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一本书。
  这是一本吕不韦亲自主持编纂的,一部被称为“古代类百科全书”的传世巨著——《吕氏春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3 09: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