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首次执导的电影《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日前热映,并掀起一股怀旧风,影片中出现的白球鞋、海魂衫等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而辛夷坞的同名原著《致青春》更是供不应求。电影将叙事背景放在90年代的国内大学校园中,片中很多情节都引起了70后、80后中、年轻人的共鸣,比如背带裤、硫化帆布鞋和红白游戏机,这些不仅为电影带来了浓厚的怀旧氛围,还唤起了这些观众对自己青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掀起了一股怀旧热潮,带动了电影周边产品的热销。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海报
当怀旧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心理需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时,我们是否思考过,怀旧到底是什么?它如何悄然侵入了我们的脑海?它拥有怎样的特点与魅力,能够让人沉迷其中?我们为什么会怀旧?对于怀旧,我们又有多少认识,能够让自己能够坦然地面对它呢?
王菲: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主题曲《致青春》 什么是怀旧?
“怀旧”这个词最早源于希腊语的nostos和algia,前者有“返回家园”之意,后者表示一种痛苦的状态,顾名思义,就是指渴望回家之痛苦;所以作为一个病理学用语,最初指的是“思乡病”,包含沮丧、抑郁,甚至倾向自毁等情绪的疾病。后来,“怀旧”这个词逐渐远离医学范畴,慢慢融入了社会,其内涵也有了扩展和延伸,指向个人的意识和社会文化趋势,被当作“某种人类疏离的基本状况”来谈论。 而如今,“怀旧”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一种社会学现象,已不局限于个体对自己过去的回忆,或是一种“年华渐逝”的印记,而是作为一种正常的情况,既带有浓烈的个人特征,也具有社会的普遍意义。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海报 怀旧的社会成因
怀旧并没有特定的人群和年龄,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可以发生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是一种稳定的个人心理倾向。只是最容易发生在中年和退休之后,并且在过渡阶段表现得尤为强烈。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逐渐老化,新陈代谢及内分泌功能不断减弱,思维、记忆、理解等各种能力均有降低,但“阅历丰富”的大脑贮存的“往日信息”却根深蒂固,遇到某种刺激极易触景生情,往事在脑海中不断涌现。因此,当个体面临离职退休这样一些扳机性事件时,对自我能力衰退的恐惧,对外界掌控力下降的恐惧,对退休之后完全未知的生活的焦虑,很容易触发“怀旧情绪”,以期能获得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能抓住过去的掌控感与安全感。
怀旧不分年龄,年轻人怀旧无可厚非,因为怀旧是寻找一种心理安慰。所以,尤其是在危机之下或社会动荡时代,怀旧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正性情感,成为人内心的庇护所。因为对于未来,我们总有着各种各样无法预期的焦虑,只有对于过去,我们能自由而单纯地在脑海里为之加工,进行评价分析,解读重构,甚至进行功能性的利用。随着国内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发展,当今的部分70后、80后中、年轻人面对日益增加的生活压力,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迷失了自我。看着身边90后、00后年轻一代的成长,不禁感叹“自己也老了”,怀念自己在《致青春》中相似的青春岁月,强烈的共鸣点顿时使内心产生满足感。很多70后、80后在电影中找到了相同的回忆,引发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海报
怀旧是对于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而将这一保护或认同进一步放大,怀旧也可以唤起共同兴趣社团成员间的亲密感并获得群体性的认同。从社会学角度看,在人生经历重大转变的时刻,人们需要用怀旧来保持身份,而对过去的感知可以唤起过去的自我,清晰地认识、定义自己,因此怀旧是自我感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纷纷跨入“3字头”年龄门槛的80后群体进入了对于之前人生的反省期,开始集体怀旧,其中不乏逃避现实的意义。他们之所以通过对于过去的肯定从而对当前进行否定、排斥、逃避,是因为其生活压力的明显增大,80后的婚姻、衣食住行都充满了现实的因素,所以在电影院中两个小时的观影时间可以令青年人短暂地逃避现实,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通过购买、追忆“怀旧”格调的物品也可以满足这样的心理。
80后海魂衫装扮 怀旧的心理成因
怀旧文化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产物,它是人类传统社会的常见现象和人类文学的突出主题。首先,怀旧是一种心理现象,常见于历来的文学作品中,表现为美化“故乡”、感叹夸大“过往”的人和事,其中更多的是优点,甚至忽略了不足,呈现出了想像胜于实际的特征。比如故友相见,杯酒正酣,对少年亲密无比的朋友关系之怀念,对社会复杂人际关系之感慨。一般来说,怀旧是甜蜜与温馨的,甚至都有点不自觉的幻想成分。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旧的一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相信就没人喜欢怀旧了。
80后怀旧装扮
从更深的心理学层面分析,怀旧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心理上的安全保护。这种冲突可以是内心的(如自己的本能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外界的(如自我和现实的冲突)。特别是在老年人当中,因为他们意识到生命所剩无多,心里隐隐产生恐慌,于是反复回想过去的时光并加以美化来安慰自己。这时,怀旧通过退行到过去替代性地满足了人的本能欲求。它所造成的时空错觉,正好能以一种象征的方式带给人安全和爱。
一般来说,怀旧更多的是情感记忆,而不是认知记忆,这种记忆是有选择的,其所包含的情感结构比较复杂,既包括温暖、喜悦、感激、友爱和单纯等正面情感,也有失落、悲伤和渴望等负面情感。但总体而言,怀旧情感多是正面的,是通过过滤掉不愉快因素来保持或强化个人的自我认同。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剧照 怀旧心理不可病态
怀旧心理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但正所谓过犹不及,因为当怀旧而否认现在和将来时,人就会陷入病态。这是因为当事人遭遇社会变迁、价值观改变,或是因生活环境改变等引发个人的失落感,当面对突变,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去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反而自我收缩,采取了回避或对立的态度,避免直接面对这不适应的现实,陷于怀旧不能自拔。更糟糕的是,过于怀旧会造成更大的挫折和不适应,继续强化对过去的依恋,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个体与环境的隔阂便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扩大,形成了病态的怀旧心理和行为。作为一种记忆功能和心理安慰的手段,怀旧产生的满足感能使人生更加充实。但是对于不懂得善待怀旧情结的人来说,怀旧发展到令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则可能变成沉重的精神羁绊,这时就要加以重视了。 80后怀旧物品
《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戳中了70后、80后中、年轻人的怀旧情怀,故事情节充满了回忆与感伤,契合了社会转型期的心理与氛围。无论是影片中的歌曲《红日》,还是BP机、回力鞋和梅花牌运动裤都是他们这一代人在青少年时的美好回忆,让曾经在90年代上学的人们为已经逝去的青春而再次感动,当怀旧作为一种集体行为时,它就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指向以及原因便值得我们在社会的视野下去思考。
作者:伍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