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银河系目前拥有四条巨型旋臂结构,而太阳系则位于半人马旋臂与英仙座旋臂之间,这两条旋臂都属于银河系的主旋臂,在这些主旋臂之间还拥有一些次级旋臂,比如猎户座旋臂,太阳系就位于猎户座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央大约2.6万光年。 科学家还对英仙座臂中的恒星形成区分布进行详细研究,这是银河系一条最靠外的旋臂,早在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 威廉 贝塞尔就试图利用甚长基线阵列对恒星视差进行观测,甚长基线阵列由10个25米直径的碟形天线构成,分布范围从夏威夷到圣克罗伊岛。 科学家试图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甚长基线阵列(VLBA)对太阳系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最新的发现认为太阳系所处的旋臂可能不只是一条次级旋臂,可能是银河系中的一条主要旋臂(分支)。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射电天文学家阿尔贝托?桑纳认为最新的证据显示我们太阳系所处的旋臂应该是银河系中的一条特别突出的旋臂,目前科学家对银河系的整体结构还不是非常明朗,观测存在一定的盲区,从而导致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肯定的是,银河系是一个多旋臂的星系,具有一定的棒状核心结构,但是旋臂的数量和分布位置一直是个有争议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开始使用甚长基线阵列对太阳系的位置进行确切定位,通过三角测量法确定我们的旋臂位置以及其他位置参数。 此外,科学家还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探测银河系恒星形成区中水和甲醇分子的信号,从2008年至2012年,射电观测技术的进步使得科学家可以跟踪天体的运行轨迹,通过三角测量法精确定位我们的位置。传统的观点认为位于半人马旋臂与英仙座旋臂之间的猎户座旋臂应该是一个较小的旋臂,显然这个说法存在争议。科学家桑娜认为通过相对位置的观测,我们发现猎户座旋臂要么是一条主旋臂结构,要么可能是英仙座臂的一个分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