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与神学掌握真理吗?
乔布斯在斯坦福讲演时,曾有一个年轻人问他,怎样才能像你一样成功?乔布斯的经典回答是,以不同方式思考。在不能自由呼吸的氛围里,你无法以不同方式思考;在不能挑战正统观念的氛围中,你也无法以不同方式思考;因为改变只来自于挑战正统观念。
能否“以不同方式思考”和“挑战正统观念”是区分科学与神学的关键点。“以不同方式思考”和“挑战正统观念”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神学不允许“以不同方式思考”和“挑战正统观念”。
根据卡尔.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对科学的定义:1,科学可以证伪;2,科学是基于观察。凡是符合这两条的就是科学,否则就不是科学。所以数学不是科学,因为数学可以证伪但不是基于观察。物理是科学,因为他可以证伪并基于观察。宗教不是科学,因为宗教不可以证伪。
科学,以实验提供证据,以形式逻辑对证据进行推理获得结论。不能同时具备实验、形式逻辑的,就不是科学。譬如,哲学不是科学,因其缺乏实验;宗教不是科学,因其既缺乏实验又缺乏形式逻辑;中医不是科学,因其既缺乏实验又缺乏形式逻辑;数学不是科学,因其缺乏实验。
科学是一种探索精神,是一种思考方法,不盲从,不迷信,不自满,信科学的人心目中没有终极真理。科学的最高精神是怀疑精神,怀疑一切,质疑一切,否认任何科学是真理。科学只能够渐近真理而无法成为真理。一个人一旦认为找到了终极真理,就不需要探索了,就会盲从、迷信、自满,从而违背科学的探索精神。凡是自称为是真理又标榜为科学的学说不是伪科学就是神学。
科学不是真理,我们必须把科学和真理分开,因为它们必是两个概念。绝对的真理,我们或许永远都无法启及。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证伪的过程,以后的科学会不断修正现在的科学。怀疑是科学不断否定自我、完善自我、接近真理的源泉。不把科学看作真理,才能使科学不断走向真理。科学是相对的,不断纠错,完善,发展的,真理是绝对的,任何号称是真理的理论或者主义都是忽悠人的神学。
科学是一种去伪存真的求知方法。科学也是一个去伪存真的知识体系;科学倡导动态求知,探索真理的精神。凡背离了“去伪存真”的求知方法都是属于主义。主义不允许怀疑,主义自称已经掌握了绝对真理。
神学和主义都是立场第一位:你站在谁的团队一边?你的屁股坐在谁的板凳上?你替谁说话?你想反叛还是服从?你尊从领导还是反抗领导?你是否说了不该说的话?科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归根结底,无论科学还是神学,都没有掌握真理。谁说他掌握了真理,要么是骗子,要么是教主。
中国的教科书的序言或者第一章,往往是这样开头的:“XX学,是研究XX现象产生、发展、变化,以及探讨其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科学”。而到底什么是科学,编著者们往往觉得这是一个不需要解释的概念。Eldon D.Enger和Frederick C.Ross编著的《Concepts in Biology(生物学原理)》第十版(科学出版社引进Mc Graw-Hill公司的影印版)的第一部分导言题目叫做“什么是生物学”。此导言花了10页篇幅来讲科学和科学方法Science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这些内容简要如下:
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系统化的不断更新的由许多理论与法则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理论是有关于用来解释事情为什么发生的基本概念的普遍接受的、合理的归纳。科学法则是用来描述自然界中发生了什么的不变的、恒定的自然事实。
科学的方法包含以下重要元素:严谨的观察、构建假说并验证之、对新信息新点子的开放性、自愿接受他人的经过验证的成果。科学的观察限于我们的感官(嗅觉、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或者我们感官的延伸(望远镜、显微镜、录音机、X光、温度计等等)。当使用科学方法时,我们假设几个前提:(1)我们观察的事物都是有特征的;(2)这些特征是可以识别的;(3)自然界当中发生的事件可以通过被普遍接受的方式描述出来;(4)可以重复的事件可能含有共同的特征;(5)一个人可以感知的,其他人也可以感知;(6)基本自然法则不因时间空间改变。
科学的交流。科学方法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交流。绝大多数情况下,科学研究的结果必须要接受其他对此研究感兴趣的人的监督、审查。交流发生在科学探索的人和一个步骤中,包括发表文章,公开想法和思路。
科学的态度。一个科学家必须首先是一个健康的怀疑论者。他必须分得清事实和主张。一件事是否科学取决于它是否被众多严密的证据支持,而非听起来是否响亮。另外,科学家必须十分关注细节,对诚实有强烈的道德认同感。
科学的质疑和探究。过于复杂和广泛的提问可能无法得到解决,提问的“好坏”直接决定问题是否能够被解决。提出问题后需要做的是探究,即收集关于此命题的信息,参考别人做过的事,可以启发思路,节省时间,或者避免浪费时间。
科学假说是可以被验证的对特定问题的可能的答案。一个好的假说必须是逻辑严密的,能够包含现有的所有信息并对将来可能补充的信息开放。如果有多个选择,一定要选择最简单包含最少假设的那个假说。
科学是经过验证的假说。假说可以简单的通过收集其他来源的信息加以验证,也可以通过额外的观察加以验证,更多的时候需要通过设计一个实验来加以验证。实验通过再现一个事件使得科学家可以对假说加以验证。科学家们往往不会接受单个实验的结果,因为那有可能只是与实验变量无因果关系的随机事件。只有大量的重复实验皆表现出明显的因果关系,这个实验才可信。
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假设能否被验证。比如,我们可以假设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首先制造出原子弹,抗日战争将会更快的取得胜利。但是这一假设无法得到验证,所以历史不是科学。但是历史、文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也都有其具有逻辑的核心思想,但是,它们作为人类总结的知识体系,被称谓学问和学科。同时,科学与非科学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经济学,其中也使用了大量的科学方法来辅助解释经济现象,但总的来说,它与科学还相距甚远。
伪科学不是科学,却用“科学”的外表和“科学”的语言来说服、迷惑和误导人们认为它是科学可信的。但它们经不起真正的科学的检验。也有名人或者科学权威受自身已有知识结构的局限而把一些假说痛斥为伪科学,但是,假说一旦通过了后人的科学检验,就变成了新科学的一部分。
科学的局限。科学是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科学只能解决有客观现实基础的问题。而诸如道德、价值判断、社会取向、个人态度这些问题是无法用科学方法加以解决的。同时,科学也受到人们从自然现象中探寻本质的能力的限制。人会犯错,同时,由于信息的缺乏或者误解,人们有时候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但是科学本身是具有自我纠错能力的,当我们获取了新的知识,就必须改变或者抛弃原本错误的想法。因此,虽然现在看起来,地心说是一种错误的结论,但是在当时,它是通过科学方法构建起来的,只是受限于人的观察能力。这就是说,科学并不一定就是对的。现在被认为是对的科学理论,200年后的后人未必认为是对的。
科学并不能解决当今世界的所有问题。虽然科学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是也并不能回答所有的问题,解决所有的困难。科学仅仅是我们手中的诸多工具中的一个。
我们常人往往在遇到一些超越了自己所能够理解的范畴或者说是超自然的现象时,冷静的目光也就没有了,判断问题的基准也丧失了,什么都是自己说得对。越是无法解释的事,人们就越会去歪曲它,总是会由着自己的性子而失去客观的态度。
深受科学理论约束的科学家们在遇到上述现象时,往往也会逃不出科学的框子。在用科学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时候,他们就会武断地作出结论,一点也没有试着假设一下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
比方说,我们有这样的习惯,常常在听到或看到特异功能以及一些超自然的UFO或者电光火球现象时,在用地球上已有的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就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个是假的,那个也是假的。
众所周知,人类的文明史充其量在5000年左右,现代科学史不超过500年,所以,我们无法保证自己在地球这个小星球上已经掌握了的科学知识百分之百都是正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