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246|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国的鬼节“中元节”与西方“万圣节”的区别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3-10-29 23: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鬼节”与西方“万圣节”的差异

中国的鬼节“中元节”与西方“万圣节”的区别192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7825
人类文化总是存在一定关联。在祭祀习俗或者殡葬文化上,中国和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鬼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中元节被称为鬼节,西方的万圣节被称为鬼节。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中国的鬼节“中元节”
  中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有些地方会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各样的彩灯,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上亡人的名讳。商行等一些单位,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

夜幕降临,将一盏盏河灯置放河水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世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放河灯一切都是为了祈福祝愿。
  西方的鬼节“万圣节”
  万圣夜(Halloween)(又叫鬼节,万圣节前夜)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英语世界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北美、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
  万圣夜英文称之“Halloween”,为“AllHallowEve”的缩写,是指万圣节(AllHallow'sDay)的前夜,类似于圣诞夜被称为“ChristmasEve”。“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
  万圣夜通常与灵异的事物联系起来。欧洲传统上认为万圣节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间的时间,这传说与中国的盂兰节类似。美国明尼苏达州的Anoka号称是“世界万圣节之都”,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巡游庆祝。
     万圣节起源于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驾车停在路边,小孩去敲门讨糖)。大人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孩子们会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服装,挨家挨户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说“trick or treat”(意思是给不给,不给就捣蛋)。要是你不肯给糖果的话,孩子们就会很生气,用各种方法去惩罚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里等等,直到你肯给他们糖果为止。
     然而万圣夜的重头戏还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备好美食来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更要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为你的餐桌装扮一番。千万不要让你的客人们小瞧了你哦!
     公共场合以及居家周围的节日布置都是自愿的。鬼脸南瓜灯、白网黑蜘蛛、白衣鬼等,都是节日的装点,已全然没有了骇人的鬼魅色彩。有的女学生还在这时候会买一对南瓜或者鬼骷髅的耳环来佩带。如果有哪家的布置做得过分恐怖了,会遭到有关方面的制止,媒体也会令其曝光,让公众指责。
      关于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 JACK 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他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自己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JACK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东西方“鬼节”的发展与演变
  中元节和万圣节最初都与祭祀习俗有关。但随着人类的发展,都出现了演变。西方万圣节就早发展成为带有娱乐性质很强的盛大活动。而我国的中元节,也正在由传统的祭祀习俗逐渐发展。中元节这天,南方人杀鸡宰鸭,并焚香烧纸,祭祀先人。但也有不少年轻人忽视了“鬼节”这一传统说法,把中元节当做亲朋好友聚会的“团圆节”。从整体来看,西方万圣节现在主要表现为狂欢,而我国在这个传统的祭祀日,主要还是表现比较静穆。
       中国鬼节:祭祀祖先,庄重肃穆
  在“敬鬼神而远之”的中国文化中,“鬼”是忌讳,死亡更是一种禁忌。人们还不习惯跟“鬼”开玩笑,更不习惯活人“装神弄鬼”。而在西方文化中,生与死被视为大自然的规律,死并不可怕,“鬼节”是可以庆祝的节日。为了节日的好玩有趣,增加节日气氛,同时让小孩子从小不怕鬼,即使是年过六旬的老太太,也会装扮成“幽灵”,恶搞一下。这对于生活在西方历史传统下的人们很好理解,但是这对我们“敬鬼神而远之”的东方国度却不一定合适。即使那些旅居在外很久的华人,很大一部分仍然坚持认为,入乡随俗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国情在孩子身上的烙印。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但是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此“鬼”非彼“鬼”,中西方在鬼节文化的背景和内容上是迥异的,
  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在《论语》中明确告诫弟子:“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中国也有自己的“鬼节”,但是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和西方人的万圣节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鬼节文化以我们绵延不绝的宗法血缘传统为土壤,更和我们的慎终追远的传统息息相关。在基督教里面,对于祖先的祭祀是不允许的。而中国人的鬼节彰显的是对先人的怀念。相应地我们的鬼出来的目的主要还是接受人们的祭祀而不是寻找再生的替身,这种信念构成了中西方迥异的鬼文化。
       西方万圣节:欢乐活泼,娱乐为主
  万圣节的由来是在公元前500年时,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人们相信,往生人的亡魂会在10月31日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并在活人的身上找寻生灵替身,以获得再生的机会。当地居民因为担心鬼魂来夺取自己的生命,故当10月31日到来时,会将所有灯光熄掉,使得鬼魂无法找寻到活人,并打扮成妖魔鬼怪以将鬼魂吓走。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变得含有喜庆的意味。因此现在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及图画,都变成了古灵精怪的模样,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爱发挥创意的美国人,在这一天则极尽所能将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样,特别是孩子们会穿上每年不一样的万圣节服装,拎着南瓜灯的提篓去挨家挨户地讨糖,说着“trick or treak”,这些都让鬼节变得趣味多了。这也是万圣节得到很多人喜欢的原因。


万圣节的习俗   
万圣节起源于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驾车停在路边,小孩去敲门讨糖)。大人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孩子们会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服装,挨家挨户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说“trick or treat”(意思是给不给,不给就捣蛋)。要是你不肯给糖果的话,孩子们就会很生气,用各种方法去惩罚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里等等,直到你肯给他们糖果为止。


    然而万圣夜的重头戏还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备好美食来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更要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为你的餐桌装扮一番。千万不要让你的客人们小瞧了你哦!


    公共场合以及居家周围的节日布置都是自愿的。鬼脸南瓜灯、白网黑蜘蛛、白衣鬼等,都是节日的装点,已全然没有了骇人的鬼魅色彩。有的女学生还在这时候会买一对南瓜或者鬼骷髅的耳环来佩带。如果有哪家的布置做得过分恐怖了,会遭到有关方面的制止,媒体也会令其曝光,让公众指责。


    关于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 JACK 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他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自己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JACK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万圣节的服装也是万人万相,不是单调的大鬼小鬼了。有许多渠道教人们如何制作万圣节服装。比如说制作最简单的鬼服,就是用一张白床单顶在头上,别忘了扣两个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术师,那就穿上黑衣黑裤,再戴上黑礼帽,并在礼帽与头顶之间藏一只绒毛小兔备用;还有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裤,再从背后怎么绑一个手电筒在头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当然服装、道具业的商人们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而最流行的游戏还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学校在万圣节是不放假的。有时学校出面组织晚会,有时不甘寂寞的学生们也会自己主办小型晚会;而朋友、家人之间互寄贺卡祝万圣节快乐则成了每年十月间流行的习俗。


    总之,万圣节已成了西方人一个很普通的季节性节日。有很多人将此看作秋的结束以及冬的到来。万圣节一过,人们就开始期盼圣诞节乃至新年了。


    万圣节其实是赞美秋天的节日,就好像五朔节是赞美春天的节日一样。古代高卢、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祭司——德鲁伊德有一个赞美秋天的盛大节日,从10月31日午夜开始,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统统召来,这些恶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当时那些头脑简单的愚民胆战心惊的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


    万圣节前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至今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古罗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个节日,那是用来向他们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他们在熊熊的篝火前烤坚果和苹果。我们自己的万圣节前夜似乎就是由古罗马人的节日与德鲁伊德的节日揉合而成的。万圣节前夜的活动原来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里进行的。但在整个欧洲,人们都把万圣节前夜看作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和互相吓唬的好机会。于是人们不再把这节日用来赞美秋光,却让它变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节日。


    所以,这天夜里是一年中最“闹鬼”的时候,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婆们纷纷出动。在基督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末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当时的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鬼怪。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尽管后来基督教代替了凯尔特和罗马的宗教活动,但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变得含有喜庆的意味。因此现在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及图画,都变成了可爱又古灵精怪的模样,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爱发挥创意的美国人,在这一天则极尽所能的将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样,让鬼节变得趣味多了。


    纽约市特别在万圣节晚上举行巡游,让一群吸血鬼、僵尸、巫婆,科学怪人等齐齐现身,还欢迎市民到场参观,到会者不限年龄、性别,不分阶级、国籍,即使你是胆小鬼,也可加入他们的行列,来个热热闹闹的人鬼嘉年华会。当然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并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脸更非常可爱,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参加大型化装舞会一样。



中元节的各地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国的“中元节”,也称“鬼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我国各地中元节的习俗虽各不相依,但也总是围绕着“祭祀”而过。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全国各地的中元节习俗。

    福建: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广东省: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云南省: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普渡:普渡时家家门前都会摆设祭品於供桌,屋檐下挂纸灯,用来照路,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养他们的地方。普渡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拜。

    放水灯:是港口边特有的活动,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因为靠海边,常会有人戏水溺毙或船员出船遭遇不幸的情形,所以除了陆地上的孤魂野鬼,也照顾水中的。台湾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灯活动最有名,每年中元节都吸引大批民众前往参观。

    抢孤:台湾某些地方盛行在中元时举行“抢孤”的活动,孤棚是由在四根柱子所构成,上面涂满牛油,参赛者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顶端,四边都有祭品在上面,先抢到的队伍获胜。这项活动在头城中元已成为最重要的活动,并吸引许多观光客前往参观。

    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广西省: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幡”。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於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於一片大树叶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2 1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