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UFO中文网 于 2013-11-1 01:18 编辑
无垠的宇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几千年来人们对这浩瀚的宇宙进行观察研究,如今我们能利用现代科技更好的认识和探索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明的宇宙飞船、太空站、运载火箭、卫星、探测器等。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现,也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本组视频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人类对宇宙太空的奥秘,讲解了超新星的行程过程,讲解了太空站的构成与工作原理、太空行走的过程、展示外星探测器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演示行星之间的相互影响,还能学习到宇宙黑洞、太阳耀斑、超级能量、外星生命等等知识。 小时候,听说过一种星,质量非常非常大,达到每立方厘米几亿吨,当时想,如果是我们人站在这样的星星上,那不,顷刻间,像被吸收掉一样,化成非常非常小的颗粒,这实在难以想象!? 这样的星,就是中子星,也叫脉冲星。 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质子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而氢原子核只有原子大小的几千亿分之一,如果氢原子是人民大会堂,原子核只能是个芝麻大小,因此,当核外电子压入原子核后,质子就成了中子,而体积被极大缩小,中子星如此大密度就是这样产生的。 20世纪60年代,也就是我出生前的7年,英国剑桥大学安东尼、休伊什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射电望远镜发现了天空一个脉冲闪烁源,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脉冲星,40年来,人类已经发现了1850颗中子星。 处在脉冲星模型中心的中子星直径只有20~30千米,质量约为太阳的1.4倍,但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密度,每立方厘米上亿吨(想想看,上万艘万吨巨轮被压缩成比一块方糖还小)。而且,中子星的转速极高,已知最高转速716圈/秒,磁场更是地球磁场的十几亿倍,随着高速旋转,形成方向极强的辐射锥,辐射范围覆盖除射电频段外,还有可见光、X射线、Y射线等高能频段。 我们银河系有大约2~3千亿颗恒星,根据演进推算,约有20~50万颗中子星,如果20%的辐射能达到地球,我们应该可以观测到7万颗,最初发现的100颗都是正常单脉冲星,目前发现的品种和数目都是有: 毫秒脉冲星 200 脉冲双星 130 X射线脉冲星 80 反常X射线脉冲星 12 磁星 6 星团中的脉冲星 98 银河系之外脉冲星 25 双脉冲星 1 消零脉冲星 100 转动射电射电暂变源 11
自转周期小于20毫秒的成为毫秒级脉冲星,辐射较弱,周期稳定,计时性最好,这个计时性好到什么程度呢?新发现的毫秒级脉冲星PSR J0437-47一年的观测稳定度,好于美国海军天文台和德国技术物理研究所两个原子计时系统15年的观测。 脉冲星自转周期来看,单脉冲星周期集中在1秒左右,最长8.5秒,脉冲双星,周期在几十毫秒,最短1.39毫秒,反常X射线脉冲星,周期可长达几十秒。 脉冲星作为导航和计时有非常好的前景,使未来飞行器飞出太阳系,进入无垠的外空间有了更精确的坐标,当然,脉冲导航技术依然有应用方面的难度,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
脉冲星被认为是“死亡之星”,是恒星在超新星阶段爆发后的产物。超新星爆发之后,就只剩下了一个“核”,仅有几十公里大小,它的旋转速度很快,有的甚至可以达到每秒714圈。在旋转过程中,它的磁场会使它形成强烈的电波向外界辐射,脉冲星就像是宇宙中的灯塔,源源不断地向外界发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是间歇性的,而且有着很强的规律性。正是由于其强烈的规律性,脉冲星被认为是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
脉冲星靠消耗自转能而弥补辐射出去的能量,因而自转会逐渐放慢。但是这种变慢非常缓慢,以致于信号周期的精确度能够超过原子钟。而从脉冲星的周期就可以推测出其年龄的大小,周期越短的脉冲星越年轻。 脉冲星的特征除高速自转外,还具有极强的磁场,电子从磁极射出,辐射具有很强的方向性。由于脉冲星的自转轴和它的磁轴不重合,在自转中,当辐射向着观测者时,观测者就接收到了脉冲。到1999年,已发现1000颗脉冲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