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805|回复: 0

[宗教哲学] 人类文明与人体生命之正见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4-7-15 11: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墙文章,不喜勿喷!

前 言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数千年来一直有不少人在上下求索。历史的今天,有一批出身各不相同的有识之士,在不同的境遇和背景中,经历了独立的思索,得到了一个令各自满意的答案,并且他们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亲身实践着这个答案,实现着自己人生的真正意义。

在这篇有点长的文章中,我们将从独特的角度讲述一下这些人找到的对这千古一问的答案到底是什么?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到底怎么样?在切入正题之前,我们会先列举一些现在科技界发现的比较新奇的现象开阔一下大家的思路,帮助大家从多个角度来思考人类、生命和我们这个世界。


第一章 我们会分析一个流传甚广,而又争议颇多的学说──进化论,简要讨论一下生命起源的问题。

第二章我们从第一章得到的结论出发,结合考古和科技界发现的文明遗迹,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推测一下人类文明的真实图景。

第三章我们从社会层面上的人类回到单独的个人,结合一些近代的案例来探讨一下作为个体的人的一些生命现象,并思考这些生命现象背后的意义。

第四章我们结合现代这条科学发展路线的指导思想,来剖析现有科学尚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得出客观的认识世界、获取正确可靠的结论的线索。

第五章 在前四章基础上,结合近代历史上几件有轰动影响的大事,来直接讨论一下人生命的意义,回答这个贯穿全文的千古一问。


希望大家在理解案例和结论时,能够静下心来理性思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第一章进化论--一个永远的“假”说

很多年来,进化论一直在中国大陆的生物教科书占据重要地位;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基础之一,在政治类书籍中更是被当作了普遍真理。然而,对笔者个人而言,社会上的种种经历,使我不禁把目光重新投向了进化论:人真的是从猿猴进化来的吗?生命的意义真的只是作为蛋白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吗?道德真的只是一种非客观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吗?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吗?要想提高人民道德就必须先把经济搞上去吗?要想解开这些疑问,现在,我们先从三个角度来看看有关进化论的一些事实,然后探讨一下进化论的社会意义。

1.进化无法跨越物种间的鸿沟

这里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微进化和广进化。以林奈提出的两界分类系统为例,大部分生物被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两大界,每界再逐级逐步细分。从生物的“相关现象”出发,生物学家定了如下几个大级别,从高到低分别叫作门、纲、目、科、属、种(指物种,并非品种,品种级别比物种更低)。级别越低则越相近。例如狗和狼仅是同属不同种,而狗和鱼,则是同门(同一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却不同纲。可见狗和狼的距离,比狗和鱼要近。所谓微进化,就是生物繁衍的后代不会和上一代一模一样,是有改变的,这种些许的不同之处,就被称为发生了微进化,例如双亲和子女之间会有差异。现在可观察到的遗传变异只是在“种”内的变异,“微进化”不会超出“种”的范围。

与微进化相对应的是广进化。广进化认为生物遗传的变异,如果给予足够时间,传的子代数目够多的话,不但可以跨种,还可以跨属、跨科、跨目、跨纲、跨门、跨界。而所谓的“进化论”,就是“广进化”。进化论把上述生物分类的“相关现象”,看作是“亲缘关系”,进而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祖先。且认为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可以从一个单细胞出发,经过亿万年的盲目进化而来。一个半世纪以来,新达尔文主义者提供的证据都没超出“微进化”的水平。其实学者通常对前者并无争议,而后者的提倡者即进化论者,却企图以前者为根据来建立后者的理论。因此从定义上分清“微”、“广”两种进化是很重要的。

2.化石中找不到大量的中间型

在生物学的实践中,人们发现亲子两代之间不能有太大的变异,否则就是畸形,会被淘汰。达尔文因此推论,在进化的漫长过程中,必有大量中间过渡型存在,每型之间仅有微小差异,即进化是渐进模式。并推论出,以一个生物种而言,它从开始到终了消灭,应该是一个缓慢的“少──多──少”的过程。如果生命真是从无机物逐渐进化而产生的,然后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话,化石中一定可以找到这种进化的证据。可是化石的证据对进化论的观点是非常不利的。达尔文本人也承认化石的证据是“最明显的反对我的进化论的最大理由”。他也坦白的说对此“我不能提供满意的答案”,“自然界好像故意隐藏证据,不让我们发现过渡性的中间型”。

同时,与预计的渐变相反,化石的证据显示出生物种往往表现为停滞不变、突然同时出现、又突然消亡,这是常规现象。以著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为例,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短短200万年间,生命进化出现飞跃式发展,几乎所有动物的“门”都在这一时期同时出现了。然而一经产生,这些“门”在其后的几亿年至今都十分稳定,拒绝“进化”。

在从猿到人的问题上,寻找过渡物种“类猿人”,早就列入了科学界的“十大悬案”。数次宣布的人类始祖,很快就被否定了。例如,曾经被进化论教科书列为人类祖先化石的“皮尔当人”(Piltdown Man)其实是一群考古学家刻意造假之作品,1953年,维纳(J. S. Weiner)、奥克雷(K. P. Oakley)连同其他一些英国科学家共同发表声明“皮尔当人”是个科学骗局:头颅骨曾经被含铁化学药品涂抹过,使其看起来更古老;下颌骨是猿的,上颚骨是人类的,两者是被拼凑起来,再经过修饰,使其看起来更像猿人。又如1892年发现的人和猿之间的过渡化石“嘉伯人”,是一块猿的头骨和相距40英尺的一根人的腿骨拼凑出来的,学术界否定了“嘉伯人”,科教方面却还在宣传。直到1984年“嘉伯人”才被新发现的猿人化石“露茜”代替。但后来的鉴定中,露茜也被大部分学者否定了,露茜是一种绝种的猿,和人无关。其实自1924年始,接连发现的一些南方古猿(露茜即是南方古猿阿法种的代表)、拉玛古猿等等所谓“类猿人”之类化石,要么化石极其不完整,比如只有一具头盖骨或几根手指;或者像露茜这样被许多学者认为与人没有进化上的前后关系。迄今为止,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人和猿之间的过渡物种的存在。

3.奇妙的人体精密构造和精良生理机制

眼睛就是一个好例子,我们很难想像视觉系统是自然演变而产生的。视觉如果可以由千万年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去自发形成的话,就好比说,当一阵大风吹过一个垃圾堆时,垃圾可以自发的组合成一架飞机,而当你感觉到这个概率太小时,也许进化论者又会诡辩:因为时间太漫长了,垃圾堆的种群很大,你怎么知道不会发生呢?!其实达尔文自己也承认了眼睛不可能由自然选择形成,以至于他发表《物种起源》之后,一想到眼睛仍感到害怕。正是从他本人的内心表白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过程:出于“主观”上凭着无神的、要用纯自然方法来阐明生命起源的信心和决心,基于少量的观察,提出进化假说,然后选择性的寻找那些支持其假说的证据,对不利的证据全然不顾。也就是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是源于主观信仰而非来自充分的科学依据。

4.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的影响

观察、假设、验证的“三部曲”,至今还是实证科学的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和抽象科学定理所奉行的准绳。无论是达尔文自己,还是后来的新达尔文主义者,都没有走完“三部曲”中的第三步。本来,达尔文希望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发现的化石会成为自己假说的证据;然而事实上,这第三步是如此艰难:差不多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今天,化石不但未能把进化论推上科学的神坛宝座,反而有越来越多“不受欢迎的”化石拼命的拖着进化论往下沉。
进化论只是一个假说,一个也许永远也走不完“第三步”的“假”说。然而,在许多普通老百姓甚至科研人员心目中,却仍以“科学”的姿态存在。尤其在共产党统治的中国,进化论被以普遍真理的形像予以全民式的灌输洗脑,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基础之一,自然也就成了认定世界一切事物的标准。我们已经看到,进化论本身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谎言和逻辑上的错乱也比比皆是。

进化论这样的理论学说,其实对社会是有着巨大影响的。进化论把生命肤浅的解释为基因和蛋白质的一种存在形式,社会达尔文主义将物竞天择的竞争淘汰机制从动物界无限度推广到人类社会,无私和利他的精神彻底失去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根据,被从基点上剔除掉了。进化论以科学和真理的形像出现,作为政治的很顺手的打人棍子,肆意打击一切正统的信仰和道德理念,中共更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贬低为四旧。尤其是一到政治斗争时,人人为了自己生存,互相检举,父子相残,夫妻反目,母女告发和师生互斗,将党性等同为兽性,甚至禽兽不如。进化论从基点上否认人精神的价值,将“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正统价值观转变成了极度漠视生命的麻木心态:毒奶粉、毒馒头、假鸡蛋、地沟油、毒疫苗,学校、医院和动车方面的各种豆腐渣工程,肆无忌惮的“砍童案”,看守所里面“躲猫猫死”、“捉迷藏死”之类荒唐的草菅人命案件,野蛮强制堕胎,活摘人体器官牟取暴利,以及斯大林的名言“死一个人是一个悲剧,死一百万人是一个数字”。

从内心深处彻底失去了道德的这一“感官”,导致败坏了的世道,使得每一个人,包括身在其中随波逐流的人,甚至那些施害者们在内,到头来都是受害者。进化论作为理论基础和打人的棍子,会令人类文明的互助精神和道德观彻底被丛林法则所替代!

失去了道德和精神世界的充实,人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根,人们变得活得空虚、麻木或为各种诱惑煎熬。回到开篇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到底为何?在这样一个活而无乐的人群中,会变得越来越无人关心这种问题。假如人们都不再关心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时,人又怎么会在乎自己和野兽到底有何区别?这样的人与行尸走肉、衣冠禽兽何异?达尔文曾经把自己的学说称为“魔王的圣经”,本来是针对基督教说的,但是从进化论诞生迄今一百多年的历史来看,我们发现这个名称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人体的奥秘

前面一章主要讨论的是人类社会的一些现象,这一章我们来看看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一些奥秘。在前三个小节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人的精神领域的一些奇异现象,后两个小节分别讨论人体的一些特殊的功能和结构。

1. 思维来自大脑吗
一般人认为人的想法来自大脑,大脑的思考产生了各种思维、意识或感受。不过早在1980年,科技界最著名的杂志《Science》(译为:《科学》)就发表过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医对数百个正常生活、甚至高智商的无脑人的观察研究。《科学》杂志在1980年12月发表了列文(Roger Lewin)写的这篇文章,并讲述了谢菲尔德大学神经学教授约翰。罗伯(John Lorber,1915~1996年)的一个研究成果。当谢菲尔德的校医在诊断一个数学系学生的一点小病时,意外的发现他的头部比正常人略大一点儿,于是校医把他介绍到罗伯教授那做进一步检查。这位学生成绩优异,智商IQ高达126,当罗伯教授用CAT扫描检查他的头部时,惊奇的发现该生竟然没有大脑!由于病情在西方被视为隐私,文章没有透露学生的姓名。

在罗伯教授眼里,这样的案例虽然特殊,但并不少见,因为仅他个人就确定了几百例大脑半球都非常小、而智力正常、生活学习跟普通人没有差异的“无脑人”,他形容这些人有着一个“看不见的大脑”。

如今随着脑外科技术的成熟,被切除了半个脑子而存活的人越来越多。河南八岁男童郑小寒,因患癫痫2010年11月成功切除左脑。目前他的病情改善,学习能力增强。为了防止右脑偏移,医生在郑小寒的左脑注入生理盐水,并以挡板隔开左右脑。医学显示,90%以上的癫痫病人在脑部手术后都能正常生活。

美国弗吉尼亚州有个无脑婴儿,他整个颅脑只是一个水囊,医生断言他活不了几星期,可事实上他快乐的活了五年。他喜欢看电视,会随着电视节目的有趣情节发出咯咯的笑声。这个无脑婴儿的意识来自哪里呢?

精神与大脑的分裂,从其他科学试验中也能得到证明。1966年当医生打开人的头颅用微小的电极去刺激大脑某一区域时,发现从刺激开始到人体作出相应的反应,中间竟有长达0.5秒的间隔。如果意识是大脑的机能,那么刺激与反应应该几乎是同步发生的。要解释这种滞后效应,只有一种可能:意识和大脑并不是一体的,意识独立于大脑。

曾在1963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澳大利亚神经生理学家埃克尔斯爵士(Sir John Carew Eccles,1903~1997年),1978年总结他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新观点:大脑的兴奋并不等于精神和意识。他认为人有一个独立于大脑的“自觉精神”,大脑只是它的物质工具而已。这个自觉精神是独立于大脑的,难道不是很像我们传统所谓的“灵魂”吗?

另外,濒死体验、催眠等领域的研究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近年来,此类研究异军突起,成果颇丰,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读者可以在互联网很容易搜索到相关成果。这里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2.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唯物论者总是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比如手被烫伤后人才会感到痛,不可能凭空想象痛就能把人烫伤,不过美国心理学家们做的实验却证明了后者是存在的。他们将受试者带到一间空房间中,此时从隔壁房间传来阵阵惨叫。医生告诉受试者:这个试验主要是测试人类忍受疼痛的能力极限。说着打开隔窗,让他参观试验的全过程。只见一个人被牢牢捆在一把椅子上,旁边炉里炭火烧得通红,一位医生用火钳从炉中夹出一个被烧得通红通红的硬币,然后把这枚硬币放到捆着的人的手臂上,只听“刺啦”一声,手臂被烧起一缕轻烟,随后传来一阵痛彻肺腑的惨叫。试验结束,坐在椅子上的人踉踉跄跄走下来,手把着被烧伤的手臂,一个硬币大小烧焦的伤疤赫然出现在手臂上。医生让这名受试者连续看了几个相同的试验后,将受试者领到试验室中,把他牢牢的捆在椅子上。然后从炉中夹出一个同样烧红的硬币说:“我现在要把这枚硬币放到你的手臂上。”受试者突然感觉到有一热物落到手臂上,随后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不由大声惨叫起来。医生们发现,受试者的手臂上出现了一个硬币大小的三度烧伤疤痕。

不过所有的试验都是假的,烧伤、惨叫统统是假装出来的,真正的试验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后那名受试者。真正落在受试者手臂上的那枚硬币,只是稍微加了一下温,略高于体温而已,根本不可能造成烧伤。

那这个三度烧伤的伤疤从何而来呢?我们只能认为是精神,是他的意识,使他的肌肉被烧伤。在这里,精神改变了肉体,物质肉体只是精神的一种工具而已。

另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在催眠心理测验中,医生随手拿起一杯白开水对受试者说:这是一杯放了很多糖的水,很甜很甜,你喝下去后一定会很舒服。受试人在被深度催眠的状态下喝下了这杯白开水,然后被医生立刻唤醒,接下来人们惊奇的发现,受试人的血糖浓度竟然比受试前增加了许多,就如真的喝下了一杯糖份很大的饮料一样。是谁、怎么把这些糖分弄到血液里来的呢?

同样的心理暗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如安慰剂效应。1955年毕阙博士(Henry K. Beecher)指出,近四分之一的病人在服用安慰剂后,背痛、关节痛等症状得到纾解。安慰剂就是用白水或淀粉等并不具有治疗作用的普通物质来冒充专门的药物。毕阙发现,不光是病人自我精神感受舒服多了,其身体真的发生了物质性改变,如红肿消失或缓解。

同样科学家也发现了反安慰剂效应:由于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由于对药物的排斥心理,哪怕是服用白开水,病人都会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无论是安慰剂还是反安慰剂效应,都印证了中国那句古话:人得病,是“七分精神,三分病”,精神因素起了决定作用。当然,这世界上人与人大不相同,有的意志力强的人,是不容易被外人的暗示所引导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表示,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生命也就变形了。

除了这类对人的精神领域的直接研究外,一些其他领域的学者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可以和这些相互印证的发现。

“水结晶实验”是江本胜博士1994年在他的IHM研究所开始进行的。他让水在零下25度的低温结成像冰一样的固态,然后用高速摄影机放大200至500倍拍摄水的结晶过程。江本胜博士首先将写有许多不同文字的纸条贴在装有水的瓶子上,让水进行“阅读”,然后拍摄“阅读”了人类文字信息之后的水的结晶情况。研究员进而在装水的瓶壁上贴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让水“看”,结果看到“谢谢”的水结晶非常清晰的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看到“混蛋”的水结晶破碎而零散。该研究所从94年迄今十多年的实验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水能够“感受”善恶。
其实类似的实验还可以推广到其他物质,比如米饭。据《南方都市报》报导,2011年11月广东天河区华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中热烈讨论“米饭实验”。这个实验缘于10月初该校播放的关于水结晶实验的科学纪录片《水知道答案》。为亲身验证人的行为举止是否能对事物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米饭实验在三四年级学生开始推广,孩子们可自愿参加。很多孩子们都得到了一致的发现:同一地点基本同条件放置着,一直被赞美的米饭还是白白的,只有一点黄,而只接受了谩骂的米饭早早的变得又黑又臭。类似的实验在2005年就在台湾公布出来了:《校园善念实验特辑(一)善念能给您带来美好》,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也试试,不过专家指出,实验者的心念一定要像孩子那样纯净、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障碍,这样才符合做实验的要求。

近来,关于意念控制的新成果也层出不穷。例如,2006年6月8日在巴黎举行的欧洲研究和创新展上,带着24对电极帽的美国科学家布鲁纳(Peter Brunner),当场用意念通过眼睛传达给笔记本电脑,在巨大屏幕上一字字写出信息“B-O-N-J-O-U-R”,惊诧四座科学家和观众。2009年台中勤益科技大学与大宝科技合作研发出的意念耳机只要受测者佩戴上,就能透过意念控制影像和物品。而日本、英国、美国等多国也早已开展让运动麻痹患者用意念直接控制假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振奋人心的成果,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3. “精神”的去向——轮回客观存在

2002年第7期的《东方女性》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报导了在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二世奇人”唐江山的经历。据唐江山父母及村里老人说:唐江山3岁时(1979年)的某一天突然对父母说:“我不是你们的孩子,我前世叫陈明道,我的前世父亲叫三爹。我的家在儋州,靠近海边。”他还说他是在文革期间武斗中被人用刀和枪打死的。更为奇怪的是他竟然能讲一口流利的儋州方言(注:儋州人讲军话,不同于东方市的闽方言)。他的腰部还留有前世被砍的刀痕。

唐江山6岁那年,父母禁不住他的再三催促,在他的指引下乘车来到唐江山前世所在地儋州市新英镇黄玉村。6岁的唐江山径直走到陈赞英老人家,用儋州话叫他“三爹”。说自己是他的儿子,叫陈明道,死后托生到东方县的感城镇,如今是来寻找前世父母的。接着他认出了自己的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以及村里其他亲友,特别有趣的是,他还能认识他前世的女友。由于6岁的唐江山所讲述的前生故事,回忆的前生场景以及对亲人的确认令唐江山前世陈明道的亲人邻里折服,陈赞英老人当场和唐江山抱头痛哭,并确定他就是自己儿子陈明道的再生。
从此,唐江山有了两个家,两个父母,每年往来于东方和儋州之间。陈赞英老人及亲人、村里人都把唐江山当作陈明道。由于陈赞英身边无子,唐江山一直充当他的儿子,尽孝道至1998年陈赞英去世。该杂志社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一开始也不相信这件事情,但经过反复调查、核实,也不得不承认此事的真实性。

这种案例不光中国有,世界各地都有;不仅中国传统文化中讲轮回,西方也有相关的报道,而且许多学者也在研究轮回。

西方医学界对轮回转世的研究,自上一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开始,便一直长足的发展,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收集、验证具有前世记忆的儿童的案例,来研究转世的可能性及有关现象,这种方法的程序是:发现对象,获取资料,立案质疑,当面取证,追踪观察,写出报导。这种方法简单可行,确凿可信,人人能懂,并且谁都可以去验证,因而客观性强,可信度高,挖掘出来的有些案例令人震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过这种方法费时较长,因为追踪观察一般都要拖几年或更长的时间。另外一种类型则是在精神医生的指导下在催眠状态中进行的前世回溯。

第一种方法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著名精神病学家伊安•史蒂文森(Ian Stevenson)教授为代表。1960年,史蒂文森教授在美国心灵研究协会的杂志上发表了令人大开眼界的获奖文章“往世回忆的证据”。此文被誉为现代西方轮回研究的序幕。从此以后,史蒂文森教授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轮回转世的研究中。在迄今为止的四十多年中,他已经从世界各地收集到2600个案例,发表了十本专著和几十篇学术论文,其中许多被研究者引为经典。他使用传统方法做研究,但任一类型的研究者都会引用他的著作和文章,特别是《二十案例示轮回》(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和《记得前世的儿童》(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他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突出的学术地位赢得了整个社会对轮回转世研究的前所未有的尊重。

在第二种前世回溯方法的研究者中,最有名的应该算是布莱恩•怀思博士,他的第一本著作《多次前世,多位大师》已发行了二百万册,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中译本名为《前世今生》也曾在台湾畅销。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后来成为轮回转世研究中有名人物的专家和医生,最初都是不相信转世的。但自己亲自作出的结果摆在面前,回避不了,否定不了,不信不行。他们大多经过了一个从不信,震惊,动摇,到最后相信并积极投入研究的过程。

另外,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有一些特异功能者(psychic)。他们虽然没有直接作轮回转世的研究,但对于把轮回转世这一事实推向社会却贡献不小。其中一些人对于上述主流研究中的某些科学家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一批人由于其治疗疑难怪病和解决棘手问题的特殊能力,大多有点社会地位和声望,其中有一些还非常有名。他们和上述第二类研究者一样,都是为了给人治病或解决生活中的疑难而去观察别人的前世。不同的是,医师们用“往世回归”让病人自己去看自己的前世;而他们是用自己的功能去为病人看他们的前世。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个在西方十分有名的对轮回案例的报道和研究。

2006年9月8日英国《太阳报》在线报导了一个能记得前世的男孩子的故事。这个六岁的小男孩叫卡梅伦•麦考利(Cameron Macaulay),他和其他六岁的男孩子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他总是谈论的妈妈和家庭,以及喜欢画的家——一幢坐落在海滨的白房子,都与他现在的生活无关。他所讲的是他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而且是在离他们现在住的地方160英里的巴拉岛。

据卡梅伦•麦考利现在的妈妈诺玛介绍,自小卡梅伦会说话起,他就讲述他在巴拉岛上时的童年生活。他讲述他的前世父母,他的爸爸是怎样死的,还有他的哥哥和姐姐们。他还说,他提到的妈妈是他以前的妈妈。他坚信自己有前世,卡梅伦很担心他前世的家庭很想念他。

当他开始在托儿所时,他的老师要求见诺玛,并告诉诺玛卡梅伦讲的关于巴拉岛的所有事情。他想念他前世的哥哥和姐姐。他抱怨现在的家里只有一个卫生间,而巴拉岛的家却有3个。他以前哭着要他的前世的妈妈,他说她思念他,他想让他在巴拉岛的家人知道他现在挺好的。卡梅伦极为伤心。他不停的谈论巴拉岛,他们去到什么地方,他们做了什么,他怎样从他的卧室窗口看着飞机降落在海滩上。同时,卡梅伦不停的乞求诺玛带他去巴拉岛。这些让诺玛最后决定带他到巴拉岛。与他们同行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杰姆•塔科(Jim Tucker)博士,他是研究儿童轮回转世的专家。

当他们告诉卡梅伦要去巴拉岛时,他高兴的到处蹦蹦跳跳的。卡梅伦全家于2006年2月份去了巴拉岛。当他们到达巴拉岛时,飞机真的降落在沙滩上,就像卡梅伦描述的一样。同时,旅馆也肯定了有一家叫罗伯逊的人曾经在海滨边的白房子里住过。诺玛他们没有告诉卡梅伦这一切,就向那幢被告知的房子开去,看看将会发生什么。
卡梅伦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房子,兴高采烈。但是当他们走到门口时,兴奋的神采从卡梅伦的脸上褪了下去,他变得非常安静。前一个房主已去世了,但保管钥匙的人让他们进到屋里。房子里有很多偏僻的角落,卡梅伦全都知道。房子中果然有3个卫生间,以及从他卧室窗口能够看到海景。

自从他们回到在格拉斯哥市(Glasgow)的家后,卡梅伦安静多了。诺玛说,去巴拉岛是他们所做的最好的一件事。这次旅程让卡梅伦的心情舒畅,他不再那样向往的谈论巴拉岛。现在卡梅伦也明白他们不再认为他在编故事。他们得到了要找的答案。明显的,对前世的记忆会随着当事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消失。


现代科学发展的误区

现代人常说,本次人类文明,自告别了茹毛饮血以来,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善。然而,在这个飞速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发现:

随着形形色色的精巧的发明创造,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时间也节省下来了,但是同时我们却更加忙碌了,活得更不踏实了,现代病也涌现了,颓废的文化泛滥了。

随着医学的巨大进步,我们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改善了,然而病毒们也随之变异了,丝毫没有被我们的科技落下,甚至常常把医疗发展的速度超过了。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环境也被严重污染了,地球被破坏得千疮百孔了,奇异的天灾也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我们也早已不是在继承父辈的地球,而是把儿孙的地球借用了。

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地球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了,令人费解的是,人际关系却更冷漠了,人与人的隔阂也变厚了,在贴吧里,论坛里和博客的留言里,传统的淳朴的心平气和、互相尊重的论理方式,已经被相互的对骂、对他人智商的鄙视、出于妒忌的讽刺挖苦和热血激昂的高调批斗所普遍的代替了。

随着物质文明的大幅度提升,我们国家的GDP也保八了,遗憾的是,人心和道德被掉队了,于是“小悦悦”们被路人无视了,见义勇为的彭宇们被“肇事”了,孩子们或者被毒奶粉毒死了,或者被报复社会的人进校园砍死了,或者被豆腐渣教学楼砸死了。

随着整个科技的推进,我们对这个世界更加了解了,我们适应自然的生存能力更强了,然而人类的许多根本问题和自古的美好愿望,比如和平、健康、充实快乐,不但没被搞定,反而更加遥遥无期了,现今人类毁灭自己的可能性反而比原始人大大增加,毁灭性武器的出现,使得地球被摧毁多次也成为可能了。

时至今日,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这次人类文明的科学发展,疏漏掉了什么呢?这么多、这么大的弊端,都是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所必需的吗?下面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以下的四点也是有内在联系和相通之处的,有些个别地方也许区分并不是太大,但是从行文通俗易懂来考虑,我们仍然分成这四方面来分别阐述)

1.精神性——“数学”无法理解“精神”

科技界的绝大多数领域中,我们往往是重视物质的,而精神层面是被有意无意的过滤掉了。

先来看看构筑了整个科技大厦的理论基础——数学。数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的感官对于自然环境现象的感知之后所确立的、无需证明的规律(即所谓“公理”)的基础上的,然后经过对于客观物质世界数字特征的提取,建立起一个思想中的数学体系。由于这种操作,数学可以借用数字的世界延展到人类感官所无法直接感受的领域,从而大大拓宽人类所能认知现象的范围,甚至数学被称为人类的一种新的“感官”。

然而,这个数学的“感官”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无法感受理解和描述精神。当任何一种精神现象被抽象为数学时,它已经不是精神现象了。这种抽象为数学的过程就好像一个过滤的过程,它将精神的层面“滤”掉了。而精神的存在是我们人类的意识可以感受到和理解确立的,可见,这个数学带来了一个束缚我们视野的井口。

我们人自身是可以清楚的判断什么是活的,什么是有生命的,无须解剖出来其各个零件即可断定,也不用谁来向我们证明什么是精神,因为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得到。当去判断一个人是谁时,也无需逐个对照其脸部的各种特征以与自己的记忆仓库匹配,只需看到一个很笼统的整体形象或背影,甚至只是精神领域的一些抽象的神态、气质,即可判断出该人是自己认识的某某人。

因为数学根本上是非生命非精神的,所以靠数学的体系造就的东西也就根本是非生命和非精神的。这一点从现代科学对生物的研究方法即可见一斑。生物学中,对生命的定义是(参见维基百科):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的半开放物质系统。从该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它的研究对象不过是生命的物质载体而已。现代生物学对于生命的认识多注重其组织结构,通过解剖组织、冷冻切片等方式来研究,经常是“杀鸡取卵”来得到一些知识。其实这样恰恰只能是认识其非生命的那些物质表象罢了。对于真正生命,尤其是人的核心特征,意识领域内,它完全没有涉及。那么从纯物质化的角度来研究生命,岂非缘木求鱼?!

概括起来讲,完全以数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从本质上注定了它无法认识生命和精神现象的根本规律。上一章我们列举的许多案例都表明了精神其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甚至是可以直接改变物质的,物质和精神应该是统一的、一性的。而现在的主流科学,却从其基点上几乎完全忽视掉了精神这个层面。

2. 道德性——“善”与“恶”有客观的衡量标准

现代自然科学,和道德好像是完全不相关的,它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研究过“道德”的客观本质和作用。比如,从基础上来说,你发出善念,1+1=2,水过零度会结冰,你的骨髓可以每小时生成5亿白细胞供给免疫系统;你发出恶念,照样1+1=2,水过了零度结成冰,骨髓每小时生成5亿白细胞供给免疫系统。从而你是在做善事,对大自然没什么必然的直接影响,而你在生活中也照样该享福享福,该得病得病;你是在作恶事,自然界一如平常,你还是该享福享福,该得病得病。而且善与恶无法在科学所刻画的世界中得到很好的描述和界定。然而,从对世界的影响来看,善与恶真的是平等和对称的吗?

一些自作聪明的人常常举这样的一个例子来嘲笑那些有信仰的人:

教徒问神父:“我可以在祈祷时抽烟吗?”他的请求遭到神父的严厉斥责。而另一教徒又去问神父:“我可以吸烟时祈祷吗?”他的请求却得到允许,悠闲的抽起了烟。

喜欢讲这个笑话的人往往据此引申来讽刺:人内心里的信仰虔诚与否、善恶道德、真诚虚伪都是不可靠的,无法找到外在的具体标准来衡量的。他们认为:从“客观”上看,祈祷时吸烟和吸烟时祈祷是完全对等的两件事情。然而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表面状态的确类似,但是体现出来的他的态度和趋势,在很多时候却是截然相反的,而且这也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比如吸烟时的祈祷,可能是一个人在吸烟时,想起来了改正,然后开始祈祷和洗心革面,这是从恶习中回升的开端。而在祈祷时,出于无聊和注意力不集中,进而无所顾忌的去吸烟,则是走向堕落的起始。

就好比冰融化成水和水结成冰这两种过程,在零度冰点时,都有一段冰水共存的短暂状态。表面上看,这两个过程的确都有这样的一个阶段,且这两个阶段的状态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趋势是截然相反的,这个短暂的过渡期过去后,一边是完全只剩了水,一种是完全只剩下冰。

刚才我们由道德和人的念头,引申出了水和冰的例子,下面让我们顺便回顾一下前文所讲述的水结晶实验和米饭实验的启发。其实这些关于念力的实验除了可以作为精神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的证据外,更进一步揭示了精神世界之中,有关道德善恶的客观界定这一重大问题。物质,其实是直接能“感知”人的善和恶的念头的,善与恶是有着“客观”的区分的。人的这种道德和心态是会直接影响周围的事物,而不是像马克思主义政治课本里面那种“间接”和“侧面”的反作用。而且从恶念导致的水无法形成规则的六边形结晶来看,善与恶是完全不对等、不对称的。这提醒我们,善与恶二者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实实在在的区分标准的,而不是永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因为从结晶的规则性和对称性来看,善与恶二者在客观世界永远也无法被混淆。

其实,对于道德的重大意义,以中医为例,古往今来,大医学家历来强调,医生的医术其实是直接受制于其道德水平的,而人的身体健康也与其道德息息相关。古代的中医把人的道德败坏当作人得病的根本原因,如著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两篇,系统的论述了医德规范。道德高尚的人,才有可能使自己养性养身,进而获得高超的医术。否则,丢弃道德这一方面,盲目发展技术,中医的精髓只能失传了。而我们只能依赖从最表面和物质着手发展起来的西医了。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他(她)都是由物质和精神这两方面组成,道德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就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是非同小可的,也许有着非凡的来源。比如,基本上,每一个人,在刚开始做坏事时,往往都体会到过违背良心时的负罪感,也有蹉跎岁月时的空虚感,虽然这些东西(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当它们出现时,却往往会觉得这种悔恨或自责是十分真切的,而且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本能的,是来自“真正的自己”的。这种与生俱来的良心和真正切己的感受,其实未必不如“视觉”和“触觉”这些感觉来的真实,而且它们在人类中是普遍存在的,不应该是无缘无故就有的。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产生了这种种的道德因素,因为这才是和“真正的自己”直接相通的。

说到这里,综合精神性和道德性这两方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在现代科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所指导下的中国现代科学中,这一条很有名且流传甚广的信条: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我们前文的论述和例证来看,因为,以数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已经把万事万物的精神层面滤掉了,也就是说现代科学本身在认识精神领域就有先天障碍,那么妄图以在此基础下的一切研究发现来反过来验证物质决定精神、物质是第一性而精神只是第二性的,都是徒劳的。这无异于,自己已经完全局限在一个作茧自缚的井里面了,然后通过把井口大的天空反复观察了几万遍,最后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天的确只有井口这么大!其实,第一章所分析的进化论这种走入极端的学说的提出,也不能说和自然科学中滤掉了精神层面没有关系。

明白了这一点,进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要想提高人民道德和素质,必须先把经济发展起来”这种“唯物质论”的论调,其实都是没有确凿的根据的,是十分荒唐的,它可以满足和膨胀人们抓钱的贪婪心理,却违背了人的良心与天性,生命的本性,世间的天理,难怪会有本章开头所列的道德下滑、人心冷漠,和各种草菅人命以及人类自我毁灭现象的泛滥了。那么为这些错误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的这种唯物、实证的不完善的科学,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罪责。

道德是精神的,认识不到精神存在的实证科学更无法认识道德的实质与真实来源,对于善恶有报这些因果关系的是否存在就更加没有发言权,也就无法认识道德对于我们人类生活和宇宙的存在及生息运转的巨大内在作用。那么在如此不完善的一味唯“物”和实证的科学指导下,自高自大,盲目的改造自然,肆意的指点江山,用“科学”的棍子无情打击人类世界中维持人类生存的“道德”,而不是去考虑怎么样天人合一,怎样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那么就只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代价。所以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断言,一个无法认识和描述道德规律的科学根本不是真正的科学,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


3. 整体性——“盲人摸象”要不得

亚里斯多德、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几乎都是同时代的人。从那时候开始,西方科学似乎下定决心走上了分析和还原的路。对于这条路,有一句很好的概括:“所谓分析,是指把真实的世界拆分成无限多的、再不可分的、彼此缺乏内在联系的基本粒子;所谓还原,就是将万事万物(也包括人)看作一堆堆的活动着的原子的单纯叠加,一旦了解了一个原子的结构和活动规律,就掌握了一切。”

《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托夫勒在为《从混沌到有序》一书撰写的前言中第一句话就说:“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致我们竟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

当代的一位核物理学家詹克明对于这种研究方法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科学越发达,理论越艰深,学科也就越是高度的分化,人的专业知识面也日趋狭窄。如果你问某位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他可能会说:我在化学研究院、物理化学分部、理论化学研究所、量子化学研究室、从头计算方法研究组、从事多原子分子课题中位能面计算工作。你尽可以和他讨论‘从头算’方面的问题,但倘若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会使双方都感到尴尬。一问,嘿然;又问,敛容;三问,正色;再问则拂袖而去。这不禁使人想起一个曾在宫廷御膳房供职的厨师。他后来受雇于某大家。主人想以其资历炫耀一番,命他烧制一桌宫廷筵席宴客,答曰不能,因他是专做宫廷点心的。又令其制作一席宫廷点心待客。又答曰不能,因为他是为做某种点心专职切制葱末的。也许当今从事各种专业工作的人中就有不少‘专门切葱’的。”

“人人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然而也许我们就在干着类似的事。如果说,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还算是研究过‘大象学’的话,近代科学家们早就分别潜心于‘象腿学’、‘象耳学’、‘象尾学’、‘象牙学’等分支了。而现代的博士生导师已带领众多弟子分兵于‘象腿学’中的‘象脚学’、‘象趾学’、‘象腿力学’等次级分支了。”

对于这个世界整体的认识,也就是我们的整个的“科学”,已经分解成了许多许多的巨细的学科门类了,现在来看,已经非常难以组合在一起,来得到对世界的整体认识了,所谓专家只是在一个小点比别人深入而已,难有在多个领域有造就的真正人才。在上个世纪下半叶,边缘科学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实际上所谓的边缘学科无非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交叉领域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我们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那也不过是把“切制葱末”和“和面”的整合在一起,离真正做出宫廷御宴还不知相差多少呢。

这种细分的方法中,对于“基本粒子”的逐个研究已经十分不易,然而就算了解了每一种、每一个“基本粒子”的规律,我们又需要多么超巨型的计算机才能对那无限多无限小的“基本粒子”进行“叠加”?

另外,视野过细,也会导致思路狭窄,对事物的因果关系无法透彻梳理,从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现代西方医学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是对人体缺乏整体认识的直接结果。

其实,也许这种一味细分的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或者整个世界并不是必需的,比如:

我们人通过视觉去认识一片森林,我们不用一棵树、一棵树的输入自己的思维,最后归纳出来这些树木的数量达到了一定程度,所以这是一片森林,不是这样的,我们一眼看去,这个整体形象就知道这是森林;

看一个照片,我们不必像计算机那样,一个像素、一个像素的传输进大脑,而是一个整体的很模糊的感觉就能够告诉我们照片里的是什么事物或景象了;

我们认识一个人,不需要去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手脚这样逐个去辨认和识别,甚至在几十米远处,哪怕一个笼统的大体轮廓,或者抽象的背影、神态,就能断定这是自己认识的某某人;
……
可见,对我们认识具体事物或者整个世界而言,那种一味拆分再组合,尤其是往往最后忘记或无力去组合的方法,根本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种高效的方法。世界上肯定存在“一味分解”之外的途径的,因为我们人类的认知的本能当中,已经含有许多的能力,比如刚刚所讲的人类对于“整体”的、“模糊”的、“笼统”的、“抽象”、“精神”等方面事物的感知能力。

辩证的看问题方式本身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一旦走了极端就不好了。其实,中国传统思想有一个可以相对应的思维方式是很好的,叫做“相生相克”,顾名思义,它是包含了两个部份的。然而我们现代主流科学中的辩证法也好,或者“分析”的研究方法也好,乃至人思想领域的个人主义,都是在一味分解,忘记了组合;只有“相克”,却没有“相生”了。这种现象推而广之,使得现在我们在研究大自然中,懂得了一点皮毛的规律,刚刚一知半解,就想近期得利,让外在的世界统统为自己服务,盲目改造自然,而不是如何与自然谋求和谐共存,忘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生”,遑论“天人合一”。

4. 开放性——“六寸”以下的鱼与坐井观天

世界并不只有一个空间、一个层面,而我们所直接接触到的世界也许仅仅是更高维度时空的一个投影而已。那么仅仅从最表面空间入手,眼见为实,先入为主,并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这里我们用开放性来概括科学应该突破不同的时空体系,而不是站在我们肉眼所见和一般感官所感的时空体系之内。

一位海洋生物学者以六寸的渔网网眼,花了很长的时间在海里网鱼来研究海洋生物,最后终于得到一个“科学”定律:所有的鱼都比“六寸”长!

人的肉眼是局限,可见光只占整个电磁波频谱的一小段,然而电磁波频谱却跨了二十个“数量级”。仪器的探测能力也是有极限的,量子力学里面的测不准原理已经在提醒我们了:以我们人类当前所有的探测手段,无法同时准确的掌握微观粒子在某个“准确时刻”的“准确位置”,这十分形象的诠释了仪器和我们的观测方法的局限。前文所述的特异功能者超乎寻常的感知能力,更是让我们感到,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之外,是不是还存在着我们眼睛和仪器所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世界?

迄今许多学科已经走过的发展历程也告诉了我们开放思维的重要。

数学方面,以我们普通人的学习过程为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对数的认识不断拓展,从正整数的概念到小数,到负数,到无理数,乃至到虚数,每一次对数的认识都是打破了之前我们对数的观念。数学发展史上著名的三次危机也是如此,都曾经严重动摇了之前数学理论的根基,然而危机之后却带来福音。其中第一次数学危机提出的无理数,使得毕达哥拉斯极为震惊,甚至有传说讲到,无理数的提出者希伯索斯因之被投入海中淹死;第二次数学危机几乎动摇了微积分的基础;而第三次危机则动摇了整个集合论的大厦(集合论却是几乎现代的整个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并使得逻辑学和数学的有效性和严谨性受到质疑。但是历次危机过后,数学的发展却又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第一次危机之后,数的定义完善了,并且打破了过去数学纯粹为“计算”服务的局限;第二次数学危机,建立了实数理论,而且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极限论的基本定理,从而使微积分和数学分析严格的建立在实数理论的基础之上;第三次危机虽然迄今没有完全解决,但是拉动了逻辑学基础领域的全面研究。这些悖论难题往往与前人的定义定律不相容,而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开放性的思考,它们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野。

生物学中这类现象也比比皆是。当我们自信的断言生物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之后,2011年4月,英国的一支由南安普敦国家海洋学中心的海洋化学家康奈利等人带领的科学研究队,于加勒比海的开曼海沟地区,距离海面5公里的海床的“黑烟囱”(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因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而得名)处,发现新品种“耐热”盲虾,能够抵受高达450摄氏度的高温。而当我们教科书中认为,从微生物、植物到动物,六种主要化学元素是必不可少的生命元素:碳、氢、氮、氧、硫和磷,然而,2010年12月2日,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种可以在高浓度砒霜(砷化物)中生存的细菌,而这种细菌的遗传基因中,却用砷取代了磷元素,而磷不再是它的必需元素。其实,我们可以类似的思考一下,当我们试图去探索外星生物的存在性时,把我们地球生物,甚至人存活的必需条件当作一切生命生存的必须条件,这样做究竟是不是合理呢?

人类体能的研究方面,很久以来,许多学者根据人身体对抗空气的阻力和体重对地面作用后的反作用力等因素,计算出了不至于引起肌肉的断裂的人类100米的速度极限是9秒64.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生物机械学博士吉迪恩-阿里尔预测:从人体机械的角度来讲,对于100米而言,短于9秒60的高速度,会导致骨头断裂,关节软组织脱离。然而,2009年8月17日的柏林田径世锦赛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9秒58的成绩夺冠,打破了这些专家的断言。

在1900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威廉•汤姆逊)在一篇瞻望二十世纪物理学的文章中说:“物理学大厦已经基本建成,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但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小小”的乌云指的就是人们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研究中的困境,然而,后来这两朵小乌云却分别变成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它们带来的暴风雨使得经典物理学大厦摇摇欲坠,并且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它们构建了焕然一新而又更加基础坚固的物理大厦,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世界观。
就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本人而言,他的儿子爱德华曾经问他:“爸爸,你为甚么这么有名呢?”爱因斯坦说:“你看到这个大皮球上有一只瞎眼的大甲虫吗?它并不知道它爬行的路线是弯曲的,但是爱因斯坦知道。”这句话实在意味深长,中国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想认识一个系统就必须跳出系统之外去观察,而不应给自己人为设定思维定势的框框。

我们已经列举了多个方面的研究历程来说明开放性思维的重要。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澄清一个流传很广的观点了: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确,中国古代没有出现像西方实证科学这样的“科学”体系,所以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只有一些零散的不系统的科学知识,只能算“技术”,而不是“科学”。

其实,这正是我们接下来想要强调的:科学道路不止一条。广义的科学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并借以指导改造世界的道路。从本章前面三小节和本小节开头的论述,已经可以看到当前西方实证科学的巨大局限和缺陷,它根本不能代表被这个广义的定义所涵盖的一切道路和方法。其实中国古代科学走的就是另外的认识世界的道路,而且是从一个更加完善的基点发展起来的,这一点在下一小节还会具体涉及。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廉•丹尼尔•菲利普斯教授在2010年北京大学举办的“信仰、哲学与科学”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时也谈道:“科学绝对不是唯一的一扇探索世界的窗户。”

真正的大科学家往往倡导“Think outside the box”(跳出思维框框来思考)。对于科研人士,前人的科学研究中,对我们更有借鉴意义的应该是他们的研究方法,指导思想,包括其求真求是的精神,而不是具体的发现和定义、定律、定理。不要人为用框框来局限自己。旧有的理论,到头来难免被后人超越、突破或升华,固守无益,科学精神和指导思想才是更关键的,应该保持开放的头脑,坚持科学的求是精神,这才是正确的路。

佛教中有一个成语“执指为月”,表达出了这样的一层意思:手指可以指出月亮的位置,但手指不是月亮,看月亮也不一定非得通过手指。不要买椟还珠式的只见手指,不见月亮。如果将世界的奥秘比作月亮的话,那前人的结论和定律只能算作那根并非必须的手指了。

多方面的事实已经提醒我们:坐井观天,短视近视,眼见为实,是要不得的,真正科学的认识世界,需要开放的头脑,是需要鼓励“灵性”的。那么对于现代西方科学整体而言,有哪些具体的方面需要我们去开放一下思维呢?

首先,现代西方科学往往重视可重复性和实证性,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局限人的井口。客观世界里面有许多现象是不可实证也不可重复的,但是它们的确都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我们某时某刻脑海中想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也许在一生中只这么想过一次。那么这个念头已经不可重复了,而现代实证科学是完全无法去实证它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的直觉的事物,精神世界的事物,本身是很正确的,但是现代科学对于它们是无能为力的,也无法在在实证科学给自己设定的框框内部得到很好的界定。前文所讲到的精神和道德领域的一些规律,都是现代实证科学所鞭长莫及的。另外,一些关于另外时空的事物,和一些所谓的超自然现象,实证科学更加没有发言权。那么如果仅仅因科学本身无法去实证这些事物,就无视或者批判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而不是去反省如何改善我们这个还不完备的科学的工具,就是很不明智的了。

另一方面,科学赖以建立的基础——各种公理,也显示了科学的局限性。当然,在公理被保证正确之后,科学的严密逻辑推导往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公理本身的提出却往往建立在感觉之上,直觉之上的,本质上也是相对的,无法实证的,用科学标准来衡量也是不“严谨”的。一旦打破了公理,也就打破了该公理基础上的那些科学定理、原理的可靠性。其实,违背了公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几何学为例,打破了欧几里德几何的公理,仍然有非欧几何学,也是科学,不是伪科学,只是它更广泛了,可以适用于那些公理之外的场合。

实证性和可重复性,以及实证科学的基础——各种公理,都显示了实证科学有限的适用范围。在实证科学有效的范围内,我们遵从它,但是当我们面对的事物超出了这个范围的时候,当前根本无法实证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真正客观看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开放的心胸,用“科学”精神去具体分析,而不是因其无法实证、重复或者违背了我们当前心目中的公理,就将其一棒打倒。

5. 纠正误区正确认识世界

那么,应该如何做到真正的精神性,道德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呢?或者说,这个度如何把握呢?我们可以以中国历史上和现在的科技发展兴盛和衰败作为典型实例来寻找一些线索。

当前,共产体制下的中国人,十几亿人口,六十年了,却无一个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产生。有人认为,是中国人本来就缺乏创造力,也有人开始自卑,中国人本来就不聪明,智力低下,还有人推测是中国人骨子里有所谓的“劣根性”造成的。

其实历史可以充份说明这一切。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统一和连续的文明。中华民族曾经在历史长河中,天文历法,数学机械,以及礼仪哲思,许多的成果结晶一度领先西方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16世纪前在全世界270项重要科学发现中,中国占136项。德国人维尔纳•施泰因编的《人类文明编年纪事》(科学和技术分册,1981年版)统计,16世纪前全世界重大科学发现共152项,占有最多的两个国家分别是:古希腊占54项,中国占 24项。这些统计尽管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不一定十分准确,但大体可以说明,在16世纪前的自然科学方面,中国确实走在了世界的前头。

1986年,罗伯特•坦普尔依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材料写成《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书中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此书获得美国图书馆协会奖,纽约科学院奖等五项大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机关报《The UNESCO Courier》在1988年曾对该书专文介绍《The Chinese Scientific Genius》(译为:中国的科学天才),并向全世界推荐,此后此书被翻译成43种文字。坦普尔在前言《西方欠中国的债》写道:“历史上一个不为人知的最大的秘密,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代世界,乃是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结合的产物,现代世界以之为基础的发明和发现,可能多半来自中国。但是这个事实却不为世人所知,对此,中国人和西方人同样地无知。从十七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华之后,中国人被西方的技术所震惊,犯了对自己成就的健忘症。”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些具体事实。

天文方面:太阳风和太阳黑子的观测分别领先世界1400年和2000年;定量舆图领先世界1300年,麦卡托投影法领先世界600年。中国古代还有世界上最早的新星和超新星观测,而且十分完备详尽。世界上最早的阴阳合历,至少在商代之前就长期启用,它调和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是一种综合阴、阳历优点,调合阴、阳历矛盾的历法(注意,现代,农历被俗称“阴历”,但是本质是一种阴阳合历,而现代世界所通用的公历却只是纯阳历。)。

工程方面:独特的耧车、扇车和胸式马带均领先了世界1800~2000年。蒸汽机的核心技术领先世界1200年,西门子式炼钢法领先世界1300年,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领先世界500年,传动链领先世界800年,铸铁炼钢和水力鼓风机均领先世界1900年。

数学方面:中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求解高次方程的算法,领先英国霍纳(1819年)五百余年;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国外一千余年;勾股定理公元前11世纪商代由商高发现,领先西方的最早发现者毕达哥拉斯500年,魏国数学家刘徽反复运用勾股定理求圆周率,他的《海岛算经》更进一步将勾股理论发展成为领先世界一千余年的四次勾股重差测量术。

文字方面:文字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水平。汉字不同于其他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符号性和全息性,每个字的本身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言辞简短而又涵义深刻,集音、形、义于一体,远远超过英文、法文等,因为它们只是表音字,代表一种声音,没有实质的意义。日本汉字教育振兴协会事务局长氏川弘行指出,在母亲教导哺乳期婴儿时,如果只是教读音,婴儿不容易马上记住,但若让婴儿边看汉字边教读音,婴儿很快会记住,好像婴儿与汉字之间有一种先天的沟通能力。1982年5月,心理学家查德林博士在全球最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强烈轰动,他对英、美、法、西德、日本五国儿童智商进行了测查,发现欧美四国的儿童智商平均为100,而日本儿童平均智商为111,原因是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汉字兴国论的鼻祖,东京教育委员会研究员石井勋教授在其《幼儿智力开发法》一书中指出:他多次反复测试的结果是,日本的孩子小时候如果不学汉字,他的智商也和欧美儿童一样是100.但是学习了汉字,情况就不同了:如果从5岁开始学起,到入学前一年,智商能达到110;要是从4岁开始学起,学两年,智商能达120;若从3岁开始学习三年,智商能达到125至130.所以一位法国教师说:“ 教法国孩子学习汉语文字,主要目的不在于掌握另一种语文工具,而是通过学习汉字来开发法国孩子的智慧。” 澳大利亚卢遂现博士还发现:“汉语文的语法最符合数学的语法。数学只有10个数字,能表现一切数值,一是靠层层灵活的组合,二是靠变动符号的次序,三是靠一词多性。汉语汉字正是依靠这三条,只有7000个左右的字即可应付现代社会的一切方面,这是中国儿童数学智商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汉字也是最能增进人联想能力的文字。综合多个方面,不得不承认汉字是人类文明的一大瑰宝和奇迹。

医疗方面:中医的来源迄今仍是不解之谜,它和现代西方实证科学框架下的西医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医的许多神奇现象让人叹为观止,上一章提到的至少两千年历史之久的精确的经络学说,迄今科技界已经多方面验证其客观存在性和准确性,但仍然无法尽窥其秘,亦不知古人如何发现。中医的奥妙可见一斑,此处不再赘述。
制造方面: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前13世纪)上的漆器,是世界上最早的塑料,领先世界3200年;醴酒:从商朝至今领先世界的小米酒;其他精巧的发明如独轮车,载人风筝,跑马灯,弓箭,算盘,回音壁,铜镜,马镫,瓷器,陶器,丝织品,火柴,白兰地,机械时钟,雕版印刷,纸币,长明灯。

此外,还有许许多多蕴含着奇妙而超前的物理学原理的机械、建筑成就:

像鲁班,李春,喻皓等的许多精巧的发明创造;

祖冲之的自动运输机和千里船;

武当山天柱峰顶的紫禁城,高数丈,周长三里,然而却包含许多未解之谜。筑墙的条石,每块五百公斤以上,工程浩大而又艰巨,没有凭借混凝土或钢筋,却使石石相衔,且十分牢固,况且古人要把这几百公斤重的条石架在那千仞危岩之上,这些至今仍是不解之谜;古人考虑到精密铸件的热胀冷缩的系数,利用惊人焊接技艺,毫无铸凿痕迹,四面密不透风,殿内空气不能形成对流,使风到殿门,又被反弹回去,所以殿外狂风暴雨,殿内神灯不闪不摇,这也是个奇迹;铜铸鎏金大殿数百年不惧雷击,且具有“雷火炼殿”这一惊世奇观,然而现代安装避雷针之后,却竟然屡被雷电击毁,这是又一个未解之谜。

苏州千年虎丘斜塔是世界第二斜塔,它却被古人用上了现代套筒防震技术,从而千年不惧地震;

“三根马尾空中吊”,没有地基只靠着几根摇摇晃晃的木柱子,就能直挂悬崖千年,历次地震而不倒的恒山悬空寺,被誉为一处“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日晒不着,石砸不着,水淹不着”的天然之所,至今仍是建筑史上一大奇迹和不解之谜……

当然,还有历来备受推崇的四大发明及与之相关的磁学,兵器武器等领域里,中国的显著而超前的成就,而这些当代中国人大多已经熟知,此处亦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现在我们可以查到的古代中国发明仅仅是历史上辉煌成就的局部。先秦文明因秦大火造成文化大断代,汉朝谶纬学兴盛,纬书里有大量自然科学内容,统治者出于加强专制的需要,纬书自魏晋以后被禁毁,秦汉及之前大量的科技发明失传了。下面仅举一例为证。

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在二号俑坑内发现了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然而奇怪的是,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量很低,提取也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熔点在1907℃。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不过,惊人之处似乎还不止于此。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我们当代冶金学家梦寐以求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如果我们现在可以拥有这样的技术,用于汽车上,当发生撞车变形时,一加热或者稍微一点力学处理,就马上恢复形状了!

中国历代国力虽然也有起有落,但大多数时候的国际地位都是十分显赫,中国古文化也在全世界备受称颂,中国人独特的聪明之处其实是举世公认的。尤其在国外的科研机构中,华人还是很受欢迎的。况且,多少华人一出国门即可得诺奖,这还不说明问题么?对于此种现象,古人有云,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可见中国人并非先天不足,充满“劣根性”,反而是具备良好的先天素质和智力,且曾经拥有过辉煌灿烂的文明。

那么让我们仔细的追本溯源:中国古人和现代中国大陆的人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呢?其实有一条十分显著的不同,那就是中国的古人都非常重视“道”。中国人自古以来,从圣贤到平民,普遍相信和遵守天人合一,人与天地溶合,相依生存。天道不变,循环有矩;地循天时,四季分明;人尊天地,感恩惜福,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天文、地理、历法、医学、文学、直至社会结构,万事无不贯穿着“顺从天道而行”这样理念。由“道”延伸开来,中国古人历来重视那些多维空间的无形的事物,注重内在,讲究神韵等等,比如 “经络”,“炁(气)血”,“神”,“魂”,“阴阳二气”等概念在古文化中也比比皆是。

三皇之一的伏羲氏通过“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而作八卦,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见唐代著名史家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纪》)。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之中列举的轩辕黄帝的一大功绩即是“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翻译为: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

周易之中,我们的先人以天为乾,尊之为天道;以地为坤,奉之为坤德。 周易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可以看出人类对乾道坤德之态度,即承天顺地,尊重自然。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又说:“不道早已” (不符合道就会很快夭折)。孔子拜见老子时,老子谆谆告诫:“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道。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

至圣先师孔子,一生追寻如长虹经天的“大道”,历经坎坷身体力行,“朝闻道,夕死可矣”,他根据自己对“道”的理解,用“仁、义、礼、智、信”构建了一套完备的正统伦理关系,儒家文化自汉武帝时起也成为了中国的正统文化。再之后,释教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原,敬佛、修佛蔚然成风,造就一代一代的哲人贤士,佛教虽然在发源地印度失传,却在敬天尊道的中土生根并大放异彩。

遵循天道而反省自身,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内容。《论语•里仁篇》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而“吾日三省吾身”也是儒生为学为人的基本功夫,“闻过则喜”更是儒家倡导的处事之道。古往今来,各行各业,知识分子,乃至学生,尤其是自从儒家成为主导思想以来,都讲究恬淡静心,而自宋朝至近代这千年之中,“静坐”更成为儒家典型的修身自省的方式。

这种对照天道反省的文化还并不局限于社会的阶层,下可至平民,上可至君王。据殷商史书上记载:成汤在位时,大旱无雨。成汤沐浴斋戒,在桑林旷野中向神祷告,并在六件事上进行自我反省(译文):“是因为我的政令有所不当还是由于我的管理不善,使得人臣失职,百姓失所;或是我的宮室修得太高,过于奢华,或是因为我听信嫔妃弄权乱政;或者是我法令不严,致使贪污受贿公行,或是由于我用人不当使得谄媚小人得势!”成汤的话没有说完,方圆数千里便下起了大雨。这种统治者通过自省来免除灾祸的文化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

在传统文化遵循天道的指导思想下,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可以有一个很客观合理的定位,从而“不卑不亢”:心存敬畏,不去妄自尊大;心底踏实,不去妄自菲薄。而且一开始就直接肯定了那制约万物的“天”、“道”的客观存在,以及无形的多维空间的存在后,还往往容易获得灵感。虽然表面看这种敬畏是个约束,但是实际上这种敬畏并没有明显的阻碍,反而显著的促使了社会稳定,人们的安居乐业,同时也是人们生产工作的加速器和发明创造灵感的源泉。往往顺其自然,恬淡清心之后,可以不被世俗现实所束缚,思维与“道”想通,或者说与世俗之外的充满灵感的“无形”世界可以直接沟通,从而有许多奇妙的灵感也会到来,比如古人所描述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这种“神来之笔”。

其实,结合本章之前的四个小节来说,中国古代科学道路与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传统文化中这个尊“道”的理念恰恰充分照顾到了精神性,道德性,整体性和开放性这四点,中国古代科学道路恰恰是一条不同于现代实证科学的,很完备的独特科学发展道路。

现代科学几乎纯粹从物质角度着手来研究,对生命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往往是忽视的,即使在生命科学与医学的研究领域,也是采用杀鸡取卵式的方法,恰恰只注重研究生物的那部份非生命的物质载体和表象;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从“道”出发,历来注重人的精神领域,讲究内在神韵,形神兼备,还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生命观,以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健康根本原理。现代科学一味分解,将研究对象从所在环境中剥离开来,又将研究对象仅仅割裂为有形而无神的数学模型或“对象”(指Java等编程语言中对万事万物的概括,万物由数据属性和功能属性两部份组成,数据属性由一些数值组成,功能属性由一些函数组成),研究方法上“分析”与“综合”割裂,“唯物”与“唯心”割裂,个体与集体割裂,人与环境割裂;而传统文化从“道”出发,注重自然和谐,“相克”更要“相生”,推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现代科学封闭在“实证主义”和“可重复性”的框框内,而且盲目相信所谓“客观”的“公理”,对于一切不可重复或无法实证,但却客观存在的现象几乎没有任何认知能力;而传统文化承认,我们肉眼可见的表面世界之外,还有无形的多维时空存在,认识到“世俗”和“现世”之外的世界的意义,更承认有一种内在的“道”具有客观性和普遍的制约性,古人静心自省,与“道”直接沟通,多从直觉和直观的角度独辟蹊径,还曾经凭借超感能力建立起精密的人体经络体系。

而这条原本先进的科学道路在近代走向衰败的原因,我们从表层来看,是因为发展过程中,近代承传的不力和后人有意无意的排斥打压而被渐渐的没落的。尤其是自上个世纪中共夺取政权后,为了维持共产统治,中共展开了全面摧毁中国正统文化的暴烈运动,系统的替代传统文化,建立起非自然的党文化体系。其替代的系统性体现在,中共用“无神论”斩断中国人几千年来对“道”的信仰,使人变得无法无天,失去敬畏;又把共产党的那一套本不完善的“唯物论”当作绝对真理和认识世界与历史的基本方法强行灌输给人们,为暴力和斗争找到理论指导,替代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同时按照共产党的价值观来判断精华和糟粕,先进和劣质,全面否定中国正统的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万事遵从“道”而行的这一精髓肆意摧残,使民族失去真正先进的文化的根;然后在“无神、唯物、没有文化根”的中国人民面前,宣传马恩列斯毛的伟大,大搞共产党的“人造神”。至此,伴随着在实践中用这套变异文化去改造亿万中国人民的思想的同时,反天、反地、反人性的党文化理论体系就确立起来了。

当文化领域被党文化肆虐之后,科学领域呢?

在科学实践方面,假“科学”之名,行“反科学”之实,背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我们以点带面的看一下那些相关的悲惨案例:

1)狂热唯心,浮夸成风:号称“亩产万斤”,全民不耕作,竞相上山采矿,“大炼钢铁”,“争放卫星”,在大规模的洪水、干旱、飓风、海啸、地震、霜、冻、雹、蝗灾等自然灾害一次也没有发生的风调雨顺的1959至1961年间,人为造成了“三年大饥荒”的人间惨剧,竟使得膨胀正速的中国人口突然停滞甚至负增长,事后谎称是“自然灾害”。

2)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叫嚣“我就是玉皇……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不是顺应自然,疏导治水,而是用强力堵截的办法,无视专家的忠告劝阻,草率粗糙拦河建坝,获取廉价电力,但是建坝可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损失土地良田,令泥沙淤积,抬高河床,阻塞航道引发水灾,又使水质退化,对生态有着极其严重的破坏,对下游堤坝还有威胁,然而建坝的核心要务——抗洪治水的效果到底怎样呢?三峡大坝当年口号 “三峡工程峻工之日,就是长江告别洪患之时”,03年新华社宣称可抗“万年一遇洪水”,而06年全线建成后,08年就变成了“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而10年则辩解“今年抗洪还不能全都指望三峡大坝”……其实三峡大坝只能直接控制上游来水,保护荆江河段,而如今上游的重庆等地区,被特大旱灾和围城的洪灾交相侵袭,在中下游三峡大坝的泄洪,更被质疑是以下游为壑。而1976年8月8日凌晨,驻马店泌阳县境内,质量粗劣的板桥水库大坝垮坝,洪水倾泻,顷刻间一片汪洋,水面宽10公里,直接致死人口数目据不同资料的记载从26000人到24万不等,被美国Discovery节目评定为人类史上最惨绝人寰的人祸,然而更不幸的是,灾后动用一切手段封杀真相,迄今36年,鲜有国人知悉。

3)歪曲事实,封锁真相:2003年,将本是由冠状病毒导致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萨斯)扭曲成很普通的传染病的名称——“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称致病因子仅是一种衣原体;而又对于疫情强力封锁,错过了早期控制疫情的最好时机;当外界普遍质疑中共隐瞒时还一再否认,并摆出各种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假相——专家及时会诊从而病人康复出院,反华势力造谣政府隐瞒但各国人民不相信,广州国际交流会将是历史上参展厂家最多的一次,外国游客作证在中国旅游安全,以及(被蒙蔽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也出面说中共措施得当没有问题……就在这假面具几乎令所有人相信的时候,直到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国萨斯病全面爆发,变相承认了一直隐瞒的疫情。“非典”作为 “萨斯”的遮羞布,几乎让全世界与中国一起走向深渊。

而在科学理论的研究方面,尤其是尖端科学领域,因为“唯物”和“实证”的世界观忽视精神和道德的因素,本来就存在巨大缺陷,历来缺乏灵性,况且因政治需要而采用的强制灌输洗脑的教育方式又是直接抑制人灵性的,从而科研领域也万马齐喑,创造力低下,极度缺乏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只知道“拿来”别人现成的成果,实际上往往又因为加工制造水平跟不上,即使拿到了别人的产品,也无法完好的重现出来;而“填鸭”式教育出来的学生更是普遍不知道了什么叫“自己”的看法。然而,中国知识分子向来以独立思想著称的,历代的忠臣和死谏之士不可胜数,直到20世纪的文革前仍有许许多多的坚持自己思想的铮铮铁骨的文化人。而中华民族也是历来习惯于而且很擅长自己搞发明创造的,但是现在呢,却使“山寨”成为中国制造产品的典型特征(维基百科,山寨的英文词条第一句:“Shanzhai refers to Chinese imitation……”,译为:山寨指的是中国的模仿)。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共产体制的专制暴力统治,和这种遏制灵性的党文化的荼毒泛滥,对于广大的中国人、中国那优秀的正统文化以及古老而独特的科学道路,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中国的科技发展落后的现状应该由它们负责,而不应归罪于中国传统的这条科学道路本身,不能作为否定这条道路的证据,不应使我们中国人妄自菲薄。

所以,中国人是十分优秀的民族,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是诺贝尔奖在科学领域,就没有一个是“无神论”教育下的中国人得奖,这恰恰是由于共产体制和其唯物的世界观对人灵性的压制。当然,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髓到了现代,被有意无意的失传,以后我们是应该在科学文化的传承上面多注意一下。

对于中国当代科学发展,有人见微知着的做出过如下的犀利点评:“真正原因在于无神论和唯物论洗脑的中国人看不见就不会相信。然而真正科学家的责任就是去研究出人们所不知道的、以往所难以置信的东西,而不是近在眼前、尽人皆知、短期得利的东西,只有这样科学才能发展,人类才会进步!非得等别人做出来了、你看见了、相信了再去做,不是太迟了嘛!老是跟着人家后面走,怎么会得奖呢?你说你相信科学,听起来很理智,实际上很不理智,你是在限制科学的发展。真正的科学家不会用有限的已知去否定无限的未知!”

放眼当今的中国,像所谓的院士何祚庥这类只会去判断“量子力学的运动规律”是否符合“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精神”,只会用“资产阶级思想”来否定爱因斯坦“相对论”,以“阶级调和的变种”的政治帽子来攻击梁启超之子、设计了中国国防部、友谊宾馆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而致其郁结而死的科痞,都能在中国科学界独占鳌头、肆意指点江山!学术圈也变得万马齐喑,甚至急功近利,道德败坏,和政治圈同流合污,那么如果不改变现状的话,还怎么指望中国的科学能有真正的发展哪?

只有扭转了前文所述四个误区,重视真正的精神性、道德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的科学才是真正健康的科学,也是我们当今科学要突破的方向。也只有这种科学才是适应我们人类发展需要的,对人类带来最大好处的科学,能够真正合理的认识我们这个世界的,否则人类坐井观天,而又夜郎自大,忽视道德,而且漠视生命,对世界才刚刚一知半解,就要肆意改造山河、破坏自然的话,那么人类的前途是危险的,终将会走入自掘的坟墓。关于如何具体做到符合这四条特征,遵从天道的中国古代科学道路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照。作为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人,也只有摈弃科学的这种种误区,才能真正的看清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获取和接受对世界的真知正见。


第五章 人生的意义

人生意义为何?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本章的主题。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对前四章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和梳理,使得大家更容易理解。

从第一章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人不是进化来的,那么我们不禁要想了:既然如此,人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既然人类的发展过程不是进化论描述的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直到人,那么真实的人类文明史是什么样子呢?

在第二章中,我们列举的许多不同领域和地区发现的史前人类的高度发达文明的遗迹,不禁又让我们思索,不同的久远的史前时期,地球上已经有过了多次的人类,且很多都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是他们却相继毁灭了!为什么高度文明仍然难逃被毁灭的厄运?在第二章末尾提到,种种迹象表明,是因为尽管他们把科技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他们的道德败坏了。

透过第三章前半部份有关人体意识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人的真正生命不是肉体,而应该是独立于大脑甚至整个肉体的一种“自觉精神”,也许可以通俗的称之为灵魂。而这个真正的自己的生命,却根本没有随着肉体咽气而死亡,而是在历史长河中,在世界各地,往复轮回。那么,这千载轮回的意义是什么?轮回的起点,也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来源是哪里?生命不止一次,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所错过的机会可以无限的重现,我们应当珍惜活在世上的每一天、每一次机缘,那么为了我们生命的长远价值,到底应该给自己的生命做何种投资呢?

第三章后半部份列举的人体的特异功能案例和经络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方面揭示了世界除了我们肉眼可见的空间外,还的的确确存在有广阔世界,另外的时空,看不见的未必就不真实;另一方面,人体蕴藏有未被开发的巨大的能力,这些能力来自何方呢?是不是从比我们人类更加高级高等的世界里来的呢?

第四章,我们从一个比较一般化的角度,系统讨论了我们所习惯了的现代实证科学道路的误区,并指出,现代科学要想真正认识世界,必须从精神性、道德性、整体性和开放性方面做出突破,而中国古代那条遵从“道”而发展来的独特科学发展道路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些将有助于理解本章的论述。

本章将专门讨论人类生命的真实意义,首先从这里说起:20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突然出现的气功热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18 11: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