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142|回复: 1

[天下杂谈] 宇航员在月球摔倒能自己起来吗?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4-10-14 02: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微博朋友圈有张图片火了,大家都去旅行了,我就一个去月球喝点酒看看地球上的你们怎么玩,
那么问题来了,你一个人去了月球,还坐地上,你要怎么爬起来?难道。。。。。不对,问题是你要用挖掘机把自己挖起来吗?

舱外宇航服一般重量在100公斤以上,不对,月球引力的关系,应该在20公斤左右,看来这还是很有道理的,
现代科技设计出的宇航服越来越小巧,就算未来中国宇航员在月球摔倒了,也可以自己爬起来,

宇航员摔倒了

宇航员在月球摔倒能自己起来吗?981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8603




那么问题又来了,宇航服为什么要设计得这么笨重呢?




我们还是先看看宇航服一般有那些功能吧

9、防护轻微冲击造成的伤害。
8、便于携带工具
7、监控宇航员的身体参数,例如 体温、脉搏、血糖等等
6、看上去比较顺眼
5、防止宇航员走光,露体。
4、保暖、隔热
3、减少加速度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2、供应氧气。
1、保持压力。
航天服也称宇宙服、宇航服,是在载人航天中航天员穿的一种服装系统。实际上它是航天员必备的个人防护救生装备。原来一件宇航服居然还能有这么多功能,那难怪会这么重,里面的电子设备肯定是不少的。
让我们来看看神舟的宇航服吧: 宇航员在月球摔倒能自己起来吗?608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8603
名称简介飞天航天服
重量120公斤
颜色白色
造价约3000万人民币【你没看错,造价几千万啊】
组成用料软硬结合,从上到下依次是头盔、上肢、躯干、下肢、压力手套、靴子
适用四肢装有调节带,通过调节上臂、小臂和下肢的长度,身高1.60米-1.80米的人都能穿上
耐力可支持4个小时舱外活动,并可重复使用5次
上肢关节巧妙地利用仿生结构,使关节活动更加自如。



舱外用航天服

舱外用的航天服除有舱内航天服的所有各层外,还有三层:一是真空隔热层,用于保护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或在月球与其它星体表面活动时,不受舱外环境过热、过冷的侵袭,又可防止服装内部的热量散失。二是液冷服,它是将舱内航天服的通风散热层管内的气体改为液体而成。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有时长达几个小时,身体产生的热量多,靠气体散热达不到散热要求,而液态冷却工质就可很好把热散掉。三是最外层,它除要有防高热、防磨损和保护内部各层的功能外,还要有防太阳辐射的功能和连接其它装具的接口。例如,与航天员舱外活动时的脐带连接,与身背携带式生保环境装备、太空机动飞行机构的连接等。

航天服的头盔由头盔壳、面窗结构和颈圈等组件构成。目前在载人航天中使用的头盔有软式与硬式两种,其中硬式头盔又分为固定式和转动式二种。软式头盔大多数作为舱内航天服的组件。转动式头盔在其颈圈上有气密活动轴承,但密封环节增多会降低气密性与结构可靠性,增加设计难度。

现以固定式全透明的钟罩式头盔为例,介绍其结构组成。头盔壳是头盔的主体,其材料应具有强度大、抗冲击和足够的耐热性等优点。在其面窗部位上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头盔内腔壁有硬衬垫和软衬垫,衬垫上镶有细管道,它兼有减震、隔热、消声、通风和供氧等功能。其内腔要适于戴通讯头盔,允许头在里面左右转动,尺寸要与穿戴者的头形相适应。还要留有安装生理测试部件、有利于排出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的空间。

除上述各种要求外,面窗还应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广阔的视野。头壳的面窗部分除应有透光良好外,还要有防雾、去湿的措施,因为航天员出舱活动时会遇上-150℃的低温,面窗内的温度也会下降。当降到空气露点以下时面窗上就会结雾,妨碍航天员的视线。目前已用的方法有通风去湿法、双层面窗法、电热面窗法和化学防雾剂等,以保障面窗的透明度。否则,影响航天任务的执行。例如,1966年美国双子星座9号飞船的航天员,在太空用载人机动装置进行飞行时,因面窗起雾而看不清外边的情景,未能完成太空行走中的特定航天任务。

颈圈是连接服装与头盔的关键部件,分上、下两圈,在穿戴服装与头盔时,先将上下圈连接上,再连接头盔与服装。它要求穿脱方便,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加接强度。在紧急情况下,要有使穿戴者本人能快速断、接、锁紧操作的机构,便于及时与头盔或服装断开或连接。
神七航天服全面解析

    航天员所穿的航天服按照功能可分为舱内用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舱内航天服也称应急航天服,当载人航天器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航天员一般在航天器上升、变轨、降落等易发生事故的阶段穿上舱内航天服,而在正常飞行中则不需要穿着。

    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所穿的就是舱内用航天服。而由于神舟七号要实现太空行走,执行舱外任务的航天员所穿的舱内用航天服将接受更大的考验,所以在研制上需要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

    舱外航天服是保证航天员安全、有效完成出舱活动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功能是保护航天员不受宇宙空间恶劣环境的影响,并为航天员个体提供赖以生存的微环境。随着载人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员出舱活动越来越频繁,出舱活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对舱外航天服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舱外宇航服外层防护材料是其成型的关键所在,它应具备舱内服所不具备的防辐射、防紫外线、抗骤冷、骤热等功能。因为出舱的航天员可能会遇到向着太阳的一面是200多摄氏度高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零下摄氏度的低温。这种骤冷、骤热的变化必须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及防护层。

    我国自主设计的舱外航天服能使宇航员免受太空微流星体撞伤,并能过滤一定程度的辐射。

    不但隔热要好,还要能散热

    为了应付极端变化的温度,大多数航天服都会用许多层纤维去隔热,并再用能够反射光的布料覆盖着最外层。在呼吸作用中,每个人都会产生热,因此每当宇航员在进行工作时都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这些热不除去,皮肤便会产生大量汗水并覆盖着头盔,宇航员会因此严重地脱水。

    航天服里有风扇或水冷式的布料去除过量的热。还有一件由一系列的尼龙及弹性人造纤维并由胶管交织成的“长内衣”。由航天服背部或经由管道从太空穿梭机中送出的冷水会流过这些胶管除去宇航员制造的过量的热。

    通讯传递系统不可少

    航天服上有个纤维罩,包含了免提装置的通讯用的麦克风及喇叭,配合宇航服中的传输器及接收器,可以使宇航员与地面控制中心及其他的宇航员通话。

    自主动力系统要求高

    它还能产生助力,使宇航员在太空穿梭机外能自由行走。在这一方面,美国的宇航服做的最好。他们的舱外宇航服有以气体推动的操纵杆装置,每当宇航员要向某方向移动时,相应位置便会喷出气体,使宇航员移动。这装置提供的最高速度为每秒三米。

    输送养料排泄废物

    每次太空漫步都会维持很长时间,而身体会不断制造尿液,如果走进太空穿梭机中的洗手间,会把太多时间浪费在平衡太空穿梭机与航天服的压力程序中。因此航天员都会穿上一块吸收尿液及排泄物的布。当工作完成后,这块布便会被弃掉。

    航天员需要的食水被放在一个胶袋中。胶袋可容纳1.9公升的食水,由航天员嘴边的一条小管及饮管连接。胶袋有一个可放置壳类食物棒的长孔供正在进行太空漫步的宇航员进食。

    在航天服这个密封的空间中,如不除去二氧化碳,那它的浓度会上升至危险程度,令宇航员死亡。空气首先会进入一个装有木炭的盒子除去臭气,接着便会进入过滤二氧化碳的部分,随后,经过一个风扇,在纯化器被除去水蒸气后再回到水冷系统。空气的气温维持在12.8摄氏度,航天服上的转换装置可提供长达7小时的氧气供应及二氧化碳的去除。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10-24 14: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帖子啊~~顶一个~嗯嗯~支持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3 03: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