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278|回复: 2

[天下杂谈] 东方文化中著名的哲学家佛陀的私密生活照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4-11-16 12: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陀一生的故事,与佛家中的所有故事一样,是一段关于直面痛苦的故事。他出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之间,是喜马拉雅山麓尼泊尔境内一位富有的国王之子。年轻的佛陀-那时候他叫乔达摩·悉达多-被预言将会成为印度的君主,或者是一位大圣人。由于悉达多的父亲不顾一切地想要他成为前者,他把孩子隔绝在了一座极尽奢华的宫殿之中:珍宝,仆人,莲花池,甚至有美丽的舞女。
东方文化中著名的哲学家佛陀的私密生活照359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8783
年轻的悉达多王子和他的新娘以及仆人们在一起
乔达摩·悉达多在巨大的幸福中生活了29年,被无微不至地保护起来以免受世间的痛苦。“在我之上总举着一把白色阳伞,日日夜夜为我抵御寒冷,炎热,沙尘,污泥以及露水。”到了他30岁的时候,他离开宫殿作了几趟短途旅行。他所看到的东西让他吃惊:他先是遇到了一个病人,然后是一个衰老的人,然后是一个濒死的人。他震惊地发现这些不幸的人代表者人类境况中平常的-确切地说,无可避免的一部分,这些终有一天也会降临到他身上。带着惊骇而又被深深吸引的感受,乔达摩开始了宫墙之外的第四次旅行-然后他遇见了一位已经学会在人类无尽的痛苦中追寻精神生活的圣人。他下定决心要去寻求同样的启蒙。于是,乔达摩告别了他睡梦中的妻儿,永远地离开了宫殿。
东方文化中著名的哲学家佛陀的私密生活照860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8783

一幅中国唐代的绘画展现了佛陀发现疾病与衰老时的场景
乔达摩试着向其他圣人学习,和其他圣人一样,他为了摆脱任何肉体上的舒适与愉悦差点把自己饿死。也许并不出人所料,这并没有给他的痛苦带来任何慰籍。这时他想起了当自己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有过某一瞬间,坐在河边,注意到在人们割草之时,众多昆虫连同它们的卵都遭到了践踏和毁坏。看着这个场景,他对小昆虫们心生怜悯。
思及这一孩童时代的怜悯之心,乔达摩感到了一种深刻的平静。于是他恢复进食,在菩提树下打坐,最终抵达了启蒙的最高境界:“涅槃”-意思是“觉醒”,而他成为了“佛陀”-“觉醒的人”。

东方文化中著名的哲学家佛陀的私密生活照17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8783


公元2世纪的雕刻作品,描述佛陀在追随众生的围绕中于菩提树下受到启蒙
佛陀意识到,一切众生,从心烦意乱的蚂蚁到垂死的人,都无一例外地痛苦,因而觉醒。意识到了这一点,佛陀便发现了迎向痛苦最好的方式。首先,一个人既不应沉溺于奢华之中,也不应该完全戒绝所有食物以及使生活舒适之物,而应该有节制地生活(佛陀称之为“中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心以及寻求启蒙。然后,佛陀描述了一条超越痛苦的道路,称为“四圣谛”(the four noble truths)。
第一圣谛亦即对最初促使佛陀开始其旅程之原因的了解:世上总有痛苦与恒常的不满足:“生命困苦而短暂,且与痛苦息息相关”。第二圣谛说的是痛苦由我们的欲望所产生,也就是说“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根源”。第三圣谛说的是我们通过消除或者妥善应对这些欲望可以超越痛苦,佛陀作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我们必须改变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改变外在的状况。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并非由于得不到加薪或者没有爱人又或者缺乏足够的支持者,而是由于我们贪婪,自负而且缺乏安全感。通过转变思维方式,我们便可以渐渐变得满足。
第四圣谛,也就是最后一点,说的是佛陀发现我们能够通过他称为“八正道(the eightfold path)“的方式超脱痛苦。八正道涉及在各个方面”正确“与明智的行为表现:正见(right view)、正思维(right intention)、正语(right speech)、正业(right action)、正命(right livelihood)、正精进(right effort)、正念(right mindfulness)、正定(right concentration)。其令西方观察家着迷之处在于认为智慧是一种习惯,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层面上的了解。人们应当训练自己从而使各种一时而起的念头变得更加高尚。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理解只是其中一部分。
在寻求这些正确的行为与知觉模式的过程中,佛陀教导我们:人可以超越自身大部分负面的个人主义因素-人们的骄傲与不安,以及使得人们非常不快乐的各种欲望-渐渐地,人们就会对所有同他们一样经受着痛苦的生命存在产生怜悯。连同正确的行为以及在这里被称为“正念”的态度,人们就可以转变负面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把无知化为智慧,把愤怒化为怜悯,把贪婪化为慷慨。

东方文化中著名的哲学家佛陀的私密生活照576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8783


艺术被请来为哲学张目——一件美丽的八辐轮雕刻,作为一种常见的佛学符号,其八条轮幅代表着八正道
佛陀在印度南部和尼泊尔北部广泛地游历,教授打坐方法与行为准则。他很少谈及神圣或者来世,相反,他将生存状态视作最崇高的议题。
佛陀去世以后,他的追随者们结集了他的“经(sutras)”(宣说或曰言论)而成为圣典,进而由此发展出一系列的文本作为追随者们打坐冥想,道德观念,以及正念生活的指引。佛陀在世时所建立的寺院规模继续扩大,数量继续增加,遍及中国和东亚。佛教曾一度在印度本地并不流行,仅存少数几群黄衣僧尼在乡间漫游,在大自然中安静地打坐。直到公元前三世纪,一位名为阿育王(Ashoka)的印度君主为战争所困扰,继而发现并皈依了佛教,并且广泛地派出僧尼去传扬这种修行方法。
佛家的灵性传统传遍整个亚洲,最终遍及全世界。佛陀的追随者们主要分成两个派别:遍布于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以及在中国和东北亚被广泛接受的大乘佛教。这两个派别有时互不认可各自所偏好的经文,不过两者都遵循着同一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中心原则。今天,有5亿到15亿的佛陀信众依据佛陀的教导,正追寻着一种更加澄明并且更富同情心的心智状态。


东方文化中著名的哲学家佛陀的私密生活照846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8783

现代僧人在佛陀觉悟所在的菩提树附近打坐
有趣的是,无论我们的信仰状况如何,佛陀所教给我们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与佛陀一样,我们在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苦难的情况下便降生于世,而且不能完全理解同样必然降临到我们身上的不幸,疾病与死亡。当我们渐渐变老,这样的事实常常令人无法承受,而我们可能通常只想设法避开这些。不过,佛陀的教诲使我们意识到直面痛苦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把自己从自身欲望的暴虐统治中解放出来,从而认识到痛苦能将自我与他人共同地联系起来,并促使我们变得和善而富有同情心。
76_avatar_middle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11-17 20: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汗,穿越时空了?人类的美好愿望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07: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lancy 发表于 2014-11-17 20:47
汗,穿越时空了?人类的美好愿望罢了!

原来你是在说这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3 11: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