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外星人半个世纪 是否该从地球自身研究开始
UFO中文网真心呼叫外星人:快快现出原形!
SETI计划(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搜寻地外文明计划),又名“凤凰计划”,致力于用射电望远镜等先进设备接收从宇宙中传来的电磁波,从中分析有规律的信号,希望借此发现外星文明。到1999年中期,凤凰计划已观测了它名单上一半的星体,未有任何地外文明信息被检测到,但该计划仍然在持续进行。1999年5月开始,SETI计划召集全球的天文爱好者爱好者们一起利用自己的个人电脑在空闲时间里利用相关软件帮助他们一起寻找地外生命。
超时空接触剧照
1960年,德雷克开始实施使用26米直径的射电望远镜探索外星文明的计划―――他命名为“Ozma计划”,这通常被认为是最早的SETI行动(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即“地外文明探索”)。
UFO中文网声明:在2008年,我们也参加了SETI计划,并作为一名热心的网友,把自己的计算机服务器给SETI计划用来运作搜索外星人计划,但是我发现里面有些小细节就是:我们只能提供运算,却不能得到运算结果,UFO中文网团队表示非常愤怒,因为我们在前台是看不见他们的程序到底在运行计算什么东西,什么数据的,也许是在窃取个人信息都说不定,或者用于运算其他的东西,当然这也只是猜测,我们作为天文爱好者,提供自己的计算机给你们,我们自然希望从中得到结果,不管这个结果是什么噪音也好,还是别的什么,可却是运算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UFO中文网表示:这样的搜索外星人计划是错误的。应该将答案公布于众!
有一件事情值得好好思考:宇宙真的很大。 在我们的银河系里,恒星数量有4000亿,在可观测宇宙里,有1700亿个星系。多数恒星都有行星,许多行星上含有资源丰富的矿物,要是位于宜居区中,就有液态水存在。可以说,创造生命的条件无所不在。
但是,外星人到底在哪里?
再转念思考:宇宙已经有138亿年的历史,人类则打从20万年前开始在舞台上出现,我们存在的时间只占整个宇宙历史的0.01%。在数量这么庞大的外星世界中,其他智能物种应该早就有机会出现,并且早该向整个银河系强力宣传他们的存在。如果有智能物种曾发展出星际交通工具,不用几千万年,他们就应该可以完全攻占我们银河系。而以宇宙的时间观来看,千万年也不过是一眨眼的时间。
所以,外星人到底在哪里?
就我们所知,地球似乎是全宇宙唯一有生物出现的地方。这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就是大家或许早已略有耳闻的费米悖论,由天才物理学家费米早在1950年提出。 科学家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想解答这个秘密,监听电波信号几十年,得到的不过是电波频谱的一小段,现在还没找到任何可能由智能物种发射的信号。
这要怎么解释呢?
有没有可能,地球真的是全宇宙唯一发展出生命的星球?又或许,地球文明的确是全银河系里最先进的呢?但在外星球数量如此多的前提下,似乎太不可能。 或者,其他这些智能物种全都在发展出文明、或者将自己的文明演进到一定水平后,就自行毁灭了吗?核武器、全球暖化、致命病毒、人口过剩,都有可能终结人类。别忘了小行星!小行星撞地球当然也会使地球人类灭绝。但是,这些事情会完全一模一样地发生在每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星球上吗? 或者,是我们距离其他智能物种都太远,彼此间无法读到信号?倘若真是如此,我们假设有些太空探测器可以成功自行复制的话,长距离旅行应该能完成,并在每一个恒星系统留点什么“某某外星访客到此一游”的纪念碑吧?
或许是,我们没办法了解他们的信号,或者无法辨识他们那些“到此一游”的标志牌?这有点牵强,假如只出现一次,或许我们会无法成功解读,但如果是一系列信号,人类总应该能注意得到吧!想必,外星人应该也不至于没办法建造一些明显可见的大结构体吧?他们应该很有经验才对。
也许外星人很怪,怪异到我们全然不能理解他们的任何意图。或者我们太微小、太不显眼,强大的外星人毫不觉得有必要跟我们对谈。这也不合理,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和他们“实际谈话”,就算他们只是“漠然”地飞掠我们太阳系,我们还是能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或者,他们是故意不和我们讲话?我们根本是被豢养在一座星系动物园里,被当成观赏的目标?或者是外星人大头目禁止他的子民跟我们讲话?如果是这样,我们不禁要问:也不会所有外星人都这样吧?其中没有任何一个能偷偷跟我们讲两句悄悄话?
企图解释费米悖论现象的可能性还有很多,但都称不上“充分”。宇宙那么大,历时那么久远,如果外星生物和我们有点儿相同,“繁衍”和“向外散布”应该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最令人担忧的情形恐怕是,在智能物种身上,都难逃同一种宿命,以至于那些文明终究不能完成探索宇宙或称霸银河系的宏图伟业。往好处想,也许他们已发现了一种通往其他宇宙的交通系统,去别的地方。或者往坏处想,必然有一股毁灭性科技,早已把除了地球之外过去所有曾出现过的外星文明全都消灭光了 你怎么看待费米悖论该怎么解释的问题?矛盾如何化解?有空想想看,这该挺有趣的。
从宇宙看地球和生命
满宇宙找外星人,却找不到,开个玩笑,通往外星人之门,也许在地球内部!
生命是怎样诞生和进化的呢?地球外的宇宙存在吗?对于这些问题,人类至今还不清楚。美国航空航天局主导开创了“宇宙生物学”学科,在一个广阔的范围内对生命起源与进化进行研究。
什么是宇宙生物学
20世纪,有关宇宙或地球的起源等研究飞速推进。距今约150亿年前,宇宙从超高温、高密度的大爆炸中开始,其后在一边膨胀、一边冷却的过程中制造了群星。在银河系的一角,大约46亿年前原始太阳放出光芒,围着它的气体及尘埃诞生出无数微行星。微行星通过反复碰撞与合并,不久地球诞生了。 大约40亿年前,最早的生命诞生了。但是,有关最初的生命是什么东西以及怎样诞生还不清楚。即与宇宙或地球的起源相比,对生命起源的阐释可以说最难进行,这是由于宇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起分化,系统变得复杂的缘故。 构成生命的细胞诞生之前,制造蛋白质或核酸等生命材料物质的阶段称为化学进化。现在,对生命起源的阐释还停留在化学进化阶段如何进行上面。至于生物进化,比较清楚的是出现在距今6亿年前后、肉眼可见大小的生物或具有坚硬骨骼的生物,但在那之前的30余亿年间,很多还不清楚。 最有发展前景的是以美国航空航天局为主导的宇宙生物学。所谓宇宙生物学,是从基因水平到银河系规模综合地研究生命起源或进化以及生命在宇宙的分布。其目的在于阐明化学进化或生命的诞生空间是在地球还是在宇宙中发生的,地球上的生物圈是怎样与地球一起进化的,以及地球外的天体是否存在生命等有关生命的众多的谜。换句话说,科学家正认真地开始回答自有人类以来便一直存在的“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孤独的存在吗”的疑问。
充满生命材料的宇宙
地球诞生生命的材料物质原先存在于哪里?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我们知道在宇宙中大量存在能够构成生命的有机物质材料,它们被包裹在陨石或彗星中,运到地球上来的。 有机物在分子云中形成。所谓分子云,是由氢或氦等气体与尘埃微粒子构成的高密度区域。如果这个区域中进入硅酸盐等矿物粒子的尘埃,则因-260℃的极低温使尘埃结冰,并在外面形成包含一氧化碳、甲烷、氨分子的非晶冰。当 其受到紫外线照射时,非晶冰中的分子变成离子或基。如果那个尘埃出现在温度稍高的低密度云(-190℃),离子或基结合变成甲醇或甲醛,非晶冰蒸发,形成由碳、氢、氧、氮构成的复杂有机物。模拟实验确认,形成物中包含了氨基酸及核酸盐基等对生命而言重要的分子。这时,裹有有机物的部分尘埃可能再次被送回分子云冻结起来,即构成具有矿物粒子、有机物、非晶冰三重结构的尘埃。
约46亿年前,这样的尘埃分子云因自身的重力坍缩,诞生了中心是原始太阳、周围是圆盘状的原始太阳系星云。这时靠近原始太阳处的尘埃全被蒸发,但是在距太阳较远的小行星带或木星附近,只有冰被蒸发,裹着有机物的矿物尘埃却幸存下来。其后,原始太阳系星云开始冷却,在木星附近的尘埃外面变成凝缩冰的结晶。距太阳十分遥远处,因温度几乎没有上升,所以分子云中的尘埃幸存下来,成为彗星的原料。 不久,尘埃经附着、合并变成微行星,微行星不断碰撞、合并,最终成长为行星。在最远处构成的微行星(彗星的核)由于木星或土星等大行星的重力作用,被吹到更远的奥尔特云附近。同时,作为生命材料的有机物被运送到原始地球上。
冲撞蒸汽云中进行化学进化
另一方面,在不断碰撞的过程中,地球上的化学进化开始了,生命也就随之诞生。 地球诞生后6亿年左右,即大约40亿年前便是所谓的“巨大陨石的重叠爆炸期”,这是指直径达100千米的微行星按1000万年一次的比例发生碰撞。如果微行星以每秒几十千米的速度冲 撞地球,物质便会被蒸发、熔化或刮跑。在冲撞地点形成直径约1000千米的陨石坑,周围的海完全干涸。这时,蒸发气体向周围喷出的部分被称为冲撞蒸汽云。 冲撞蒸汽云不断扩大,不久地球表面裹上了一层厚厚的大气。超过500℃的大气中包含甲烷等还原成分,通过自然放电能量,构成氨基酸或核酸盐基等低分子的有机物。大气渐渐冷却,在冲撞后1000年左右,变成雨落到地上。 雨积存在陨石坑内,构成浅海。因这时地球内部的岩浆还在地下浅处,陨石坑底是热的,整体构成像温泉那样的状态。在浅的高温的海中开始进行材料物质的浓缩,相继把低分子的有机物连接起来,生成蛋白质或核酸等高分子的有机物,并且高分子的有机物一边相互作用,一边向具有复制能力的原始细胞发展。 这样的天体冲撞可以说为生命的诞生创造了最合适的条件,但反过来也是破坏之前已存在的生命的过程。因此,在地球诞生后大约6亿年间,生命的诞生和灭绝不断反复,而且在巨大陨石的重叠爆炸期结束后不久,诞生了被视为现代生命之祖的最初生命。
30亿年来为何蓝藻没有灭绝
蓝藻是生物进化上扮演重要作用的生物之一,在30亿~27亿年前出现。当时的地球大气以氮为主要成分,氧几乎不存在。由于蓝藻的光合作用,大大改变了地球的大气环境,形成了可以屏蔽紫外线的臭氧层,使动植物进入陆地成为可能。 从出现到距今7亿年前左右,蓝藻在地球上取得了优势,广泛分布于自寒带到热带的湖泊及海洋,之后逐渐侵入陆地,所以,那个时代理所当然地成为蓝藻时代。不久由于肉食动物的出现,蓝藻失去优势地位,但是没有灭绝,至今还幸存着。在这段时期,蓝藻顶住了几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不愧是“最终的活化石”。 那么,何以蓝藻没有灭绝呢?这是因为蓝藻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生存。蓝藻具备了完全独立营养生物的特征,只要有光、水及空气,就能利用光制造有机物。再者,部分蓝藻摄取氮气制造蛋白质(固氮),即便没有肥料都能生存。另外,蓝藻还可以为适应环境变化而灵活地进行基因重组,所以能够幸存至今。
7亿年前整个地球结冰
生命诞生以来,地球与生物可以说相互影响、一起进化,科学界将此称为“共进化”。关于共进化,我们将介绍“冰雪地球假说”。
距今7亿年前,整个地球被冰河覆盖,全球结冰。其最主要的证据便是,当时赤道附近的地层蕴含冰河堆积成杂岩的巨大岩石。 另一方面,在全球结冰前,微生物在海洋大量繁殖。原来当时恰逢造山运动活跃时期,大陆或是分离或是合并。在其影响下,岩石断面因风化掉下的元素流入大海,则海洋中的营养成分(磷等)增加,蓝藻等光合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增加的光合成微生物大量消耗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