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65|回复: 0

天文学家:如何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12-17 00: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去年2月15日,一颗小行星从距地面约2.7万千米的高空掠过地球。据美国航空航天局估计,平均每40年就有一颗小行星在地球附近掠过。同一日,一颗陨石在俄罗斯上空爆炸,导致1000余人受伤。在俄罗斯历史上,遭受这种天灾还是第一次。两起事件的发生让如何保护地球安全成为关注焦点。

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来袭小行星的方式,包括引力拖拽、飞船撞击和动用核弹,其中的核弹被视为人类最后的选择。

天文学家:如何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31 / 作者:骑UFO看外星人 / 帖子ID:18956


对地球安全构成威胁

对于来袭的太空巨石,我们不必过于恐慌,因为同样的事情不可能在近期内再次上演。

不过,我们必须关注这种潜在威胁,并采取措施应对。如果一块体积相当于一个半校车的太空岩石撞击地球,将会对撞击地区造成巨大破坏。15日与地球亲密接触的小行星3倍于这一体积,如果它的目的是撞击地球,我们基本上无力避免,只能静等灾难发生。这颗小行星是西班牙的一群天文爱好者在1年前发现的。

面对存在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有两个基本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一个是,在“怪兽级”小行星撞击地球前,我们能够争取到多少预警时间?另一个是,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阻止来袭小行星的脚步?好消息是,美国航空航天局(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开始对近地天体进行监视)认为,在980颗直径超过800米的近地小行星中,他们已经锁定了近95%。这种体积的小行星被称为“地球杀手”,一旦撞击地球,将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打击。

如果是直径为30米~8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结果将大不相同。美国航空航天局指出,他们只锁定了1%体积较小的近地天体,15日掠过地球的小行星直径在45米左右。这些小行星家族的“小个子”似乎并不可怕,然而,一旦它们在上空爆炸或者撞击人口稠密地区,也会给当地带来一场浩劫。袭击俄罗斯的陨石直径只有区区16米,但却导致1000余人受伤。

利用望远镜监视

借助于美国航空航天局提供的资金,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正在研发一个望远镜网络,在设计上用于搜寻体积较小的小行星。这个望远镜网络被称为“小行星天体冲击最后警报系统”。研发人员表示,“小行星天体冲击最后警报系统”能够提前一周发现直径约45米的小行星,也就是所谓的“城市杀手”;提前三周发现直径约140米的小行星,也就是所谓的“国家杀手”。

实际上,红外太空望远镜更适合承担这份工作,尤其是在监视靠近太阳的小行星方面。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大视场红外巡天望远镜共发现了130个近地小行星,但现在已经关闭2年之久。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对有关一种传感器的各种建议进行评估。这个传感器用于探测直径小到30米的小行星,将安装在一颗通讯卫星上。

现在,一些私人组织也开始提出自己的设想,搜寻在太空中飞行的岩石。其中一个组织名为“B612基金会”,以小王子居住的B612星球的名字命名。这个组织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发射一颗名为“哨兵”的深空望远镜,在远至金星的有利位置探测来自地球轨道附近的热信号。

打造“哨兵”深空望远镜的成本估计高达4.5亿美元。这项计划的推动者包括两名前宇航员——拉塞尔·施威卡特和爱德华·卢,爱德华现在是谷歌高层,在硅谷挑起了很多人对这一任务的兴趣。爱德华认为,15日的小行星掠地是一个警告信号。15日当天,B612基金会不断接到电话,询问他们的望远镜何时能够服役。据悉,“哨兵”深空望远镜至少要等到2018年才能投入使用。

小行星上采矿

现在,行星资源和深空工业这两家公司希望在小行星上采矿。行星资源公司的投资者包括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谷歌掌门人拉里·佩奇和埃里克·施密特以及x大奖基金会创始人彼得·戴蒙狄斯,他们计划在2014年年底发射自己的小行星观测望远镜。深空工业公司提议打造一个由飞船构成的太空岗哨,这个太空岗哨环绕地球运行,负责对小行星进行评估,必要的时候拦截来袭小行星。

人类能够阻止速度约每小时2.9万千米的小行星吗?如果无法阻止,又能否改变其运行轨道?无论做到哪一点,地球都可免遭一场浩劫。有人提出动用核弹轰击来袭小行星的方法,不过,这种想法更适合拍成科幻片,如果变成现实,地球还是难逃劫难——核弹攻击制造的碎片雨对地球造成的危害几乎与撞击不相上下。

现在,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的五种应对来袭小行星的方式。

1.引力拖拽。

从理论上说,派遣一艘大型的宇宙飞船尽可能靠近小行星,利用自身产生的引力拖拽便足以改变它的飞行轨道。不幸的是,一些科学家表示,这种拖拽可能需要10年时间才能改变小行星的轨道。

2.撞击。

欧空局正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展开一项研究,计划派遣宇宙飞船撞击来袭小行星,并将其撞出轨道。这项任务被称为“小行星撞击和变轨任务”,简称AIDA,实施时需要派遣两艘宇宙飞船,一艘负责监测和获取数据,另一艘负责执行自杀式撞击任务,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3.核攻击。

当然,动用核武器也是一个选择。不过,这种方式的目的并不是将小行星炸成碎片,而是在小行星附近引爆,利用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小行星改变轨道。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为“人类最后的选择”。

4.给小行星上漆。

“上漆法”是指派遣一艘宇宙飞船靠近来袭小行星,然后发射装满白色涂料的球弹。漆成白色能够让小行星表面的反射率提高1倍。

从理论上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的反射率足以让太阳辐射压力达到改变其轨道的程度。这项提议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提出,在联合国发起的2012年度小行星推离技术论文竞赛上胜出。

5.太阳能激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两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计划,可以利用太阳能打造激光束阵列,并轰击小行星。他们可以从小做起,首先制造一个规模相当于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激光束阵列。这种激光束足以让小行星改变轨道。如果阵列宽度达到10千米,所产生的激光束足以在1年内将小行星蒸发殆尽。乍听起来,这似乎是乔治·卢卡斯在科幻大片中为我们呈现的技术,遥不可及,但科学家却认为这一措施具有可行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物理学家菲利浦·鲁宾表示,现在已到了我们主动采取措施的时候了,我们需要具有前瞻性,“卧倒和掩护”并不是一种合理的做法。



世界各国政府如何应对?



欧洲的新计划


  据2011年1月27日的英国《每日邮报》透露,欧洲拟在8年内为地球建造预防小行星撞击的“近地轨道防护盾”。 在此之前,欧洲航天局的先进观念小组曾设计出了用一排人造卫星或火箭推动小行星偏离撞地轨道的方法。科学家最感兴趣、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派遣一艘太空船和小行星猛烈碰撞,从而改变它的方向。为了应对20年后阿波菲斯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欧洲航天局又制定了一个“堂吉诃德”计划,即派2艘太空船前往一颗测试小行星。其中一艘太空船名叫“西达尔戈”,它将和这颗小行星高速相撞,而另外一艘名叫“桑科”的太空船则将在附近测量小行星的轨道改变情况。



  欧洲最新的“近地轨道防护盾”计划旨在通过导弹炸毁、引力牵引和主动碰撞等多种手段,防范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它由欧盟出资400万欧元,相关科研机构及欧盟战略伙伴出资180万欧元,德国宇航中心负责该计划的具体实施,拟在3年后进行测试和评估。该计划有望在2020年以前正式实施。
  参与“近地轨道防护盾”计划的研究员沃尔夫拉姆・洛克表示,已有的核弹炸毁、引力牵引和主动碰撞等想法尚不成熟。
  用核弹炸毁小行星的方式争议较大,核爆炸产生的小块岩石仍可能威胁地球安全。如果发现目标太晚,或来袭小行星尺寸大于1000米,这种方法就是迫不得已的最后策略。
  “重力牵引”将需要一个携带大量燃料且相对较重的航天器。发射导弹或航天器撞击小行星的方式看起来很简单,但由于难以确定小行星的密度、质量,所以很复杂,需进行艰难的探测和模拟试验,观察小行星对碰撞有什么反应。
  由于资金问题,所以目前只能在理论上、在实验室里对防范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想法进行评估测验,希望能得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案。



  
  多国积极想招

  小行星撞击地球可使人类遭灭顶之灾,因为如果一颗质量达11吨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其能量就相当于1万颗百万吨核武器爆炸的能量。所以,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应对方法。
  例如,根据美国国会1998年的一项决议,美国航空航天局实施名为“太空卫士”的计划,力求定位地球周边90%以上直径不小于1000米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并确认哪些小行星可能会对地球造成威胁。“太空卫士”计划已经完成,地球周边约有1000颗符合上述条件的小行星,其中93%已被定位。2005 年,美国议会就要求美国航空航天局制定一个关于小行星意外撞击地球的防御计划。2007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在行星防御会议上提交了自己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提出了多项计划,包括使用核爆炸产生的力量使小行星远离地球,认为它比其他非核爆炸更有效。美国测试了小行星表面爆炸、地下爆炸和对峙爆炸(指炸弹不与小行星接触)等方式,其中表面爆炸和地下爆炸的能量是最强大的,但有可能将小行星爆裂成碎片而威胁地球,所以,美国航空航天局认为,使用一系列对峙爆炸可能是使小行星偏离地球的最有效的方法。



  近年,美国航空航天局顾问小组又呼吁成立小行星防御办公室,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和其他有威胁性的太空岩石的撞击。这是该小组使用现有硬件打造陆基预警系统、评估探测、表征、偏转有威胁的近地物体,讨论国际合作的可能之后提出的。该小组还在研究处理突发事件等问题。
  美国目前主要用PS1天文望远镜负责监视地球附近直径300米到1000米的小行星。该天文望远镜每隔30秒就会对36个月球大小的天空范围拍摄一张1400兆像素的照片,每天夜里收集的数据足以装满1000张DVD,而每张照片都可以打印成一张足以覆盖半个篮球场的300-dpi图片。


  2009年,美国发射了“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空间望远镜,用于搜寻宇宙中尚未被发现的天体,其中包括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和彗星。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曾在2009年12月30日透露,俄罗斯的顶级太空研究人员正计划对编号为99942的阿波菲斯小行星进行偏移,或设计一个航天器在阿波菲斯小行星危险地飞向地球之前来改变它的轨迹。该小行星将在20年后靠近地球。美国国会建议把位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的俄罗斯电讯中心用于预警并探测危险的小行星,俄罗斯已认可了美国一份关于将俄罗斯雷达站用于探测危险小行星的建议。



  俄罗斯行星保护中心领导人阿纳托利・扎伊采夫表示,如果有充分的资金保障,俄罗斯目前的技术条件完全能够在5年内建成行星保护系统,使地球免遭小行星的袭击。该中心打算建立一个名为行星保护系统快速反应梯队的地球保护盾牌,反应梯队由多枚宇宙观测航天器、侦察卫星和太空拦截航天器构成,当观测航天器观测到危险天体时,马上把信号传输给侦察卫星,并由侦察卫星全天候对危险天体进行全程跟踪监测。太空拦截航天器负责摧毁小行星或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
  2001年,英国成立了专门研究近地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与地球相撞几率的研究中心,以便为公众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该中心的任务包括:提供近地天体的数量和位置的资讯,评估它们撞上地球、造成灾害的几率等。


  据美国今日航天网2011年10月18日透露,日本已经对公众发布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系小行星数据库,数量超过50万颗。这些数据由2006年发射的“光”卫星获取,其中5120颗小行星的体积数据较为准确。


  我国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有一台专门用于搜索近地小行星杀手的天体探测望远镜,其观测能力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五。天文台专家借着这只“慧眼”,已经发现了近800颗小行星并且获得了国际临时编号。据中国权威专家说,假若能够在一年前发现有可能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就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摧毁它或改变其运行轨道。
  由此可见,为了防止小行星对地球带来危害,需要所有国家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开展国际合作。
  



  几种防撞方案
  为了有效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首先需要监控有可能飞近地球的小行星,精确预测近地小行星的飞行轨道。全球已经建立了近地小行星观测网,其中最先进的是美国近年在夏威夷建成的一套由多台天文望远镜组成的小行星观测网络。这个被称为“全景观测望远镜和快速反应系统”(简称Pan-STARRS)的复杂装置,主要用于搜寻那些环绕太阳运行并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危险小行星。



  至今,已有多种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案。例如,①用核武器炸毁可能撞击地球的近地小行星;②发射导弹或航天器猛烈地撞击近地小行星,用机械力使其改变轨道;③用太空镜群或激光产生的能量,把近地小行星推往新的轨道;④发射引力航天器靠近对地球有威胁的近地小行星,然后通过自身引力使该小行星脱离原来的轨道;⑤用质量巨大的绳索套住近地小行星,采用改变其重心的方式来改变小行星的轨道;⑥让航天器登陆小行星,并且使用电马达逐渐地改变小行星的轨迹;⑦给小行星安装“太阳帆”或一台大型火箭发动机,把它从地球的轨道上推开。不过,这些方案设想各有利弊,究竟哪种最好,目前还没有定论。


  例如,用导弹或核装置可以把小行星炸成一分为二的两部分,这样质量就发生了变化,轨道也就跟着变了。但一些科学家认为将大块行星体岩石分裂成小块的方法不妥,会使小行星爆破后无法确定随后出现的结果,因为人类对于小行星的内部结构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为此,美国正在酝酿派航天员登陆近地小行星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协助探索地球在受到小行星威胁时抵御它的方法。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通过发射物体撞击小行星以使其偏离轨道,绝对是有可能做到的。发射人造天体到太空后,把它调整到和小行星平行,并使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然后用机械力推小行星一下,它就会改变轨道。但这样做将需要对小行星的表面进行详细的了解。还可以用改变颜色的方式以改变小行星轨道,如果小行星原来是灰色的,可以将它变成纯黑色,物体的颜色可决定吸收热量的多少,轨道也会随之改变了。


  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的其他非核爆炸类选择还包括:使用激光或者巨大的镜子对小行星进行能量聚焦,汽化掉行星部分体积以使其偏离轨道;或者使用飞船将小行星拖向其他方向。
  美籍华裔航天员卢杰等推出的“重力拖车”方案是以柔克刚,其中小行星拖曳飞船只需要盘旋在小行星表面,利用重力作用充当飞船无形的拖链,逐渐改变小行星的飞行速度,日积月累,则可以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不过,也有人欢迎小行星光临地球,因为一个仅1英里宽且含有上等镍与铁的小行星,能给我们带来高达4万亿美元的资产。除了大量的镍与铁之外,有些游离的小行星还可能含有丰富的金和铂,以及一些稀有元素如铱等,其价值无法估计。所以,目前有些科学家们正在想方设法地积极准备迎接这些不速之客哩!
  一组国际航天员于2011年10月17日探访了太平洋,试验为解决小行星乘员任务中遇到的工程挑战所制定的新解决方案。他们乘坐“宝瓶座”水下试验舱,在佛罗里达州拉格岛附近水域执行一项为期13天的水下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如何在小行星表面抛锚,如何在小行星表面移动以及如何最好地收集数据。与月球任务和火星任务不同,小行星上的重力微乎其微,不足以吸引航天员或飞行器,所以必须有一个“锚”用于固定。




  (作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所)
  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指的是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目前已知直径达4公里的近地小行星有数百个,此外,可能还存在成千上万个直径大于1000米的近地小行星。直径大于10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量相当于几百倍全地球核武库的核弹爆炸的能量。它撞击地球后会诱发地球气候、生态与环境的剧烈灾变,导致地球上许多物种的灭绝。地球在历史上遭受过频繁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表面残存的100多个大型撞击坑就是证据。





  撞击概率有多大
  据天文学家研究认为,直径大于1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为每10万年1次,但仅此一次就可能毁灭地球。而直径接近10米的天体撞上地球的概率仅为每3000年一次。一些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地球的风险被严重低估了。英国和美国的研究部门警告说,一颗被称为“2003QQ47”的小行星可能在2014年3月21日撞击地球,不过机率是90多万分之一。但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家的观测结论,近20年内应该不会有小行星和地球相撞。



  太空激光技术
  研究表明,未来的太空激光技术可能用于探测威胁地球安全的小行星,并能够使小行星偏移轨道。使用激光器的一大优势是相对于目前的技术,激光束在经过长距离传输后仍能保持相对的紧密聚焦。目前的技术只能研究距离相当于地日间距0.1倍的目标,激光技术则将这个距离提高到地日间距的10倍。研究人员将借此提前了解到小行星的组成及形状,这将帮助研究人员找出使其远离地球的方法。为了尽早发现并偏移存在危险的小行星,激光器需要安置在8颗卫星上,它们组成的舰队将从不同位置巡视小行星带。但在系统部署之前,仍有几个重要的技术障碍有待解决。如果航天器是用来观测小行星的,那它就需要长约30米的天线来发送激光。如果航天器仅用于偏移小行星,那它就不需要这么大型的天线。但是工程师们仍不得不找到一种方法,使现有的实验室激光器减重,以便安装在航天器上进行发射。



2029年小行星会对地球造成威胁吗?



2029年4月13日:小游星撞击地球概率为38分之1

  目前,美国宇航局近地太空飞行物办公署列出了140颗高危险等级的小游星,其中被认为最具威胁的是直径为820英尺的“99942 Apophis”,这颗小游星是于2004年被探测到的。科学家预计2029年4月13日它撞击地球的概率为38分之1,大量的观测数据更加精确了它的运行轨道,到2036年,它撞击地球的概率将降至45000分之1。但它仍是迄今宇宙中发现的最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游星。
 
  NASA提出的五种有效避免撞击方案

  来自美国宇航局和B612机构的科学家们提出不同的方案摧毁可能碰撞地球的近地太空飞行物或改变它们的飞行轨道。美国宇航局着眼于使用现有的火箭摧毁小游星,或者发射载人太空飞船抵达小游星,让宇航员登陆小游星改变其飞行轨道。以下是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案:

  “火箭推进器”:这是一种最新提出的方案,安装有太阳能反射镜装置的太空飞行器驶近小游星,将高强度太阳能量聚焦于小游星,使小游星上被瞄准的区域燃烧,在太空飞行器持续攻击作用下,小游星会像火箭推进器一样,向另一个方向偏离,最终离开碰撞地球的轨道。

  核武器攻击:对于摧毁可能撞击地球的小游星,人类使用现有的核弹即可将其摧毁,但是一旦让小游星在近地轨道爆炸,一颗杀手级小游星就会变成无数体积很小的杀手级陨石坠落在地球造成地球灾难,同时小陨石中可能含有辐射物质会对地球形成大范围辐射。

  太空飞船撞击:发射太空飞船对小游星碰撞,使其偏离撞击地球的飞行轨道,或者太空飞船携载炸弹将小游星炸碎。

  飞行器推力作用:从地球发射一颗飞行器,倚靠在小游星上非能量集中区域,依据它向地球撞击的飞行轨道,向相反的方向施加推力。科学家指出,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器施加几磅的作用力,几个月之后将明显地改变中等体积小游星的飞行轨道,最终可使小游星偏离地球数千英里。



  重力牵引器:放置重力牵引器的太空飞行器接近小游星盘旋,使用共有地球引力作用轻微地改变小游星飞行轨道。一种太阳反射器利用太阳光能转换为动能可改变小游星的飞行轨道。



UFO中文网最后收集了十个抵御小行星撞击的方法:



10、以“爆”制暴之


听起来挺管用的,不是吗?宇宙既然要给咱玩点儿狠的,我们也就以牙还牙:使用核武器。

给小行星送上一篮子核弹并不是说要把它给彻底摧毁,而是要改变其运行轨道。不然的话,这颗太空陨石没准就会被我们炸成一盒宇宙大号铅弹,那些致命的碎砾仍然会沿着原定的轨道砸向我们这颗小小的星球。

事情也许会比我们预料的要简单,核爆导致的剧烈辐射——而不是依靠纯粹的爆炸产生的蛮力——没准就能把这事给办妥了。如此大的能量足以汽化小行星表面的一部分,从而导致其表面出现物质喷射,被抛出的物质像无数小型火箭般进入太空中。

美国航空航天局建议通过发射一艘无人驾驶的“核弹拦截者”飞船来完成这项计划。


9、温柔一推之


部分科学家认为“核轰小行星”这样的策略完全是反应过度。为什么不能从动力学角度着手将小行星温柔地推开呢?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另一个名为“动力拦截者”的计划,即通过迎面撞击小行星使其发生轨道偏移。就像使用一把弹丸枪发射一颗旋转的保龄球,这个想法旨在仅仅轻推一下小行星从而使其偏离既定轨道——而不是狠狠地将其砸得粉身碎骨。

根据ufoao.com的资料,只需时速达到1英里(即每小时1.6千米)的撞击,便足以使一颗小行星偏离轨道17万英里(即27.4万千米)之远。前提是这一切必须在撞击发生的前20年被完成。


8、粉刷一新之

给一颗小行星上漆听上去再荒谬不过了:一场从天外而来的浩劫即将降临地球,难道我们还要必要给它粉刷一新吗?不过如果你考虑到一个名为“太阳能轨道力学”的因素的话,就会发现确实是有这个必要的。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白天,你是愿意穿白色短袖还是黑色短袖?也许当你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彼时的黑色衣服已不是此时的黑色材料所造了,但是仍然只有白色才是聪明的选择。因为白色能反射走更多的太阳辐射(黑色则反之)。

类似地,倘若给小行星的一部分刷上白色,那么被粉刷的部分就会感觉到更多的来自太阳辐射的“推力”,从而能不慌不忙地将其轻轻地推离既定轨道,和地球说拜拜。正在讨论中的“油漆”成分也可以是淡色粉末,或是白垩——任何能够改变反射和吸收辐射比例的东西都行。


7、扬帆远离之


给小行星上漆也许不够吸引所有人的眼球,但是在所有改变撞向地球的小行星轨道的策略中,太阳风能的使用至关重要。

例如,发射一艘装载了一面巨型太阳帆的飞船登陆近地小行星的表面。当太阳帆展开后,将会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远离原定目的地。在某些设想中,太阳帆甚至能够对小行星在一定角度内进行远程控制。

然而,许多专家质疑将太阳帆连接在小行星上是否可行。毕竟这些太空巨石处于一个剧烈翻滚和旋转的状态,即使我们成功地使无人飞船在小行星表面登陆,也很难再架设起一个如同太阳帆这般复杂的东西。


6、天罗地网之


将一颗在太空中闲逛的小行星用网套住,这听起来像极了大土狼的管用伎俩。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已经开始严肃考虑这个想法的可行性了(ACME集团的邮购目录可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认为一张重约550磅(即249公斤)的碳纤维网,足以改变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毁神星(Apophis)的既定轨道。原理如何呢?网的材料将会起到类似于太阳帆的作用,增加小行星吸收和排出的太阳辐射的总量。

在2029年之前,毁神星都不会给地球造成太大的威胁。即使当它开始向我们露出邪恶的微笑之时也是在2036年了。科学家们认为将其套在网中长达18年之久后,足以将这个可预见未来里的末日煞神推离我们的星球。


5、照妖现形之


镜子能够吓退吸血鬼和蛇怪,那么对于怪兽般的小行星奏效吗?实际上,在小行星面前挥舞着一面镜子和之前谈到的使用核武器的选项大同小异。

被安放在战略性位置的镜子可以集中太阳光线,加热小行星表面的一小部分,使其向外喷发出蒸汽。随着小行星上这种喷射现象的出现,其产生的推力足以改变这颗太空巨石的运行路径。

这种想法的早期设想只是一面单独的巨型太空镜子,但是现在的设想开始偏向于同时运作的多镜面系统。在科学家们看来,使用镜子的战略本质上无非就是使用激光将目标升华。


4、火箭推离之


有时候,更直接一点会有好处——部分科学家亦赞同此点。

他们建议让一艘飞船在小行星的表面登陆,然后挖几个洞将几枚化学燃料驱动的重型火箭埋进去。这足以使任何企图给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一个灾难性的拥抱的近地物体被推开。


3、引力牵引之

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在互相吸引,包括小行星和人造航天器。万有引力也许是宇宙里最微弱的力了,但它同样也是随有随用的,毕竟你所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推力而已——所以对着小行星释放这种力的话是行得通的。从理论上来说,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操控一台笨重的机器人去接近小行星,然后通过万有引力将其轻轻地拉开。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买这个办法的账。为了避免航天器坠向小行星的表面,其推进器必须得瞄准着小行星的运行方向才行。这可能会喷到小行星从而导致其向被拖的反方向运行。再者而言,这种方法的成本和其他的比起来将会是天文数字……呃,那个给小行星上漆的办法要多少钱来着?


2、狼吞虎咽之


该计划的设想是将一些核动力驱动的机器人发射到具有威胁的小行星上,在成功登陆后从小行星的表面开始往里挖掘,也可以说是“咀嚼”。然后机器人会将挖出来的碎砾通过电磁炮高速射进太空。

理想状态下,这会给小行星带来一股类似于喷气式火箭造成的推力——唯一不同的是这项工程不需要任何的化学燃料。然而,你们也能想象到,从突破到实现这项技术需要大量的实验和相当长的时间。


1、坦然拥抱之

你大概也能想到……大批恐慌的民众将会从主要的人口密集点往外扩散,囤积食物,狂躁的人们企图强行闯入政府修建的地下仓库。怎么消磨等待死亡的时间?重新温习一下“道路勇士”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你想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话,确保自己完全掌握了《疯狂的麦克斯》里面的生存之道。

如果悲怆的未来已是注定的结局,给蟑螂们留下一些友好的建议吧——或者任何你认为优胜劣汰的自然选定的在未来接管地球的物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7 10: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