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781|回复: 3

巴比伦空中花园之谜

[复制链接]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14-12-25 09: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之一的巴比伦,位于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2.5千米处,据说这里就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所在地。但是,空中花园已经随着巴比伦城一起湮没进历史的尘埃之中,考古学家至今也未能找到巴比伦空中花园的确切遗迹,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弄清楚这座空中花园为何人所建,内部结构如何。因而,有人对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否真有其物大胆提出怀疑。那么,空中花园是否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呢?

一可以确定的是:空中花园并不是建在空中的!

巴比伦空中花园之谜241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02



  巴比伦城的历史非常古老,但是它真正重要起来,是在塞姆族的阿摩利人以它为首都建立起古巴比伦王国第一王朝(公元前1894年-公元前1595年)以后。当这个王朝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治的时候,它已经发展成为整个西南亚最大的一座城市,成为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此后千余年间,它曾多次遭受外族洗劫,长期衰落。公元前7世纪后期,迦勒底人兴起,建立起以它为首都的迦勒底王国即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年-公元前533年),并且统一了两河流域,它又开始复兴起来,经济、文化与城市建筑都有了空前的发展。

  尼布甲尼撒是新巴比伦王国开国君主那波帕拉沙的长子、王位继承人。亚述帝国由于内乱外患而迅速走向衰落,居住在巴比伦地区南部的迦勒底人在国王那波帕拉沙的领导下,联合北方的米底人攻陷亚述的京城尼尼微,亚述帝国灭亡。这时候的埃及在舍易斯王朝诸王治理下有所振兴,急于抢夺亚述帝国的遗产,遏制新起的迦勒底人国家(史称新巴比伦王国)。

  那波帕拉沙为王期间,新巴比伦王国并不稳固,亟须加强对征服地区的控制,对付埃及和埃及支持下的亚述残余力量。少年英俊的尼布甲尼撒在这一时期统率军队,战功卓著。
  那波帕拉沙先是挥师北上,进攻底格里斯河上游、乌拉尔图边境地区的山地部落。在这次远征中,尼布甲尼撒初露锋芒。次年春天,那波帕拉沙因年老体弱,离开战地返回巴比伦。年轻的尼布甲尼撒被委以重任,他独自率军在山地作战4个月,攻城掠寨,势如破竹。

  随后,那波帕拉沙与埃及人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屡有交锋,新巴比伦军队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在这种形势下,尼布甲尼撒受命统率全军与埃及军队决战,在哈马什全歼了这支埃及军队。这场战役显示了尼布甲尼撒的军事才能。提高了他的威望,同时还加强他在国内的地位。

  不久后,那波帕拉沙故世。这时,尼布甲尼撒正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作战,闻讯走近路直奔京城。在那波帕拉沙死后第23天,尼布甲尼撒回到了巴比伦,当天就登上了王位,并立即得到了巴比伦地区各城市的承认。

  即位后,尼布甲尼撒对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诸小国发动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大马士革、西顿、推罗以及犹太的国王都被迫纳贡称臣。巴比伦人第一次来耶路撒冷是在约雅敬时代,他们还掳走了圣殿里的珍宝。此外,尼布甲尼撒还毁灭了拼死抵抗的阿希肯伦城,掳走了该城的贵族和水手。

  后来,尼布甲尼撤再度与埃及交战,这一次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新巴比伦军队不得不退回巴比伦。3年来一直臣服于尼布甲尼撒的犹太国王约雅敬趁机脱离新巴比伦,转而投向埃及。
  在给军队补充了战车和马匹之后,尼布甲尼撒卷土重来,进军犹太。其时,约雅敬已死,他的儿子约雅斤继位为王才3个月。巴比伦军队对耶路撒冷的围攻历时不到两个月,在犹太内部亲巴比伦派的推动下,犹太国王携其母后、妃子和大臣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将国王约雅斤及犹太王室携往巴比伦,圣殿再遭抢劫,正如以赛亚告诉希西加总有一天会发生的那样。他们还带走7000名士兵和城里所有的技术熟练的工匠。

  就是这时候,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把约雅敬的叔父西底加扶上犹太王位,认为他会效忠于自己。不过西底加没有效忠于他,几年之后就叛变了。尼布甲尼撒大怒,派兵征讨。
  这一次耶路撒冷被围困长达两年半。围困期间,城里所有的粮食都吃光了,城里闹饥荒,没有面包吃。最后,士兵们看到没有希望再抵抗下去,趁夜逃走,国王也跟他们一道逃走。巴比伦人乘势攻进城。国王和部下逃到耶利哥,也就到了终点,巴比伦人追上了他们。西底加被带到了尼布甲尼撒面前,这位巴比伦王命令把西底加的几个儿子在西底加面前处死,然后挖去西底加双眼,“用铜链捆起来……带往巴比伦”。

  至于耶路撒冷,尼布甲尼撒派他的大元帅尼布撒拉旦去干一件彻底毁灭的工作,“他把圣殿、王宫、耶路撒冷所有的房屋和所有大户人家的房屋都放火烧了”。然后他的士兵就动手拆城墙,直拆得墙基无存。

  耶路撒冷美轮美奂的圣殿什么都没剩下,两根大铜柱被打得粉碎,铜盆和铜海遭到同样的命运,圣约柜也不翼而飞,碎金属都被运回巴比伦。城市里里外外的人,除了少数很穷苦的人家之外,都被掳往巴比伦。

  不久后,国王意识到外族的军事进攻仍是长久的,于是加宽了城墙,拓宽了运河。那条护城河环绕都城,围出一片约8平方千米的区域,保卫着城中近20万的居民。另一方面,来自幼发拉底的洪水也威胁着该城,尼布甲尼撒命令在靠运河的城墙上涂上沥青,防止洪水突破和渗透。正如他写道的:“我下令筑一道坚固的城墙从东面护住巴比伦,开凿护城壕,用沥青和砖砌筑河岸,壕边筑起像山一样高的护墙,宽大的城门用松木制成,外加铜叶包裹。我命人乘海水涨潮时用海水将壕内灌满,想渡过壕沟就像渡海一样,这样来袭之敌就无法威胁巴比伦的外围。为防止敌人越过壕沟,我命人在附近堆起土堆,并在周围建起砖墙。我想方设法把城池建造得极为坚固,使巴比伦成为一座堡垒。”这些积极的建设使得在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成为古代两河流域最壮丽最繁华的都城。

  在他的这些建筑中最为宏伟的要算巴比伦城墙了。考古材料证实了史传家赫卡泰俄斯的说法——巴比伦城墙有三道。有些近代学者认为,其中最外层的那一道是外围长城,也就是古希腊史学家提到的“米提长城”。有了这道城墙,当城市被围时,郊区居民就可以进到墙里避难。在这道长城的里面,彼此几乎紧贴着的两道砖砌城墙才是巴比伦的真正城墙。这两道城墙略呈方形,方圆16千米。城墙四边共开有九座城门,按照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伯提供的数字,它们的高度和厚度分别是23米和8.7米。这两道城墙是这样的雄伟壮观,以至于这位地理学家把它同城内的空中花园混为一体,列在世界七大奇迹之中。

  幼发拉底河把整个城区劈成两部分一旧城与新城,河西为新城,河东为旧城。这两部分由架在河上的一座石墩支撑着的大桥连通着。旧城是整个城区的主要部分,街道笔直,许多著名的建筑物都坐落在那里。一条宽阔而笔直的供宗教祭祀游行队列通过的圣道贯通旧城南北,在圣道的中段西侧,坐落着巴比伦城的主要圣堂——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神庙。圣道的北头是壮丽的伊丝达城门,它是献给巴比伦的丰产女神和战争女神伊丝达的。由于城墙有两道,所以伊丝达门也筑成两座,并由两座突起的塔楼加以保卫。塔楼下部的砖壁面上覆着一层光彩夺目的釉瓦,在上面雕绘着六排动物像。这些动物躯体似马,尾与头部像牛,额生一角,有许多还张着两翼,形象极其生动。这种奇特的艺术构思一直令人惊赞不已。

  伊丝达门之内,一组王宫的建筑群坐落在圣道西边。这里由东至西并列着五个彼此以拱门相通的宽阔庭院,每个庭院的南北两面都有几十套房间。

  尼布甲尼撒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但这个繁盛时代十分短暂。在尼布甲尼撒死后不久,国内外形势都发生变化。祭司集团屡次发动政变,在6年中废了三位国王,其中两人被杀。公元前555年,那波尼德(公元前555年-公元前538年)即位,企图摆脱对祭司的依赖。可是国外形势紧张,那波尼德在压服叙利亚的反抗之后,不久就面临东北方新兴的敌人。波斯人于公元前550年消灭米底,随即征服吕底亚和小亚细亚,从东、北、西三面威胁巴比伦。公元前539年,波斯人突入两河流域,不满那波尼德的祭司集团乘机依附波斯。次年,巴比伦城门在波斯大军之前不战而启,新巴比伦王国灭亡。

  后来,亚历山大大帝大败波斯进入巴比伦,到塞琉西王朝时期,巴比伦城开始沙漠化,城市居民也逐渐离去。再后来,滚滚黄沙完全掩埋了昔日辉煌无比的巴比伦城,巴比伦城也成了传说中的王国。

巴比伦空中花园之谜247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02






空中花园不是传说


  “空中花园”也称“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这些叫法都是对希腊语“库列马斯图斯”一词的意译,直译应该是“梯形高台”。由此得知,所谓“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之上的花园。对于这座建筑的描述,主要见于希腊史学家戴奥多拉斯(公元前1世纪)的著作。戴奥多拉斯勾画的花园建筑的基本轮廓大致是这样的:


 这座建筑物呈方形,边长约120米,它是一层又一层的阳台式建筑,每一层阳台都被下面的若干砖砌巨柱支撑着。这些柱子都很高,支撑最高一层的柱子竟然高达23米。每层的支撑部位排列着一排长4.8米、宽1.2米的石块,其上铺有一层芦草和沥青的混合物,再上面铺着两层熟砖,其上又覆盖着铅板。铺上这几层东西是为了防止上面的水分渗漏,因为堆积在这几层上面的是泥土。泥土的土层较厚,足以使最大的树木扎根,使各种奇花异草得以生长。在设计上,每层支柱的位置选择得十分合理,互不遮挡,这就使得每一层上的植物都能得到足够的阳光。整个建筑上更有趣的是,有一根空心柱子从底部直通到顶上,内有唧筒,用来从幼发拉底河抽水,灌溉花园,这实际上是原始的供水塔了。古代学者的这种记述是否真实可靠,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还几乎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因为这里的古代城市遗迹早已变成山丘,所有的文字史料和物质资料都被埋在地下。只是从19世纪后半叶起,随着巴比伦城的许多建筑遗址和泥板文书被发掘出来,以及楔形文字解读的成功,古老的巴比伦城的原来面貌才重新显现在我们面前。

1899年4月,考古学家开始了对古巴比伦城的发掘。这次发掘从19世纪末开始,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才结束。长达20余年的发掘,挖出了萨尔贡国王修建的数道城墙,以及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巨大建筑,即新旧巴比伦的整个古城遗址。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德国人罗伯特·科尔德韦宣布他发现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遗址。他在发掘巴比伦王宫遗址时,在王宫遗址东北角发现一处奇特的建筑遗址。这个建筑遗址大体呈长方形(42米长,30米宽),拥有拱式屋顶。内部有房间14间,这些房间分成两列,两列中间贯通一道长廊。非常奇妙的是,这组建筑物的西墙遗址处有三个彼此十分靠近的垂直坑道,正中间的那一个是方形的,两边的两个又细又长。他认为,这无疑是一种汲水机械设备的遗址。随后,他还发现这座建筑物曾使用了大量的贵重石材,屋顶沉重且含有湿气。考古队发现的这些情况同上述古代学者所勾绘的空中花园的轮廓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主要发掘人科尔德韦确信,这里就是传说中空中花园的遗址。


  研究者以上述两类材料——古代文献材料与考古发掘的材料——为根据,对空中花园的建筑形式与结构又进一步做了种种判断,并绘出各种复原图。根据一般认可的复原图,花园建筑的基本情况大体如下:这是一座建筑在略呈方形的底座上的阶梯式多层建筑,层层升高但又层层收缩;底座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建筑物高约22.5米(看来建筑物的实际规模并不像古代作家记述的那样庞大);每一层都由坚固的砖砌弯拱支撑,上面栽有大树、灌木和花草,这些植物每天由设在最高一层的贮水池的水灌溉;贮水池的水是通过从顶到底圆柱形的唧筒供应的,唧筒通过设在建筑物底部的水井将幼发拉底河河水汲上来。空中花园建筑虽然比不上巴比伦城墙那样雄伟高大,更不如金字塔那样气势壮观,但是作为一种精巧华丽的古代建筑则是出类拔萃的。只是它成功地采用了防止高层建筑渗水的方法,也足以使它闻名了。科尔德韦的发现使得绝大多数人相信空中花园不是传说,人们纷纷把好奇的目光转向这座奇特的花园为何人修建这个问题上。
  一种传说是,这座建筑物是亚述女王谢米拉米斯(希腊传说中的亚述女王。据说,她是叙利亚女神德尔克特的女儿,亚述王尼努斯之妻,亚述王死后她统治了两河流域,重建了巴比伦和其他诸城)为供自己玩乐而命令修建的。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还是更愿意相信空中花园是人间恋情的产物,关于它的传说至今令人唏嘘——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迎娶米底王齐亚库萨雷美丽的女儿阿米蒂斯为妃子。可婚后不久,国王发现公主总是愁容满面,尼布甲尼撒便问其故。公主说:“我的家乡重峦叠嶂,花草葱茏,景色非常喜人。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实在荒凉。我每天都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岛。”公主的思乡病使尼布甲尼撒二世萌生了建造一座花园的想法。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一个阶梯形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革,下面是潺潺流水,园中还有幽静的小道。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如此美丽的园林景色终于使得公主眉开眼笑。




巴比伦空中花园之谜564 / 作者:伤我心太深 / 帖子ID:19002



近年来,有关空中花园位置的一种新观点震撼了学术界。这种观点认为,空中花园不是在两河流域南方的巴比伦城,而是在两河流域北方的亚述古都尼尼微城。这种观点是由牛津大学亚述学家戴蕾博士提出的,他的论据是:


  第一,许多到过巴比伦的古典作家,如希罗多德、普林尼等,并没有提到巴比伦城有一个巧夺天工的空中花园;第二,提到巴比伦城中有空中花园的古典作家所依据的都是转抄的第二手材料,他们常把巴比伦与尼尼微混淆;
  第三,古典文献和犹太文经常把亚述和巴比伦混淆,把亚述首都尼尼微和巴比伦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后来的作家也弄不清空中花园是在巴比伦还是在尼尼微;
  第四,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许多铭文都被发现和释读,他多次谈到他在巴比伦的建筑工程,但从没提到过他曾修建空中花园;
  第五,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都提到,他在尼尼微修建了花园并把流经尼尼微城的一条河的水引进花园;
  第六,在尼尼微城的亚述王宫中发现了一块浮雕(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上面绘有尼尼微城中的空中花园,而该花园确是建在拱顶上的园林;
  第七,德国考古队发掘巴比伦遗址时很难找到一处和古典作家描述一致的空中花园遗址,实际上他们认为是花园的建筑应该不是花园,它和马瑞遗址发掘出的古巴比伦时期的作坊十分相似;

  第八,从尼尼微出土的绘有空中花园的浮雕板显示,除了用泵河水外,尼尼微的空中花园还使用从山区引来、由拱式运水槽引导的自流泉水。
  因此,戴蕾认为空中花园应在尼尼微而不是在古巴比伦城。

  1843年,法国驻摩苏尔领事保罗·埃米勒·鲍塔在任职期间对美索不达米亚北边荒漠上神奇的土丘发生了兴趣。有一次,他在距摩苏尔西北处喀霍沙巴德挖掘,挖出了亚述帝国最强大的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其中有巨大平台上的雄伟宫殿、巨型狮身人面石像、浮雕石楹及楔形文字铭文。鲍塔把这些文物用筏子顺流漂往波斯湾,在那里装船,经过南非好望角附近波浪滔天的水域运往法国,举国震惊。

  鲍塔原是一名医生,但他兴趣广泛,学养深厚,热爱植物学和阿拉伯学,青年时还做过环球旅行。法国政府为了获得早期亚述人的珍贵资料便给予鲍塔最慷慨的资助,还派遣了一位技术高超的画家跟随他从事记录、绘画和雕刻工作。鲍塔不负众望,经过3年的挖掘,终于使萨尔贡二世的宫殿露出本来面目。现在,鲍塔的挖掘成果大部分藏于巴黎卢浮宫。这些古物的出土以及后来罗林逊对楔形文字的成功破译,创立了一种世界上最为奇特的学科——亚述学。

  亚述学起源于19世纪欧洲语言学家对亚述语的释读和研究,它的创立人是罗林逊。1833年,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少校的罗林逊来到波斯。4年后的一天,他来到隐于大山中的比希斯顿村。这里被波斯人称为“众神居住的地方”,因为在2000余年前,波斯王大流士为纪念自己的盖世之功,曾下令文官用三种语言在这里的岩壁上刻上浮雕和铭文。罗林逊来到这里,被岩壁上的浮雕和铭文吸引住,并不顾危险地攀上岩壁抄录了用楔形文字刻写的所有碑文。从此,他开始了对楔形文字的研究,并成功破译了岩壁上的美索不达米亚铭文。后来,他还成功地破译了苏美尔文。1843年,罗林逊任英国驻巴格达领事,对在库云吉克挖掘出土的泥板上的文字进行破译,进一步丰富了楔形文字的研究资料。1857年,罗林逊的研究成果得到权威机构的正式认可,他也被称为“亚述学之父”。亚述学的创立丰富了人们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认识。

  亚述人是居住在两河流域北部(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的一支闪族人,他们建立起来的亚述王国在公元前9世纪一公元前7世纪成为两河流域的军事强国。由于亚述处于特殊的被异族包围的地理环境,经常受到敌对民族进攻的威胁,加之国土资源又非常有限,使亚述人养成了好战的习性。亚述王那西帕尔二世(公元前883年—公元前859年)曾攻占叙利亚,将领土扩张到卡尔赫米什附近,兵临腓尼基海岸。其后继者萨尔玛那萨尔三世(公元前859年—公元前824年)在位35年,发动了32次远征,两河流域北部的小国大都被征服。

  公元前8世纪下半叶,亚述扩张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以往,终于形成庞大的军事帝国。公元前744年,亚述王进军东北,征服了乌拉尔图的同盟者米底各部落。次年,又西征乌拉尔图的北叙利亚各同盟国,获得胜利。公元前742年,亚述军再次西征叙利亚,围攻阿尔帕德城,历时3年终于取胜。公元前739年,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及阿拉伯等地区的19国联合反抗亚述,被亚述大军征服。公元前714年,萨尔贡二世奔袭乌拉尔图腹地,最后攻占其宗教中心萨穆西尔,使乌拉尔图一蹶不振。

  为了争夺两河流域的霸权,亚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其南邻巴比伦。公元前688年,亚述军攻陷并摧毁巴比伦城,俘虏迦勒底王,从此巴比伦被亚述控制达数十年。
  埃兰古国位于今伊朗西南部的胡齐斯坦,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成为一个军事强国。为了争夺巴比伦这一战略要地,亚述与埃兰战事迭起。自公元前652年起,亚述王率军苦战3年,终于击败了巴比伦和埃兰等军队。公元前648年,巴比伦城被攻陷,巴比伦王自焚而死。

  公元前642年—公元前639年,亚述对埃兰发起强大攻势,最后攻入苏萨,埃兰沦为亚述属地。公元前7世纪后期,亚述帝国的经济力量已被多年的战争消耗殆尽,其军事威力也已成强弩之末。公元前614年,米底人的军队乘亚述军队在外作战内部空虚之机,攻陷千年古都亚述城。公元前612年,迦勒底和米底联军又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王自焚于宫中,亚述王国寿终正寝。

  亚述王国本身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为世界文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有人认为,战争和艺术是亚述人贡献给人类的两大作品。事实也是如此,由于亚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所以亚述时期留下来的浮雕作品,几乎全是与军事有关。


  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大规模的宫廷建筑,其中尤其以萨尔贡二世在杜尔·沙鲁那王宫金城(现霍尔萨巴德)内修建的皇宫最为辉煌。
  亚述王国早巳深埋于历史的烟尘中,然而世人对亚述人所创造的两河流域文明依然津津乐道。在15世纪初,人们开始了对亚述王国首都尼尼微的寻找。   

1472年,意大利人巴布洛以一腔怀古之情游历古波斯时,在设拉子一座庙宇的墙壁上看到了像楔子一样不规则排列的奇怪文字,当时他带着满腹疑惑回到了意大利。1616年,又一个意大利人彼得罗·德·瓦莱来到设拉子,把印有楔形文字的砖块带回了意大利。这是楔形文字首次登上欧洲大陆,引起轰动。这些文字后来被称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苏美尔文由图画文字最终演变成楔形文字,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才告完成。1756年,丹麦国王派遣了一个六人科学考察小组去西亚探险,可不幸的是只有数学家卡尔斯·尼布尔幸存下来。他克服重重困难设法找到了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在今伊朗中部设拉子附近),对那里做了极有价值的考察。他不仅抄录了该地的楔形碑文,还第一次借助于草图,向同时代的人阐述了自己对尼尼微古都遗址的见解。

  尼尼微是《圣经》中所说的先知约拿单布道的城市,跟《圣经》一起为人们传诵多年。《圣经》中说:“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芜干旱如旷野。”《圣经》故事中记载多比雅携妻回尼尼微时这样写道:


  多比雅偕同妻子和天使拉斐耳带着女仆牲畜等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当他们走到尼尼微郊外的喀什林城时,拉斐耳对多比雅说:“你还记得我们离家时你父亲的状况吧?咱们应在你妻子到家之前把家整理好,你看怎么样?你可别忘了把鱼胆带上。”多比雅同意了,他同拉斐耳在众人之前赶到了家中。亚拿正坐在路边,像往常一样等她的孩子回来,当看到走来的确实是多比雅时,她喊了起来:“看哪,我的儿子回来了,快看哪!我儿子跟他朋友一起回来了!”她边喊边向儿子跑去,一把抱住了他,说:“我总算活着看见你了,我的孩子,现在我死也甘心了。”说着说着,她就哭起来了。

  另一位英国探险家克劳蒂乌斯·詹姆斯·里奇是一位天才式的人物,少年时就精通好几种东方语言,并对古代史和古遗迹感兴趣,他的梦想就是找到消失了的尼尼微城。1820年,他任东印度公司驻巴格达顾问时,考察了巴格达以北的许多土丘,搜集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和资料。但就在他继续为寻找尼尼微城而努力时,一场莫名其妙的霍乱使他英年早逝,当时他才34岁。
  尼尼微是亚述帝国的一座古城,位于底格里斯河沿岸,与今天伊拉克境内的摩苏尔城相连。尼尼微曾为亚述帝国的首都,在当时影响极大且极其兴盛。

  继尼布尔和里奇之后,对挖掘尼尼微发生浓厚兴趣的要算前面提到的鲍塔了。当时他在摩苏尔附近挖掘其实就是想寻找尼尼微的遗址,可是干了好几周只找到几块砖头,于是失去了兴趣。随后,他又听说向北几千米处有一个叫喀霍沙巴德的地方,可以找到大量刻有文字的砖。鲍塔便开始了新的挖掘,从而意外地挖掘出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只是尼尼微仍无踪迹。后来,还是英国人亨利·奥斯滕·莱亚德解开了这个谜。

  莱亚德,1817年出生于巴黎,年轻时曾在英国攻读法律,但他对考古深感兴趣。22岁的莱亚德曾到两河流域进行考察,1845年,28岁的德莱亚根据《圣经》上描述的尼尼微的位置,在美索不达米亚进行考古挖掘。莱亚德发现的第一个遗址是一个叫尼姆路德的城市。尼姆路德城与鲍塔发现的喀霍沙巴德有相似之处,历史上都曾作过亚述帝国的首都,但不是尼尼微。
  1847年,莱亚德开始发掘库云吉克——鲍塔在发现喀霍沙巴德之前曾挖掘过然而又放弃了的土丘。最终,莱亚德发现鲍塔当时找对了地址,只是挖掘得不够深:莱亚德在库云吉克下面20米处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正如亨利·罗林逊在翻译楔形文字的过程中很快证实的那样,库云吉克才是《圣经》中所说的先知约拿单布道的首都,人们要寻找的尼尼微。尼尼微城建在一个高达25米的山坡上,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占地约3万平方米。

  莱亚德的发现使英国人很振奋,大英博物馆决定资助其对遗址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几年的发掘,莱亚德在尼尼微收获惊人——他发掘出了自公元前704年—公元前681年一直统治着亚述的国王辛那赫里布的部分宫殿。宫殿拥有71间房间,其中1间是随后建造的图书馆,这是辛那赫里布的孙子阿西巴尼浦的杰作。图书馆收藏了古亚述国的大量丛书,从语言、历史、文学、宗教到医学,无所不有。宫殿至少有27个入口,每一个入口都由巨大的牛、狮或者狮身人面石雕卫士守卫着。不过,最令人难忘的还要算那些记载着亚述历史和神话的石雕壁画。莱亚德估计,如果把这些壁画一幅接一幅地排列起来,几乎有3200米长。

  由于大英博物馆提供的资金极其吝啬,恼怒的莱亚德于1851年离开发掘地,返回了英国。然而莱亚德使得尼尼微城恢复了本来的面目,其对世界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被牛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后来出版了两卷本的《尼尼微古迹》等著作,名噪一时。

  空中花园到底位于巴比伦还是尼尼微?它的建造者到底是尼布甲尼撤二世还是另有其人?史学家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空中花园的真实面目依旧藏身于历史迷雾之中。

online_moderator 发表于 2014-12-25 11: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4-12-25 14: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审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0: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去巴比伦空中花园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2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