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5 00: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部 神话之谜(之二)天文密码
现代读者并不指望论述天体机制的文章能像看摇篮曲那么浅显,但是他们对自己理解神话式的“形象化的描绘”的能力却是坚信不疑的。因为他们只把长达一页纸的近似值公式之类的东西才当“科学”看。
第二十八章 天空的机制
现代读者并不指望论述天体机制的文章能像看摇篮曲那么浅显,但是他们对自己理解神话式的“形象化的描绘”的能力却是坚信不疑的。因为他们只把长达一页纸的近似值公式之类的东西才当“科学”看。
他们没想到早就有人用日常用语来表述同样的科学知识了。他们从来不设想这种可能性,尽管古代文化已经有许多一目了然的成就,如金字塔和冶金术等。这些杰作无可辩驳地表明,舞台后面有着认真而智慧的人在工作。这些人必定精通科技语言……(1)
这段话出自已故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史教授乔吉奥•桑提拉纳。在下面的几章中,我们将学习他对古代神话所做的革命性的研究。他的观点,用一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很久之前,一些又认真又有智慧的人发明了一个办法,用神话常用的语汇来表现先进的天文学术语。
桑提拉纳说的对吗?如果说对了,谁又是这些既认真又聪明的人?这些天文学家,科学家,这些在史前舞台的幕后辛勤工作的人是谁呢?
让我们从一些最基本的常识开始。
狂野的天空之舞
地球每二十四小时围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圈,地球的赤道为24902.45英里。因此,即使一个人一动不动地站在赤道上,他实际上还是在运动,在随着地球以每小时1000英里以上的速度旋转。(2)从外太空俯瞰北极,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反时针的。
在以自己的轴为中心做旋转的同时,地球还在围绕太阳转(同样是反时针方向)。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略呈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地球在这条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可是大得要命,每小时66600英里——一般人开车六年行程的总和。也就是说,我们正以每秒18.5英里的速度在太空中飞旋,比任何子弹都快多了。在你看完这段文字的功夫,我们已经在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跑了550多英里了。(3)
地球转完这一圈要一年的时间,而我们只能根据四季的更替才能感觉到我们自己也参与到这场飞速的太空轨道赛跑中去了。也正是四季的更替使我们看到,一个奇异的、公正的机制正在运转,将春、夏、秋、冬公平地分配给世界各地,从南半球到北半球,年复一年,从无差错。
地轴以23.5°的角度(与垂直线)倾斜于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面。这种倾斜是四季形成的原因。每年,当它“指向”北极时,整个北半球就偏离太阳六个月(这时南半球就是夏天);而它指向南极时,就轮到南半球偏离太阳六个月(这时候北半球就该是夏天了)。这一年一度的、在不同时间、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特定的点的角度和时间长短的变化,就造成了季节的更替。
地球的这种倾斜用天文学术语来说就是“斜交”,而它的轨道面延伸出去,在天球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圆,这个圆叫做“黄道”。天文学家说的“天赤道”,是将地球的赤道延伸到天球形成的一个圆。现在,天赤道与黄道的夹角为23.5°左右,因为地球的自转轴与垂直线有约23.5°的角。这个用术语说叫做“黄赤交角”的角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第十一章已经看到安第斯山的蒂亚瓦纳科城的建造日期是怎样确定的。黄赤交角是不断地改变的,虽然很慢。这种改变的幅度不超过3°。从22.1°开始,到24.5°。完成一个周期的时间约为41000年。(4)
我们这个脆弱的地球就这样,在沿着轨道围绕太阳运行时,自己还在不断地旋转着、摇摆着。绕太阳跑一圈要一年,自转一圈是一天,摇摆一个周期要41000年。我们跳跃着、滑行着,在永恒的时空中飞旋,仿佛在表演一场疯狂的太空热舞。我们心里激荡着矛盾的冲动,我们渴望投入太阳的怀抱,却又想挣脱它的约束,飞往黑暗的外层空间。
奇妙的影响力
现在已经知道,太阳的引力范围在太空中达15万亿英里,几乎是到达最近的恒星的一半的距离。而地球就是被它掌控在内圈的俘虏。(5)它对我们这个星球的引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引力对我们也有影响。它们都在吸引地球,使它改变绕日运行的轨道。这些行星大小不一,环绕太阳运行的速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对地球的共同引力也在随着时间,以复杂的、但可以预测的方式改变,而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回应。由于这个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些改变会影响到它的伸长度,就是天文学上的“离心率”。离心率最低时可以接近零(当轨道的形状接近于正圆时),有时高达6%(这时的轨道形状最像椭圆形)。(6)
黄赤交角在22.1°与24.5°之间变化,周期为41000年
还有其他形式的星体影响。当木星、土星和火星排成一条直线时,无线电波频率会受到干扰,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7)现在已有证据表明:
木星、土星和火星绕日运行的位置与地球高空的强烈的电波干扰之间存在着奇怪的、出人意料的关联。这似乎说明,行星与太阳共享一个从太阳系的中心延伸数十亿英里的宇宙——电子平衡结构。这种电子平衡在目前的天体物理学中还找不到原因。(8)
登载这篇报道的《纽约时报》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写这篇报道的作者很可能不知道这些话听起来多么像公元前3世纪迦勒底的历史学家、天文学家和预言家贝罗索斯说过的话。他曾对世界末日来临前的预兆做过深入的研究。他说,“我,贝罗索斯,在此断言,当五大行星聚集于巨蟹宫,排列成一条直线的时候,地球上所有的人都会葬身火海。”(9)
一个可预期的、有巨大的引力效果的五星会合将于2000年5月5日发生。这一天,海王星、天王星、金星、水星和火星将与地球在太阳的另一面排成一条直线,形成一种太空的“拔河比赛”的架势。(10)我们还必须注意,有现代天文学家将玛雅人第五太阳纪毁灭日用图标测算,他们计算的结果是,到那一天,行星将会出现一个极为奇特的排列形式,奇特到“45200年才可能发生一次……这种极不寻常的排列可能会产生极不寻常的效果。”(11)
凡是神经正常的人都不会听风就是雨,真把这种预言当回事。但是,不可否认,多种影响力,其中还有许多是我们尚不十分了解的,似乎都在我们的太阳系内起作用。在这些影响力中,最强大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卫星——月亮。例如,地震就通常发生在满月时,或者是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的时候;新月时,月亮在地球与太阳之间的时候;月亮穿过地震发生地区的子午线的时候;月亮在轨道运行离地球最近的时候。(12)实际上,当月亮到达这个最近点的时候(天文学术语叫做“近地点”),它的引力增强大约6 。这种情况每27天发生一次。这时候,月亮引力造成的潮汐作用不仅影响到地球海洋的运动,而且影响到禁锢在脆弱的地壳内的炙热的岩浆的活动。有人描述我们这个地壳,好比“一个装满了蜂蜜或者糖浆的纸袋,以赤道上1000英里时速旋转着,晃晃悠悠地在绕日轨道上以每小时66000英里的速度狂奔”。(13)
一颗变形的行星的摆动
所有这些圆周运动当然都会产生巨大的离心力。而这些离心力,如牛顿在17世纪就已经证明的,使地球的“纸袋”在赤道处向外膨胀,其必然结果是地球的两极变得扁平。这样一来,我们的地球就有点不那么圆了,说得准确点就是个“扁球”。地球在赤道的半径(3963.374英里)比两极的半径(3949.922英里)要多出14英里左右。(14)
亿万年以来,地球扁平的两极和鼓胀的赤道一直与引力的奇妙的影响进行着悄悄的确定无疑的互动。“因为地球是扁平的,”一位权威专家解释说,“月亮的引力就会使地轴发生倾斜以使它垂直于月亮的轨道,太阳也有类似的作用,只是程度要小些。”(15)
而与此同时,赤道的膨胀,即赤道周围增加的体积,却起着陀螺仪的轮辋的作用,使地轴保持原位。(16)
年复一年,在星际运动中,正是这种陀螺仪效应使地球没有在月亮和太阳的拔河赛中从根本上改变自己自转轴的方向。然而,这两大星体的巨大拉力的共同作用,还是会使地轴“按岁差向前运行”。也就是说,地轴要非常缓慢地向顺时针方向做摆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相反。
这个重要的运动是我们的星球在太阳系中独具特色的专利。凡是玩过陀螺游戏的人都不难理解其中的道理。陀螺其实就是个简单的陀螺仪。当不间断地旋转时,它保持直立。但是,只要它的轴一斜,陀螺就开始它的第二种动作:环绕一个大圈,缓慢地、顽固地做反向摆动。这种摆动就是“岁差”,它改变地球的轴所指的方向,同时使地球按照更改过后的角度继续它的运转。
我们再换个比喻的办法来讲,以便大家看得更明白一点。
1.想像地球漂浮在太空中,与垂线成约23.5°角,每24小时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一周。
2.把这个轴想象成一个极为结实的枢轴或者轮轴。它穿过地球的中心,两端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伸出。
3.想像你是个巨人,肩负着特殊使命,迈步走进太阳系。
4.想像你走近了倾斜的地球,由于你身材高大,现在它看起来和水车的轮子差不多大小。
5.想像你伸手抓住了轮轴伸出的两端。
6.想像你开始慢慢地在里面转动轴的两头,一手推,一手拉。
7.你走到的时候,地球已经在转动了。
8.你的使命并不是干扰地球围绕自己的轴自转,只是赋予它另一个运动而已:缓慢的、顺时针方向的摆动,即所谓“岁差”。
9.为了完成这个使命,你务必一手抓紧北极的轴端往上推,让它绕着北半球转一大圈,同时另一只手拉住南极的轴端,让它绕着南半球转同样大的一个圈。
10.不过还是得提醒你一下,这个地球“水车轮”比看上去的要重得多。实际上,你得花25776年的时间才能板住这个轴的两头让它们转完这一个“岁差周期”。(17)任务完成时,轴的两端在地球中所指的方向与你刚走到时完全一样。
11.哦,顺便说一句,既然你已经开始干这个活了,我们就得跟你讲清楚,你从此就别想离开了。一个“岁差周期”完成后,另一个马上开始。一个,一个,又一个……永无休止。
12.如果你愿意,可以把这当作太阳系的基本机制,也可以当作神的旨意,随你便。
在这个过程中,当你慢慢地推着这根轴环绕着天空转动时,它的两端会各自依次指向南天极的不同星宿(当然有时候是虚空)和北天极的不同星宿。我们在这里讲的好像是围绕天极的群星的抢座位游戏。而使这一切不断移动的就是地球的轴向“岁差”——一种在巨大的引力和回旋力双重作用下发生的运动。这种运动是规律的、可预测的、在现代设备帮助下相对而言不难计算出来的。比方说,现在的北极星是小熊星座的 星,但是通过电脑计算,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到公元3000年,占据北极星位置的将是天龙座的 星。古希腊时代的北极星是小熊星座的 星,到公元14000年,它将变成织女星。(18)
往昔的秘密
重温一下地球在太空中运行及其定位的一些最重要的数据会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它与垂直方向约有23.5°的倾斜,在41000年的周期中,这个角度的两边各有1.5°的改变。
●每25776年,地球完成一个“岁差周期”。(19)
●它365天环绕太阳一周(精确地讲应该是365.2422天)。
●对地球的季节影响最大的是它在绕日轨道不同的点上接受的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
我们还必须记住,一年有四个关键的天文时刻,正式宣告四季的光临。这些时刻对古人而言极为重要。它们就是:冬至、夏至以及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冬至,白昼最短的一天,是12月21日;夏至,白昼最长的一天,是6月21日。南半球正好倒个个儿,他们的冬天从6月21日开始,夏天在12月21日到来。
春分和秋分则是一年中全球各地都昼夜平分的日子。与冬至、夏至一样,在北半球标志春天来临的春分(3月20日),在南半球则是秋天的开始;而北半球的秋天来临日(9月22日)在南半球标志着春天到了。
与季节的微妙变化一样,这一切都是地球的倾斜带来的福分。北半球的夏至到来时,地球在轨道点的位置是北极最朝向太阳的时候;六个月过去后,冬至标志的是北极偏离太阳最远时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全球平分昼夜的原因,是这两天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使它的自转轴正好侧向太阳。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天体机制的美丽而奇妙的现象。
这个现象叫做“岁差”。它循规蹈矩、周而复始、精确无误,可以被分析和准确地预测。然而,想观察到它极其困难,如果没有精密的仪器,准确的测定就更难。
但偏偏就在这个“岁差”里面,可能隐藏着解开往昔的一大秘密的线索。
第二十九章 古代密码的第一道裂缝
地球绕日轨道面向外投射,在天球中形成一个大圆,就是黄道。黄道向南北方向各延伸大约7°,形成一条群星密布的黄道带。它们就是黄道带十二宫: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和双鱼座。这些星座的大小、形状和范围都不尽相同,然而它们在黄道周边的分布却相当均匀,赋予每天的日出日落一种宇宙秩序的感觉。
为了更清晰形象地说明我们在此要讲解的问题,请按下面的办法做:(1)在白纸的中间点一个圆点;(2)环绕圆点画一个圆,半径约为半英寸;(3)环绕这个圆圈,在外面画一个更大的圆。
圆点代表太阳。小同心圆代表地球的轨道。大同心圆代表黄道的边沿。现在,将这个大圆等分为十二格,代表黄道带十二宫。一个圆为360°,因此,每个星座各在黄道带占30°空间。圆点是太阳,同心圆的内圈是地球的轨道。我们知道,地球在这个轨道上以反时针方向,从西向东运行,而且每二十四小时围绕自己的轴转一圈(也是从西向东)。
上述两个运动,会让人产生两个幻觉:
1.每天,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看起来却像太阳自东向西“走过”天空,而实际上它是个固定的点。
2.当旋转的地球沿着它的轨道环绕太阳运动时,好像是太阳在慢慢地依次“通过”黄道带十二宫(它们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大约每三十天走过一宫,而且也像是从东向西的方向。
换言之,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对应我们图上代表地球轨道上的任何一个点),太阳都会位于地球上的观测者与某一个星座之间。在那一天,只要在黎明之前起床,这个观测者就能看到太阳从哪个星座占据的天空升起。
不难想像,人类在古代世界清澈明净、没有污染的天空下,看到日月星辰如此井然有序地运转,心中该是多么踏实。也不难想像为什么四个基点——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在各地都那么受到重视,尤其受重视的是这些点与黄道带星座的关系。但是最受关注的是春分那天清晨日出时所在的星座。由于地球的轴向岁差,古人们发现,这个星座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而是由黄道带的所有星座轮流在春分的那一日“接待”或者说“迎送”日出的大驾,虽然这种轮流非常非常慢。
按桑提拉纳教授的话说,“春分那天太阳在十二星座中的位置是一个表示岁差周期‘时刻’的指针。这个‘时刻’实在太长了。春分的日出在每个星座呆的时间都差不多有2200年。”(1)
地球缓慢的轴向岁差是顺时针方向(即从东往西)的,与它的绕日运行的方向相反。相对于黄道带十二宫(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春分点“固执地朝着与太阳运行相反的方向沿着黄道移动。也就是说,逆黄道带十二宫“正确”顺序而行(金牛座→白羊座→双鱼座→宝瓶座,而不是宝瓶座→双鱼座→白羊座→金牛座)”。(2)
这就是“(分点)岁差”总的含意。音乐喜剧《秀发》中有句著名的台词“宝瓶座的黎明已经到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它表明一个事实,在过去的两千来年里,每年春分,太阳都是从双鱼座升起。但是,现在双鱼座的时代快走到尽头了,春天的太阳很快就要走出“鱼”宫,在宝瓶座的崭新的背景下升起。
25776年的岁差周期是驱动这个壮丽的天文现象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沿着它的没有尽头的天际行程前进的发动机。但是岁差到底怎样推动春分点从双鱼座进入宝瓶座,然后沿着黄道带一路前行,也都是值得注意的。
大家还记得,每年的昼夜平分日只有在地球倾斜的轴正对太阳的那两天。这两天,太阳从正东方升起,全世界的白昼与夜晚的长度都相等。由于地轴缓慢地然而不断地按岁差向前运行,方向与它自己的轨道正好相反,它在轨道上正对太阳的那个点每年都必定要提早那么一点点。这种年度变化小得难以觉察——在黄道上一度的位移(相当于举起你的小手指伸向地平线的那么点儿宽度),要走72年。然而,正如桑提拉纳指出的那样,正是这点微不足道的改变逐年相加,在不到2200年的时间里可以累计到30°,正好走完黄道带上的一宫,在将近26000年的时间里,完成360°的全部行程,即一个岁差周期。
古人什么时候算出岁差
这个问题的答案中有一个人类历史的大秘密,也是一个大谜团。在解开这个谜团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官方”有些什么说道。《不列颠百科全书》堪称集传统历史知识之大成的博物馆。下面就是它告诉我们的有关大学者喜帕恰斯,岁差的发现者的内容。
喜帕恰斯,名字也拼写为HIPPARCHOS(出生于古比希尼亚王国尼西亚城,约在公元前127年之后去世于罗德斯岛),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发现了岁差……这一重大发现是一个敏锐的头脑辛勤观察的结果。喜帕恰斯观察星辰的位置,然后将他的观察结果与150年前亚历山大的学者提摩卡利斯以及更早的古巴比伦人的观察结果相比较。他发现他们观察的黄经出现了差异,而且这种重大的差异绝非观察误差所造成。他据此提出了岁差的概念以说明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他提出的年度岁差值为45′或者46′(秒)。这个数据非常接近现在公认的50.274′……(3)
首先解释一个术语。秒是最小的划分弧度的单位。1分有60秒,1度有60分。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是360°。每年改变的这50.274′所代表的距离就是连六十分之一度都不到,因此,春分这一天的日出在黄道上挪一度都要72年(差不多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正因为测定这种蜗牛速度之难,喜帕恰斯在公元前一百多年计算出的数据才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重大发现”。
但是,如果这项发现最后被证实为重新发现,它还有那么重大吗?如果我们能证明,早在喜帕恰斯之前几千年,测定岁差的艰巨工作就已经完成了,希腊人的数学及天文成就还会那么灿烂夺目吗?如果这个长达几乎26000年的天文周期早在所谓科学思想的黎明来临之前很久很久就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目标,人们会怎么想?
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时,有很多相关的、但任何法院都不会当作确凿证据的东西。我们也不采信这些东西。我们已经知道喜帕恰斯提出的一年的岁差值为45′或46′。因此,除非能够在有效的、更为古老的资料记载中找到有效的、更为精确的数据,否则我们绝不能动摇这位希腊天文学家,岁差发现者的受人尊敬的地位。
当然有很多潜在的资料来源。不过,为了简明起见,我们的查询只限于世界各地的神话。我们已经详细地探讨过一组神话了(第四部中的洪水和其他大灾难的神话),我们发现它们具有一系列令人感兴趣的特征:
1.毫无疑问它们都已经非常古老。以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故事为例。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古国初期的泥板上就刻着这个故事。这些泥板是从人类有记载的历史刚刚开始时遗留下来的。它们上面镌刻的毁灭世界的大洪水的传说必然是在当时看来也很古老时代流传下来的,因此这个故事的起源无疑比人类开始有记载的历史要早得多,虽然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古老。事实是没有一个学者能够确定任何一个神话创作的年代,更不消说这些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传说了。毫不夸张地说,它们似乎无所不在,已经成为人类文化永久积累的一部分。
2.这些极为古老的传说可能并不是幻想。相反,许多讲述大灾难的神话似乎是最后一个冰川时期的人对亲眼目睹的灾难的准确描述。因此,理论上,这些神话的初创阶段可能与我们现代人的出现在同一时期,大约50000年以前。但是地质证据表明的年代要晚一些,公元前15000~8000年可能性最大。在人类的全部经历中,只有在那个时候才有神话中生动描述的、急速的、令人魂飞胆丧的气候剧变。
3.冰川时期及其消退时引发的无数灾难是全球性的现象。因此全球各地不同文化的有关灾难的传说显示出的高度的一致性和趋同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4.然而,神话描述的不仅是相同的经历,而且所用的象征性的语汇都似乎相同。层出不穷的、同样的“文学主题”,同样的典型“道具”,同样的特征鲜明的人物,同样的剧情结构,这不能不让人感到讶异。
按照桑提纳拉教授的说法,这种一致性表明,有一只手在指导这一切。他和法兰克福大学科学史教授赫瑟•范戴琴德合著的《哈姆雷特的石磨》是一部研究古代神话的极有启发作用的、有独到见解的著作。他在书中指出:
具有某种固定模式的普遍性本身就是一种检验标准。比方说,在中国发现的什么东西也出现在巴比伦的占星书中。如果它们是对一些罕见的事物的形象描绘,而且没有人能够证实它们是独自生成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想它们之间是有关联的。以音乐的起源为例。奥尔甫斯和他的惨死也许是不同地方的诗人不同的想像力的创作成果。但是,神话中的主角不是弹奏七弦琴,而是吹着笛子,因为各种各样的莫须有的罪名被活活剥皮,而且他们完全相同的悲惨结局在几个大陆上都不断复述时,我们就会感到这些故事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外在的关联。当德国的汉姆林地区和哥伦布之前很久的墨西哥的神话中都出现了穿杂色衣服的吹笛人,而且两地的吹笛人都与某些象征,比方红色有关联,这就不大可能是巧合了。……同样,如果一个人发现108,或者9×13或者其他表达9的倍数的数字一再出现在印度吠陀经中,在吴哥窟的庙宇里,在古巴比伦的泥板上,在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的隐晦的话语间,甚至在北欧神话中的英灵殿都反复出现时,那就绝对不是偶然现象了。(4)
联想到世界各地的灾难神话,如果那么多巧合不是巧合,而意外也并非意外,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可能有一只古老的、虽然不知道是谁的手,在掌控着这一切,对全世界施加影响呢?如果是,在最后的冰川时代之后,是不是也是这只手,绘出了我们在第一部中看见的那些蕴含着高科技的极为精确的世界地图呢?世界上还有一类神话,它们讲述神祇的生死轮回、讲述天地都围绕它旋转的大树、讲述旋涡、搅乳器、钻头和类似的转动的碾磨装置等等。在这些神话中,会不会也留下它那幽灵般的指纹呢?
在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看来,所有这些形象化的比喻都涉及天文现象,(5)而且是以精练的、古代的、然而“尖端”的天文和数学术语讲述的。(6)“这种语言超越地方信仰和教派。它只涉及数字、运动、度量、整体结构和天象图。也就是说,它只注意数字结构和几何结构。”(7)
这种语言从哪里来?《哈姆雷特的石磨》是一个辉煌的、但是含糊其辞的学术迷宫。它没有直截了当地给我们提供这个问题的答案,却随处留下令人捉摸不定的、似是而非的暗示。例如,在一个地方,作者说他们相信,已经识别出来的这种科学语言或者说密码“古老得吓人”。(8)在另一个地方却将这种古老的语言准确地锁定到800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之前,至少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生前6000年”。(9)就是说。
在已知的文明中,有谁能在8000多年之前就发展并且运用这么尖端的科技用语?实事求是的答案只有一个:没有。然后再老老实实地承认,现在只能猜测史前时代可能有过一个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的文化,但是这个事现在没人记得了。到该亮相的时候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又开始语焉不详,只说是“某个几乎难以置信的古文明”给我们的遗产。那些古人是“敢于挺身而出,探索这个按照数字、度量和重量建立起来的世界的真谛”的人们。(10)
这笔遗产显然牵涉到具有数学特性的科学思想和复杂信息。可是因为它实在太古老了,时间的流逝已经将它冲刷得无影无踪。
当希腊人出现在舞台上时,数千年的岁月沧桑已经将这个遍及世界的伟大的古文明掩没在尘土之中。然而,这个文明中的一些东西仍然活在传统的仪式中,活在神话和童话故事中。只是我们还不理解罢了……它们是一个消失的文明的撩人碎片。他们使人想起中国画大师们的山水画。他们在这边画一块石头,在那边画一角山墙,又画几枝树梢,剩下的地方由你去想像。即使有朝一日,这些密码被破解了,这些科学技术也懂得了,我们仍然无法评价我们的这些遥远的老祖先的思想。它们包裹在符号中,而自从这些符号创造出来后,指挥设计这些符号的聪明人就已经永远消失了。(11)
两位任教于大西洋两岸名校的著名科学史教授宣称,他们已经发现比公认的最早的人类文明还要早几千年的科学语言密码的残余。不仅如此,一贯谨慎小心的桑提拉纳教授和范戴琴德教授还声称,他们“已经破解了部分密码”。(12)
这是两位严肃的学者发表的非同寻常的声明。
第三十章 宇宙树和诸神的磨坊
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两位教授在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写出来的煌煌大作《哈姆雷特的石磨》一书中,提出了大量的神话和图解证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出于某种不能说明的原因,在某个不知道的日期,世界各地的某些神话似乎被“指派”为(其他的词都不合适)与岁差相关的复杂的科技数据的载体。这个惊人的理论的重要性,正如一位研究古代测量术的领军人物所言,是打响了第一炮,宣告“对当前的人类文化发展观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爆发。”(1)
《哈姆雷特的石磨》出版于1969年,是二三十年前的事情,因此这场革命开始已经很久了。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这本书既没有在一般公众中广泛发行,也没有引起古代史专门学者普遍的共鸣。事情发展成这种局面并不是作品本身有什么问题或者缺陷,而是像康奈尔大学公共行政学教授马丁•伯纳尔所说,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很少考古学家、埃及学家和古代史学者既有时间,又肯费精力,还具备必不可少的才能来对付桑提拉纳提出的非常专业的论点。”(2)
桑提拉纳的论点绝大部分都是关于世界各地的古代神话中源源不断地发送出来的“岁差信息”。而且,特别耐人寻味的是,这些描写“天堂的混乱”的神话中出现的许多关键景象和象征,也出现在我们在第24、25两章讲述的那些古代灾难传说中。
例如,在北欧神话中,有个被神小心拴住的恶狼芬利尔最后挣脱锁链逃跑的故事:“它摇摇身体,全世界都跟着发抖,连支撑宇宙的白蜡树伊格德拉西尔都从树根一直振颤到树梢。高山坍塌崩裂……大地开始扭曲,星辰在天空飘忽……”
在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看来,这则神话将大家熟悉的灾难主题与另一个压根不相干的主题:岁差,揉和到一起了。一方面,这是一场比诺亚碰到的还要大的水灾,另一方面,天堂也在显示不详之兆:飘忽的星辰“坠落得无影无踪”。(3)
这种天象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中一再出现,彼此之间差异很小。《哈姆雷特的石磨》一书将这种天象归结为;“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平平常常的故事。”(4)北欧讲述恶狼芬利尔的神话说,它使白蜡树伊格德拉西尔都振颤了之后,接着说,一场《启示录》式的决战开始了,英灵殿的勇士们宣布站在“秩序”的一方,参加了这场可怕的诸神之间的大决战——一场最终将以启示录式的毁灭告终的战争。
我看到,在英灵殿,
五百五十四个大门洞开,
每个门里走出八百壮士,
奔赴与恶狼决战的疆场。(5)
这几句诗带着一丝淡淡的伤感色彩,使我们情不自禁要数一数从英灵殿走出的战士。他们的总数是:800×540=432000。这个数字与岁差现象有关,我们将在第31章讲到这一点。它不像是偶然走进北欧神话中的,尤其是在前面提到了“天堂的混乱”使星辰从它们原来的位置漂移的情况下。
要了解这是怎么回事,先得领会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宣称的、他们偶然发现的古代“信息”的基本形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在这些古代信息中,天球的闪闪发光的穹顶被想像成为一架庞大、复杂的机器,如水车轮,搅奶器,漩涡,石磨等等。这台机器不停地转呀转呀,永无休止。太阳随时校正它的转动。它先从黄道带十二宫中的一个升起,然后依次轮流,一年正好轮完一整圈。
一年的四个基点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在各个点上,太阳自然是从不同的星座中升起来的。比方说,在目前的春分点上,太阳从双鱼座升起,到秋分点时必定会在处女座,冬至点时在双子座,夏至点时就到了人马座了。在过去的两千来年中,太阳都是这样运作的。然而,在不久的将来,由于岁差作用,春分点的位置将由双鱼座转移到宝瓶座。这时,其他三个基点所在的星座也随之改变,由处女座,双子座和人马座转移至狮子座、金牛座和天蝎座。这种转移就像这台庞大的天空机器在笨重地换档。
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解释说,在他们确认的古代科学语言中,白蜡树伊格德拉西尔“代表了世界之轴”,这根轴向外延伸直至北天极(对于北半球观察者而言)。
这会让人立即连想到一根笔直向上的支柱……但是这也未必太简单化了。在神话故事中,我们最好还是别死啃字眼,把轴的定义就局限于一根直棒,而是把它和它所连接的整个框架看成一个整体……如同说起半径就立即想到圆一样,提到这根轴也应该联想到天球上的两个大圆:二分圈和二至圈。(6)
二分圈和二至圈是天文学家假想的圆圈。它们在天球北极相交,分别连接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两个昼夜平分点(即3月20日和9月22日所在的位置),和两个至日点(即6月21日和12月21日所在的位置)。这种形象化描绘的含义在于:“极轴的自转决不能与在天上和它一起移动的两个大圆脱离。这个框架与轴是一个整体。”(7)
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确信,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是一种观念而是一个比方。他们坚持认为,由两个有趣的大圆圈悬挂在一根轴上组成天球的框架绝对不是古代科学家设想的宇宙结构。我们只能把它看成一种“思维工具”。聪明人一看到它就明白该从哪里下手打开难解的天文现象——岁差——的密码。
这是一个以变换无穷的面貌、从世界各地的古代神话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思维工具。
磨坊与奴隶
中美洲的神话也存在着奇特的、象征性的岁差神话和灾难神话相互交叉的例证。16世纪西班牙学者迭戈•迪兰达就收集到这么一则神话:
这些人(玛雅人)信奉的众多神祇中有四位被他们称为巴卡布。他们说这是四兄弟。上帝创造世界时,将这四兄弟放到世界的四角,让他们托起天堂不使坠落。他们还说,当世界被洪水淹没后,巴卡布兄弟们乘机脱逃。(8)
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的意见是,玛雅族人的天文学家兼祭司们从来就不认同世界是四四方方的一块。他们认为巴卡布四兄弟的形象只是一个旨在表示岁差现象的科技比喻而已。简言之,巴卡布四兄弟代表的是占星时代的坐标体系。他们象征着二分圈和二至圈,把将近2200年一个周期中,太阳在春分和秋分时升起的星座及在冬至和夏至时升起的星座连接到一起。
当然,在天空机器换档的时候,旧的时代会消亡,新的时代会诞生。所有这些,到目前为止,都是例行的岁差景象。但是明确地把它与一场全球性的灾难——一场洪水,巴卡布兄弟逃脱的那场洪水——联系起来,事情就有些特殊。墨西哥奇真伊扎古迹的浮雕所描绘的巴卡布四兄弟都留着胡子,具有欧洲人的外貌,或许也有些关系。(9)
即使如此,巴卡布的形象(与一些被极端误解的出处有关联,如“天的四角”,“四边形的地面”等等)仅仅是众多的、表达岁差的思维工具之一。其中最接近原型的,当然莫过于桑提拉纳的《哈姆雷特的石磨》中的那盘大磨。
哈姆雷特这个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角色,是“诗人创造出来的、悲伤的知识分子之冠”,究其根源,却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他的特征已经被流传已久的神话所界定。(10)在他众多的化身中,哈姆雷特始终保持他特有的性格。他起源于冰岛神话。那时他的名字叫安姆洛迪,“表现了同样忧郁的个性和高度的才智。他也是一个一心为父报仇的儿子。他用隐晦的词语讲述无法规避的事实,他肩负着命运的重负,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一旦他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就将屈服……”(11)
在意象粗糙然而生动的北欧神话中,安姆洛迪有一个神奇的能磨出金子和各种珠宝的石磨或者说手推磨。在很多传说中,两个女巨人芬妮雅和梅妮雅是推磨的雇工,因为这个神磨是凡人推不动的。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这两个女巨人被逼着夜以继日、无休无止地干活:
她们被带到石磨旁的凳子前,
推动那块灰色的石头;
他倾听着磨盘的碾压声,
不许她们稍停。
她们大哭大叫,
打破了天地间的宁静。
“放下谷箱,减轻石磨吧!”
他却要她们干得更多。(12)
芬妮雅和梅妮雅奋起反抗。等到大家都入睡后,她们把石磨推得疯转,直到装在铁套里的支柱都爆裂。(13)磨坊顿时一片混乱,海王麦辛格偷走了石磨,将它和两个女巨人一起装上了船。麦辛格命令她们继续磨,但是这回磨出来的是盐。他让她们接着磨下去。她们只磨了一会儿,船就沉了:
巨大的支柱飞离谷箱,
铆钉开裂,
磨轴摇摇晃晃,
谷箱坠落。(14)
沉入海底后,石磨继续转动,但是磨出来的东西变成了石头和沙粒,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就是如今的挪威迈尔海峡。(15)
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声称这些景象所显示的就是岁差现象。(16)石磨的轴和铁柱代表:
天球的坐标体系,并且代表一个世界时代的架构。说准确点,就是这个架构决定了这个时代。由于极轴和分至圈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整体,因此如果其中一个部分脱离,整个架构就会摇摇欲坠。一旦这种事情发生,一颗新的北极星连同与它相应的分至圈就会将废弃的结构取而代之。(17)
此外,那个大漩涡:
是古代寓言的惯用手段。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它是墨西拿海峡中的卡里布底斯达漩涡,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其他文化中也有它的出现。而且特别奇怪的是,与漩涡一起出现的还有一株无花果树。当船沉没时,它的树枝总能救故事中的英雄出危难。无论这位英雄是印度的萨提亚夫拉达还是汤加岛上的凯伊……雷同的细节一再出现,排除了随意编造的可能性。这些故事自古以来就属于宇宙志文学的一部分。(18)
荷马史诗《奥德赛》(3000多年前的希腊神话汇编)中出现漩涡不足为奇。因为冰岛神话中的大石磨也出现在了希腊,而且也出现在类似的环境里。那是决战前夕的最后一个夜晚,复仇心切的奥德修斯来到了伊萨卡。在雅典娜女神的魔咒的保护下,没有人认得出他。奥德修斯向宙斯祈祷,请求他在生死决战之前给他鼓励的信号:
宙斯立即从光芒四射的奥林匹斯山上发出雷鸣……好人奥德修斯心中大喜。附近一栋房子里发出一个女工的诅咒的声音。那是岛主的磨坊,十二个女工辛苦劳作,将大麦小麦磨成食粮好让男人吃了长力气。其他的人都睡了,她们已经完成了分内的工作,只有这一个还在推磨,她是女工里面身体最羸弱的一个。这时她停下手里的磨,说道……“让今天成为(奥德修斯的敌人)在大厅里欢宴的最后的日子!那些让我为他们磨面累得膝盖发软的家伙们,但愿这是他们最后的一餐!”(19)
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认为“像石磨一样旋转不已的、时不时干点坏事的天穹”(20)出现在《圣经》中的参孙的传说中不是偶然现象。“双目失明的参孙和奴隶一起在磨坊干活”,(21)一天,那些残酷无情的人解开他的锁链,让他在他们的神庙里“表演”,供他们取乐。参孙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抱住神庙中央的大柱,奋力一摇,整个神庙顿时坍塌,将所有的人都埋葬在里面。(22)像芬妮雅和梅妮雅一样,参孙终于为自己报仇雪恨。
类似的主题也出现在日本、(23)中美洲、(24)和新西兰的毛利族人的神话中。(25)在芬兰的神话中,这个哈姆雷特、参孙式的人物叫做库勒沃,石磨也有个特别的名字:桑珀。与芬妮雅和梅妮雅的石磨一样,这块石磨最终也被偷走,放进一艘船里,最后破裂成碎片。(26)
“桑珀”(Sampo)这个词来自梵文skambha,意思是“柱子”或者“支撑”。(27)在《阿闼婆吠陀》这部印度北部最古老的颂诗和咒语集中,我们发现了一首完整的赞美它的颂歌:
地球和大气在其间,天空在其间,火、月亮、太阳、风都各在其位,不得越雷池半步……这个擎天柱撑起天,撑起地,撑起大气,撑起六方,万物生活在擎天柱撑起的天地间。
惠特尼,这首颂歌(阿闼婆吠陀第10卷第7章)的英译者困惑不已:“Skambha,可以译为柱子,支撑,或者栋梁,但是在这首赞歌里,它却成了一个撑起宇宙的框架。”(28)然而,一旦了解了与宇宙之磨、漩涡、世界树等等相关的复杂的理念,古老的吠陀经中用它做比喻就不值得那么大惊小怪了。与其他寓言一样,这首赞歌标志的也是世界周期的框架——那个旋转不停的天空机器,在2000多年中、它让太阳总是在相同的四个基点上升起,然后慢慢移动这些宇宙坐标,转换到另外四个星座,再进行一个新的2000多年的回合。
这就是石磨经常粉碎的原因,支柱经常脱离的原因,铆钉爆裂的原因和磨柄晃动的原因。用它们比喻岁差堪称名副其实,因为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间隔里,它的确改变,或者说破坏了整个天球的稳定坐标。
开路者
在所有这一切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石磨(作为宇宙进程的比喻)在世界各地不断地一再出现,甚至有些故事的上下文都已经残缺不全。实际上,在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看来,神话是否完整关系不大。他们认为“神话用语最独特的长处就在于,它能够作为一个载体,无论讲故事和寓言的人的见识水平如何,都能将一些扎扎实的知识传承下去。”(29)这就是说,不管这些神话传来传去离原来的故事情节有多远,只要某些核心比喻在故事在转述中依然生动、能代代相传就行。
有个例子可以说明这种情节虽然偏离,但是最重要的比喻和信息却被保留下来的情况。在切尔洛基族印第安人的神话中,银河(我们自己所在的星群)叫做“狗逃跑的路”。古时候,他们的神话说,“南方的人有个玉米磨房,”这个磨坊里的粮食老是丢失。后来,主人终于发现了这个贼:一条狗。“它嗥叫着朝它北面的家里跑,一面跑,嘴里的玉米粉一面往下掉,在它身后留下了一溜白色的印迹。这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银河,也就是切尔洛基人至今称呼的‘狗逃跑的路’。”(30)
在中美洲,在众多与魁扎尔科尔亚特有关的神话中,有这么一则讲述在毁灭第四太阳纪的洪水之后,他在人类的复兴工作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他和他的狗头人身的随从索罗特尔下到阴间,去取回被淹死的人的骸骨。他们骗过了死神米克兰特朱特里,拿到了骸骨,把它们带到一个叫做塔莫安钦的地方。他们像磨玉米一样,把这些骨头磨成了粉。然后,这两位神祇将血洒在这些骨粉上,当今这个时代的人类就此诞生。(31)
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认为,犬出现在上述两个宇宙石磨神话的变体中绝非偶然。他们指出,库勒沃,芬兰的哈姆雷特,也总有“黑狗姆斯蒂”陪伴着他。(32)奥德修斯回到伊萨卡时,最先认出他来的也是他的忠心耿耿的狗。(33)星期日做礼拜的人都会记得参孙的故事里有300只狐狸,(34)而狐狸属于犬科动物。丹麦的阿姆雷斯、哈姆雷特传奇中,“阿姆雷斯继续前行,一头狼穿过丛林中的小路”。(35)最后再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在芬兰的库勒沃的故事的修订版中,这位英雄(非常离奇地)被“遣送到一个叫爱索尼亚的地方,在篱笆下学狗叫,他叫了整整一年”。(36)
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深信,所有这些“犬类”的出现都是有目的的。这是又一个古代密码,它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断地发出信息,可惜我们至今没有破译。他们例举出在一系列“形态学标示物”中的犬类标示,并且认为,它们可能在古代神话中表示与岁差相关的科学信息。(37)这些标示可能具有自身的意义,也可能是提醒有心的读者,一个重要信息在后面的故事中即将出现。有意思的是,有时候,它们的作用可能是“开路人”,是一根管道,使初学者能够从一个神话进入另一个神话追踪科学信息的踪迹。
这样,即使看不到我们熟悉的石磨或者漩涡,当听到希腊神话中伟大的猎人奥里安有一条狗时,我们就该提起神来,集中注意力了。当奥里安企图强暴贞洁女神阿尔忒弥斯时,她把泥土变为巨蝎,咬死了奥里安和他的狗。奥里安死后升天,成为现在的猎户座;他的狗变成了天狼星,也就是“狗星”。(38)
古埃及人对于“天狼星”也有类似的说法。(39)他们将猎户座与主神俄赛里斯联系到一起。(40)也是在埃及神话中,这条忠实的天狗的特性得到了最完美、最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发挥是以“乌普奥特”的形式来体现的——一个豺首人身的神祇,他的名字的意思就是“开路者”。(41)如果我们随着这个开路者来到埃及,将我们的目光转向猎户座,走进震撼人心的俄赛里斯的神话,我们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密如蛛网的、熟悉的象征记号圈里。
读者们想必还记得俄赛里斯成为一场阴谋的受害者的那则神话吧。那些阴谋家们把他密封在一口箱子里,扔到尼罗河上,任其随波逐流。就这点而言,他是不是有点像乌特纳皮西汀、诺亚和柯克斯柯克斯特利等乘坐方舟(或箱柜)逃过洪水之劫的英雄?
俄赛里斯的神话中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经典的岁差象征:世界树和/或支柱(在这个故事中是两者的结合)。这个神话讲述俄赛里斯被关在箱子里,飘到大海上,最后被冲到比布罗斯湾。箱子搁浅在柽柳树枝间,柽柳树飞快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将这口箱子藏进了它的树干中。(42)那个国家的国王看中了这棵大树,将它砍倒,把藏有俄赛里斯的这段树干锯下来做成支撑他宫殿的支柱。后来俄赛里斯的妻子伊西斯将丈夫的尸体从柱子中取出,带回埃及,设法使他复活。(43)
俄赛里斯神话中也有一些关键数据。无论出于巧合还是精心设计,这些数字都通向岁差“科学”之门。下一章中我们将看到这一点。
第三十一章 宇俄赛里斯数字
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研究埃及学的考古天文学家珍•塞勒斯每年冬天都在缅因州波特兰市度过,夏天就到里普利——缅因州岩石嶙峋的海岸线东南角上一片仍具十九世纪遗风的小镇。“那里的夜空像沙漠里的一样清澈明净,”她说,“而且,即使你向海鸥朗诵金字塔铭文,也没人会大惊小怪……”(1)
在为数不多的验证过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在《哈姆雷特的石磨》中提出的观点的严肃的学者中,塞勒斯是其中的一员。塞勒斯将天文学,尤其是岁差的概念运用到对古埃及及其宗教的研究中。她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而且备受好评。(2)用她的话来说,“考古学家大都不懂岁差知识。这影响到他们对古代神话、古代神祇和古代神庙的布局等的理解……对天文学家而言,岁差是个早已确认的事实,研究古代人类历史的人应该掌握这门知识。”(3)
塞勒斯在她的新书《古埃及神祇之死》中雄辩地表明了她的论点。她认为,俄赛里斯的神话故事中可能刻意地输入了一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对叙事而言可谓“累赘”,但却是一套永存的算式。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算出下列准确得惊人的数据:
1.地球缓慢的岁差方向摆动造成的春分日出位置在黄道上移动1°所需要的时间(与星空背景相关)。
2.太阳走过一个黄道带宫(30°)所需要的时间。
3.太阳走过两个黄道带宫(60°)所需要的时间。
4.完成一个“大回转”,(4)即太阳在黄道上走完360°度,完成一个岁差周期或者说“大年”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大回转
塞勒斯在俄赛里斯神话中强调的数据是360,72,30和12。这些数字大都出现在神话中讲述各种人物的生平细节的章节中。大英博物馆埃及文物部的前主管E•A•沃里斯•巴奇没费多大功夫就将这些数据归纳到了一起:
大地之神盖布爱上了太阳神瑞的妻子女神努特。瑞发现了他们私通,他诅咒他的妻子,让她在任何一年中的任何一个月都不能生养孩子。计算与知识之神透特也爱努特。他与月亮玩牌,赢了她整整五天的时间。他将这五天加到当时的一年360天上。在这五天中的第一天,俄赛里斯出生,而且就在他出生的那一刻,一个声音就宣布造物主已经降生。(5)
这个神话还告诉我们,当时的一年360天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天。”(6)塞勒斯指出,一般说来,俄赛里斯神话在关键处会“说上那么三言两语,让你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其中的数字,并进行简单心算”。(7)
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塞勒斯的三个岁差数据:360,12和30。第四个出现在后面的故事里。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字。我们在第9章中已经看到,那个叫做塞特的邪恶的神纠集了一批共谋,杀害了俄赛里斯。这些阴谋家的数目是72个。
有了最后这个数据,塞勒斯说,我们就可以启动一套古老的电脑程序了:
12=黄道带里星座总数;
30=黄道带上各星座所占度数;
72=春分日太阳在黄道带上完成1°岁差移动所需要年数;
360=黄道总度数;
72×30=2160(太阳在黄道上走完30°,即黄道带十二宫任何一宫所需的年数);
2160×129(或360×72)=25920(完成一个岁差周期,或者“大年”所需的年数,也就是实现一个“大回转”的年数。
其他数字及数字组合也会出现,如:
36=春分太阳在黄道上完成0.5°的岁差行程所需要的年数;
4320=春分太阳在黄道带上完成60°岁差行程所需要的年数(即移动两个黄道带星座所需时间)。
塞勒斯认为,这些数字构成了岁差密码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怪异地、执拗地,一再出现在古代神话和庄严的建筑中。与许多玄妙的命理学中的数字一样,这些密码允许人们随意向左向右移动小数点,也可以运用这些密码中的基本数字(都与岁差率紧密相关)组成几乎任何可以想像得到的组合,排列、乘除和分数。
这个密码中首当其冲的数字是72。古人神话常在这个数字上加36,使成108;然后用100乘以108,等于10800;或者用它除以2,等于54,再乘以10,就是540(或5400,54000,540000等等)。还有一个重要的数字是2160(春分太阳走过黄道带一个星座所需年数)。古代神话经常将这个数字乘以10或者10的因数,得216000,2160000等等;有时乘以2,得4320,43200,432000,4320000,无穷无尽。
比喜帕恰斯更精确
塞勒斯认为,组成这些数字的数据被刻意转变成密码编进俄赛里斯的神话中,目的是将这些岁差数据传导给尚待启蒙的人们。要是她的假设没有错,我们就必须得面对一个耐人寻味的、反常的现象。如果它们真的是与岁差相关的数字,这些数字在出现的时间上就太不可思义了。它们的科技含量实在太高,古代任何已知的文明都不可能计算出来。
别忘了,这些数字出现在古埃及刚有文字书写之初的神话中。实际上,俄赛里斯的故事中的一些内容在公元前2450年左右的金字塔铭文中就有记载。根据上下文看,这些情节即使在当时也已十分古老。(8)所谓的岁差发现者喜帕恰斯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他提出的一年的岁差移动是45′或者46′。按这些数字计算,在黄道上移动1°的时间是80年(以每年45′计),或者是78.26年(以每年46′计)。根据20世纪的科学计算,正确的时间应是71.6年。(9)如果塞勒斯说得对,那么,提出72这个数字的“俄赛里斯数据”可比喜帕恰斯的精确得多。实际上,由于叙事体裁的不言而喻的限制,72这个数字确实很难改进了,即使编写古代神话的人知道更精确的数字也没有办法。人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总不能说有71.6个逆贼吧,说成72个就正合适。
根据这个整数,俄赛里斯神话就能够推算出岁差在黄道带上移动一宫所需的2160年这个数值。现代计算的正确数值是2148年,(10)喜帕恰斯的数字分别是2400年和2347.8年。最后,俄赛里斯数据算出来走完整个黄道带十二宫的行程,即完成一个岁差周期所需要的年数是25920年,而喜帕恰斯是28800年或者28173.6年。按现代的计算,正确的时间当为25776年。(11)因此,喜帕恰斯计算的“大回转”误差达3000年左右,而俄赛里斯数据只有144年的误差。这还是由于神话的叙事体裁使它不得不采用71.6这个精确数字的整数形式72,否则误差将会更小。
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假设塞勒斯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个基础上的。塞勒斯认为,360,72,30,12等这些数字不是偶然出现在俄赛里斯的神话里,而是有人特意设置进去的。这些人懂得、并且精确地计算过岁差。
塞勒斯说得对吗?
衰微的时代
俄赛里斯的神话不是唯一暗藏岁差天机的故事。以各种形式、倍数、组合出现的相关数字在古代世界无处不有。
在第30章中我们就看到过一个例证:北欧神话中的432000勇士从英灵殿出发与“恶狼”决一死战。回顾一下这个神话就可以看出里面包含着几个“岁差数据”的排列组合形式。
在第24章中,我们同样看到,讲述中国古代洪水传说的那部鸿篇巨制共有4320卷。
数千英里外,巴比伦历史学家贝洛苏斯(公元前3世纪)说,在大洪水之前,神话式的君王们统治苏美尔国达432000年之久。这是不是巧合?这位贝洛苏斯还说,从创世起始至宇宙毁灭于大灾难,为期共2160000年。这还是巧合吗?(12)
古代美洲人民,如玛雅人的神话也包含、或者使我们能够计算出72,2160或者4320之类的数字吗?我们也许永远都不得而知了,因为中美洲的传统文化遗产都随着那些征服者和狂热的传教士们的烈火而灰飞烟灭,让我们几乎没有片纸只字可循。我们能说的只是,相关的数据的确大量出现在玛雅人的“长算”历法中。这种历法的细节我们在第21章中已经讲过。与岁差计算相关的必不可少的数据在下列等式可以找到:
1卡盾=7200天;
1盾=360天;
2盾=720天;
5巴克盾=720000天;
5卡盾=36000天;
6卡盾=43200天;
6盾=2160天;
15卡盾=2160000天。(13)
塞勒斯发现的密码似乎不仅仅存在于神话之中。在柬埔寨的丛林中,吴哥古城里形形色色的神庙看上去就像是特意建造出来隐喻岁差的。例如,这个古迹有五个大门,每个门都通向一条路,跨越鳄鱼出没的、环绕整个遗址的护城河。每条路两旁都竖立着巨大的石像,各有石像108座,每边54座,总共540座。每列石像都托着一条那伽巨蛇。不仅如此,正如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在《哈姆雷特的石磨》中指出的那样,这些雕像不是在“托着”蛇,而是在“拉扯”它,表明这540个雕像正在“搅动银河”。整个吴哥神殿群就这样“成为一个以典型的印度教的离奇图案建造的、风格各异”、其大无比的模型,以表达岁差的概念。(14)
中爪哇岛上那举世闻名的、有72座佛塔的婆罗浮屠可能也表达了岁差的概念。同样的情况黎巴嫩巴勒贝克城的巨石——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切割石块,其历史比遗址上的古罗马和古希腊建筑要古老得多——组成所谓“三石壁(Trilithion)”的三块巨石高达五层楼。每一块巨石的重量都在600吨以上。还有一块巨石长达80英尺,重量足有1100吨。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石块都是在几英里外的采石场被切割、加工完毕后运到巴勒贝克城来的。当时的工匠将这些巨石嵌进神殿的墙壁,与整个宏伟壮丽的建筑浑为一体。这座神庙的四周环绕着54根又高又粗的圆柱。(15)
在印度次大陆,猎户座被称为喀尔—普鲁什,意思是时间—人。(16)在这里,我们发现塞勒斯的俄赛里斯数字以更不可能是巧合的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散发出它们的信息。比方说,阿格尼卡亚纳——印度人的火祭坛——由10800块砖头砌成;吠陀经文中最古老的、收藏了丰富的印度神话的《诗篇吠陀》有颂诗10800节,每节诗由40个音节组成,整个篇章正好不多不少432000个音节。(17)在《诗篇吠陀》第1篇第164节中(很典型的一节),我们可以看这样一句诗:“在12根装有辐条的轮子里,住着火神阿耆尼的720个儿子。”(18)
在犹太神秘教义中有72个天使,知道他们的名字和号码的人便可以通过他们接触或者召唤天神。(19)玫瑰十字会相信108年(72+36)周期,这个秘密的兄弟会组织据此施展他们的影响力。(20)72这个数字和它的各种排列组合在古代华人的秘密会社组织“三合会”中意义特别重大。古时的入会仪式上,所有要求入会的人必须缴纳一笔费用,其中包括“360文‘置装费',108文‘荷包费’,72文‘敬师费’和36文处决‘叛徒’的费用。”(21)现在,往年的铜钱当然不再流通,但是数字却通过秘密帮派的仪式自古至今传承了下来。因此,在现在的新加坡,想参加三合会的人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缴纳入门费,但必须是$1.80,$3.60,$7.20,$10.80的倍数,如$18,$36,$72,$108,或者$360,$720,$1080等等。22
在所有这些秘密会社中,最神秘、最古老的莫过于中国的“洪帮”了。西方学者称其为“中国古老宗教的宝库”。(23)“洪帮”的入门仪式上有这样一段问答:
问:你在路上看见了什么?
答:两个罐子和一根红色竹竿。
问:你知道罐子里装了多少草木吗?
答:一个罐子里36种,另一个罐子里72种,总共108种。
问:你拿了点自己回家用吗?
答:拿了。我带了108种回家。
问:何以为证?
答:有诗为证。
问:将诗念来。
答:羊城红竹天下奇,
36,72各成林。
欲知为何为此数,
入会自解个中谜。
这种对话中的诡秘气氛正是洪帮强调的行事隐秘的行规。这个组织在很多方面很像中世纪欧洲的圣殿骑士团(和层次更高的、当今的共济会)。说这些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讨论范围。(24)还有一点特别让人着迷:中国的“洪”字,是由“水”与“共(共同之意)”组成,意思是泛滥成灾的大水,就是说,洪水。
最后我们回到印度,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那部叫做《往事书》的神圣典籍上。书中提到四个“大地时代”,叫做“由迦”。四个“由迦"加起来,为12000“天年”。这四个时代的“天年”长度各为:吉利多由迦4800天年,特雷多由迦3600天年;德伐波罗由迦2400天年;迦利由迦1200天年。(25)
《往事书》还告诉我们“凡人的一年等于神祇的一天”。(26)此外,我们还发现,与俄赛里斯神话一样,在这部书中,无论人间还是天堂,一年都刻意设定为360天。这样,神祇们的一年,就等于凡人的360年。(27)
这么一算,有1200天年的迦利由迦就有432000个人间年。(28)由四个由迦合成的一个为期12000天年的马哈由迦(或者大由迦)相当于人类的432万年。一千个大由迦构成一个卡尔帕,或者叫梵日,合人类的43.2亿年。(29)这些数字都是岁差计算的基本数据。这本经书还告诉我们,梵日分为若干曼梵达拉期(摩奴时期),每个曼梵达拉期“包括四个由迦的71个体系”。(30)读者想必记得,岁差在黄道上移动一度需要71.6年,这个数字在印度被约简为71,如在埃及被约为72一样。
顺便说一句,为期432000年的迦利由迦,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在迦利由迦时代,”经书说,“繁荣将走向衰微,直至人类消亡。”(31)
狗、叔父与复仇
带领我们来到这个衰微时代的是一只狗。
我们经由天狼星,也就是狗星来到这里。它站在浩瀚的猎户座脚旁,俯瞰着夜色中的埃及。在那个地方,我们知道,猎户座就是俄赛里斯——死亡与复活之神——变成的。他的数字是12,30,72和360。你可以说那是碰巧了。但是,如果这些数字和其他的重要岁差数据屡屡出现在世界各地毫不相干的神话及庄重而历久的其他载体中,如历法和建筑等等中,那都是碰巧了吗?
桑提拉纳、范戴琴德,塞勒斯和越来越多的其他学者否认这是巧合。他们认为,关键细节的不断重现表明,有一只手在指挥这一切。
如果他们错了,我们就得找到别的理由,解释这些明确的、相互关联的数字(唯一明显的作用就是计算岁差)是怎么可能那么凑巧地在人类文化上打下那么广泛的印记的。
但是,要是他们没有错呢?要是在这一切的幕后真的有一只手在指挥呢?
有时候,当你徜徉在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的神话和秘境世界中时,你几乎能够触摸到那只手的影响……就说那只狗……或者豺,或者狼,或者狐狸吧。这只鬼鬼祟祟的犬科动物悄悄地从一个神话溜进另一个神话,刺激着你,迷惑着你,引诱着你亦步亦趋跟着它走下去。
也正是这种诱惑使我们从北欧的安姆洛迪的磨坊来到埃及的俄赛里斯的神话世界。我们按照古代传奇(如果塞勒斯、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是正确的)的路走来,首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天球图像。然后,再给我们一个机械模型,以便我们能够构想岁差在天球坐标中带来的周期性的巨大影响。最后,在天狼星——狗星的引领下,我们找到了大致能准确计算岁差的数据。
依偎在猎户座脚下的天狼星并不是俄赛里斯身边唯一的犬类动物。我们在本书的第11章中看到伊希斯(他的妻子和妹妹)(32)在他被塞特(也是她和俄赛里斯的兄弟)谋杀后,怎样寻找丈夫的尸体。根据古代神话,她在寻找中曾得到狗(有说是豺)的帮助。(33)同样,埃及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神话和宗教典籍都认为,俄赛里斯死后,照料和引导他的灵魂进入阴间的就是豺头人身的安努比斯神。(34)(现存的小故事将安努比斯刻画得与“开路神”天狗乌普奥特几乎一模一样。)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当俄赛里斯从阴间出来,帮助他的儿子何露斯与塞特进行最后决战时,他化身为狼。(35)
研究这些资料时,有时候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好像有一位古代的智者穿越时空操纵着我们,而且为了某种目的,用神话的语言给我们出了一个难解之谜。
如果神话中跳出来的只是狗,排解这种怪异的直觉倒也不难。狗的出现似乎比其他的东西更像是偶然。但是,神话中出现的并不只是狗。
两个迥然不同的神话——俄赛里斯和安姆洛迪的石磨的神话——除了都似乎包含着岁差的准确的、科学的数据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殊的情节将它们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家族血缘关系。在欧州的传说中安姆洛迪/安姆雷斯/哈姆雷特总是一个为父报仇的儿子。他设下圈套,最后杀死了谋害父亲的凶手。而这个凶手,总是这位父亲的亲兄弟,也就是说,是哈姆雷特的亲叔叔。(36)
这也正是俄赛里斯神话中的情节。俄赛里斯与塞特是亲兄弟。(37)塞特谋杀了俄赛里斯。何露斯,俄赛里斯之子,杀死叔叔为父报仇。(38)
在北欧神话中哈姆雷特这个角色还有一个古怪的地方,就是他往往与他的妹妹有乱伦关系。(39)如芬兰式的哈姆雷特库勒沃,在离家多年后回来时,在树林里遇到一个采浆果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之下有了肌肤之亲。后来才知道是兄妹,姑娘立即投水自尽。库勒沃在他的黑狗穆斯迪的陪伴下走进森林,拔剑自刎。(40)
俄赛里斯的神话中没有自杀的场面,但是他与妹妹伊希斯也有乱伦关系。复仇者何露斯就是他们的儿子。
因此,我们似乎又有理由问一句: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明显的关联?为什么这些神话表面上看来是迥然不同的故事,但是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说明岁差现象?为什么这些神话中都有条跑来跑去的狗,其中的角色似乎都一反常态地或乱伦,或兄弟间相互残杀,或杀亲复仇?如果说这么多相同的文学手段在这么多不同的故事中不断出现都纯属偶然,那么这种疑心病也未免太过头了。
如果不是出于偶然,那么,到底是谁创造了这些复杂而巧妙的连接模式?谁是这些谜团的始作俑者?他们的目的何在?
科学家们有话要说
不管他们是谁,他们必定都极聪明,聪明到能观察到岁差在黄道上极为细小、极其缓慢的移动,而且能够计算出移动的速度,其准确度与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获得的相差无几。
因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认为,他们是高度文明的人,是一些当之无愧的、堪称科学家的人。而且,他们必定生活在一个极为远古的时代。因为,我们确信,大西洋两岸的这笔共同的、含有岁差信息的神话遗产,绝对不可能是有历史记载的时期内创作和传播的。相反,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这些神话在5000年前,在我们称之为历史的时期开始之时,就已经“老态龙钟”了。(41)
古代故事的强大力量在于:它们永远可以随取随用,不受版权限制。它们像知识的变色龙,灵巧而多变,任人随心所欲地诠释。它们能够随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这些古老的神话都被以不同的方式复述着,但是它们总能保持自己最本质、最重要的象征性符号,永无休止地发送着起始时就已经编入的岁差数据密码。
但是这是为了什么?
我们在下一章中将看到,漫长的缓慢的岁差周期影响的不仅仅是天空的面貌,这个由地轴摆动而产生的天文现象对地球本身也有直接的影响。事实上,它显然是冰川时期的突然来临和它灾难性的突然消退的主要相关因素之一。
|
|